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論瑣語(二十三)
在古代的書論家看來,書法活動是多種心理因素協同作用的過程。無論是虛靜態創作還是熾情態創作,都離不開動機、想像、情緒、靈感等因素的重要作用。而且書法的風格和境界均受制於書法個性和品德。周星蓮在《臨池管見》中寫道:「廢紙敗筆,隨意揮灑、往往得心應手。一遇精紙佳筆,整襟危坐,公然作書,反不免思遏手蒙。所以然者,一則破空橫行,孤行已意,不期工而自工也。一則刻意求工,局於成見,不期拙而自拙也」。劉熙載在《藝概-書概》中也說:「信筆固不可,太矜意亦不可。意為筆蒙則意闌,筆為意拘則筆死,要使我隨筆性,筆隨我勢,兩相得則兩相融,而字之妙從此出矣」。
(2009年11月25日)
魏晉「風骨」這一概念指的是人的骨骼長相所體現出來的風度姿儀和氣質之美,這種氣質之美多是剛健、遒勁的。施之於書、畫、詩歌美學理論和批評,是很自然的。六朝書法美學理論中的風骨範疇,指稱的是一種與纖圓、疏巧和浮弱無涉的書法風貌,主要體現為一種筆力的雄健、奔逸、剛勁,「它的基本特徵,在於明朗健康,遒勁而有力」,使書法顯示出筆力強健、端直峻整地力度美。六朝書論無不在骨力洞達、肥瘦相和的雄健、峻拔中尋求書法的風骨之美。 從漢魏書學風骨論總的傾向看,人們崇尚一種剛柔相濟、骨豐肉潤、骨勢與韻味相結合的審美理想。標誌著漢魏六朝的書法美學風格達到了自覺與成熟的理論高度。
(2009年11月25日)
如何探求和理解二王、把握二王,是繼承傳統和創新的重要課題。首先要把握好總體方向,再對二王及其延續的具體作品的分析才有積極的意義,尤其把在筆法及結構等方面的剖析來為我們的臨摹和創作服務,才能起到行之有效的作用,而不是每天對著二王字帖進行漫無目的的苦練而無所得!
(2009年11月25日)
書勢有從美學、心理學角度出發反映本質的"象(相)勢",表示基本性質和組成的"動勢"、"陰陽之勢",描寫具體形姿及趨各的體勢、字勢、走勢、筆勢(此四勢統稱形姿式),及揭示生勢之"蘊勢"的八勢。 古人以"天人合一"的理念,從直覺思維出發,提出了"書勢"的概念。"書勢"有何用?"字有血肉筋骨,以氣充之,精神乃出。"可見,喻之來"氣流"的"象勢",是"筆墨"與"神采"的橋樑。蔣衡說:"夫書必先意足,一氣旋轉,無論真草,自然靈動,若逐筆安頓,雖工必呆。"這裡的旋轉,顯然是指"書的去勢」;旋轉式的"流動"。劉熙載還說:"書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於心行。"意思說,崇尚清厚的書法作品,是由心中清厚之書勢流動而來的。"無疑是書法學和心理學相互滲透的結晶,為書家創造更多精品提供了一個捷徑。
(2009年11月25日)
筆意墨象之美是書家情感哲思之意與線條運動之象的統一,是書家在線條中融入情緒意態而形成的獨具個體性格的書法線條符號意象。這種統一不是在心中之意和象的整合上,而是心中之意物化在外在的線條流動上,即經線條藝術媒介化了的藝術意象,或物態化了的書法藝術體驗。筆意墨象使書法線條隨時間展開而構成空間形式,又使人於空間形式中體悟到時間的流動。這種時空的轉換使點畫線條、結字排列和章法布局產生無窮變化,呈現種種審美意趣,使書法超越單純字形,而成為具備筋骨、血肉、剛柔、神情的生命意象。
(2009年11月28日)
藝術貴在個性。欲尋求到適合於自我個性氣質、審美理想的書路,終而確立自己的個性風格,這一過程往往是艱難曲折的,它需要睿智,需要膽氣,需要豐厚的學養。卓有膽識的書家,往往能使自己的思路跳出流行書風的藩籬,不為全國展、中青展的風格傾向所制,獨立地思考,獨立地判斷,勇敢地探索,終而自出機杼。當代中國書法的希望,寄托在這樣一些人身上.
(2009年11月28日)
臨帖分為兩步,先是讀帖後是臨寫。這裡所說的讀並非指閱讀范帖上的文字內容,而是仔細的觀察分析、研究范帖上的書體的用筆筆法、結構(結體)和整個篇章中的布局及意態、氣勢、情趣等。讀帖是臨寫的前提,只有在讀帖階段認真仔細,功夫下到位,在臨寫的時候方能得心應手。在讀帖這一環節中,習字者要仔細、認真地分析、揣摩字的基本筆畫、間架結構以及筆畫與筆畫之間的搭配關係。爭取把要臨寫的範字用心「背」下來。臨習只是學習的過程,創作才是最後的目的。創作貴在參悟,參是入帖,走進去;悟是出帖,是走出來。悟有兩種,一種是字內悟,一種是字外悟。字內悟,是在長期的臨摹過程中,逐漸積累,掌握書寫原則,是以古人法帖為師。字外悟,是以造化為師琴棋詩畫,山川雲物皆能陶冶書藝。
(2009年11月28日)
「煩」是每個書法愛好者在書法學習的過程中,都經過的、很普遍的一種心理現象。表現是:煩躁、不安、失望、苦惱。如何解決?要加強理論學習,用理論指導實踐。要嚴格按照藝術的訓練方法,逐步形成規矩。要找出規律,形成習慣。要保持好的心情,達到最佳的效果。只注重過程,不考慮結果。只注重積累,從量變到質變。有遠大的目標,不可急功近利。只有提高修養,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態。要學會在枯燥中尋找趣味,在瑣碎中提取精華,在比賽中得到檢驗,在零散中挖掘規律,在成長中邁向成功,在寂寞中創造輝煌。
(2009年11月28日)
「用筆千古不易」要從這三方面來理解。在用筆的過程中,不同的學書階段對「用筆千古不易」有不同的體會、有不同的解釋。對初學著來說,是「不易」的,不知從何入手,怎麼起筆、行筆和收筆,感覺太難了;對有一定造詣的人來說,是「不易」的,從生到熟,怎樣形成自己獨特的用筆,感覺太難了;對有成就的書家來說,也是「不易」,通過幾十年的苦苦追求,冷暖有誰知,感覺太難了,真是不容易!
(2009年12月10日)
筆畫是靠線條連接的。在連接中它分為實連、虛連。實連:顧名思義就是筆畫與筆畫之間用線連著,多見於行草書;虛連:是筆畫與筆畫之間不連,但意相連,有顧盼之態,多見於篆隸、楷書,行草中也有其表現。篆隸的筆畫多是平白直鋪,筆畫中的變化不多,起筆是裹筆藏鋒。根據這個特點,我們在連接的時候如何才能做到裹筆藏鋒,這是篆隸書連接的關鍵。楷書的筆畫多是上下起伏,如同步行高低變化,前後交替。故筆畫中的強調起伏變化,起筆是頓筆藏鋒。根據這個特點,我們在連接的時候如何才能做到頓筆藏鋒,這是楷書連接的關鍵。行草的連接來源於篆隸的連接、楷書的連接。它有篆隸的平白直鋪的筆法,也可有楷書的起伏變化的筆法,還有自己獨特的牽帶的筆法。有牽有帶、有連有斷、有粗有細、有蹦有跳,十分活潑,變化萬千。不管怎麼連接一定要自然和諧,感覺舒服。
(2009年12月10日)
推薦閱讀:
※為什麼讀書?
※7、讀書要讀氣質相近作家的書
※「大先生」們的讀書世界
※最是書香能致遠,讀書之樂樂無窮
※《命理一得》讀書筆記《論富》之三
TAG: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