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年境外投資者或持有10%國內債券
2015-07-21 00:00:00 中國經濟導報
資料圖片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邵鵬璐7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關於境外央行、國際金融組織、主權財富基金運用人民幣投資銀行間市場有關事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宣布允許境外央行或貨幣當局、國際金融組織、主權財富基金進入中國銀行間市場,這些境外機構可在銀行間市場開展債券現券、債券回購、債券借貸、債券遠期,以及利率互換、遠期利率協議等其他交易,且沒有額度限制,可以自主決定投資規模。德意志銀行高級策略師劉立男對這一新規點評稱,新規簡化了相關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國內銀行間市場的程序,並進一步放開了可投資範圍,預計未來5年境外投資者持有國內債券市場比例有望達到10%。國泰君安首席債券分析師徐寒飛表示,隨著境外投資渠道不斷拓寬,人民幣資產在全球配置的重要性不斷提升,離岸人民幣市場也在不斷擴容,由此帶來的投資管理需求亦在不斷增長。債市是境外機構獲取人民幣資產最便利、流動性最好的方式,預計未來海外對人民幣債券的投資需求及所佔比重將不斷提高。在岸債市的大門不斷放開從2009年7月人民幣跨境結算試點起步,人民幣在全球貿易和投資中的應用範圍和流通度開始上升,貿易結算推動離岸人民幣資金池持續增長,資產配置和流動性管理的需求也日益強烈。2010年8月,央行正式允許境外央行或貨幣當局、人民幣清算行和參與行等進入國內銀行間市場。2011~2013年間陸續放開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和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進入銀行間債市投資,投資額度不斷擴大。2015年6月,放開境外機構的債券回購交易,允許加槓桿,且回購資金可調出境外使用,進一步擴大資金雙向流動。2015年7月,央行進一步取消審批制、取消額度限制,交易品種擴展至利率借貸、互換、遠期等,在岸債市的大門繼續放開。隨著在岸債市的開放,境外機構進入國內銀行間市場數量也快速增加。數據顯示,2014年末,共有211家包括境外央行或貨幣當局、國際金融機構、主權財富基金、人民幣業務清算行、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行、境外保險機構、RQFII和QFII等在內的境外機構獲准進入銀行間市場,較2013年末增加73家,同比增幅53%。截至2015年5月,已有236家境外機構在中債登開戶交易,較2014年初111家增長了109%。據悉,境外機構參與國內銀行間市場一般有三類入市通道:一是境外央行、港澳人民幣清算行、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境外參加行可以直接參与國內銀行間市場;二是通過RQFII;三是通過QFII。數據顯示,2014年以來,RQFII和QFII保持快速增長,投資熱情高漲。截至2015年5月,中國已批准全球129家RQFII,累計獲得可投資額度3827億元人民幣,其中香港地區2700億元人民幣,韓國、新加坡、英、德、法和澳大利亞獲批60~300億元人民幣不等。批准QFII數目達到282家,累計批准額度達744.7億美元。新規發布後,渣打銀行央行及主權財富基金部門負責人表示,很多客戶打電話諮詢,其客戶對進入規模達6.1萬億美元的中國債券市場感到興奮,他們對中國債券的需求一直很強勁。據該負責人介紹,在央行新規發布之前,要想進入這個全球第三大債券市場,需要經歷一個漫長而繁瑣的申請過程,甚至需要幾個月到一年的時間。不僅如此,外資進入中國債市還有配額限制。此次新規的出台,允許外資無障礙進入中國債券市場,將會刺激公共部門對中國在岸市場的新一波投資潮。新規四大亮點搶鏡對於此次《通知》,機構人士分析指出,四大亮點頗受關注,亦對境外機構影響最大:第一,審批制改為備案制,簡化了相關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國內銀行間市場的程序。《通知》顯示,境外央行或貨幣當局、國際金融組織、主權財富基金進入國內銀行間市場,僅需先向央行備案,無須再向央行申請額度審批。徐寒飛表示,一個相對更高收益、更富有流動性的領域向境外投資者開放,標誌著資本項目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提速,在推動離岸人民幣流動性增長的同時,擴大了人民幣資產池,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從跨境結算、交易轉向投資和境外持有功能。第二,投資額度放開,相關境外機構投資者可自主決定投資規模,利於擴大投資意願。之前受投資渠道和投資額度的限制,境外機構在中國銀行間市場的持有量較低,截至2015年1季度,境外機構持有人民幣債券資產7128億元,僅占銀行間債券總量的2%左右,遠低於新興市場國家在資本項目開放初期的債券市場平均開放度8%左右,也大幅低於當前新興市場的債市開放度13%。徐寒飛指出,投資額度的限制取消,有利於增強境外機構的投資積極性,擴大配置規模,提高人民幣債券市場的開放度。第三,極大豐富了境外機構對銀行間市場的可投資品類。新規下,相關境外機構投資者可交易銀行間市場上幾乎所有的固定收益產品,其中包括債券現券、債券回購、債券借貸、債券遠期、利率互換,遠期利率協議等,並且可自主決定投資及交易規模。而在此之前,允許入場的境外投資者僅可交易債券現券和債券回購。目前,相關境外機構投資者唯一無法投資的固定收益產品是在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交易的債券期貨,但劉立男指出,當前中國債券市場的最大持有方,如銀行、保險等,也未能獲准參與這一品類交易。繼6月境外機構回購交易放開後,此次新規進一步放寬投資範圍至利率衍生品,境外機構參與市場的深度和靈活度明顯提高。徐寒飛強調,由於利率衍生產品的交易無需本金交割,佔用資金量減小,可以放大交易規模和活躍度,也意味著匯率波動、境內外利率、資金利差、資金流動等因素對國內債市利率的影響提高不可避免,離岸與在岸利差也將逐步縮小。第四,相關境外機構投資者可委託央行或其他銀行間市場結算代理人進行交易和結算。此前,相關境外機構投資者僅能委託央行託管其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而今後相關境外機構投資者可自由選擇合格銀行間市場託管方為其交易結算。約10%的全球外匯儲備將投向人民幣債券市場機構人士表示,與海外新興市場的金融資產投資開放度相比,國內債券市場開放度較低,境外機構在中國債券市場的投資佔比仍有大幅提升的空間。根據中債登和上海清算所數據,截至2015年5月,境外機構債券持倉總量為6504億元,較2014年同期4558億元的規模增長42.7%,債券投資保持快速增長。但境外機構持倉規模僅佔全市場債券存量的1.9%,即使是境外機構投資比重較高的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持倉佔比也僅為2.77%和2.43%,從存量上看對債市影響較小。但徐寒飛強調,隨著境外投資渠道不斷拓寬,人民幣資產在全球配置的重要性不斷提升,離岸人民幣市場不斷擴容,由此帶來的投資管理需求亦在不斷增長。從債券凈增持量對比來看,境外機構在銀行間市場的凈買入規模和佔比呈現較快增長勢頭,對債市的邊際影響不斷提升。從凈增持佔比來看,2014年境外機構在銀行間凈買入5362億元,佔比為19%,僅次於全國性大行和廣義基金,在主要機構投資者中位列前三。其中,國債凈增持佔比為11.5%,較2011~2013年均值提高5個百分點;政策性金融債佔比為11.5%,較過去3年均值提高8個百分點。徐寒飛指出,目前,國際上中等發達國家和地區(韓國、中國台灣等)的境外機構參與債券市場的比率在5%~10%左右,而中國在岸市場的境外機構債券投資佔比僅2%,我國的開放程度離這一目標還有很大差距。與這些國家和地區在資本賬戶開放初期的債市對外開放度相比,可以發現,大部分新興國家和地區,如韓國在1998年、中國台灣在2003年、巴西在1993年以及南非在1997年等,在資本項目開放初期債券市場的開放力度已相對較高,平均為8%。因此,未來國內銀行間債市還將進一步加速開放,人民幣在岸匯率和利率對離岸和全球金融市場的基準影響力也將不斷提高。有關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在全世界範圍內對比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度,17個統計國家中,股票市場上境外投資者的平均持倉佔比為28%,債券市場的境外機構持倉佔比為16%。其中13個新興市場國家股市和債市平均對外開放度分別為26%和13%,美、日、德、英等發達市場的開放程度更高。可以預見,未來境內市場的開放度不斷加深將是大勢所趨。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截至4月底,境外央行官方儲備中持有價值約1075億美元的人民幣資產。渣打銀行預計,目前已經有60家境外央行購買了中國的債券。劉立男表示,其他國際金融組織、主權財富基金等投資者加入,將使得境外機構投資者的可投資固定收益資產池繼續擴大,直至所有境外投資者與國內投資者擁有相同的可投資範圍。德意志銀行預計未來5年,國內債券市場中境外投資者份額將達到10%。劉立男還表示,隨著外匯儲備的不斷流入,將刺激境外機構對中長期人民幣債券的需求。德意志銀行預計,未來3~5年內,其他國家外匯儲備對中國銀行間市場的持有份額將達到5%,也就是大約3萬億元的規模。長期來看,未來大概會有10%的全球外匯儲備投向人民幣債券市場。
推薦閱讀:
※移民希臘前,來get一下希臘的風土習俗吧!
※投融界:個人境外具體操作投資流程
※美國中產家庭生活必備品
※2018年,英國脫歐會發生哪些大事?如何影響你的錢袋子?
※快訊|紐西蘭居留計劃最新移民新策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