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醫腦瘤觀

中醫腦瘤觀

我國古代中醫文獻中無明確記載,但卻散在地提到一些類似腦瘤的癥狀,如《金匱要略?中風歷節病脈證並治》中有「邪在於絡,肌膚不仁;邪在於經,邪重不勝,邪入於腑(奇恆之腑),即不識人,邪入於臟,舌即難言」的記載。《靈樞?厥病篇》有「真頭痛,頭痛甚,腦盡痛,手足寒至節;死不治。」以及「厥逆」、「頭風」等。以後歷代中醫文獻中有關腦腫瘤的癥狀如頭痛、嘔吐、癲狂、癇、痰、飲、中風等記錄較詳細,但有些並不都是腦腫瘤。

中醫學認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腫瘤是正氣虛弱所致,腦腫瘤也是「正虛邪入」,陰陽失調寒熱相搏,毒積臟腑,營衛壅塞所致。頭為諸陽之會,手足三陽經均交會於頭面,是屬陽。及為髓海,奇恆之腑,是屬陰。在正常情況下,陰平陽秘,邪不得入,清陽之氣上升,濁陰之氣下降,健而無疾。內傷七情,鬱悶暴怒,神志失調,辛勞過度,久而難復。外感六淫,寒濕阻絡,致氣血瘀結,正氣虛弱,邪氣乘虛而入,導致清陽之氣不得升,濁阻之氣不得降,格於奇恆之腑的腦內,腫大成積,發生為腦腫瘤。

腦居頭巔而掌管全身,腦腫瘤可影響五官及四肢,使其發生各種癥狀,對心肝腎三臟關係更為密切,如心主神明,藏神為精神之所舍,腦瘤時,氣血瘀結,脾腎陽虛,致痰濕內滯,昏迷心竅,出現意識障礙,頭痛昏迷,語無倫次,狂躁不安。邪遏心陽,出現胸中煩熱,眩暈嘔吐,氣滯血瘀導致頭痛、面部及肢體麻痹。肝藏血,開竅於目,腦瘤時,肝陰不足,肝陽上亢,可出現頭痛、眩暈、耳鳴、耳聾、視力下降。肝血不足以濡筋,出現肢體震顫麻木,肝風內動,輕則眩暈欲仆,重則項強抽筋,口眼歪斜,語言困難,半身不遂。

怎樣早期發現腦腫瘤

[ 作者:管理員文章來源:癌症論壇點擊數:289 ]

腦腫瘤是神經系統常見的嚴重疾患,男女老幼皆可發病,其中尤以中年人 發病率高。腦腫瘤有良性和惡性之分,良性的除真正的瘤子外,還包括腦 內的寄生蟲病、囊腫、結核瘤、膿瘍和其他炎症;惡性的,有原發於腦內, 也有從身體其他部位轉移而來的。但是,無論是良性還是惡性的,都會佔 居顱內的位置,壓迫腦細胞,使顱內壓力增高。因此,顱內不管是什麼性質 的 腫瘤,都是一種嚴重的疾病。若能做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一般療效是 滿意的。

通常認為「頭痛、嘔吐、視乳頭水腫」是腦腫瘤的三大主症,但若出現下 列癥狀中的任何一條,均應設法排除腦腫瘤的可能:

1. 慢性進行性加重的頭痛。早期為間歇性發作,呈搏動性疼痛和脹痛, 大都在夜間或清晨發生,常在睡眠中痛醒,每次發作持續數分鐘或數小 時,當腫瘤繼續增大,疼痛增劇,而逐漸轉為持續性,只要能引起顱內 壓力增加的活動,如用力、激動、咳嗽、噴嚏、嘔吐、用力排便等,都 會使頭痛癥狀加重。改變體位也會影響到頭痛程度的增減,如站立時, 腦壓可相對降低,疼痛就減輕;卧位時,腦壓相對增加,疼痛就加劇。

2. 頭痛劇烈時伴有噁心、嘔吐、吐後短期內頭痛減輕。

3. 非眼科疾患的視力下降、復視、斜視、視野(視力範圍)缺損或單 側眼球突出。偏盲,一隻眼睛視物,有一側看不到。當腫瘤直接壓迫視 神經,不但視力突然減退,而且能夠失明。

4. 出現性格行為反常的精神障礙,如表情淡漠、思維遲緩或表現為欣 快感、易激動等。

5. 20歲以後首次癲癇發作。

6. 男性性慾減退、陽痿、鬍鬚稀少,女性月經失調、閉經並伴泌乳。

7. 失語、耳鳴、耳聾有逐漸加重趨勢。

8. 一側肢體進行性的感覺,運動障礙或行走步態不穩。

9. 兒童頭圍增大超過正常,顱縫增寬和頭皮靜脈怒張。

10. 身體其他部位曾有惡有腫瘤,又逐漸發生頭痛、嘔吐或偏癱等,如 肺癌、絨毛膜上皮癌的腦轉移。

腦腫瘤的確診應由醫生選擇性地使用腦血管或腦室造影以及CT掃描等

什麼是腦瘤

[ 作者:管理員文章來源:癌症論壇點擊數:245 ]

  1。 什麼是腦癌

  生長於顱內的腫瘤通稱為腦瘤,包括由腦實質發生的原發性腦瘤和由身體其他部位轉移至顱內的繼發性腦瘤。原發性腦瘤依其生物特性又分良性和惡性。良性腦瘤生長緩慢,包膜較完整,不浸潤周圍組織及分化良好;惡性腦瘤生長較快,無包膜,界限不明顯,呈浸潤性生長,分化不良。無論良性或惡性,均能擠壓、推移正常腦組織,造成顱內壓升高,威脅人的生命。

  近年來,顱內腫瘤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據統計,顱內腫瘤約佔全身腫瘤的5%,占兒童腫瘤的70%,而其它惡性腫瘤最終會有20-30%轉入顱內,由於其膨脹的浸潤性生長,在顱內一旦據一定空間時,不論其性質是良性還是惡性,都勢必使顱內壓升高,壓迫腦組織,導致中樞神經損害,危及患者生命。

  顱內腫瘤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20-50歲為最多見。少兒以顱後窩及中線腫瘤較多見,主要為髓母細胞瘤,顱咽管瘤及室管膜瘤。成人以大腦半球膠質瘤為最多見,如星形細胞瘤、膠質母細胞瘤、室管膜瘤等其次為腦膜瘤、垂體瘤及顱咽管瘤、神經纖維瘤、海綿狀血管瘤、膽脂瘤等。原發性顱內腫瘤發生率無明顯性別差異,男稍多於女。

  2。 腦癌是怎麼造成的,酸性體質與腦癌的關係

  長期的飲食結構,生活習慣等因素造成體質酸化,人體整體的機能下降,引起腎虛,肝腎同源,腎虛肝亦虛,進而引起上焦代謝循環變慢,阻塞腦動脈,血氣凝滯。這時一些腦部寄生蟲,病毒就大量繁殖,造成腦部嚴重損傷。

  腦組織液酸化,腦細胞處於酸性體液中,進而形成腦細胞溶氧量下降,造成細胞的活性下降,代謝循環減慢,下降到正常值的65%時,正常細胞就無法生存,但也有不惜改變染色體採取主動變異的細胞,細胞的表型發生改變,腫瘤性狀得以表達,這些細胞迅速擴增,從而形成真正的腫瘤實體。

  另外,還有因體質酸化身體發生其他組織的癌變,又因腦部機能下降,腦部組織液酸化,癌細胞趁虛而入,造成了腦瘤。

腦瘤的臨床表現

[ 作者:管理員文章來源:癌症論壇點擊數:248 ]

1.一般癥狀 1)頭痛:顱內壓增高或腫瘤直接壓迫刺激腦膜、血管及神經受到刺激牽拉所致。見於大數患者,為早期癥狀,隨腫瘤發展而加重。

2)嘔吐:多由於顱內壓增加刺激延髓嘔吐中樞、迷走神經受到刺激牽拉引起。頭痛重時並發嘔吐,常呈噴射狀。小兒後顱窩腫瘤出現嘔吐較早且頻繁,易誤為腸胃疾患。

3)視覺障礙:包括視力、視野和眼底的改變,由於顱內壓增高發生視神經乳頭水腫或腫瘤直接壓迫視神經,日久皆可致視神經萎縮而影響視力,造成視力減退甚至失明。產生視神經乳頭水腫的原因系顱內壓增高,使視神經周圍淋巴鞘內淋巴迴流受限以及眼靜脈壓增高,靜脈瘀血所致。此外,還可有頭暈、復視、精神癥狀、癲癇發作、頸項強直、角膜反射減退及呼吸和血壓等生命體征的改變。

2.局部癥狀 局部癥狀亦稱定位癥狀,由於膠質瘤所在部位的不同,其所產生的局部癥狀亦異。臨床可根據其表現,結合其他判斷腫瘤的位置。其中最重要的病灶癥狀,即腫瘤直接壓迫刺激或破壞腦組織或顱神經的結果,具有定位價值。但以發病初期出現最有診斷意義。在晚期,由於其他部位的腦組織及顱神經受壓迫、水腫及牽扯等間接影響,而出現一些腫瘤的鄰近癥狀和遠隔癥狀。

前者是因腫瘤附近的腦或顱神經受壓所致。如小腦腫瘤出現橋腦、延髓癥狀;顳葉腫瘤出現第Ⅲ、Ⅳ顱神經障礙;外側裂腫瘤出現偏癱等。以上癥狀的發生,與腫瘤壓迫、腦組織移位或腦血液循環障礙等有關。遠隔癥狀是在腫瘤遠隔部位的腦神經的功能障礙,如顱後窩腫瘤,因腦積水影響額、顳、頂葉,可出現視、聽幻覺或癲癇。又如顱內壓增高時,由於第三腦室擴大亦可出現雙顳側偏盲和蝶鞍擴大等。

腦瘤

[ 作者:管理員文章來源:癌症論壇點擊數:217 ]

  現代醫學對腦膠質瘤的病因尚不甚明了,目前多數學者認為是由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r歸納起來有:

  ①腦胚胎組織發育異常;

  ②遺傳因素,近年來認為膠質瘤有遺傳傾向;

  ③化學因素,近年來認為致癌物甲基膽蔥及甲基業硝脲或乙基亞硝脲口服或靜注都可致腦膠質瘤;些病毒病因,國外一些學者用某些病毒能在多種動物身上誘發小本瘤,但在人身上未能證實。

  中醫認為有以下幾種病因病理。

  ①寒氣客於經脈致氣血鬱結,腫大成積。

  ②脾腎陽虛,清陽不升,痰濕內生,痰阻經絡,致痰迷心竅。

  ③肝血虧虛,腎精不足,或先天不足,致肝腎陰虛,肝風內動,眼吊復視,抽搐震顫。

  ④邪毒內侵,肝鬱化火,肝火-L炎,氣血上逆,成為濕熱淤毒,故顱內腫瘤的內因有脾腎陽虛或肝腎陰虛;外因為寒氣、邪毒入侵及形成痰濕、淤毒等格於奇恆之府,則陰濁積於腦而發為腫瘤。

  顱內腫瘤無論是良性或惡性,多呈浸潤性生長,由於腦內無淋巴結構,瘤細胞不易侵蝕破壞血管,在其他器官內亦無生長適應能力,因此很少發生顱外轉移。

  腦瘤播散與轉移

  腦瘤的惡性程度與轉移沒有明顯的相關,腦瘤轉移以顱內轉移為主,顱處轉移較少見。

  1.顱內轉移 又稱種植性轉移,產生這種轉移的條件是腫瘤富於瘤細胞而較少間質,因此瘤細胞容易脫落;或因瘤組織暴露於腦脊液的通路內,脫落的細胞要被帶至遠處或沉積於是腦室壁上。符合以上條件的腫瘤有第四腦室的髓母細胞瘤和腦室壁上的室管膜母細胞瘤。此外,脈絡叢乳頭狀瘤及突入腦室的其他膠質瘤亦見有報道。有時腫瘤並不接近腦室或蛛網膜下腔,但手術、特別是腫瘤活檢或部分切除,可使瘤細胞脫落而散佈於蛛網膜下腔,增加這種轉移的機會。轉移結節大多位於顱底各腦池及脊髓蛛網膜下腔。

  2.顱外轉移 一般較少見,主要原因是機體的循環系統內具有較強的排斥遊離的腦瘤細胞的能力,同時顱內又缺乏賴以轉移的淋巴管道。另外顱內腫瘤大多數要求較高的生長環境與條件,轉移至顱外後常因不能適應環境而需要較長時間的潛伏期才能發病。而顱內腫瘤病人的生存期短,在轉移灶尚未被發現前就可因顱內壓增高或因危及生命中樞而死亡。

  但這些妨礙顱外轉移的條件可隨著治療的不斷進步而消失。首先顱內腫瘤經手術摘除及綜合治療後,病人的生命得到延長;另外手術中接觸硬腦膜、頭皮及顱外軟組織機會大為增加,有時甚至發生瘤細胞直接進入開放的淋巴管與血管腔內、使術後腫瘤在硬腦膜與顱外組織上複發的機會增多,而這些組織中的淋巴道為腫瘤的更遠處轉移提供了途徑。文獻報道過的顱外轉移大多發生於手術後,甚至在有人認為手術是腦瘤顱外轉移的必要條件。但也有自發的轉移,特別是分腫瘤具有較大的浸潤性,能穿越硬腦膜而侵入顱外組織時。文獻報道過能向顱外轉移的腫瘤有膠質瘤、腦膜瘤、原發性肉瘤等。

  在膠質瘤中以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為最多,佔1/3,其次為髓母細胞瘤、室管膜瘤、少突膠質瘤、星形細胞瘤及未分化膠質瘤。腦膜瘤轉移以血供較豐富的血管母細胞瘤以上皮細胞型為最多。幾乎身體各處都可發生轉移灶,但最多見的部位是肺及胸膜,佔33%;頸及縱隔淋巴結佔22%;肝14%,脊柱及骨髓系統佔9%,腎佔6%,其他少見部位有心臟、卵巢、子宮、膀胱、腮腺、甲狀腺、胸腺、腎上腺、胃、結腸、頭皮、腹膜等。

腦瘤播散與轉移

[ 作者:管理員文章來源:癌症論壇點擊數:213 ]

  腦瘤的惡性程度與轉移沒有明顯的相關,腦瘤轉移以顱內轉移為主,顱處轉移較少見。

  1.顱內轉移 又稱種植性轉移,產生這種轉移的條件是腫瘤富於瘤細胞而較少間質,因此瘤細胞容易脫落;或因瘤組織暴露於腦脊液的通路內,脫落的細胞要被帶至遠處或沉積於是腦室壁上。符合以上條件的腫瘤有第四腦室的髓母細胞瘤和腦室壁上的室管膜母細胞瘤。此外,脈絡叢乳頭狀瘤及突入腦室的其他膠質瘤亦見有報道。有時腫瘤並不接近腦室或蛛網膜下腔,但手術、特別是腫瘤活檢或部分切除,可使瘤細胞脫落而散佈於蛛網膜下腔,增加這種轉移的機會。轉移結節大多位於顱底各腦池及脊髓蛛網膜下腔。

  2.顱外轉移 一般較少見,主要原因是機體的循環系統內具有較強的排斥遊離的腦瘤細胞的能力,同時顱內又缺乏賴以轉移的淋巴管道。另外顱內腫瘤大多數要求較高的生長環境與條件,轉移至顱外後常因不能適應環境而需要較長時間的潛伏期才能發病。而顱內腫瘤病人的生存期短,在轉移灶尚未被發現前就可因顱內壓增高或因危及生命中樞而死亡。

  但這些妨礙顱外轉移的條件可隨著治療的不斷進步而消失。首先顱內腫瘤經手術摘除及綜合治療後,病人的生命得到延長;另外手術中接觸硬腦膜、頭皮及顱外軟組織機會大為增加,有時甚至發生瘤細胞直接進入開放的淋巴管與血管腔內、使術後腫瘤在硬腦膜與顱外組織上複發的機會增多,而這些組織中的淋巴道為腫瘤的更遠處轉移提供了途徑。文獻報道過的顱外轉移大多發生於手術後,甚至在有人認為手術是腦瘤顱外轉移的必要條件。但也有自發的轉移,特別是分腫瘤具有較大的浸潤性,能穿越硬腦膜而侵入顱外組織時。文獻報道過能向顱外轉移的腫瘤有膠質瘤、腦膜瘤、原發性肉瘤等。

  在膠質瘤中以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為最多,佔1/3,其次為髓母細胞瘤、室管膜瘤、少突膠質瘤、星形細胞瘤及未分化膠質瘤。腦膜瘤轉移以血供較豐富的血管母細胞瘤以上皮細胞型為最多。幾乎身體各處都可發生轉移灶,但最多見的部位是肺及胸膜,佔33%;頸及縱隔淋巴結佔22%;肝14%,脊柱及骨髓系統佔9%,腎佔6%,其他少見部位有心臟、卵巢、子宮、膀胱、腮腺、甲狀腺、胸腺、腎上腺、胃、結腸、頭皮、腹膜等。

腦瘤病理常識

[ 作者:管理員文章來源:癌症論壇點擊數:262 ]

[概述] 腦瘤是生長於顱內的腫瘤的通稱。顱內腫瘤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腦瘤。原發性腦瘤指腫瘤來源於顱內各種組織結構,如腦、腦膜、腦血瘤、顱神經、垂體及胚胎殘餘組織,包括腦膠質瘤、腦膜瘤、動脈瘤、聽神經瘤、垂體腺瘤、顱咽管瘤等。繼發性腫瘤包括轉移瘤及侵入瘤等,常見於肺癌、乳腺癌的腦轉移。因此腦瘤的臨床表現根據它所生長的部位類型和生長速度可出現各種不同的定位癥狀和全身癥狀。腦瘤腫塊壓迫或損害神經系統時,產生有頭痛、嘔吐、復視等癥狀。在中醫文獻中,在「真頭痛」、「頭風」、「厥逆」等病證有部分類似腦瘤證治的記載。

[病因學] 腦瘤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 (1)先天性和遺傳性因素:與癌基因或啟動癌基因過度表達有關,或為抑癌基因丟失和不足,如視網母細胞瘤、腦膜瘤。 (2)物理因素:如射線、手術或損傷。 (3)病毒感染:如腺病毒感染,SV40病毒感染。 (4)化學因素:常見的有蒽類化合物(如二苯蒽,苯並芘)、亞硝酸類化合物。

[中醫病機] 腦為髓海、奇恆之府,諸陽之會。腎主骨,骨生髓,諸髓者屬腦。正常情況下,清陽上升而濁陰下降。當正氣虛衰,肝、脾、腎三臟陰陽失調,加之情志所傷,或飲食不節,或房室勞累,或外邪侵襲等誘因,以致清陽不得上升,濁陰不得下降,格於奇恆之府,則陰濁邪毒瘀結於腦,而發為腫瘤。臨床常見的病因病機是痰濕內阻、熱毒瘀結、肝腎陰虛、脾腎陽虛。lI缶床上辨證首先辨明邪正盛衰情況,邪實要辨明痰濕熱毒之狀況,正虛要分清肝、脾、腎之陰陽。主要的治療原則是豁痰開竅,清熱解毒化瘀,健脾滋陰潛陽。

[臨床表現] 腦腫瘤在臨床上常有以下表現: (1)顱內壓增高癥狀 因為腦腫瘤的生長使顱內壓增高,出現三個主要癥狀: 其一,頭痛,是腦腫瘤最常見的癥狀,早期常間歇性發作,進一步發展為持續性、進行性疼痛,性質可為搏動性鈍痛、脹痛或壓迫痛、裂開樣痛。頭痛部位多在前額部、雙顳部或後枕部,疼痛的部位與腫瘤的部位並不一致。其二,嘔吐,多因迷走神經受刺激,加上佔位性病變使顱內壓增高而引起。嘔吐常在早晨發生,或在頭痛劇烈時發生,嘔吐呈噴射性,無噁心感,與飲食無關。其三,視覺障礙,因顱內壓增高引起視乳頭水腫所致。用眼底鏡可查出視乳頭水腫。病人可表現為視力下降,看東西模糊,可有復視、偏盲或失明。

(2)精神癥狀病人記憶力明顯減退,自己或家屬發現經常"丟三落四",或反應遲鈍,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定向能力下降。嚴重者出現痴呆、嗜睡甚至昏迷。

(3)抽搐和癲癇 多由於慢性生長的大腦腫瘤引起。病人可出現突然昏倒,口、眼、面、四肢抽動,口吐白沫、小便失禁,幾分鐘後可逐漸清醒。部分病人可表現為一個肢體或一側上下肢體抽動。

(4)其他表現 病人常可出現頭暈,走路不穩,耳鳴,聽力下降,面部麻木,失語,月經不調,肢體麻痹,偏癱,及內分泌失調等表現。

[診斷] 腦腫瘤依其表現出的癥狀,在臨床上可分為五個時期: (1)無癥狀; (2)僅有局部癥狀; (3)顱內壓增高; (4)意識障礙; (5)昏睡癥狀。在這五個時期內,無癥狀期和僅有局部癥狀期都很容易忽略,只有出現顱內壓增高時,才很容易想到腦腫瘤的發生

1.早期可無明顯癥狀。隨著腫瘤生長,逐漸出現頭痛、嘔吐、視覺障礙等。癥狀進行性加重。有的可見頭暈、復視、精神癥狀、癲癇發作、頸項強直,以及腦疝時出現呼吸,脈搏變慢,血壓增高等變化。因腫癌部位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癥狀、體征等。 2.X線平片檢查可見顱內壓增高及定位的證據。 3.超聲波探測 中線波向健側移位,可見佔位病變位置的大小,有的可見腫瘤病理波形。 4.同位素腦掃描可見同位素濃集現象。 5.腦血管或腦室造影 可作定位及定性診斷。 6.CT或MRI檢查可顯示腫瘤輪廓和周圍水腫帶、腦室擴大或移位情況。 7.腦電圖檢查 出現局限性慢波或彌散性節律異常。 8.腦瘤應與癲癇、腦膿腫、腦血管疾並腦蛛網膜炎、視神經乳頭炎、內耳眩暈病等相鑒別。細心診察,多數不難區別。

[中醫辨證與治療] (1)痰濕內阻型 主證:頭痛昏蒙,噁心嘔吐痰涎,或伴有喉中痰鳴,身重肢倦,納呆食少,舌淡胖,苔白膩,舌底脈絡末見明顯色紫或增粗,脈滑或弦滑。 治法:軟堅散結為君葯,滌痰利濕。

(2)血淤氣滯型 主證:頭痛劇烈呈持續性或陣發性加劇,痛有定處,固定不移,面色晦暗,肢體偏癱,大便干,舌質紫暗或有瘋點、疲斑,舌底脈絡色紫增粗或迂曲,苔薄白,脈細澀而沉。 治法:活血消腫,祛淤化積。

(3)火熾毒盛型 主證:頭痛頭脹,如錐如刺,煩躁易怒,嘔吐頻作,或呈噴射狀,面紅耳赤,口苦尿黃,大便乾結,舌紅,苔黃或白而干,脈弦數。 治法:瀉火解毒,清肝散結。

(4)肝腎陰虛型 主證:頭痛隱隱,時作時止,耳鳴眩暈,視物不清,肢體麻木,大便偏干,小便短赤,舌質紅,少苔,脈細數或虛細。 治法:滋補肝腎,棧風通竅。

(5)氣陰兩虛型 主證:多見於手術後或放、化療以後,症見體怠乏力,短氣自汗,口千舌躁,飲食減少,大便乾結,或有盜汗,面色不華,舌淡苔薄,或舌紅苔剝,脈細弱或虛數。 治法:益氣養陰,健脾和胃。

推薦閱讀:

胃腸功能紊亂的中醫藥治療心得
中醫養生:中醫——春天養肝要舒肝氣_中醫_中健網
一個65歲老中醫的咽炎經歷,日常調理的小秘方用三天就可根除
中醫養生:平和 陰虛 陽虛體質形成具體癥狀,常見疾病需要警惕
中醫源於民間 根在民間

TAG:中醫 | 腦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