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的通縮威脅驟增

中國浪潮洶湧的通縮威脅驟增 韓洋 2015-01-09 星期五


中國陷入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通縮局面,通縮問題造成的影響無處不在,並蔓延至世界其他地區。

中國國家統計局今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12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反彈至1.5%。略高於11月的1.4%,但全年漲幅遠低於政府年初定下的3.5%控制目標。

從目前的情況看,CPI漲幅維持在低位,加上本月初公布的12月份製造業PMI指數進一步回落,這也意味著通縮預期進一步加深。

機構認為,2015年中國將延續去年下半年以來的低通脹格局,甚至面臨通貨緊縮壓力的考驗,央行降息概率加大。

交通銀行預測,2014年12月CPI同比增長1.4%。該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表示,進入2014年12月以來,食品價格止跌回升。

但是,考慮近期非食品價格受到國內成品油價持續下調及居住類價格回落的影響,漲幅明顯收窄,同時當月翹尾因素歸零,初步判斷CPI同比漲幅中值為1.4%,與11月基本持平。

國泰君安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任澤平則預計12月CPI為1.6%,較11月1.4%微增,通縮風險仍存。12月物價數據低迷反映經濟仍有下行趨勢,通脹維持低位將有利於政策寬鬆。

展望2015年CPI走勢,不少觀點認為通脹將維持低位。

「預計2015年經濟增速穩中趨緩,需求對物價的推升力度有限;同時經濟新常態下,穩健的貨幣政策大幅放鬆可能性較小,不具備抬升物價水平的貨幣條件;豬肉等農產品周期明顯拉長,漲幅也明顯收窄,預示未來食品價格大幅上升推高物價的可能性較小。綜合來看,由於漲價因素較弱、翹尾因素整體水平明顯低於上年,預計2015年CPI同比將低於2014年。」唐建偉說。

中國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則預測,2015年月度CPI有可能出現負增長,通貨緊縮壓力要高度警惕。當下的通貨緊縮壓力雖然也受到出口不足的影響,但更多是「三期疊加」的結果,是過於依賴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結果,是經濟結構不合理所累積矛盾的集中爆發,更是經濟步入新常態後不得不解決的問題。

市場機構認為,通貨緊縮壓力在2015年持續增大,央行下調利率的概率加大。 滙豐銀行宏觀分析師馬曉萍表示,2014年11月21日的降息將利率這一傳統的總需求管理工具與「全面刺激」等同的誤會打破,預計2015年利率還有兩次各25個基點的下調空間。

此外,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發布2014年12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1,較上月回落0.2個點,下滑到2014年的最低點,表明中國製造業的增長動力仍顯不足。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則指出,分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PMI為51.4,比上月小幅回落0.2個點,大型企業走勢基本穩定;中小企業PMI連續位於臨界點以下,分別為48.7和45.5,表明中小企業生產經營仍然面臨不少困難。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表示,2014年12月份,非製造業投入品價格指數和銷售價格指數延續回落趨勢,特別是服務品價格指數回落意味著市場的通縮壓力在增大,國際主要商品價格持續下行也加大了通縮壓力。

在房地產市場發展繁榮之際,大量投資湧入房地產市場,中國大地上不斷冒出新的樓盤又不斷被推倒重建,脫離供需面發展的中國房地產市場終於導致了嚴重的產能過剩,房地產市場開始進入低迷時期。

當前,實體經濟融資難度進一步加大。根據央行的調查,2014年第四季度,企業融資難度感受指數(指數越高表明更多的企業越難獲得融資)為55.8%,較2014年第三季度和2013年同期分別上升0.3和1.6個百分點,連續6個季度上升;銀行貸款獲得難度(指數越高表明更多的企業越難獲得銀行貸款)為55.1%,較2014年第三季度下降0.4個百分點,較2013年同期上升0.8個百分點。

此外,實體經濟風險開始向財政金融領域傳導。高度依賴宏觀經濟周期的中國金融業將面臨不良資產的大幅度攀升,峰值將在2015年年中或年底出現。

據調研,全國不良貸款在持續多年「雙降」的局面之後,重回上升通道。

從地區分布看,東部地區的不良貸款要高於中西部地區,東部地區的不良貸款從長三角、珠三角開始向東部其他省份蔓延。

從行業分布看,小微企業「互保聯保」引起的系統性風險加速擴散;產能過剩風險已從鋼鐵、船舶、水泥、平板玻璃、電解鋁、光伏等行業向上下遊行業和關聯產業鏈蔓延;貿易融資風險由傳統鋼貿行業擴展到大宗商品貿易領域。

中國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副主任董小君稱,從美元的邏輯看,「輸入性通縮」正向中國襲來。

如果說2008年7月由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全球金融海嘯對中國形成第一次「輸入性通縮」,2011年底由歐美主權債務危機對中國形成第二次「輸入性通縮」,那麼,從2014年初開始,美國貨幣政策轉向,則對中國形成第三次「輸入性通縮」。

目前,「輸入性通縮」正沿著「美國退出量寬→美國進入加息周期→美元升值→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全球資金迴流美國」這個路徑在演繹著。

從近期看,美國退出量寬,美聯儲加息導致美元走強。美國經濟持續向好,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改善的主要動力,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將在2015年年中左右開始加息。

由於歐洲和日本備受通貨緊縮之苦,仍然推行量寬貨幣政策的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的反向操作會推動美元對歐元和日元升值,從而使美元強勢周期進一步強化。

近兩年,美元指數走出一波強勢行情,從2012年2月至2014年11月累計攀升12.58%。這與我國PPI出現負增長几乎同步。

從長期看,美國新經濟的到來,美元將進入長周期的上升階段。根據歷史數據,美元指數呈周期性波動,一般在經歷10年左右下跌後,就會進入5~7年的上漲周期。美元上漲周期與美國的新經濟高度相關。

過去40多年來,美元經歷了兩輪上漲周期。第一輪是1980年至1985年,當時推動美元走強的是里根政府的個人電腦革命;第二輪是1995年至2002年,推動這一輪美元走強的是美國網路經濟的大繁榮。

董小君預計,2014年至2019年美元有可能進入第三輪上漲周期。推動此輪美元走強的動力,是奧巴馬政府的新能源革命與頁岩氣革命。

與美元走強相呼應的是,國際資本流動「急劇逆轉」,資金開始外逃。2014年1至10月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累計貶值0.7%。如果人民幣貶值壓力是長期的,熱錢撤離中國也將是個長期趨勢。

中國通縮問題造成的影響無處不在,並蔓延至世界其他地區。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和對大宗商品依賴度逐步下降,已經在影響從澳大利亞到秘魯等大宗商品生產國,同時資源公司收入下降並削減資本支出也產生了負面的乘數效應。此外,隨著中國公司降價以清除過度供應,全球競爭壓力加大,迫使外國製造商也開始降價。 此外,中國增長放緩和經濟發展模式轉變導致進口需求突然下降。在從2006年到2012年增長3倍之後,進口就一直原地踏步。在2014年末,進口比年初下降了大約15%。這不僅影響了大宗商品出口國,而且還影響了中國供應鏈上的亞洲國家,以及一系列致力於向中國銷售產品的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 額外的通縮壓力還會在2015年通過人民幣貶值傳導至全球經濟。通縮的經濟逆風、更為寬鬆的貨幣政策以及美元走強三者加起來很可能導致貨幣貶值。日元迄今貶值50%可能就是因此造成的。它正開始導致其他亞洲貨幣貶值,如果中國不允許人民幣貶值來抵消影響,那將非常令人意外。 中國的結構性通縮,再加上過度負債和快速老齡化,將繼續對發達經濟體的貨幣政策產生影響。包括義大利和法國在內的9個歐洲國家已經出現溫和的通縮,其他國家可能很快加入它們。日本的通縮壓力只是因日元貶值而暫時緩解,到2015年年中,美國和英國的「低通脹」可能降至零。 美聯儲(Fed)和其他西方國家央行未能預見到這種通縮環境,一直達不到通脹目標,似乎也無力扭轉趨勢。我們很可能會在某一天懷疑,現在是否是時候讓各國政府接過反通縮的接力棒了。


推薦閱讀:

正月里話「中國農曆」
兩個流氓在中國撒潑 日俄戰爭圖說
讓世界真正讀懂中國模式
###中國人請客吃飯的潛規則,超實用
馬雲將成中國首富 阿里瘋狂收購是支撐

TAG:中國 | 威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