熊繼柏老中醫辨治胃脘痛經驗

熊繼柏老中醫辨治胃脘痛經驗

湖南中醫學院熊繼柏教授,業醫4O余年來,以 堅實的中醫理論指導臨床實踐,善於辨證論治。筆者 有幸隨師臨診學習,見其所治病種廣泛,患者眾多, 而療效顯著,本人獲益殊多。現就其辨治胃脘痛經驗 略介紹如下。

熊教授認為,胃脘痛病因雖多,如寒邪客胃、飲 食傷胃、情志刺激、藥物損害、勞倦過度等,然其辨治 不外虛實兩端。實證胃痛,其主要病機責之於土木失 調,氣機不暢;虛證胃痛多為脾胃虛寒或胃陰不足。 l 實證胃痛 實證胃痛以病程短,發病急,痛勢劇而脹痛拒按 為特點。一般而言,肝胃氣滯,食滯胃脘之胃痛多屬 實證。蓋肝氣宜調暢,胃氣喜和降,故治胃脘痛之實 證當以調理氣機為大法。熊教授常用四逆散為基本 方以疏肝和胃、調理氣機,方中柴胡疏肝氣,枳實降 濁氣,二者升降相伍,調氣行氣,除痞消滯;芍藥配甘 草一則酸甘化陰,制理氣葯辛溫之性,以防耗氣傷 陰;-N 舒攣緩急定痛。現代藥理研究證實,柴胡、枳 實有明顯增強胃排空及小腸推進功能的作用r】],白 芍、甘草具有抗炎及緩解平滑肌痙攣作用[2],4葯互 配,則共奏疏肝和胃,調理氣機之功效。

1.1 肝胃氣滯型:本型臨床最為常見,多見於淺表 性胃炎、胃神經官能症患者,病由肝鬱氣滯,橫逆犯 胃,胃失和降所致。主症:胃脘脹痛,痛連兩脅,胸悶, 暖氣頻作,善嘆息,每因精神緊張或情志不暢而誘 發,舌質淡紅苔多薄白,脈弦。治法:疏肝理氣,和胃 止痛。主方:柴胡疏肝散合金鈴子散加減(柴胡10 g, 枳實15 g,白芍12 g,陳皮10 g,香附10 g,川I芎1O g,玄胡10 g,川楝10 g,甘草6 g),臨證時常酌加廣 木香、鬱金、青皮、台烏之類。暖氣頻作者並可加入旋 覆花、代赭石。脘脹較甚者,並可配服木香順氣丸。

案例 患者,女,47歲。1998年5月10日初診。 反覆胃脘部脹痛2個月。刻下症見:胃脘脹痛不適, 連及右脅下脹痛,暖氣則舒,情志不暢則脹痛發作較 甚,舌淡紅苔薄白,脈弦。胃鏡檢查:淺表性胃炎。予柴胡疏肝散合金鈴子散加減:柴胡10 g,枳實15 g, 白芍10 g,陳皮10 g,香附10 g,川I芎6 g,玄胡10 g, 川楝10 g,廣木香6 g,甘草6 g。連服7劑,脹痛減 輕,守上方續進14劑,諸症消失。改用木香順氣丸善 後。

1.2 肝胃鬱熱型:本型多見於胃、十二指腸球部潰 瘍活動期患者,病由肝鬱氣滯,郁而化火,形成鬱熱。 主症:胃脘痛而胃中有明顯灼熱感,伴口苦反酸,舌 紅苔薄黃,脈弦數。治法:疏肝瀉熱,理氣止痛。主方: 四逆散、化肝煎合左金丸(梔子10 g,丹皮10 g,白芍 10 g,陳皮8 g,青皮10 g,澤瀉10 g,浙貝母10 g,黃 連3 g,吳茱萸2 g,瓦楞子10 g,柴胡10 g,枳實15 g,甘草6 g),便秘者可加大黃通腑瀉熱;反酸明顯者 加烏賊骨以和胃制酸;痛甚者合用金鈴子散加強理 氣止痛之功。

案例 患者,男,32歲。1999年7月5日初診。 因工作關係經常在外就餐、飲酒。訴胃脘部灼痛2 年,胃鏡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活動期,Hp陽性), 服用雷尼替丁、洛賽克等葯,疼痛可暫時緩解。此次 因大量飲酒後發病,症見:胃脘部灼熱感,疼痛較劇, 脹滿不適,口苦,口乾喜飲水,大便不結,舌紅苔黃, 脈弦數。予化肝煎合左金丸再加四逆散:梔子10 g, 丹皮10 g,白芍10 g,青皮10 g,陳皮10 g,澤瀉1O g,浙貝10 g,黃連4 g,吳茱萸2 g,柴胡10 g,枳實15 g,甘草6 g。葯進4劑,灼痛大減,原方再進1O劑,諸 症明顯減輕,苔薄脈弦。改擬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鞏 固療效,並囑戒酒,禁食辛辣。1年後隨訪,原病未 發。

1.3 濕熱食濁阻滯型:本型多見於膽汁反流性胃 炎、慢性淺表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患 者。主症:胃脘嘈雜,脹痛,痞悶不適,噯腐吞酸,噁心 欲嘔,舌淡紅苔厚膩,脈滑。治法:清濕熱、祛食濁、行 氣止痛。主方:四逆散合越鞠丸(蒼朮8 g,香附10 g, 川I芎10 g,梔子10 g,神曲10 g,柴胡10 g,枳實15 g,白芍10 g,甘草6 g)。食滯較顯,脘脹惡食者加炒 麥芽、山楂、炒菜菔子以消食導滯;嘔吐者加法半夏 降逆止嘔;脘脹較甚者,加厚朴、木香理氣除脹,或選 用枳實導滯丸。 案例 患者,男,38歲。1999年8月5日初診。 胃脘脹痛半月,嘈雜,反酸,痞悶不適,不欲食,舌淡 紅苔膩微黃,脈滑。胃鏡檢查:胃竇部糜爛性胃炎。予 越鞠丸合四逆散加減:蒼朮6 g,香附10 g。川芎8 g, 梔子6 g,神曲10 g,柴胡10 g,枳實10 g,白芍10 g, 煅瓦楞子10 g,甘草6 g。連服7劑,疼痛緩解,守上 方加炒麥芽15 g,再進15劑,諸症消失。隨訪至今, 未見複發。

2 虛證胃痛 虛證胃痛以病程長,起病緩慢,反覆發作,痛勢 綿綿而喜按為特點。多因素體睥胃虛弱,或勞倦傷 脾,或久病不愈,損傷胃陰,或用藥不當,日久損傷脾 胃所致。治宜補虛為主。由於脾胃中土之虛則運化失 職,往往又可夾雜壅滯,形成虛中夾實之證,又當虛 實兼治。

2.1 胃陰不足型:臨床上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多屬 此型。主症:胃脘隱隱灼痛,多飢而少食,口燥咽干, 大便干,舌紅少苔而乏津,脈細。治法:甘涼益胃,養 陰生津。主方:益胃湯合芍藥甘草湯加減(沙參20 g, 麥冬20 g,玉竹15 g,生地15 g,白芍20 g,石斛12 g,甘草10 g)。胃酸少者加烏梅、山楂酸甘化津;疼痛 明顯者合金鈴子散(川楝、玄胡)行氣止痛;便秘者加 玄參以增水行舟,若脘中氣滯者,可加少許陳皮、砂 仁以防滯氣。 案例 患者,女,42歲。1991年2月4日初診。 胃脘部隱痛4年余。訴胃脘部隱隱作痛,時易飢餓但 又不欲食,咽干口燥,形體逐漸消瘦,舌質紅而無苔, 脈細。曾服多種中、西藥物,療效不佳,疑為絕症,先 後2次胃鏡檢查示:慢性萎縮性胃炎。即予益胃湯合 芍藥甘草湯加味:沙參30 g,麥冬30 g,玉竹15 g,生 地15 g,白芍20 g,石斛12 g,川楝子10 g,甘草10 g。葯進15劑,疼痛逐漸緩解,舌上已見少許薄苔,守 方再進2月,舌苔漸增,舌質轉為淡紅,飲食明顯增 進,胃痛、善飢諸症悉除,體質隨之增強。

2.2 脾胃虛寒型:多見於久病、年老體虛者,凡胃病 日久不愈,反覆發作多致此證。主症:胃痛綿綿不休, 隱隱作痛,喜溫喜按,飢則痛甚,食後則緩,或反吐清 水,食少便溏,神疲倦怠,面色少華,手足不溫,舌淡 苔白,脈虛弱。治法:溫中健脾,和胃止痛。主方:小建 中湯合理中湯(白芍15 g,桂枝6 g,白朮10 g,党參 20 g,乾薑6 g,炙甘草6 g,飴糖適量送服),噁心欲 嘔者加小半夏湯(法半夏、生薑);亦可選用香砂六君 子湯加乾薑以健脾溫中止痛。

案例 患者,男,50歲。2000年5月3日初診。 反覆胃脘部脹痛10年,先後服用過雷尼替丁、胃必 治等西藥,但仍反覆發作,現胃脘部隱痛且脹滿不 適,食少便溏,神倦乏力,面色無華,舌淡紅苔薄白, 脈細。

胃鏡檢查:① 慢性淺表性胃炎;② 十二指腸球 部潰瘍。予香砂六君子湯加乾薑內服:党參15 g,炒 白朮10 g,茯苓15 g,陳皮10 g,法半夏10 g,廣木香 6 g,砂仁6 g,乾薑6 g,台烏10 g,炙甘草6 g。連進 15劑,癥狀大減,飲食增進,續以香砂六君子湯調治 1月,癥狀消失。

熊教授常說:「中醫的精髓在於辨證施治,辨證 務必精細準確,施治必有主法主方」。本文上述胃脘 痛諸症,僅是臨床隨診的常見之證,其實胃脘痛尚有 許多特殊個案,均以辨證施治而取良效。誠為張仲景 所訓「知犯何逆,隨證治之」耳。

推薦閱讀:

溫鐵軍:中國為什麼不能借鑒日本「經驗」?
30年釣齡的老釣手談自己在湖庫釣大魚的經驗,最高紀錄一天釣獲300多斤野生大魚
經驗談:一定要先買房再結婚再要小孩
歷史的經驗(十三)
【名醫臨證經驗】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劉茂才教授論治中風病見解

TAG:經驗 | 中醫 | 痛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