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在這個時時刻刻都需要溝通的世界,我們都在學習溝通

力 彑

-?-

什麼是非暴力溝通?

夂 小

語言是人類的一項偉大發明。有言道:良言一句暖三冬,惡語傷人六月寒。所以語言可以說是一把鋒利的雙刃劍。

如果我們能善用語言,那麼,我們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凈化語言,讓我們從」非暴力溝通」做起。

聽到「非暴力溝通」這個概念,你是怎麼想?是不是「君子動口不動手」?是也,也非也。「非暴力溝通」一定是不提倡動手的,但也不僅僅是不提倡動手。當你的話中帶刺,引發了自己和他人的痛苦,無論你是有意還是無意,這都算是「暴力溝通」。正所謂「惡言傷人六月寒」,有時候,語言的暴力甚至比身體的暴力更令人痛苦。

「非暴力溝通」是一種充滿愛的溝通方式,是能讓雙方感受到善意的「愛的語言」。無論你是說話的一方還是傾聽的一方,「非暴力」的溝通方式都是讓你用愛和善意去聆聽彼此的需要,去表達自己。當你能洞察對方隱藏在話語里的需要時,你的人際關係也會因此得到改善。

如果我們聽到的是批評呢?聽到批評,人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為自己申辯、退縮或者反擊,但是這些反應往往不能達到一個好的效果。因為在聽到批評時,憤怒、委屈、尷尬等情緒會讓我們失去理智,我們無法靜下心來去思考批評背後所隱藏的重要信息,而這些信息才是我們進行有效溝通的關鍵。「非暴力溝通」提出,當我們聽到批評時,可以學著先去觀察和感受對方在語言或者肢體上所反映出的需要,並且思考自己的需要,這樣的思路會清晰很多,然後我們再去進行溝通。

那麼,「非暴力溝通」僅僅是一種溝通方式嗎?並不是這樣的。非暴力溝通不僅僅是一種溝通的方式,他還是一種持續的提醒。他能夠幫助人們在溝通的時候把握溝通本質,掌握更多有效信息,而不是被一時的情緒所操控,這樣的溝通方式,可以讓我們更加專註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方向。

非暴力溝通可以用在很多方面。

比如大學的寢室,幾個生活習慣截然不同的人住在一起必然會有一些摩擦,但是人們常常不願意把不滿說出來。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最終總會爆發的。其實很多時候,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如果能開誠布公地談一談,理解對方的需要,說出自己的需要,原本的矛盾也就煙消雲散了。再比如,廣東人總喜歡稱呼別人靚仔、美女,因為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被讚美的渴望,所以嘴甜的人,別人更樂意幫助。

此外,在《非暴力溝通》一書中,作者馬歇爾還提到「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

不恰當的溝通方式

我們總是希望之光世界是充滿愛的,從小接受教育也是如此。可是,如果我們沒有選擇恰當的溝通方式,反而選擇了「異化的溝通方式」,那我們所感受到的恐怕就不是愛了,即使這個溝通是以愛的名義。

四種不同恰當的溝通方式:

道德評判

我們總是習慣於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評判他人,而事實上,道德更多是用來自律的,而不是強加給別人。我們常說人言可畏,大眾的「唾沫星子」就能淹死人,在中國社會,想必大家都深有體會。看到年輕的女孩子背著奢侈的寶寶,很多上來就會說她肯定是hi傍上了大款,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尤其是互聯網上的口水罵戰、人肉搜索等等,道德評判會變成一場充滿惡意的道德審判,一個過度道德化的社會是可怕的,很多時候,道德評判本身就是一種暴力。

進行比較

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與別人比較,是悲慘生活的開始。很多人在與他人的比較重,失去了自信和生活的勇氣,甚至生髮出「羨慕嫉妒恨」,比如社會中的仇富心理。同樣,孩子之間的比較也就司空見慣,中國是一個競爭慘烈的國家,很多家長不得不從娃娃抓起,「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為當下流行的觀念,」別人家的孩子「成為家長的口頭禪,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和比賽,讓孩子們痛苦不堪。盲目的比較,只會蒙蔽人與人心中的善意,毫無益處。

迴避責任

人的一生中,我們扮演者不同的角色,自然也就有不同的責任。但越長大,我們越應該對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動負起責任。」家裡沒菜了,我不得不去一趟超市「」我真不想上班,可是我不得不去」,顯然,這種不得不的表達方式淡化了個人責任,使我們被情緒主宰。需要注意的是,一旦意識不到我們是自己的主人,我們就成了危險人物。日本侵略中國的時候。日軍在中國的大地上肆意屠殺,即使是戰後很多人也毫無悔意,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只是在服從命令,責任應該由上級承擔。

強人所難

我們常常會對別人抱以要求,上級命令下級,家長命令孩子等,這些關係是生活中相當常見的。如果不配合,就會受到威脅或者懲罰。「不應該」「應該」「不得不」這些表達方式頻繁出現,人們傾向於使用命令和指責,而不是鼓勵我們傾聽彼此的感受和需要。依靠權威去要求別人做事情,並不一定是別人發自內心的行為,這會造成彼此間心靈的隔閡。

力 彑

-?-

慎做「評論者」

夂 小

「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慧的最高境界」

如果不區分觀察和評論,人們往往傾向於聽到批評,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在日常的交流中,人們經常在話語中帶上自己的主觀色彩;你看她生活不檢點,所以到現在都找不到男人娶她;她的話真多;他實在太差勁了。。。。。諸如此類,這樣的話一個傳一個,矛盾也就自然爆發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際間的摩擦有時是因為利益糾紛,但也常常因為一些隻言片語。

你有沒有發現,很多人有著「貼標籤」的習慣。遇到一件事情,或看到一個人,我們可能只觀察到一些表面信息,但是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給這件事或者這個人貼上標籤。這是一種最方便、最簡潔的方式,但同時也是對事情、對他人最不負責任的一種方式。

既然已經知道了人們通常都有這種慣性,那麼同樣承擔著聽話角色的人,在聽到這些評論性的言論時應該多多留一個心眼。比如多問一句:怎麼了?為什麼?這可以幫助我們在生活中區分觀察和評論。

我們可以通過以下表格來幫助區分感受和評論

就像表格里所列出的一樣,原本只是評論性的言論,但只是多問一句,就能夠區分出觀察和評論,獲得更多的信息,從而更好的做出自己的判斷。如果當時的情況不適合多言,那麼也應該多做一些觀察,親自去接觸或者感受,再給出自己的判斷。

非暴力溝通也不是反對評論,他只是不鼓勵絕對化的評論,所有的評論都要基於特定的時間和環境中的觀察,就像小馬過河的故事,小馬要過河,水牛說很淺,松鼠說水很深,小馬自己下河試了試,得出自己的結論,水不深也不淺。

溝通中所產生的一些矛盾和負面的情緒,有時候並沒有什麼深層的原因,不過是這些「評論性」的話語惹的禍。說話時多做一些觀察性的描述,而非評論性的言論;傾聽時多做一些詢問,或者多做一些觀察,而非盲目聽信,如此一來,溝通便會變得柔和而充滿善意。

10點愛閱吧

微信:aiyueba10

一起分享生活的點滴

長按二維碼關注


推薦閱讀:

得到|李開復:跟上司溝通的5個技巧
掌握這3種溝通方法你也能做到和同事高效溝通
如何舒適自信的用英語和外國人交談?
左右逢源的溝通技巧,教你變身職場達人
理解與溝通

TAG:學習 | 世界 | 溝通 | 筆記 | 讀書筆記 | 讀書 | 這個 | 我們 | 在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