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鈞:書法運動空間表現中的線條
文:徐子鈞
1、起收筆的運動暗示
米芾用筆書寫速度較快,多用露鋒。並不斷調整起筆角度、粗細幅度,極盡變化之能事。筆鋒翻飛,運筆的空中動作筆桿側來倒去,「八面出鋒」靈活迅捷。董其昌評其曰:「米元章此卷如獅子捉象,全力以赴」。露鋒入筆的角度不同,其運動趨向也隨其變化,並暗示上下筆畫的連屬。露鋒多尖筆、方筆,下筆速度較快,朱和羹《臨池心解》中說:「余每見秋鷹博兔,先於空際盤旋,然後側翅一掠,翩然下攫,悟作書一味執筆直下,斷不能因勢取妍也。」從視覺心理上,露鋒「角度較尖,衝擊性越強,情緒偏激」康定基斯《點、線、面》○1。藏鋒較之露鋒,運動複雜,其運動沉穩,內斂,偏於靜態「角度越鈍,越接近圓形,衝擊性越弱,張力逐漸消失,情緒穩定」同上。如下圖篆書起筆形態接近圓形,消弱了起筆處的衝擊力,獲得的是整根線的力度即中鋒飽滿的擴張力。起筆暗示了下筆的方向趨勢,下筆力度,速度以及運動軌跡。收筆從方向上與起筆接近平行的,楷書都傾斜於左,隸書都傾斜於右,既豐富了線形,也不使運動過於直白。收筆不論空回,實回,都是對筆勢的完善,使筆畫之間氣脈相連。
露鋒
藏鋒
隸書式起筆
篆書式起筆
米芾《蜀素帖》
從收筆速度上分可分為漸收筆,緩收筆,急收筆。漸收筆是指收筆時提筆收筆至筆尖離紙,尾部成尖狀,運動較為乾脆,自然。緩收筆其線形多為由細到粗,收筆處多呈圓形,筆勢或空回,或實回,偏於靜態。急收筆則為筆腹行至線形末端處,快速返回,戛然而止,有刷字之感。如下圖所示。
還(末畫為漸收筆)
天(末畫為緩收筆)
武(末畫為急收筆)
2、起收筆的運動區間
起收筆的運動區間就單字來說,橫線的長度代表字的寬度。豎線的長度決定字的高度。斜線的長度決定字形的四角。當斜線小於字的長寬時呈現圓角,即內抱形。當斜線的長度大於字的長寬時為銳角即外抱形。「字形有內抱,有外抱如上下兩橫,左右兩豎,其若弓之背向外,弦向內者,內抱也。背向內,弦向外者,外抱也。」以「米」字來分析,斜線的長短導致的字外形四個角是圓是凸,加上字與字之間的彼此配合,可以變化成很到形式。例如楊凝式《盧鴻草堂》多數字圓左下角。黃庭堅《松風閣》多外抱形等。很多書家都有自己的習慣特點,這裡不一一分析。我們也可以用此法來檢查自己作品中單字有沒有字外形意識,是否主動造型,造型是否多樣。
盧鴻草堂
松風閣
3、線條形態變化造成的運動空間變化
對於空間的研究難於對線條形態的研究,白為虛,黑為實。世人多重實處而輕虛處。線條與空間相當於有與無的關係。如一張空白紙,沒有書寫時,其意義就是其紙本身的存在。當一根線條被書寫在這張白紙上,其白紙的範圍內就有了一個線條,並且這根線也分割了所在空間。書法作品的空間為線條分割的運動空間,區別於無意義空間。
(1)粗、細線造成的運動空間變化
《張遷碑》風格雄強渾厚,線條形態粗壯,字內空間與線條的寬度常呈1:1的比例關係即內白與線條等寬。清代的伊秉綬隸書,筆畫密集處線條寬度與內白也呈1:1的比例。排列秩序感較強的線條與空間更利於營造莊重,堂正的藝術效果。《開通褒斜道刻石》線條較細,疏朗,氣勢開張,如換成《張遷碑》的線條比例,當是截然不同的效果。線條與空間的比例,直接影響著作品的風格,氣象,線條與空間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關係。在對王羲之書風研究時,我們認為顏真卿以及趙孟頫的楷書的線條質量可以接近於王氏,除去線形,獲得這種效果的原因是其線條相對於空間的飽滿度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大家一般認為懷素不如張旭,董其昌不如趙孟頫。試想王羲之,張旭,顏真卿,李北海,蘇東坡皆為一流大師,哪一家是不飽滿的呢?探討這個問題的原因是當我們不滿意於自己的作品時,是否考慮了線條與空間的比例問題呢?
《張遷碑》
伊秉綬書
《開通褒斜道刻石》
王羲之
趙孟頫
蘇軾
顏真卿
李邕《雲麾將軍碑》
顏真卿《爭座位碑》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2)長、短線造成的運動空間變化
祝允明是善於運用點、長短線配合的書家。然點,短線分割導致空間細碎,空間感較為停頓,不如長線造成的運動空間貫通。但這因此也夠成了祝允明草書的風格。王獻之,張旭,懷素的草書多使用長線,少圍合封閉空間,字內空間與字間,行間空間融為一體,空間的貫通感增強,空間通透。與之比較,如圖趙佶《大草千字文卷》雖竭力使用長線,保持用筆的連貫性,但字內空間未能打開,無法擺脫單字空間的縛束,遠不及王獻之草書空間的通透。用王獻之書法與趙佶書法比較,更能看出余白空間在作品的作用。王獻之草書更注意線條和空間的配合與營造,趙佶草書受慣性書寫的影響較大 空間產生較為被動。
趙佶《大草千字文卷》
王獻之《十二月帖》
祝允明書
4、線條外輪廓變化造成的運動空間變化
「書法筆法的運動過程,即手的轉筆技巧,又恰恰是書法的核心。」孫曉雲《書法有法》語。與筆法相對應的是筆法作用下的線形,筆法是因,線形是果,二者互為因果關係。筆法在書寫出線形時也分割了運動空間。孫曉雲在《書法有法》指出「自完全不轉筆運指以來,完全由視覺所控制字形的過程,理應為「無法」的過程」。絞轉的筆法書寫的線形是曲直相生的,且線形兩邊輪廓不平行。故「古人無一黍米處不用曲」之句。 此種線形的轉折內角不會過於直,過於尖銳。減弱了角的衝擊性(角度較尖,衝擊性越強)。這種絞轉筆法作用下的內角 ,不會破壞線形的力度以及運動勢態。保持了線形與內空間的主次關係,這也是轉筆的又一重要作用。
王羲之《初月帖》
(用文徵明書予以對照,我們發現文氏書法線形和字內空間的角都尖,遠不如王羲之書渾厚)
作者簡介:
徐子鈞, 1978年出生於山東省滕州市。2003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2013年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書法碩士研究生。師承天津美術學院教授喻建十先生, 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天津市書法考級中心教授,教育部社區教育研究培訓中心書法實驗室網總編。作品入展:2005年入展首屆西泠印社國際書法大展,2005年入展第二屆全國扇面書法展等。2012年榮獲天津美術學院研究生原創作品展一等獎。
推薦閱讀:
※暗戀你的女人常常會有哪些表現
※思路不清晰的表現及改善
※男人從骨子裡愛你,才會有這三個「犯賤」表現!
※有這4種表現的女人, 男人再愛也不要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