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腦瘤是生長於顱內的腫瘤的通稱。顱內腫瘤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腦瘤。原發性腦瘤指腫瘤來源於顱內各種組織結構,如腦、腦膜、腦血瘤、顱神經、垂體及胚胎殘餘組織,包括腦膠質瘤、腦膜瘤、動脈瘤、聽神經瘤、垂體腺瘤、顱咽管瘤等。繼發性腫瘤包括轉移瘤及侵入瘤等,常見於肺癌、乳腺癌的腦轉移。因此腦瘤的臨床表現根據它所生長的部位類型和生長速度可出現各種不同的定位癥狀和全身癥狀。腦瘤腫塊壓迫或損害神經系統時,產生有頭痛、嘔吐、復視等癥狀。在中醫文獻中,在「真頭痛」、「頭風」、「厥逆」等病證有部分類似腦瘤證治的記載。 [病因學] 腦瘤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 (1)先天性和遺傳性因素:與癌基因或啟動癌基因過度表達有關,或為抑癌基因丟失和不足,如視網母細胞瘤、腦膜瘤。 (2)物理因素:如射線、手術或損傷。 (3)病毒感染:如腺病毒感染,SV40病毒感染。 (4)化學因素:常見的有蒽類化合物(如二苯蒽,苯並芘)、亞硝酸類化合物。 [中醫病機] 腦為髓海、奇恆之府,諸陽之會。腎主骨,骨生髓,諸髓者屬腦。正常情況下,清陽上升而濁陰下降。當正氣虛衰,肝、脾、腎三臟陰陽失調,加之情志所傷,或飲食不節,或房室勞累,或外邪侵襲等誘因,以致清陽不得上升,濁陰不得下降,格於奇恆之府,則陰濁邪毒瘀結於腦,而發為腫瘤。臨床常見的病因病機是痰濕內阻、熱毒瘀結、肝腎陰虛、脾腎陽虛。lI缶床上辨證首先辨明邪正盛衰情況,邪實要辨明痰濕熱毒之狀況,正虛要分清肝、脾、腎之陰陽。主要的治療原則是豁痰開竅,清熱解毒化瘀,健脾滋陰潛陽。 [臨床表現] 腦腫瘤在臨床上常有以下表現: (1)顱內壓增高癥狀 因為腦腫瘤的生長使顱內壓增高,出現三個主要癥狀: 其一,頭痛,是腦腫瘤最常見的癥狀,早期常間歇性發作,進一步發展為持續性、進行性疼痛,性質可為搏動性鈍痛、脹痛或壓迫痛、裂開樣痛。頭痛部位多在前額部、雙顳部或後枕部,疼痛的部位與腫瘤的部位並不一致。其二,嘔吐,多因迷走神經受刺激,加上佔位性病變使顱內壓增高而引起。嘔吐常在早晨發生,或在頭痛劇烈時發生,嘔吐呈噴射性,無噁心感,與飲食無關。其三,視覺障礙,因顱內壓增高引起視乳頭水腫所致。用眼底鏡可查出視乳頭水腫。病人可表現為視力下降,看東西模糊,可有復視、偏盲或失明。 (2)精神癥狀病人記憶力明顯減退,自己或家屬發現經常"丟三落四",或反應遲鈍,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定向能力下降。嚴重者出現痴呆、嗜睡甚至昏迷。 (3)抽搐和癲癇 多由於慢性生長的大腦腫瘤引起。病人可出現突然昏倒,口、眼、面、四肢抽動,口吐白沫、小便失禁,幾分鐘後可逐漸清醒。部分病人可表現為一個肢體或一側上下肢體抽動。 (4)其他表現 病人常可出現頭暈,走路不穩,耳鳴,聽力下降,面部麻木,失語,月經不調,肢體麻痹,偏癱,及內分泌失調等表現。 [診斷] 腦腫瘤依其表現出的癥狀,在臨床上可分為五個時期: (1)無癥狀; (2)僅有局部癥狀; (3)顱內壓增高; (4)意識障礙; (5)昏睡癥狀。在這五個時期內,無癥狀期和僅有局部癥狀期都很容易忽略,只有出現顱內壓增高時,才很容易想到腦腫瘤的發生 1.早期可無明顯癥狀。隨著腫瘤生長,逐漸出現頭痛、嘔吐、視覺障礙等。癥狀進行性加重。有的可見頭暈、復視、精神癥狀、癲癇發作、頸項強直,以及腦疝時出現呼吸,脈搏變慢,血壓增高等變化。因腫癌部位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癥狀、體征等。 2.X線平片檢查可見顱內壓增高及定位的證據。 3.超聲波探測 中線波向健側移位,可見佔位病變位置的大小,有的可見腫瘤病理波形。 4.同位素腦掃描可見同位素濃集現象。 5.腦血管或腦室造影 可作定位及定性診斷。 6.CT或MRI檢查可顯示腫瘤輪廓和周圍水腫帶、腦室擴大或移位情況。 7.腦電圖檢查 出現局限性慢波或彌散性節律異常。 8.腦瘤應與癲癇、腦膿腫、腦血管疾並腦蛛網膜炎、視神經乳頭炎、內耳眩暈病等相鑒別。細心診察,多數不難區別。
[中醫辨證與治療] (1)痰濕內阻型 主證:頭痛昏蒙,噁心嘔吐痰涎,或伴有喉中痰鳴,身重肢倦,納呆食少,舌淡胖,苔白膩,舌底脈絡末見明顯色紫或增粗,脈滑或弦滑。 治法:軟堅散結為君葯,滌痰利濕。 (2)血淤氣滯型 主證:頭痛劇烈呈持續性或陣發性加劇,痛有定處,固定不移,面色晦暗,肢體偏癱,大便干,舌質紫暗或有瘋點、疲斑,舌底脈絡色紫增粗或迂曲,苔薄白,脈細澀而沉。 治法:活血消腫,祛淤化積。 (3)火熾毒盛型 主證:頭痛頭脹,如錐如刺,煩躁易怒,嘔吐頻作,或呈噴射狀,面紅耳赤,口苦尿黃,大便乾結,舌紅,苔黃或白而干,脈弦數。 治法:瀉火解毒,清肝散結。 (4)肝腎陰虛型 主證:頭痛隱隱,時作時止,耳鳴眩暈,視物不清,肢體麻木,大便偏干,小便短赤,舌質紅,少苔,脈細數或虛細。 治法:滋補肝腎,棧風通竅。 (5)氣陰兩虛型 主證:多見於手術後或放、化療以後,症見體怠乏力,短氣自汗,口千舌躁,飲食減少,大便乾結,或有盜汗,面色不華,舌淡苔薄,或舌紅苔剝,脈細弱或虛數。 治法:益氣養陰,健脾和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