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數中風與頸動脈狹窄有關

半數中風與頸動脈狹窄有關2014年6月16日主講人: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血管外科副教授 趙 珺 《 生命時報 》( 2014年07月01日 第21 版)

  頸動脈是一個流向大腦的血液通道,對大腦正常功能的維護有著重要的意義。當各種原因造成該通道內部管徑變小,就稱作頸動脈狹窄。頸動脈狹窄有什麼影響?今天我們來一起認識一下頸動脈。

  頸動脈狹窄的原因

  最常見導致頸動脈狹窄的原因是頸動脈硬化,這佔據90%以上。其他有先天性纖維肌性發育不良、動脈迂曲、外部壓迫、創傷性閉塞、夾層、炎性血管病、放射性血管炎及澱粉樣變性等。

  隨著年齡增加,人的各種動脈都會產生硬化。動脈硬化的過程與水管中水銹形成的過程有點類似:水管中的水銹一點點增加,最終導致管腔變細、水流變小;動脈硬化最初表現為動脈管壁上出現硬化斑塊,這些斑塊一點點增大,最終形成頸動脈狹窄。調查表明,我國年齡超過40歲者頸動脈斑塊的檢出率為41.3%;中老年人(45歲以上)已經確診腦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即小中風)的病例中,頸動脈硬化斑塊檢出率達76%。

  頸動脈狹窄的危害

  頸動脈狹窄有什麼危害呢?舉個例子,水管裡面有東西阻塞,水流就會不足,動脈狹窄也是這樣。頸動脈狹窄可以導致它所供應的腦部組織無法獲得足夠的血液,因而產生腦缺血癥狀。另外,頸動脈斑塊如果生長不均勻,可碎裂而產生碎屑。這些碎屑脫落後隨血流飄入腦中,可阻塞末梢血管,造成一小塊腦組織缺血甚至壞死。細小碎屑阻塞的血管較細,因而造成的腦組織缺血面積很小,甚至可以無癥狀,當然多數表現為短時間的頭暈、行動困難、視物模糊等。如果碎屑阻塞的血管較粗,則形成的腦部壞死組織面積較大,可導致真正的腦梗死出現,出現中風或卒中的各種癥狀如,頭暈、昏厥、無力、摔倒、偏癱、失語、偏盲、平衡障礙、認知障礙、大小便失禁、行動障礙等。嚴重者遺留後遺症甚至有生命危險。少數病人頸動脈狹窄處可並發血栓形成,突然阻塞血流,或者血栓脫落阻塞遠端腦部血流,造成急性腦梗死,引起中風或腦卒中。

  多年大規模人群調查研究發現,最近幾年引起中國居民死亡排名首位的原因是腦梗死(中風),這其中90%左右是腦缺血或腦血管阻塞,而裡面又有半數與頸動脈狹窄有關。因此,頸動脈狹窄引起的中風約佔總數45%左右,包括腔隙性腦梗死、局灶性腦梗死、大面積腦梗死、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等。另外,有腦部缺血癥狀、經檢查頸動脈狹窄程度超過70%的病人,2年內腦卒中發生率高達26%~30%。即使無癥狀,查體發現頸動脈狹窄者,腦卒中發生率也達到約6%~28%,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大,腦卒中的概率會增加。

  警惕癥狀,及早防治

  沒有專業顱頸部血管知識的民眾難以知曉自己是否有頸動脈斑塊或頸動脈狹窄。但可以根據是否有「腦缺血」、「小中風」、「腦梗死」、「中風」的各種癥狀推測頸動脈狹窄的可能。如生活中失去活力,如白天思維不清、昏昏沉沉,晚上失眠,精神萎靡,淡漠忘事;性情短期內大變,如突然沉默寡言或脾氣暴躁、固執己見、無理取鬧;突然一陣頭暈甚至失去意識;突然眼前一黑或眼前看不到部分東西;突然軟弱無力甚至癱坐、癱倒;突然發獃說不出話、語言含混或胡言亂語;突然口唇麻木、流口水、口眼歪斜;突然手腳無力,尤其半身的肢體活動不靈便,走路不穩、想停下卻不聽使喚甚至摔倒,這些癥狀都是導致頸部動脈出現問題的徵兆。

  如果發現如上癥狀,就需要去醫院做個頸動脈的超聲波檢查。這是最常見的頸動脈檢查手段,是一種無創傷、簡單、準確的檢查方式。隨著超聲設備在我國的普及,任何二級以上醫院都能開展這個檢查項目。超聲也是大規模體檢和篩查病變的主要手段。除了超聲,還有CT、核磁共振、血管造影等,都可以檢查頸動脈狹窄。

  如果在早期就發現了頸動脈斑塊,要及時治療,尤其中老年人,需口服降脂藥物,起到穩定和軟化斑塊的作用,並延緩血管狹窄的進程;還需口服抗血小板聚集的藥物,防止血栓形成。其他常見並存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下肢動脈狹窄疾病等等,也需醫生酌情安排治療。

  一般而言內科治療是首選,內科治療主要依靠藥物。像上面所說的降血脂的藥物、抗血小板聚集的藥物、治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下肢動脈狹窄的藥物。另外,有心律失常者,還要服用抗心律失常葯或抗凝葯;已經有過腦梗死、中風者,根據腦部病灶、認知情況、行動情況,還需酌情使用神經細胞活性藥物。除了藥物治療,還應在飲食起居等生活方面注意調理,主要由門診醫生根據每位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建議。

  外科手術是治療頸動脈狹窄或消除斑塊比較徹底的方法。一般手術指征是按照狹窄率來判定的。國內外業界對此有三項規定,一是頸動脈狹窄超過70%,無論有無癥狀,須進行手術;二是頸動脈狹窄超過50%,產生了腦部血管癥狀者,須進行手術;三是頸動脈狹窄超過50%,雖然沒有癥狀,但斑塊是混合型、潰瘍型、不穩定型或局部並發血栓者,須進行手術。

  既然頸動脈斑塊就如水管的水銹,因而這些東西可看做「垃圾」。目前有多種手術方法進行治療:最常用的方法是通過手術方法將這些「垃圾」清除掉,在頸部做一個幾公分的小切口,把血管切開,去除病變,再縫合起來,稱作「頸動脈內膜切除術(CEA)」;較少用的方法是採用人工血管或自體血管在頸動脈狹窄的上下部位「搭個橋」,讓血流繞過這段「殘破路段」,稱作「頸動脈旁路術」;還有一種手術是針對頸動脈完全閉塞的情況,即用一段自體血管把顱骨外面的血流引到顱內血管,稱作「顱內外動脈搭橋術」。

  無論是內科還是外科治療,之後都必須嚴格按照醫囑進行後續的藥物治療,維護前期的治療效果;還要同時治療房顫、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高血黏度、高血小板、肥胖等等常見的並存病。另外,還要定期複查超聲,了解血管局部的情況變化;定期驗血複查相關指標。

  最後,要在生活起居飲食工作等方面注意調養。具體做法如下:保持心情愉快;起居作息規律;避免情緒波動;避免重體力勞動或過量體育鍛煉;避免飲食、飲酒過度,尤其注意控制高脂肪、高糖食品的大量攝入;適量活動,如進行散步、太極拳等有氧運動;注意維持大便通暢,多喝水;起立、下蹲、上下樓梯等需緩慢,防止引起其他不適癥狀。▲

  (本講座由顧海鷹整理)

推薦閱讀:

頸動脈硬化的飲食調節
頸動脈斑塊與腦卒中
雙側頸動脈硬化伴多發斑塊形成應如何治療?急!
H2.頸動脈狹窄
頸動脈內膜剝脫術

TAG:中風 | 動脈 | 頸動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