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毅:一個逐漸向大陸開放的台灣?
06-22
邱毅:一個逐漸向大陸開放的台灣?發布時間:2011-09-13 09:26 作者:邱毅 字型大小:大 中 小 點擊:470次
【大陸需要用更常態的方式了解台灣】 2008年以來,兩岸交流有了很大的發展, 2011年6月「自由行」開放後,大陸同胞赴台觀光會更方便,能去看的地方會更廣泛,與台灣人民互動接觸也會更深入。 過去團進團出,陸客被許多規則所局限,只能到特定的地方,也受到比較嚴格的旅遊行程的管理,接觸到的層面很少,雙方的互動也就有限。現在「自由行」,選擇性增加,接觸台灣人民的層面比過去要廣泛深入得多。 台灣民眾對這種逐漸開放的趨勢大部分是持正面的看法,覺得對整個旅遊業、飯店業、商業,都會有正面的效果。過去團進團出獲得利益的人有限,現在獲得利益的層面會比較廣。接觸頻繁了,了解就會增加,當然對彼此的認識就會提高。 現在兩岸間最麻煩的是大陸不了解台灣的媒體,通過台灣的媒體了解台灣,就會產生誤解。而台灣人看到大陸這樣誤解台灣,就很氣憤,所以越交流距離越遠。大陸一定要嘗試從正常、平常的渠道了解台灣,自由行的好處就在這裡。自由行是隨機的,不像團進團出——一個團進來,安排一個攝影記者去拍,於是就拍到大陸人瘋狂採購,一報道就偏差了。可是自由行怎麼知道去哪裡買呢?所以媒體拍不到。在台灣如果媒體拍不到是不會有事情的。台灣是「天下本無事」,不少事情都是媒體造成的。 我講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今天媒體如果要修理一個官員,那攝影機12個小時對準他,會不會拍到他打瞌睡?會不會拍到他閉眼?如果把他閉眼的鏡頭每天播10次,那觀眾會不會覺得這個官員整天都在打瞌睡?但其實他打瞌睡只有兩秒,其他時間都在努力地開會,這個官員就這樣被醜化了。以前有個官員,就在被盯了十幾個小時之後,終於拍到他挖了鼻孔,然後就連續播他挖鼻孔,好像這個官員每天都在挖鼻孔一樣。台灣的媒體就是如此。 兩岸之間的交流基本上利大於弊。我認為至少現在是七三開,70%是有利的,30%仍然潛藏著一些風險。這些風險是基於台灣本身藍綠的對立,也在於兩岸之間對彼此的社會形態、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不那麼了解,從而產生的誤解。另一個就是兩岸間的幅員相差太多,大陸覺得台灣應多開放幾個城市,台灣反而覺得單單開放北京、上海和廈門就已飽和了。 【避免越交流越偏頗】 自由行開放後,其影響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陸客進來後可能因為雙方的生活習慣不一樣,發生口角和衝突。台灣本身的政治環境很複雜,有些事可能被某些親民進黨的媒體放大、誇大處理,從而造成誤解。 現在信息交流的渠道很發達,特別網路上的聯繫很多,但也有副作用,存在越接觸越偏頗的情況。比如大陸看台灣PTT網站(台灣最大的網上論壇),會以為台灣都是「台獨」。而PTT大都是台灣邊緣人在留言——邊緣人代表在社會生活中無足輕重的人,閑得沒事幹的人——但大陸會以為這個很重要。大陸也會從台灣的綜藝節目,裡面藝人的講話,認為台灣人就是這樣談大陸人的,所以就會有偏頗,對台灣的印象就會變壞。台灣看大陸的例如新浪網留言,台灣人也會覺得大陸都想武力解放台灣,這種偏頗又被放大。 所以從商機上比較好判斷自由行的利弊,但在文化、溝通上,就很難說了。為什麼兩岸協商以後覺得一開始不能開放太多,每天限定在500人以內,就是因為人多了之後容易出現摩擦,一出現摩擦,台灣親綠媒體《自由時報》、民視、三立電視等就可能放大處理,做一些大幅報導,再加上偏頗的旁白和解釋,台灣人就會誤以為大陸人都是這樣。而這些衝突的畫面流傳到大陸去,又會讓大陸人誤解,以為台灣人很不友善。舉個例子,大陸人會以為高雄人、台南人對大陸人很不友好,因為台南有個議員曾經把張銘清推倒,讓他受傷。陳菊放熱比婭的影片,把達賴請到高雄來,又覺得陳菊很壞,覺得高雄人對大陸很不友善。其實高雄對大陸友善的人佔90%。台灣媒體有個特性,它覺得報對大陸有好感的、有善意的那90%沒有新聞性,沒有收視率。 現在對陸客來台限制嚴一些是對的,將來一定會放寬,不過不能太快。現在還是摸著石頭過河,過於放寬就會出事情。 【遠看的玫瑰沒有「刺」】 我覺得交流中避免摩擦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像劉邦進咸陽城時約法三章:大陸人民到台灣來,第一軍事重地不能去,第二不能犯罪,第三不能從事非法活動。除此之外其他都可以做。規定太多反而很奇怪,又不是小學生到台灣來遠足。對大陸客來說,規定太多也會覺得尊嚴受損。 但對於遊行、靜坐等場合陸客最好還是避開。這些活動表面看上去是平靜的,但隨時可能發生激烈的衝突。說實話,這些活動霧裡看花都以為是美的,玫瑰遠遠地看覺得它沒刺,可是走近的時候也可能被刺到。 另外,陸客一直很有興趣到台灣「立法院」參觀,尤其愛看「立委」罵官員,其實「立法院」現在打架的場景很少,陸客來參觀會很失望。打架很可能在「立法院」整個時間裡只佔百分之一。台灣是媒體政治,媒體會希望你打架。那百分之一的打架裡面大概有三分之二是作秀行為,剩下的三分之一可能是真打。另外,想來「立法院」看打架,我覺得心態也不健康。第一根本看不到,第二你看這幹嘛,反而對台灣的民主產生誤解,看了以後再對這個東西貼文,再做報道,台灣的民眾在網路上看到了,就對大陸有反感,兩岸距離會更遠。 【國民黨是支持逐漸向陸客、陸資、陸生開放的】 國民黨基本上對開放是積極促進的。對陸客、陸生、陸資都採取比較開放的態度,認為開放程度可以更大一點,限制更少一點,開放的口子可以更寬鬆一點。 民進黨則基本上就是阻礙的因素了。民進黨用三個理由反對陸客、陸資和陸生。一是所謂的「國家安全」,認為陸客來了可能會發生所謂的「偷跑事件」、「共諜事件」,會有「國安」資訊外泄的問題,等等。二是民進黨故意醜化陸客的行為,例如刻意去抓極少數的陸客的比如說吐痰行為,把它誇大;也會故意扭曲所謂陸資在台灣的運作,並把陸生附加許多神秘的角色,用偏差扭曲的角色去醜化他們。三是民進黨認為陸客、陸資和陸生進來會排擠台灣本地勞工、資金和產業的發展,以凸顯其負面的效應。但是假如民進黨執政是否就要限制陸客陸資陸生?其實它也未必敢拿出這樣一個具體的舉措。 民進黨在台灣還是有40%左右的支持度,所以這些言論還是能影響這部分民眾。台灣是藍綠壁壘分明的社會,民進黨的支持者在長期宗教式的宣傳下就會有這樣的看法,所以相信兩岸之間應該收緊,這基本不大有可能改變。這就是大陸民眾不了解台灣的地方,連馬英九都不懂,他根本不知道他2008年是怎麼選上「總統」的。他以為他可以做全民「總統」,其實在台灣不可能做全民「總統」,這至少是短期之內不可能改變的。問題是很多人都不了解。大陸評論的很多都是學者,學者不了解選舉的實務,所以也以為這是可以改變的,但實際上這是很難改變的。 民進黨和國民黨對於開放的政見是完全不同的,這就造成政策形成上的一些困難。台灣政策形成和大陸不一樣,國民黨提出的政策,到了「立法院」後,一定會被民進黨修修改改,所以最後的政策和原來政策的意旨一定是有出入的。比如這次招收陸生,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形成了很多限制。此外,還有很多流言。比如說陸生來不能打工、不能談戀愛等,實際上根本沒有這些限制,但還是有這類傳言,造成很多陸生覺得我何必來這邊被人家侮辱尊嚴呢,報考人數就減少了。 這種情況有改善的空間,但前提是國民黨繼續執政。若變成民進黨執政,有可能發生180度轉變。 【馬英九:應做泛藍「總統」而非全民「總統」】 馬英九今天選舉根本不該有危機的,但他自己造成這樣的危機。很簡單,例如你去賣產品,本來就有相應的顧客群,有些人根本不是我的顧客,卻對他們進行推銷,然後把這些人的意見當成是主要的意見,這怎麼能行呢?有評論說國民黨的議題一直在跟著民進黨走,缺乏提出議題的能力。其實不是國民黨跟著民進黨走,而是馬英九跟著民進黨走。國民黨缺少有戰鬥力的人,在這樣的情況下馬英九又太重視綠營的看法,所以議題的主導權就逐漸喪失掉了,所謂的話語權就沒有了,這才是問題所在。 比如之前提出希望大陸的省委書記暫緩來台的言論,不代表國民黨,只代表馬英九。你把這個與國民黨畫等號就錯了。一定是大陸書記省長先來,民眾接下來就會跟進,這是大陸的特性,是與台灣不同的。馬英九要認清這一點。如果大陸的書記省長不願意到南台灣去,你覺得民眾敢去么?所以不希望大陸的書記省長來,其實對整個兩岸的開放是不利的。我也公開講過馬英九這個觀點是錯的,所以他第二天就不敢再說了。 這其實不叫「親大陸」,當你自己覺得你親大陸,別人就開始用親大陸攻擊你。怎麼沒有民進黨人攻擊我親大陸呢,民進黨恨我大概比恨馬英九強烈一百倍以上。這也有我的省籍的原因:我是本省人,馬英九是外省人,所以他們比較擔心。但這是無謂的擔心,應該把這個「原罪」拿掉。民進黨一攻擊,馬英九的政策就傾斜,就會逐漸使他的支持者喪失對他支持的熱情,以至於泛藍的投票率在這兩年來都偏低,泛藍的選民開始對他有怨言。其實在台灣,泛藍的基本盤是大於綠的,只要泛藍的票開得出來,馬就一定會連任。他只要鞏固上次投給他的760萬票,他就贏了,即使折扣10%,還是贏了。這是很簡單的事情。可他不是,他把眼睛看著那500萬不投票給他的人。慢慢地投他票的這700多萬人就失望了,就退卻了。嚴格來說,馬英九的危機是他自己製造出來的。 最近李登輝又在一些場合出現,想要影響競選,但他在台灣的影響力其實已經很有限了。馬英九如果能整合泛藍內部的團結合作,然後消除他與宋楚瑜之間的矛盾,讓宋與馬真誠合作,泛藍要打敗蔡英文不是那麼難的。 邱毅(台灣政論家、台灣第七屆不分區「立法委員」、國民黨中常委) |
來源: 《同舟共進》2011年第9期 | 責任編輯:程仕才 |
推薦閱讀:
※男比女多3366萬 中國大陸面臨「婚配難」
※iPhone6年內無望進大陸?!
※[電影心得]大陸版「徵婚啟事」~非誠勿擾
※子平正宗--黃大陸 34-第15頁
※血飲評論|大陸哺育台灣多年竟被當成驢肝肺反擊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