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舊時書信茗香餘緒

借kindle unlimited服務試用之機,我閱讀了宋以朗先生所著《宋家客廳---從錢鍾書到張愛玲》。作者宋以朗先生出身書香世家,祖父宋春舫交遊廣泛、博聞強記;父親宋淇學貫中西,在戲劇、電影、文學評論、紅學研究方面都造詣頗深,更與錢鍾書、張愛玲、傅雷、吳興華等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大儒們有著極深的個人私交。作者的父母親是張愛玲在遺囑中指明的遺產繼承人,作者也因此在父母去世後成為張愛玲文學遺產的實際執行經紀人。本書即是作者將其父母與錢、張、傅、吳等文化界名人的舊時來往書信加以整理以饗讀者,讓讀者在裊裊茗香中品味上個世紀初那些文學巨匠們的情懷餘緒。?

圖片發自簡書App

1.何為「宋家客廳」?

陳子善先生(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現代文學資料與研究中心主任——資料來自360百科)在《序言》中首先對所謂的「客廳」文化做了解說,如「林家客廳」(梁思成、林徽因夫婦在北平的宅邸),「都是實實在在存在過並對中國近現代文藝界產生過重大影響的文化沙龍」;「本書中的宋家客廳雖有這方面的意義,但更多是指宋家主人宋春舫、宋淇直至作者宋以朗三代人與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的四位巨擘錢鍾書、傅雷、吳興華和張愛玲在不同時空的密切交集」;冰心在1933年曾經發表小說《我們太太的客廳》,即是以隱晦的寫法諷刺梁思成太太林徽因,頗有些「不知亡國恨」之嘆。談到這些如雷貫耳的名字,很多讀者都會產生濃厚的興趣,比如我。誠然,政治上跌宕不堪的民國亂世,在文化上,卻是一個群星璀璨的時代;學貫中西、才華橫溢的人才層出不窮;而這一個個原本刻板抽象的作家人名,透過本書呈現一封封原始信件,在讀者面前呈現出了他們的喜怒哀樂和鮮活情緒。?

圖片發自簡書App

2.本書的語言風格

正如作者在書中多次所說,自己的專業是應用數學和統計學;因此,本書寫遍自己的祖父、父親及錢鍾書、張愛玲、傅雷、吳興華等文學大家,但語言風格精鍊理性、乾脆利落:對文學史上有爭議的話題不輕易下判斷,也沒有牽強附會與主觀臆斷;而是公開當事人信件及談話內容,供讀者自己判斷、聯想。如:對《色戒》的女主角原型是不是民族英雄鄭蘋如這一問題?作者筆法客觀,論證的根據均是來自張愛玲與作者父親的往來信件,啟發讀者自己做出思考。?

圖片發自簡書App

3.本書的主要內容

本書的前半部分向讀者介紹了作者父親和祖父的生平。作者的祖父宋春舫先生通曉七國語言,乃中國海洋科學的先驅,藏書家、戲曲理論家,出身名門,來往「春潤廬」的都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青島的「褐木廬」藏有幾千本西方戲劇書籍。《月亮與六便士》作者的英國劇作家毛姆1920年訪問中國,所著遊記《在中國的屏風上》的其中一篇《一個戲劇工作者》,講的就是與作者的祖父宋春舫先生討論戲劇的逸聞趣事。作者的父親宋淇愛好廣泛,在戲劇、電影、紅學評論方面都頗有造詣,對香港電懋電影公司和大名鼎鼎的邵氏都有很大影響。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電影明星如曾江、秦羽等,原來都和作者的兒時玩伴,讀時不禁令人會心一笑。

後半部分即寫宋家與錢、傅、吳、張四位文學巨匠的真摯友情。期間披露了大量的來往信件,讀來倍感津津有味。錢鍾書在那個時代寫信就用「呵呵」了!是不是很意外?除此之外,這位學貫中西的大師在書信中旁徵博引,對典故詩文信手拈來,多種語言隨意轉換,將雙關語使用的遊刃有餘;作者在書中特意提到,作者的父親離開大陸赴香港工作後,與香港中文大學的同事每有疑問,總會請「北京最高法院」的錢鍾書一錘定音;關於吳興華,多名學者曾經認為,吳興華的英文水準高於錢鍾書,至少不亞於;可是,吳興華到底能有多高的成就,也只能隨著他的含恨離世而留給讀者和歷史的一個問號了。

在張愛玲與作者父母的信件來往過程中,可以看出一些膾炙人口的大作的創作過程---有段就寫到,張愛玲曾經打算以曹禺為原型寫一部《謝幕》的小說,但並未寫完;說曹禺感到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威脅,結果因為某些歷史原因,浪頭都成了冰河!張愛玲的冷峻、犀利,簡直躍然紙上!

由於作者父母與張愛玲私交甚篤,保持了近半個世紀的友情,因此本書幾乎有一半的篇幅都是談論張愛玲。從結識到文學創作交流談到張愛玲晚年在美國的生活,以及作品出版的歷程等等。90年代後,張愛玲作品改編的影視劇大熱(如李安的《色戒》),使張學成為「顯學」,但不可否認,有些研究不甚客觀,比如關注張愛玲與胡蘭成的情史更勝過對其作品文學價值的關注;關注張愛玲的家族背景(李鴻章的曾外孫女)更勝於評價其在文學史上的貢獻。但在這本書中,作者對張愛玲的描述非常理性客觀,例如談到張愛玲在美國獨自去世,「幾十個傳記作家相互借鑒,虛虛實實」,都認為張愛玲「晚景凄涼」;但作者舉出翔實的證據,列出當年張愛玲的版稅收入,並通過美元與港幣的兌換匯率說明張愛玲並不是「家徒四壁」的「凄然離去」。「外界有人看到關於張愛玲去世時的描述就覺得張愛玲晚年很凄涼。可是我覺得,只要張愛玲自己喜歡,何必要求她一定要住花園洋房,坐跑車、養番狗、吃鮑參、穿名牌時裝、攜高貴手袋、戴鑽戒、搞整容?……沒有這些東西就一定很凄涼嗎?」我很欣賞這種治文態度---不把自己的情感帶入文章中,也不以自己的悲喜度他人的心情。

圖片發自簡書App

4.如何「學貫中西」?

讀書的時候我一直在感嘆,那個時代學貫中西的人怎麼那麼多?我們現在怎麼學了十幾年還是「啞巴英語」呢?且看書中的回答:

宋春舫先生在歐洲留學期間,認為要想以最快的速度學到一口流利、純正的當地語言的方法是學習戲劇語言;宋淇先生在《毛姆與我的父親》里提到:「他(宋春舫)認為我的英文不夠好,主要是只讀教科書和指定參考書,所以太死板,因之字彙運用不夠靈活……他特別要我讀兩個人的作品:王爾德和毛姆……」該怎麼學英語啊筒子們?讀名著!

圖片發自簡書App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推薦閱讀:

大音希聲 一、母音老人書信 答鶴壁智俊居士
寫西班牙語信件,這些要素需緊記
智敏上師書信二集
預測書信
真的想念一個人,就拿出紙筆寫一封真正的信給他(她)吧!

TAG:書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