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講記.方便品第二(3) 印廣法師
06-22
佛在《楞嚴經》第九卷講,我們修行到一定的階段的時候,嘴巴、鼻子、耳朵、眼睛、心、肝、脾、肺、腎、大腸、小腸每一個東西都是一個佛、都是一個人。還可以在一起開會,一個人在開聯合國大會:現在由嘴巴菩薩主持法會,參加今天法會的有耳朵菩薩、鼻子菩薩、眼睛菩薩、牙齒菩薩、肝菩薩、肺菩薩、小腸菩薩、大腸菩薩等。還可以開會、還可以一起舉行文藝晚會,唱歌、跳舞,你看好玩不好玩。 千萬不要自以為是。你自己都不了解你自己,怎麼能了解別人?這個法不可思議啊!不僅你是我,我是你,我是他,而且這一個我裡面還分解成許多我,可見我們的心不可思議啊!太不可思議了。你別一天到晚想:這是我;我這個肉團身高一百七,體重一百九;還有我的老爸、我的小外甥女……你這樣墮在情執里,將來必然往下墜。你把這些放開,你想「我要成佛,盡虛空遍法界都是我」,你這個思想是不是很浪漫、很寬宏吶?就跟氣球一樣,氣球自然就往上升,叫「想升」。為什麼我們講明白了『如來藏』道理,明白我的真心本來面目,就跟氣球一樣帶著我的業障往生到佛土去呀!就是這個道理。 常自寂滅相:『常』,就是沒有哪一法不是『常』,沒有哪一法不是『常自寂滅相』,在四種涅槃里叫「自性清凈涅槃」,沒有哪一法不在「清凈涅槃」中。不管你承認不承認,你都是一個『阿彌陀佛』,你都是「自性清凈涅槃」;不管你承認不承認,你當下就是阿彌陀佛,就是釋迦牟尼佛,就是觀世音菩薩,你去拜誰,去求誰啊?不管怎麼樣,你當下就是豬八戒、白骨精、烏龜王八蛋,你去輕慢誰,去看不起誰,去恨誰?誰不是誰啊?是非好壞皆是一個人一個念。 佛子行道已:明心見性的菩薩已經是分真即佛,這才是真正的行道,你已經行於佛道。來世得作佛:那是成究竟圓滿之佛。 【我有方便力,開示三乘法,一切諸世尊,皆說一乘道。今此諸大眾,皆應除疑惑。諸佛語無異,唯一無二乘。】 先說『開示三乘法』中有沒有大乘法呀?有。但那種大乘法叫「不了義大乘」,是「權教大乘」。所以講來講去,佛強調了一切諸佛『皆說一乘道』,都是為了最後歸宗於『一乘道』。這個『一乘道』也叫大乘,但是叫「實教大乘」,也叫「了義大乘」。一般地,《法華經》《楞嚴經》《涅槃經》《無量義經》被說為圓教一乘大法——《無量義經》是《法華經》的前方便;《大涅槃經》是《法華經》的後方便;《楞嚴經》呢,是為《法華經》鳴鑼開道,投石問路。 『一乘』就是一大事因緣,萬法歸於『一』。後面講『乃至一念隨喜者,我皆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這個『一』啊,在佛法里舉足輕重;還有「大、元、正、如、性」等字,都是最關鍵的名相,絕對不能以世間凡夫的心態來依文解字——它都是表真、表實、表「我」,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啟發我們觀照真心本來面目。只有真正明白了萬法為一念所現,我們對於佛的種種的說法才能圓融。就是佛沒有說,你也能圓融。 今此諸大眾,皆應除疑惑:法會大眾沒有一個不『除疑惑』。『應』就是道交感應,即使我現在還是疑惑重重,你已經除掉了。怎麼除掉了?因為裡面的真人已經成就了,他沒有疑惑了。前面《弘傳序》所講『俱崇密化之跡』,他已經瞞六識之天,出輪迴苦海。 諸佛語無異,唯一無二乘:三番五次講『唯一無二乘』。諸佛出世就是為了講『妙法蓮華』,沒有第二個法門。所以你看看諸佛是不是腳踩蓮華台,身坐蓮華座?就是坐了什麼大象、麒麟,下面必然還有蓮華,這就是示現『唯一無二乘』。 【過去無數劫,無量滅度佛,百千萬億種,其數不可量。如是諸世尊,種種緣譬喻,無數方便力,演說諸法相。是諸世尊等,皆說一乘法。化無量眾生,令入於佛道。又諸大聖主,知一切世間,天人群生類,深心之所欲。更以異方便,助顯第一義。】 諸大聖主,仍然是佛的一個代名。異方便:無非是『三乘法』,圓教前七方便,所以這裡特指『異』於圓教正法——以『異』來入「同」;等入了「同」以後『異』當下就是「同」。 【若有眾生類,值諸過去佛,若聞法布施,或持戒忍辱,精進禪智等,種種修福慧。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諸佛滅度後,若人善軟心,如是諸眾生,皆已成佛道。諸佛滅度已,供養舍利者,起萬億種塔,金銀及玻璃,硨磲與瑪瑙,玫瑰琉璃珠,清凈廣嚴飾,庄校於諸塔。或有起石廟,栴檀及沉水,木櫁並余材,磚瓦泥土等,若於曠野中,積土成佛廟。乃至童子戲,聚沙為佛塔,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若人為佛故,建立諸形像,刻雕成眾相,皆已成佛道。或以七寶成,鍮石赤白銅,白鑞及鉛錫,鐵木及與泥。或以膠漆布,嚴飾作佛像。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彩畫作佛像,百福莊嚴相,自作若使人,皆已成佛道。乃至童子戲,若草木及筆,或以指爪甲,而畫作佛像。如是諸人等,漸漸積功德。具足大悲心,皆已成佛道。但化諸菩薩,度脫無量眾。若人於塔廟,寶像及畫像,以華香幡蓋,敬心而供養。若使人作樂,擊鼓吹角貝,簫笛琴箜篌,琵琶鐃銅鈸。如是眾妙音,盡持以供養。或以歡喜心,歌唄頌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若人散亂心,乃至以一華,供養於畫像,漸見無數佛。或有人禮拜,或復但合掌,乃至舉一手,或復小低頭。以此供養像,漸見無量佛。自成無上道,廣度無數眾。入無餘涅槃,如薪盡火滅。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於諸過去佛,在世或滅後,若有聞是法,皆已成佛道。】 從這裡往下是總講,乃至舉手投足,皆已成佛道。 若聞法布施:聞必有慧。或持戒忍辱,精進禪智等:在明心見性的前提之下,布施、持戒也好,修忍辱也好,修精進也好,修禪定也好,修種種世智辯聰也好;『等』是表無量。種種修福慧:這裡特別畫龍點睛,修福的時候,當下就是智慧。 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也就是說已見佛者就已成佛,今見佛者就今成佛。「見」不是眼睛見。你若不懂『如來藏』,佛就是把你抱在手裡,你都沒有見佛。 諸佛滅度後,若人善軟心,如是諸眾生,皆已成佛道:『善軟心』,特指見真。 『諸佛滅度已,供養舍利者,起萬億種塔,金銀及玻璃,硨磲與瑪瑙,玫瑰琉璃珠,清凈廣嚴飾,庄校於諸塔。或有起石廟,栴檀及沉水,木樒並余材,磚瓦泥土等。若於曠野中,積土成佛廟,乃至童子戲,聚沙為佛塔。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 《楞嚴經》雲,『決定成佛,譬如以塵揚於順風,有何艱險?』。所以這裡就是講,就隨你怎麼樣修,小孩子玩遊戲都成佛了,但貴在「見道」。這裡的『金銀、玻璃、硨磲、瑪瑙』,在前面已作解釋。『玫瑰』,此華在佛法里是表富貴莊嚴。 栴檀沉水:根據記載,分布印度、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及印度尼西亞等地。我國台灣亦有栽培。種種說法不一,旃檀木價格昂貴,藥用價值很高。『沉水』呢,也叫沉香。與檀香不同,沉香並不是一種木材,而是一類特殊的香樹結出的,混合了油脂(樹脂)成分和木質成分的固態凝聚物。脂膏凝結為塊,入水能沉,香品高雅,而且十分難得,自古以來即被列為眾香之首。『木樒』,也是一種特種的香木。『余材』就是那些不值錢的材料。 這裡從金銀至貴到泥巴瓦塊至賤,就是在講平等法。你修哪一個法門都能成就。因為你明白了『如來藏』,是「全性起修」,一修一切修,怎麼樣修都成就。不修是不是也是一種修行啊? 若人為佛故,建立諸形像,刻雕成眾相,皆已成佛道。在這裡呢,佛其實隨時可以來劃一個句號,但是說了還想說,使我們感到有點雜亂無章。妙就妙在這個雜亂無章,說明佛講到興頭上意猶未盡,那乾脆就再多講講吧!怎麼樣怎麼樣…… 或以七寶成,鍮石赤白銅,白鑞及鉛錫,鐵木及與泥。或以膠漆布,嚴飾作佛像,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這裡『鍮石』是一種黃銅;『赤』是紅色,紅銅;『白』是指白銅;『白鑞』是鉛和錫的合金;金屬呢,是鑄造;泥巴呢,是塑造。『膠漆布』相當於我們現在的玻璃鋼這一類。 『彩畫作佛像,百福莊嚴相,自作若使人,皆已成佛道。乃至童子戲,若草木及筆,或以指爪甲,而畫作佛像。如是諸人等,漸漸積功德,具足大悲心,皆已成佛道』。 這裡講的你用一根草棒,用一根筆,或者用一個手指,乃至一個腳趾頭隨便在地上畫佛像,你都能成佛,處處體現出『成佛』太簡單了。你只要有這個心,你都成佛。這是指在「明心見性」的前提之下全性起修,「一修一切修」。何況你還去正兒八經兩條腿一盤,眼睛一眯?是不是也是一樣成佛啊?這就是破除我們最大的迷信:認為要成佛比登天都難。 《法華經》是不是叫我們生歡喜心啊?但是你必須明白什麼是佛。泥巴瓦塊是不是佛啊?沙子是不是佛啊?統統都是佛。你時時事事處處都是「見佛」。念念在道,關鍵是你懂不懂什麼是「佛」。 『但化諸菩薩,度脫無量眾。若人於塔廟,寶像及畫像,以華香幡蓋,敬心而供養。若使人作樂,擊鼓吹角貝,簫笛琴箜篌,琵琶鐃銅鈸,如是眾妙音,盡持以供養;或以歡喜心,歌唄頌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 既有複雜的敲打唱念、燒香、供華,也有簡單的,『乃至一小音』念阿彌陀佛,『皆已成佛道』。只看你喜歡,你願意怎麼樣修就怎麼樣修。『簫』是豎著吹;『笛』是橫著吹;『箜篌』,也是十分古老的彈弦樂器;『鐃』,又稱為鉦和執鍾,我國最早使用的青銅打擊樂器之一,其最初的功能為軍中傳播號令之用;『鈸』,古稱銅鈸、銅盤,作法會時,兩手往中間扣的那種;『琵琶』,是可獨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樂器。『歌唄頌』,『歌唄』,歌詠梵唄;『頌』,讀經念咒之類。以作曲或者詩歌等方式來歌頌稱讚佛德,這都是供佛,都是修行。 『若人散亂心,乃至以一華,供養於畫像,漸見無數佛。或有人禮拜,或復但合掌,乃至舉一手,或復小低頭,以此供養像,漸見無量佛,自成無上道』。 這裡的『散亂心』,是亂而不亂。一個人雖明心見性,因為無量劫以來的習氣,他難免還有些妄想,但是這是不亂中的小亂,亂而不亂。『或復但合掌』,看到佛,合一下掌也成佛了。『乃至舉一手』,阿彌陀佛你好!是不是也成佛了?佛在這裡就是用各種善巧的方法,用最普通的日常生活中的種種行為告訴我們,明心見性之後,任何一法皆是全性起修,因為你已經見道。在見道的當下佛便予以授記了,然後你不斷地提升品位,就『漸見無量佛』。是不是也有個量變到質變?『漸見無量佛』就是要成究竟圓滿之佛,你還要不斷地修無量的功德,加深定力。『漸見』,也就是「養悟」,不斷地提升品位。『自成無上道』,見道以後的修行叫作「真修」,叫作「自然成佛道」,他不需要人指點。 廣度無數眾,入無餘涅槃,如薪盡火滅:『薪盡』,即柴火燒得的灰也沒有了;『火』就是熱惱,這是比喻已經變成了清凈心。現在一般來講,講涅槃幾乎千篇一律都是講「無餘依涅槃」。 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厲害不厲害?心裡亂七八糟,正在生煩惱:兒子怎麼這麼不孝順,先來寺院好歹念句佛再說——都成佛道。不是清凈心,不是專一心念佛都能成佛,就是因為見道太重要。如果你不明白什麼是佛,你再信願行,一天念十萬聲佛號都是白念;你把喉嚨念破了都是白念!不明白『如來藏』道理,不管修密,修禪,修凈,你都是白修。當然也不白修,能得人天福報。不過來講還是白修,甚至比白修還要壞。為什麼?人天福報是「三世冤」,今生修,來世得,第三世往下掉,是「修痴福」。而明白『如來藏』道理的人,他生生世世都是很大的人天福報,他永遠不會往下落,在《法華經》叫作「以道受樂」。 於諸過去佛,在世或滅後,若有聞是法,皆已成佛道:這是唯恐我們理解錯了,以為『南無一稱佛』就真成佛道了,又提醒一下,一定是『聞是法』才『皆已成佛道』。不『聞是法』,你怎麼樣修都不行。 【未來諸世尊,其數無有量。是諸如來等,亦方便說法。一切諸如來,以無量方便,度脫諸眾生,入佛無漏智。若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諸佛本誓願,我所行佛道,普欲令眾生,亦同得此道。未來世諸佛,雖說百千億,無數諸法門,其實為一乘。諸佛兩足尊,知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於道場知已,導師方便說。】 過去、現在、未來,佛佛道同,都是由方便力來教化眾生。不以方便,你直接講真實法會適得其反。其實《法華經》是方便中的「第一方便」,仍然是方便法。『入佛無漏智』,為什麼其它法判為戲論法?因為它有漏,它漏一是不是就漏掉無量了?因為沒有哪一法不是我啊! 唯有《法華經》《楞嚴經》這個『一心三藏』圓融、圓滿、圓通,不漏一法。所以在日月燈明佛的法華會上把那些梵眾、魔道排在第一場合。先介紹他們,後面才跟上比丘、比丘尼四眾弟子,這就是要破過去的那種分別心。 若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語氣多肯定吶!只要你懂得了《法華經》『一心三藏』,沒有一個不成佛。 諸佛本誓願,我所行佛道,普欲令眾生,亦同得此道:諸佛的本願是讓一切眾生都能成佛。這是我們經過驗證的。那些從來不信佛的人,什麼中根機、下根機都算不上,是不是?重要的是要把『如來藏』的道理聽明白。不費吹灰之力,也不費時,當下成就,而且不卯一人。不管是誰,你只要聽懂《法華經》,沒有不成就的道理。事實勝於雄辯。 未來世諸佛,雖說百千億,無數諸法門,其實為一乘:這樣的話,佛在《法華經》可沒有少說,再三強調我講了那麼多經就是為了引導到《法華經》。佛那麼有智慧,就不怕人家嫌他啰嗦,要把你耳朵里講出老繭來才行呢!我們好好理解。從頭到尾《法華經》並沒有多少法,就是《法華經》重要,就是提出個『妙法蓮華,教菩薩法』。 你看看,給舍利弗授記的時候佛講了多少法啊?文殊菩薩講那個『妙法蓮華』,是日月燈明佛講的那個『妙法蓮華』。佛講『一大事因緣』,講『開示悟入』,然後反反覆復地就講『妙蓮華』怎麼長怎麼短,然後方便地介紹了諸佛講了一些什麼因緣啊、譬喻啊,六度啊,統統成佛道。在法華會上講的法就是『妙法蓮華』四個字,『開示悟入』那四句話,舍利弗即蒙授記。也就是對上根人說法,直截了當,法說一周就能成就。 諸佛兩足尊,知法常無性:這個『法常無性』,還有下面的『法住、法位』,是非常重要的三個名相概念。『法常無性』連在一起,『法常』就是『即一切法』。怎麼『即一切法』?這個『常』是時時事事處處,表我們的真心。『無性』呢,叫『離一切相』,『無性』,沒有自性,沒有他性,也沒有共性,也沒有無因性。它離開一切的相,你找不到這個真心;而真心呢,還又即一切法,沒有哪一法不是我的真心,叫「空有不二,性相一如」。這是『諸佛兩足尊,知法常無性』。 佛種從緣起:『佛種』可以觀照為「了因佛性」,「了因佛性」是表「般若功德」,因為「了因佛性」而能觀照到我們的「真如本性」,就是「無相之實相」、「空如來藏」、「阿」,就是「正因佛性」;『從緣起』叫「緣因佛性」,它依靠「了因佛性」,依靠「般若功德」來成就我們的「解脫之德」,也就是「化身德」。『從緣起』一般地可以理解為種種的小乘法門、方便法,從有形有相的萬事萬法這個相上來觀照。我們前面講『十如是』,第一個『如是』是什麼?『如是相』,這第一個『如是』就是『佛種從緣起』——離開世間法的萬相,不足以體悟到「真如本性」。 是故說一乘:這個『一乘』法把人、天、聲、緣、藏、通、別、四聖六凡、有情無情一切法,歸於一個念,這叫圓教『一乘』法。 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這是進一步解釋『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法住』跟『法位』從意義上來講大同小異,都是講我們真心本來面目的特徵,即「心無所住而無所不住」,叫『法住』。心無所住是不是講『離一切相』?而無所不住是不是講『即一切法』呀?「不住」是專門破我們世間人的分別法,對待法,認為:它住在這裡,就必然離開那裡。所以講「不住」,是不住一處;那講「無所不住」呢,就是沒有哪裡它不住,這就是表「萬法歸一」——諸佛菩薩、天人鬼畜、泥巴瓦塊都是我們一個念,一個真心。那麼從『法位』來講,就是它在什麼地位。「法位無位,無所不位」,沒有哪裡不是它的位置。所以是不是還是講『法住』的問題?它用不同的名相概念來表達同一個道理。 世間相常住,這就是幫助我們破相見性,破性見相在《楞嚴經》叫「迴向」,在迴向位的菩薩就是這麼樣修,「回空向有,回有向空」。『世間相』有形有相、生生滅滅,是不是也變成『常住』了?「生住異滅」也是「不生不滅」。將來成佛以後,可以把我們生生世世的那個死相、生相、活相,全部再現。我們今天在這裡開法會,它永恆地存在於虛空法界。它滅了沒有啊?叫『世間相常住』。 生住異滅、森羅萬相無非真心常住,總括為三相。佛把這個世間萬相歸納為「正覺世間、眾生世間、器世間」。「正覺世間」,包括佛、菩薩、阿羅漢;「眾生世間」,六道凡夫,這兩個是有情世間;「器世間」是指無情世間。這三個世間無量萬法,無非『常住』,無非『寂滅』,叫『世間相常住』。或者講無非『法常』,無非『法住』,無非『法位』,無非『一乘』。為了統一到《法華經》《楞嚴經》,佛把其它講的一切法判為『戲論法』。當我們真正明白了『如來藏』真理以後,那『戲論法』是不是我們的真心啊?是不是我們的『法住』、『法位』、『法常』啊?這個法妙啊!我們要知道好歹啊!可是一開始的時候要給你大喝一聲,不知好歹的人,還以為《法華經》跟他們過不去,這就是不理解《法華經》的良苦用心。 於道場知已,導師方便說:不就是知道個『法常無性』?不就是知道個『法住、法位』?不就是知道個萬法都是自己一個念?知道一個『法住』也行,知道一個『法位』也行,知道一個『法常』也行。『假傳萬卷書,真傳一句話』,一個『法常』足矣!一個『法住』足矣!一個『法位』足矣!只看你懂不懂。所以懂得了《法華經》《楞嚴經》,把我們無量劫無量法的苦行而換成一個瀟瀟洒灑、一時半刻就能究竟成佛的法門,怎麼就不好呢?怎麼就拒絕呢?諸佛對他們無量劫以來的苦行感慨萬分!因為在前面打天下的人要吃千辛萬苦,他們已結束了在黑暗中摸索、抱著石頭過河的歷史,要把近路傳授於後人。我們就是現在成佛,老古佛都嫌太遲了!你怎麼還賴在那裡? 導師方便說:證得的那個法,不可以用世間的語言來思、來議;但可以用佛的智慧來思來議、可以轉識成智。到了某些人嘴裡,說佛法不能講的,講出來都是假的,這就變成了「斷滅論」;或者就是一句佛號,到了一句佛號他也可思、他也可議了。當別人傳正法的時候,他說不可思不可議,講出來都是錯誤的;到他自己講方便法、講邪法,就既可思也可議。這是『導師方便說』,到了方便說怎麼樣說都是對的。明白了『如來藏』的道理,正說邪說統統都是我。 【天人所供養,現在十方佛,其數如恆沙,出現於世間。安隱眾生故,亦說如是法。知第一寂滅,以方便力故。雖示種種道,其實為佛乘。知眾生諸行,深心之所念,過去所習業,欲性精進力,及諸根利鈍,以種種因緣,譬喻亦言辭,隨應方便說。】 這是講諸佛的責任。肉身佛出現於世他要示現受人天供養,要供養眾生的慧命。『如是法』,就是講『法常』、『法住』、『法位』,就是講明宇宙人生的真理——不是教你怎麼念佛、怎麼拜佛,怎麼誦經,怎麼去盤腿;而是告訴你盤的這個腿是什麼,你念的這個佛是誰,你誦的這個經又是誰。如果一個人哭了大半天,他還不知道死的是誰,他那個哭有什麼用啊?能成佛嗎? 知第一寂滅:阿羅漢、辟支佛和藏教菩薩,他以「空」、「無常」、「無我」為『寂滅』,以「人我空」為『寂滅』;通教、別教菩薩以「法我空」為『寂滅』,叫「二空真如」;圓頓大教把二空真如也破掉,把二空也空掉,是不是「第三空」啊?「三空真如」就是『一心三藏』。這「三空」是寂滅中的寂滅,所以叫『第一寂滅』。『第一寂滅』是「真寂滅」,也叫「大涅槃」。 小乘人跟藏教菩薩證得的那種涅槃是「偏真涅槃」;別教和通教菩薩講的那種涅槃是「真性涅槃」,他真正也破除了「法我執」,證得了空性;而圓教菩薩是「無住涅槃」,這個「無住涅槃」把「偏真涅槃」、「有餘依涅槃」、「無餘依涅槃」統統包含在內。所以這個『第一寂滅』,如果與「涅槃」義相對照,是與「大涅槃」相對照,也就是與前面的『如是法』,與『法常無性、法住法位』、『佛種從緣起,世間相常住』統統圓融為一個問題——『第一寂滅』就是『法住』、『法位』、『法常』。就是「緣起」,就是「性空」。 以方便力故,雖示種種道,其實為佛乘。佛怎麼就不怕人家講他啰嗦呢?講來講去就個『其實為佛乘』,『其實為一乘』。我們聽了心裡是不是很難過啊?其實是眾生可憐還是佛可憐吶? 知眾生諸行,深心之所念,過去所習業,欲性精進力,及諸根利鈍:成就了佛眼,無所不知。『眾生諸行』是一切眾生一切行;『深心之所念』,一切眾生一切心;『過去所習業』,過去所行一切的善業、惡業、菩薩業;『欲性精進力』,『欲性』,各人的慾望和妄想,這個『精進力』特指修行人想成佛的心;『及諸根利鈍』,這個『根』是從時間、空間所形成的種種的習。善習就是善根,惡習就是鈍根。無量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並以此作為教化眾生的資糧。 以種種因緣,譬喻亦言辭,隨應方便說:『隨應方便說』就是觀機逗教——有的要哄哄騙騙;有的要安慰;有的要勸導;有的要訓斥;有的還要挖苦諷刺;有的可能還要動動手、抬抬腿、瞪瞪眼睛。諸佛菩薩、善知識、老師既可以善相教化眾生,也可以惡相成就眾生。作為學生,作為弟子只可以感恩戴德。你不可以打妄想。這是自古以來祖師大德的教誨。世間法還有「忠言逆耳」、「良藥苦口」,何況我們修行人啊!有時師父還可以不理睬,但不理睬就是最大的理睬,明白嗎?不理睬的時候你就要生慚愧心,去觀照自己。 有一個弟子經常向師父請法,師父就是不理睬他。他總認為師父有什麼妙法不告訴他,到最後師父快臨終了,他一不做二不休:今天你老人家到底傳不傳法?不傳法我就要你的命!反正也不指望你了。所以他師父想了一想:法倒是有啊!可是你往哪裡裝啊?就這一句法,弟子開悟了,跪下來磕頭:師父,我明白了!明白了什麼?這個人太傲慢,自以為是。像這樣的人,你左講他左擋,右講他右擋,他屬於世智辯聰。我們要體會到做老師的良苦用心吶!在一個道場里最受委屈的就是老師。你們誰能理解到,誰就能成就。有些事情爛在心裡還不能講,講出來又是一種是非。所以『隨應方便說』,還可以「隨應方便不說」,世間法也是一樣,「一人難稱百人心」吶! 【今我亦如是,安隱眾生故,以種種法門,宣示於佛道。我以智慧力,知眾生性慾,方便說諸法,皆令得歡喜。】 一目了然,講到底都是在因病施藥、觀機逗教。所以各種根機啊,皆得受益。 【舍利弗當知,我以佛眼觀,見六道眾生,貧窮無福慧。入生死險道,相續苦不斷。深著於五欲,如氂牛愛尾。以貪愛自蔽,盲瞑無所見。不求大勢佛,及與斷苦法。深入諸邪見,以苦欲舍苦。為是眾生故,而起大悲心。】 在《金剛經》佛講了五種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肉眼只能見障內物;天眼可以見障外;慧眼可以見空性;法眼呢,能夠達文字之義;到了佛眼呢,對前面四種眼已經達到圓融、圓滿。所以成就了『佛眼』呢,對萬法萬相無所不知。 眾生在迷中,入生死險道:佛作為過來人,一本全知;可是在迷惑中的眾生並不知之,不僅不自知,他還會拒絕佛的教誨,拒絕善知識的幫助。所以法華道場唯一的宗旨就是勸導更多的同修來接受我們的幫助,不管你是出家在家,免費吃住,提供學慣用品,甚至配備必要的一些工具。這也是按照《法華經》的教誨,菩薩的責任就是要幫助眾生。可是那些吃喝玩樂的眾生,死到臨頭他都不知道恐懼。人命無常,在呼吸之間吶!就算你過一百歲,到頭來還不是一場空。面對這個問題,我們沒有選擇的餘地,只有修行。『生死險道』就是險啊!一口氣不來就做古。 我們曾經做了兩次法會,特別感慨萬分。21歲的小夥子到鄭州去旅遊,一個午休沒有了。什麼病呢?醫生講是突發性心臟病。可是他父母、叔父母都講,這個小孩子從來沒有生過病。沒有病的人尚且如此,何況我們有病的人?21歲的沒有病的人尚且如此,何況我們已經人到中年,年過半百了,是不是?你還在麻木不仁什麼呀?有智慧的人要抓住當下,假如我明天就要死,現在該怎麼辦?所以叫「朝聞道,夕死可矣」。先把這個問題解決,把了生死的問題解決,其它的天大的事情都可以放下。修行人就是要這樣修行才沒有遺憾。所以我們想一想,『入生死險道』,我們時時刻刻都在『險道』之中,事事處處都在『險道』之中。 相續苦不斷,這裡講的更重要。你今生不了道,生生世世六道輪迴。大部分人要先到地獄道,再到鬼道,後到畜生道;再看你表現怎麼樣,到人道。人身一失,萬劫難復——這一次人身丟了,要過萬萬億億年,修得好才得一個人身。再得人身再不好好修行,又是匆匆而來,匆匆而去。『深著於五欲』,就是我們前面講的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 如氂牛愛尾,以貪愛自蔽:氂牛長在青藏高原,尾巴特別好看。但這個牛特別鬼,我們想去看看它,馬上就跑,不像普通的牛。因為它尾巴好看,人就想要,那麼它把尾巴割掉,命就可以保得住。但是你怎麼樣都搞不到它的尾巴,你這樣一摸,它把尾巴往那一甩。所以人家為了得到它的尾巴,沒辦法只有把它害死。所以氂牛因為愛自己的尾巴把命都丟掉了,得不償失。這比喻什麼東西啊?我們眾生愛自己的面子、愛自己的臭皮囊、愛自己的財產利益、愛自己的親朋故舊,叫『如氂牛愛尾』。我們在情執里,不惜把自己送到三惡道。前面五千人退席,就是護惜自己的瑕疵啊。我對一個弟子說:我擔心你不能往生啊!你這個心太貪了。他說:沒有關係的,有的人比我還貪呢!我們修行人還能有這種心態?! 盲冥無所見,不求大勢佛,及與斷苦法,深入諸邪見,以苦欲舍苦:『盲冥』特指睜眼瞎,有眼不識盧舍那。我們現在搞反了,他開了點天眼,能看到點什麼什麼東西、鬼鬼叨叨的,就把他當作佛菩薩。我講你是走火入魔都還是恭維你,都是抬舉你。你連魔鬼的等級都沒有,還稱是佛菩薩?這是不是『盲冥無所見』吶?「有眼不識盧舍那」,他不知道這個東西就是釋迦牟尼。認為在天上飛的那些東西才是釋迦牟尼,莫名其妙。這個佛也真幽默,好像專門來挖苦我們。連牛屎狗糞都變成佛,怎麼在天上飛的那些東西都變成妖魔鬼怪了呢?當然牛屎狗糞變成佛,天上飛的人是不是也是佛啊?但他在不明白這個道理的基礎之上,他這個人他就是魔,可憐! 大勢佛,這就是正法,就是『如來藏』。大光明藏中一法不漏,一事不缺,一人不舍,否則不可以稱為『大勢』。『及與斷苦法』,這個『苦』是斷一切苦——兩種生死、四十二分無明微細煩惱。 深入諸邪見:這個『邪』既有世間法的邪——強盜土匪、壞人壞事;也有佛法中的邪——修天道、仙道,這是「凡夫邪」、「凡夫漏」;還有修阿羅漢道、辟支佛道的,叫「善根魔」,也叫「善根邪」;修通教禪宗、修別教,叫「菩提邪」。唯有《法華經》《楞嚴經》『一心三藏』圓滿菩提,歸無所得,不修不得。 以苦欲舍苦,他修行是不是很苦啊?能不能舍掉啊?聽聞『如來藏』正法,明白道理以後是不是很自在啊?我們當下自在當下就『舍苦』。即使做苦行是不是也很快樂啊?受苦的當下就是快樂。 【我始坐道場,觀樹亦經行。於三七日中,思惟如是事。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眾生諸根鈍,著樂痴所盲。如斯之等類,云何而可度。爾時諸梵王,及諸天帝釋,護世四天王,及大自在天,並余諸天眾,眷屬百千萬,恭敬合掌禮,請我轉法輪。我即自思惟,若但贊佛乘,眾生沒在苦,不能信是法。破法不信故,墜於三惡道。我寧不說法,疾入於涅槃。尋念過去佛,所行方便力,我今所得道,亦應說三乘。作是思惟時,十方佛皆現,梵音慰喻我。善哉釋迦文,第一之導師,得是無上法。隨諸一切佛,而用方便力。我等亦皆得,最妙第一法。為諸眾生類,分別說三乘。少智樂小法,不自信作佛。是故以方便,分別說諸果。雖復說三乘,但為教菩薩。】 我始坐道場:即為太子成佛之初,在菩提樹下證果了。這個『坐』帶有君臨天下,統領修行之義。觀樹亦經行:『樹』表智慧;『經行』錶行持,表戒,表定;『觀』是表用智慧思維。我開始君臨天下,考慮怎樣用我已成就的智慧來幫助眾生。 三七日,這是個不定數。一天也是『三七日』,二七也是『三七日』,三七也『三七日』,一個月也是『三七日』。這個『三』和『七』在佛法里是表圓滿的數。 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這裡的『我』,不要理解為釋迦牟尼佛一個人。這樣解的話是方便法。這裡的『我』就是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我所得的這個智慧,一切萬法皆是『我』。如果你講你是『微妙最第一』,那麼藥師佛的智慧是第二了,大通智勝佛的智慧變成第三了?這個『最第一』是絕待的『第一』,是唯一的『第一』。「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微妙』就微妙在『一心三藏』,不是過來人沒有辦法理解,用世間法解釋不通。 眾生諸根鈍,著樂痴所盲:眾生愚痴麻木,執著於快樂,所以本有智慧已經被名聞利養調虎離山。『如斯之等類』,像這一類人。『云何而可度』,怎麼樣來教化他們吶? 『爾時諸梵王,及諸天帝釋,護世四天王,及大自在天。並余諸天眾,眷屬百千萬,恭敬合掌禮,請我轉法輪』。 這段經文是講天眾請法。按照慣例,佛陀成道以後,三天之內沒有人請法,就要入涅槃。那麼這個『梵王』,一般是在初禪天以上。在《楞嚴經》里有具體的說明。一共有四個禪天,每一個禪天都分上中下三個等級。但四禪天是特殊情況,它包含有三果羅漢的五個禪天在內,其中還包括一個無想天,共同組成了有色界十八層天。『天帝釋』就是我們的第二層天忉利天天主。 『轉法輪』就是講經說法。一轉,眾生的心和佛心就圓通在一起。那我們聽經聞法以後,可以「自轉法輪」,怎麼「自轉法輪」呢?又是一個主動輪和被動輪:主動輪就是以佛知佛見;被動輪就是煩惱習氣,用佛知佛見這麼一帶自然而然就把那個煩惱習氣轉掉了。 護世四天王:是第一層天東南西北四方天王。大自在天:一般地是指有色界天頂。這些大自在天到第二十四層天的話,他就已經是三果羅漢的天了。並余諸天眾:這裡講二十八層天的天眾都在。哪裡有佛出世,天上人有天眼通、天耳通,他知道誰是佛,他都會舍下那種最快樂的禪定生活來隨喜諸佛功德。 我即自思惟,若但贊佛乘,眾生沒在苦,不能信是法。破法不信故,墜於三惡道:佛首先憂慮的就是這個法甚深難解。唯一的佛乘就是《法華經》,自古以來「成佛的法華」,叫『佛乘』,是『經王」。如果光講這個『經王』的話,眾生沉沒在苦惱中——最關鍵的『苦』是心苦,在迷惑顛倒中,他『不能信是法』,他想不通。哪有這個道理啊?泥巴瓦塊也是我,難道我們想成佛就當一個爛泥巴?他轉不過這個彎來,這叫『破法不信』。但是你若輕慢、懷疑、誹謗,那麼在後面專門講了這種罪過。聽了以後,毛骨悚然。 我寧不說法,疾入於涅槃:我寧願不說法,入涅槃算了。這裡佛是叫「正話反說」,佛到這個世界上來就是為了說《法華經》。這裡呢,實際上來講叫「歪打正著」,也就是說,你可不要輕慢《法華經》吶! 尋念過去佛,所行方便力,我今所得道,亦應說三乘:這是佛自己給自己搬梯子下台階。想一想,過去佛是怎麼搞的?都是先用「三乘方便法」來引導。現在能理解到佛為什麼講無量方便法的良苦用心吧?所以你可不要把三乘法當真啊!那不是諸佛的本懷啊!那是無可奈何。 『作是思惟時,十方佛皆現,梵音慰喻我:善哉釋迦文,第一之導師,得是無上法,隨諸一切佛,而用方便力。我等亦皆得,最妙第一法,為諸眾生類,分別說三乘』。 這時十方諸佛來印證自己的這種方便法,讓眾生生起信心:這個法不光我一個人講,十方諸佛佛都是這樣講,佛佛道同。梵音慰喻:因為佛當年是在印度本土出現,諸佛用印度話來安慰他就顯得特別地親切。 第一之導師:能把人引入『一心三藏』這個心地法門叫『導』;教化眾生不圖報答,叫『師』;『第一』特指證得『一心三藏』本來面目,這是相對於一切萬法而言。『無上法』,是無上無下,無內無外,無前後左右,就是一個念,一個本體,叫『無上法』;也可以把『無』解釋為『阿』,『上』解釋為『彌陀』,『無上法』就是『阿彌陀』法;『上』是表有形有相之萬法,『無』是表無形無相之性!這裡呢,諸佛出現來幫助釋迦牟尼佛弘法,而且當場就有天人大眾來證實,你們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這樣講法是對的,我們都是這樣。 少智樂小法,不自信作佛。是故以方便,分別說諸果;不僅告訴釋迦牟尼我們也是這樣說法,而且講出所以然,這是為了恆順眾生。『少智樂小法』,在眾生中能夠修行的人,哪怕是修歪門邪道都是有智慧,他起碼知道有來世,有六道輪迴。 但是你也不要聽到歪門邪道就毛骨悚然吶!佛法里的歪門邪道跟世間人的歪門邪道不一樣。世間人的歪門邪道特指強盜土匪、壞人壞事;佛門裡的歪門邪道僅僅是指他修行不究竟而已,其實都是些好人、善人。可是講來呢,又叫大家毛骨悚然——正因為他是好人,他傷害人的罪過比壞人傷害人的罪過大無量倍,你看冤枉不冤枉。惡人害人止於一生一世;好人誤導人、害人,害得你生生世世、無量的生生世世。所以這個世間法、佛法就這麼奧妙。有時不講理就不講理到極點;但是想想呢,還又完全在理,是不是啊? 所以為什麼我們要破除情執啊?姥姥姥爺、爺爺奶奶、姑姑阿姨是不是對我們最好啊?可他們不能當老師啊!他們在鼓勵我們搞貪嗔痴,是不是?所以他們比那個強盜土匪害我們的罪過,是不是要大無量倍啊?強盜土匪一刀把你砍死了,害你這一生一世;你這些七大姑八大姨把你養成了這種貪嗔痴的習氣,是不是害了你生生世世?可不一樣吶!所以在佛法里「只以道處,不以情交」。 分別說諸果:『諸果』,有人果、天果、阿羅漢果、辟支佛果、藏教菩薩果、通教菩薩果、別教菩薩果,圓教菩薩果……這些修法前面已經講過。所以「即果即因」,我們的身口意三業當下就是『果』;至於什麼時候報,它有個過程——有些是花報,當生就能報;即使當生報了,來生還有果報。 雖復說三乘,但為教菩薩:這裡的『三乘』就是前七方便,人天聲緣藏通別,講了七種果位。『但為教菩薩』,又是在重複,是不是「但為一佛乘」啊?還是一個道理,再三強調,你可不要為我的三乘法執著,為七方便法所執著啊!那是說說而已的。即使你能成就,也是無量劫的事啊!圓教菩薩果大,這個成功率是百分之百,成功的速度是當下。 【舍利弗當知,我聞聖師子。深凈微妙音,稱南無諸佛。復作如是念,我出濁惡世,如諸佛所說,我亦隨順行。思惟是事已,即趣波羅柰。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以方便力故,為五比丘說。是名轉法輪,便有涅槃音,及以阿羅漢,法僧差別名。從久遠劫來,贊示涅槃法,生死苦永盡,我常如是說。】 佛法不離世間法,跟老古佛也表示個禮貌,稱念南無諸佛,這表佛佛道同,也是表學生對老師的恭敬。 復作如是念,我出濁惡世,如諸佛所說,我亦隨順行:這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我現在處在五濁惡世啊!所以對諸佛的教誨我更加要隨順。為什麼?在五濁惡世的眾生就更加需要用善巧方便來引導。 思惟是事已,即趣波羅柰:『波羅柰』是一個地名。有一個原始的森林,叫「鹿苑」。當初悉達多太子出離皇宮,凈飯王派了五個大臣來找他回去,但是佛不回去,所以這五個大臣就跟在太子身邊。但是,先是有三個人受不了佛的苦行,離開了;後兩個人則因為佛看到修苦行沒有出路,接受了牧羊女的牛奶,因而看不起佛,也離開了,然後就到這個『波羅柰』的「鹿苑」修外道。佛陀在過去世中曾經發過大願,成道以後,先度仇人。一觀照,這五個人都是。 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諸法寂滅相』就是講阿羅漢的「人我空」。不可以言宣,是指不可以用世間人的那種邏輯思維來理解;但是呢,可以用佛的智慧語言來表達,這個時候叫「轉識成智」,轉文字為般若。千萬不要誤解——因為『寂滅相』不可以言宣,我們只能盤腿坐在這裡,這是修外道禪定的一種借口,認為這就是『寂滅相』,只有通過這種禪定才能見性。那麼這種禪定的最後到底能不能見?能見。可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你很難通得過。娑婆世界眾生耳根特別靈,可以從佛的語言文字中悟到這個道理。所以這個『方便力』就是用語言文字來表達,用打比喻來表達。 為五比丘說:其中一個最熟悉的就是憍陳如,為《金剛經》中的歌利王。挖佛的眼睛,割佛的耳朵的那個暴君。這五個基本都是王親貴族,是佛的第一批剃度弟子。是名轉法輪:佛正式開始講經說法。在第一說法時期,佛是在定中與天人和菩薩大眾說法,講了《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二說法時期講了《阿含經》等。 便有涅槃音:佛僅僅是把「苦、集、滅、道」這個法輪轉了一下,直話直說,也沒有打比方,也沒有勸導,也沒有示現什麼神通相,那個憍陳如比丘當下證四果羅漢。所以憍陳如有一個外號,叫「最初解」,也叫「解本際」。小乘法是這樣,大乘法更是如此!當時他證到四果羅漢,有沒有當下就飛掉啊?所以,並不是說死了以後燒成了舍利子就是往生,往生成佛都是活著成就。現在修凈土法門幾乎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認為死了以後才叫「往生」,你要講活人「往生」,他可能認為這是不吉利。 及以阿羅漢;證到四果羅漢,就是證到涅槃。這種涅槃叫「有餘依涅槃」。法僧差別名:四聖諦就叫『法』;現在正式有了修行的團體,四個人以上,連佛就六個人了,就叫『僧』——在傳統佛法里『僧』是表修行人團體組織,不管是出家人也好,在家人也好,還是在家人跟出家人合在一起也好,四人以上的團體組織就叫『僧』;『差別名』,就是種種的名相概念了。說法主就是佛,聽法的人就是『僧』,佛所講的話就叫『法』,這叫佛法僧。然後什麼涅槃啊,阿羅漢啊,是不是都來了? 從久遠劫來,贊示涅槃法,生死苦永盡,我常如是說:『從久遠劫來』是佛在這裡為後面〈如來壽量品〉埋下伏筆。可是阿羅漢呢,他明明都聽到這個法,可當成耳旁風,到最後還是懷疑:佛啊!你才成佛幾十年,怎麼培養了無量百千萬億的大菩薩?如果在這時聽經認真的話,他就知道:佛是『從久遠劫來』啊!我常如是說:這裡的涅槃法包括小乘涅槃、中乘涅槃、大乘涅槃,通小通大。前者為方便說,後者為究竟說。 【舍利弗當知,我見佛子等,志求佛道者,無量千萬億。咸以恭敬心,皆來至佛所。曾從諸佛聞,方便所說法。我即作是念。如來所以出,為說佛慧故,今正是其時。舍利弗當知,鈍根小智人,著相憍慢者,不能信是法。今我喜無畏,於諸菩薩中,正直舍方便,但說無上道。菩薩聞是法,疑網皆已除,千二百羅漢,悉亦當作佛。】 來至佛所:來者即有緣,即使來謗佛也是有緣,無緣不聚。善緣固然更好,惡緣也能因此作為來世的得度之因。因緣深厚,根機成熟者,見佛、聞法、見僧,他一定能生歡喜心。《無量壽經》講,聞到佛號,哪怕聽到廟裡的鐘聲鼓響,他渾身地感到說不出來的感慨,乃至要流眼淚,這一定就不是凡人。什麼叫『恭敬心』?從造佛的各種塑像、畫像,到佛經典、出家的僧眾、寺廟殿堂,我們有沒有一種一見如故的感受?這種心態,是累世而有。 曾從諸佛聞,方便所說法:佛總結這些人之所以會有這種心態,是因為已經多生多世從佛聞法。不管是大法、小法、方便法,他與佛法已經結緣。 我即作是念,如來所以出,為說佛慧故:這個時候佛想起來了,這些人是到了該成就的時候。今生今世能夠遇到《法華經》,是由於過去世中的機緣已經成熟。《法華經》是三世諸佛共同守護「秘密之藏」。在佛滅度以後,能夠遇到《法華經》的人是不是佛在冥中加持啊?否則你聽不到《法華經》。 舍利弗當知,鈍根小智人,著相憍慢者,不能信是法:鈍根小智人,指在過去世中根機比較淺薄之人。著相憍慢者,指今生世中所知障重、先入為主、自以為是之人。這些人『不能信是法』,如果個個都像印宗大師那樣就好。印宗大師在見六祖慧能之前,已經是南方鼎鼎有名的大師。當他知道六祖惠能的智慧後——本來他是六祖的剃度師,又是其戒和尚,為其傳戒後當下倒過來拜六祖為師。真修行人沒有我執,只認真理。現在很多人完全在依人不依法,甚至以能拜外國人為師,拜台灣人為師而自豪,好像講一下臉上就長一塊肉似的。就是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是你的師父,你又怎麼樣?幾千年以來這種習氣積重難返,要想撥亂反正,談何容易!「命自我立」啊!要靠自己救自己。 今我喜無畏,於諸菩薩中,正直舍方便,但說無上道:那五千人已經退席了,這裡都是能夠接受正法的人,沒有任何的顧慮了。於諸菩薩中:即使那些聲聞人,名義上是聲聞,佛知道他們心量已經敞開。『正直舍方便』,直話直說,再也不需要拐彎抹角了。『但說無上道』,但說無疑啊!儘管說『無上道』,叫破了天也不礙事啊!不會有人反感了。菩薩聞是法,疑網皆已除:菩薩根機的人,一聞即信。 千二百羅漢:這是小乘根機的人。悉亦當作佛:只要他不離開道場,只要他聽下去,他就能認可。我們現在進一步落實到,不要說阿羅漢,連不信佛的人,只要認真聽聞『如來藏』的道理,他都能自己印證自己成佛。因為這是真理。 所以師父講:越是後人,他這個覺悟的水平一定是後浪推前浪。不管是佛法、世間法,歷史發展的規律——車輪總是向前,不會倒轉。人類在不斷地進步。歷史總是往前走,即使有暫時的倒退,等著就是更大的前進。這就是講『千二百羅漢,悉亦當作佛』。真是很簡單啊!所以我們講這個法,就生起一種信心。聽聞無上大法,不管你根利、根鈍,你只要能當下放下我執來認真聽聞,就能成就。我們這是經事實檢驗過的。 如三世諸佛,說法之儀式,我今亦如是:『說法之儀式』,無非是由淺到深,無非是七種方便,無非是對三乘法界、六凡法界等等,無非是三藏十二部經種種儀式。 說無分別法,諸佛興出世:『無分別法』就是講『一心三藏』,萬法皆由一個人,一個念之所變現;萬法雖然千差萬別,卻沒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叫『無分別法』。『無分別法』是對分別說無分別,大家明白嗎?如果沒有分別的話,你在這裡說法不是講廢話嗎?它本來就沒有分別,怎麼說啊? 諸佛興出世,懸遠值遇難:諸佛出現於世,前後兩尊佛相差時間很遠,叫『懸遠』。娑婆世界的眾生算有福報,幾十億年就能值遇一尊佛。有些國土的眾生,百劫、千劫、萬劫、萬萬億億年都難遇一尊佛。娑婆世界最苦,但娑婆世界眾生的福報也最大。 正使出於世,說是法復難:佛本來出世就難,出世以後說這個法更難。為什麼難呢?一開始就講大法,眾生不能相信吶!所以佛講了四十一年小法之後,才不得不講大法。 無量無數劫,聞是法亦難:佛即使出世說法,你要想聽《法華經》也很難。佛講方便法的前四十一年期間是不是肯定有些弟子要往生啊?遇到佛在世,他還沒有福報聽《法華經》,你說可憐不可憐?相比而言,我們現在聽《法華經》,福報是不是很大啊?要珍惜啊! 能聽是法者,斯人亦復難:『能聽』即「能信」。能信《法華》的人也很難,是難上加難!今天你能信解《法華經》,是天大的福報!要不然將來在中陰身期間,哭都哭不出眼淚來,你要後悔。「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正法難遇」,我們現在全部遇到了。這是多大的福報啊!我們要珍惜,要倍加珍惜! 譬如優曇華,一切皆愛樂,天人所稀有,時時乃一出。聞法歡喜贊,乃至發一言,則為已供養,一切三世佛。是人甚稀有,過於優曇華:讚歎《法華經》一句乃至發一言,就相當於供養三世佛——供養了古佛、現在佛、未來佛,一切佛;包括泥巴瓦塊、風雲雨霧,統統都供養。佛可不是在這裡恭維我們吶!因為我們真正明白一切的萬法都是「我」,都是「一個心」變現的,從此你就把自己的心與整個的萬法融為一片,你就是供養了一切佛。這個功德不可思議!佛並沒有恭維我們,佛是真語者。這個『歡喜贊』,不是歡喜贊:《法華經》真好啊!『歡喜贊』是對一切的周邊的環境,心態發生了改變,所以這樣的人比優曇華還要稀有。優曇華是三千年開一回,天上地下能看到優曇華開花一定要有很大福報。 汝等勿有疑,我為諸法王,普告諸大眾,但以一乘道,教化諸菩薩,無聲聞弟子:佛反反覆復向人天大眾宣布,而且打預防針——不要有任何懷疑。佛講這些話不是三番五次,而是七番八次,十番二十番在講。我為一切諸法之王,我的心是平等的,不會厚此薄彼,一切法都是我;而且一切法都是我講的,我講的那麼多話只有一句話是真的,就是講佛道——『但以一乘道』,就是《妙法蓮華經》,就是教菩薩成佛。『無聲聞弟子』,教聲聞弟子的法不是我的法,萬法都要歸宗到《妙法蓮華經》。 汝等舍利弗,聲聞及菩薩,當知是妙法,諸佛之秘要:『當』為正當名分。《妙法蓮華經》是「一切諸佛秘密之要」,『秘』就秘在眾生迷惑顛倒,反而信假為真,這是眾生的通病,積重難返;但是一旦明白這個道理,成佛易如反掌。 以五濁惡世,但樂著諸欲,如是等眾生,終不求佛道:在『五濁惡世』里,如果只知道吃喝玩樂,執著於各種慾望,他不會求佛道。這樣的人是不是太多太多了?即使是修行人,也多多少少還會有這種習氣沒改掉。 當來世惡人,聞佛說一乘,迷惑不信受,破法墮惡道:這裡的『惡人』,特指貢高我慢之人。有些人把修行當成了一種名利工具,拒絕大法,把一個寺廟,把一個道場看成私有財產,當成子孫叢林,作為自己經商謀利的工具。這很普遍吶! 有慚愧清凈,志求佛道者,當為如是等,廣贊一乘道:『慚愧』就是功德。他一旦聽聞『如來藏』道理,當下生慚愧心:「哎呀!過去我幾年、十幾年、幾十年都白修了!」就是這樣。這樣的人他能夠受持《法華經》,能夠弘揚《法華經》。 隨宜方便事,無復諸疑惑:再三強調,諸佛以無量的『方便』而『隨宜說法』,你如果不修行,不學習,就不能明白這個道理。汝等既已知:在法華會上已經傳了《妙法蓮華》;已經傳了『一大事因緣』;已經明白了諸佛作為老師,是隨順眾生的根機由淺而深步步引導,引導到《妙法蓮華》。無復諸疑惑:再次勸導眾生可不要有任何懷疑。心生大歡喜:要深信不疑,這是最大的『歡喜』。自知當作佛:你們自己給自己授記,自己印證自己;而佛授記是示現方便,真正授記由自己做主。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白話法華經10
※誦法華經,獲800眼功德 1200耳功德 800鼻功德 1200舌功德 800身功德 1200意功德
※《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解
※白話法華經2
※如何講《法華經》是三權歸於一實 、三乘歸於一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