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您解析二戰時期的手槍

1、駁殼槍

盒子炮,中國又稱駁殼槍,正式名稱是毛瑟軍用手槍(Mauser Military Pistol)。毛瑟廠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專利,隔年正式生產。由於其槍套是一個木盒,在中國也稱為匣子槍;如配備20發彈夾則被稱為大肚匣子。其槍身寬大,因此又被稱為大鏡面。有全自動功能的,又稱快慢機,毛瑟手槍是德國毛瑟兵工廠製造的一種手槍。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自動手槍之一。由德國費德勒兄弟研製,並以毛瑟命名。槍長288毫米,口徑7.63毫米,重1.24千克,20發彈匣供彈,子彈初速每秒425米,射擊方式為單發和連發,射擊速度每分鐘900發,有效射程50-150米。該手槍具有威力大、動作可靠、使用方便等優點,廣泛流傳於世界許多國家。中國很早就有仿造,在抗日戰爭中使用較廣。20響的「駁殼槍」和「盒子炮」就是指這種手槍。稱之為速射型(Schnellfeuer),在1931年5月量產。另一個較少人知道的名稱是自來得手槍,許多人以為只有速射型稱為自來得,這是不正確的;事實上,自來得一直是這一類手槍在中國比較正式的通稱。

2、柯爾特M1911

M1911(45手槍)是一種在1911年起生產的.45 ACP口徑半自動手槍,由美國人約翰·勃朗寧設計,推出後立即成為美軍的制式手槍並一直維持達74年(1911年至1985年)。M1911曾經是美軍在戰場上常見的武器,經歷了一戰、二戰、朝鮮戰爭、越戰以及波斯灣戰爭。

1940年美國軍方對M1911正式命名為「Automatic Pistol, Caliber .45, M1911」,而對1924年推出的改進型M1911A1則命名為「Automatic Pistol, Caliber .45, M1911A1」,越戰時期的M1911A1又改名為「Pistol, Caliber .45, Automatic, M1911A1」,在整個服役時期美國共生產了約二百七十萬把M1911及M1911A1(不包括盟國授權生產),很可能是歷來累積產量最多的自動手槍。M1911系列亦是約翰·勃朗寧以槍管短行程后座作用原理來設計的著名產品,其各種特點也影響著其他在二十世紀推出的手槍。

3、柯爾特M1917轉輪手槍

M1917左輪手槍(M1917 Revolver),官方正式名稱為M1917 .45 英吋美國左輪手槍(英語:United States Revolver, Caliber .45, M1917)是一把美國六髮式左輪手槍,主要發射.45 ACP口徑手槍子彈。它在1917年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美國陸軍所採用,以補充制式的M1911 .45 ACP半自動手槍的空缺。此後,它主要於二線和非部署的部隊之中所使用。M1917亦具有兩種版本,一個來自柯爾特,而另一個來自史密夫韋森。該槍(柯爾特M1917)於1917年生產,是M1909的改進型,採用半月形彈夾,無底緣手槍彈,槍架與彈巢間間隙較大。柯爾特直到M1917以前為美國陸軍生產的左輪手槍名為M1909,一個重型底把、.45 口徑、.45 長柯爾特口徑版本的新型制式型號,以補充和取代一系列1890年代時期美菲戰爭期間證明其制止力(英語:Stopping power)不足的.38 長柯爾特口徑的柯爾特及史密夫韋森左輪手槍。柯爾特M1917左輪手槍基本上與M1909是相同的,只是修改彈巢膛徑以適應.45 ACP子彈,並可使用半月夾以保持無緣底板式子彈於彈巢內的位置。早期型柯爾特生產的左輪手槍,在沒有半月夾以下企圖發射.45 ACP子彈的話是不可靠的,充其量,因為子彈會在彈巢內前後滑動、不易定位,因而遠離擊針。後來生產的柯爾特M1917左輪手槍已經能夠在彈巢膛室部進行殼頭間隙加工,就像史密夫韋森M1917左輪手槍的從一開始就具有。較新型的柯爾特所生產的可以在沒有半月夾以下發射,但空彈殼卻不得不使用一些設備,例如清潔棒或鉛筆來彈出,因為彈巢抽殼鉤和拋殼頂桿將越過無緣底板式子彈的底緣。

4、 蘇聯TT-33手槍

蘇聯TT-33手槍是蘇聯著名槍械設計師費約道爾.巴基雷必基.托卡列夫於1930年設計,圖拉兵工廠所生產的一種半自動手槍。該型手槍於1930年為蘇聯採用,成為蘇聯的軍用制式手槍,又稱為托卡列夫手槍。目前已被淘汰。蘇制手槍自30年代以來便成體系。蘇聯紅軍裝備的手槍口徑在各個歷史時期都不相同,其中最有名氣的是TT33托卡列夫7.62毫米手槍、PM馬卡洛夫9毫米手槍和 PSM 5.45毫米手槍。一般來說,人們習慣將TT1930/33型手槍稱之為托卡列夫手槍。她是由約翰.勃朗寧所設計的M1911型加以精簡化、省力化所完成的一項產品。在彈藥方面,該槍使用布爾什維克革命時大量進口,而且很容易到手的7.62mmX25(0.30毛瑟)子彈(就是"盒子炮"的子彈).

5、魯格P08型

魯格P08,是喬治·魯格在1900年研製的博爾夏特(HugoBorchardt)手槍的改進型,實驗品於1899年研製成功。1900年開始投入改良品的生產,是世界上第一把制式軍用半自動手槍(被瑞典採用)。其後,又不斷進行改革。魯格P08於1908年被選為德軍的制式手槍並命名為Parabellum08(一說"P"代表Pistole),並作為制式自衛武器,在德軍服役達30年之久。魯格P08式手槍採用槍管短後坐式工作原理,該槍配有V形缺口式照門表尺,片狀準星,發射9mm帕拉貝魯姆手槍彈。魯格手槍最大的特色是它的肘節式閉鎖機,喬治·魯格參考了馬克沁重機槍的及溫徹斯特槓桿式步槍作業原理為魯格沿用。魯格P08式手槍配用兩種子彈,9MM帕拉貝魯姆手槍彈和7.65MM手槍彈。從槍管長度看,P08手槍有標準型(槍管長102mm)、海軍型(槍管長 152mm)、炮兵型(槍管長203mm)、卡賓槍型(槍管長298mm)和商用型(槍管長有89mm、120mm、191mm、254mm和610mm這5種)5種。其中,炮兵型是P08手槍中的寶中寶,由德國DWM公司於1914~1918年生產,僅2萬支。炮兵型P08手槍是DWM公司於1916年生產的,其射擊精度較高,可以100%命中200m處的人像靶。其準星為三角形斜坡準星,可調風偏。帶 V形缺口照門的弧形表尺,分劃為100m,最大表尺射程800m。

6、瓦爾特P38手槍

卡爾·瓦爾特從1906年開始設計半自動手槍。1938年,設計的軍用型手槍被德國陸軍定為制式手槍,取名為P-38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共生產了大約100萬支P-38式手槍。1945年,卡爾·瓦爾特武器製造廠被拆毀。後來,P-38式以P1的名稱裝備聯邦德國國防軍,並在市場上銷售。P-38式手槍還被瑞典軍隊所採用,名為P-38式。另外,法國、前東德和前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也曾使用過P-38式手槍。德國卡爾沃爾特公司生產的沃爾特手槍至今已有近70年的歷史,因外形美觀、性能穩定、動作可靠以及工藝先進等特點,使其在世界名槍的行列中有一席之地。在沃爾特手槍漫長的發展進程中曾出現了許多優秀的槍種,其中有代表性的有5種:P1型9毫米沃爾特手槍、P1型9毫米沃爾特槍是沃爾特的創牌產品--p38沃爾持手槍的改進型,p38是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使用的主要手槍。戰爭結束後,手槍的創造者將P38稍加改進減輕了原槍的重量,並將其改稱為P1沃爾特手槍。P1手槍的特點是槍管較長,9毫米口徑的P1手槍是基本型。另外還有0.22英寸口徑的。7.65毫米口徑兩種槍型。P1手槍是最早採用雙動扳機結構的槍種之一。德軍屠殺各國戰俘和猶太人期間,該槍扮演了重要角色。

7、伯萊塔M1934

伯萊塔1934型手槍是一款緊湊型半自動手槍,二戰期間大量裝備義大利陸軍。該槍外觀與M1931相似,但通過敞開的套筒和槍身銘文很容易分辨。自由槍擊后座自動方式,槍身銘文標於套筒左側,序列號標於套筒右側和套筒座上。手動保險位於套筒座左側、扳機上方。向前為保險,向後為射擊。彈匣扣位於握把底部。

8、韋伯利VI型左輪手槍

二戰中英國及英聯邦國家使用勃朗寧HP手槍此之前,英國及英聯邦國家廣泛裝備了韋伯利·455in轉輪手槍和韋伯利·38in轉輪手槍,英軍對著兩種槍的射程很不滿意,當時在英軍的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如果你能用該死的韋伯利轉輪手槍射殺50碼的目標,我保證你能用李·恩菲爾德射殺800碼的目標。」「WEBLEY PATENTS」和帶翅膀的槍彈商標標於槍身左側,槍彈口徑標於槍管與轉輪結合處左側。序列號標於槍身右側。「WG MODEL」和生產日期標於頂框左側,呈三角形的「MK」和一個數字標於槍身。該槍型無保險裝置。下按位於擊錘旁的轉輪閂打開固定式膛口上方的鐙形鎖扣,再下扳槍管露出轉輪。這將導致退殼板與轉輪脫離,並退出所有的槍彈或彈殼。然後上抬槍管,直至頂框與鐙形鎖扣咬合。

9、瓦爾特PPK

卡爾.瓦爾特(Carl.Walther)於1908年推出第一把小型自動手槍,這槍主要是供自衛用。新槍於1929年推出並訂名為警用手槍(Polizei Pistole),簡稱PP手槍,在1931年又推出刑警用手槍(Polizei Pistole Kriminal),簡稱PPK手槍,PPK手槍的長度比PP手槍縮短18mm,這兩型手槍是二次大戰前最先進的手槍,納粹黨於1931年奪得政權後,此兩型手槍大量秘密配發。 1945年4月,希特勒使用他的PPK手槍(7.65毫米/ 0.32 ACP)在柏林元首地堡開槍自殺。此外,瓦爾特PPK手槍(也是7.65毫米/.32 ACP)在許多電影和虛構的小說中也屢見不鮮,更是秘密特工007,詹姆斯·邦德的代名詞。1929年,德國著名的卡爾·瓦爾特兵工廠推出了一種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自動手槍,這就是眾所周知的PP手槍。PP即是Polizei Pistole的縮寫,意即「警用手槍」。據此,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該型手槍的設計初衷。PP手槍的結構,與先前出品的各型手槍都不同,其革命性創新,在於它的設計者成功地把轉輪手槍的雙動發射機構,與自動手槍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實現了劃時代的歷史性跨越。自此,這種結構理念體現在幾乎所有的現代自動手槍上。迄今為止,可以說這是世界上推廣應用時間最長、應用範圍最廣泛的一項科技成果!

10、勃朗寧M1900

勃朗寧M1900式7.65mm手槍(槍牌擼子),是比利時國營赫斯塔爾公司早期大規模生產的第一種約翰·勃朗寧自動手槍。該槍採用傳統的自由槍機式工作原理,與眾不同是復進簧裝在槍管上方的管子里。M1900式口徑為7.65mm,發射7.65mm柯爾特自動手槍彈;M1903式口徑為9mm,發射9mm勃朗寧短彈;M1910式口徑為7.65mm,發射7.65mm柯爾特自動手槍彈,也有9mm型,發射9mm短彈;M1922式口徑有7.65mm和9mm兩種,發射7.65mm柯爾特自動手槍彈和9mm短彈。在這幾種手槍中,朝鮮曾生產過M1900式,瑞典、土耳其使用過M1903式,M1922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曾裝備荷蘭、捷克、德國等國軍隊。

本文源自:今日頭條


推薦閱讀:

二戰德軍三大名將: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隆美爾,誰更強?
二戰德國和日本兩國軍服對比看, 德軍軍服完勝日軍軍服!
二戰中最大的「機密」為了它丘吉爾不惜犧牲30萬人命!
二戰德軍八大名將排行榜,凱塞林第三,克盧格第五
二戰時期,日本俘虜在蘇聯女兵的手中很吃香,知道原因後讓人臉紅

TAG:手槍 | 解析 | 二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