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且吉兮 詩意棲居 浙江日報
本報記者 沈晶晶 李世超 通訊員 彭驛涵 俞瑩
俯瞰浙江省安吉縣山川鄉高家堂村。 新華社發 |
到過安吉的人都覺得,這個浙北山區縣格外與眾不同:在任何一個普通的村莊,人們都那樣怡然自樂。 安吉的村莊,大多掩映在茫茫竹海中。近年來,這些既無交通優勢又無資源優勢,甚至一度環境惡化、人員流失嚴重的山區小村,卻一躍成長為魅力四射的明星村。2017年,安吉農村居民人均收入達27904元,超過全省平均值2948元。 回顧蛻變之路,安吉縣委書記沈銘權說:「自2003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千萬工程』開始,我們就把人居環境整治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將生態建設、美麗鄉村建設、城鎮化建設高度融合,努力實現村莊美、農業強、農民富的發展目標。」
2005年8月,習近平在安吉余村調研時曾說:「從安吉的名字,我想到和諧社會的建設,我想到人與自然的和諧,我想到經濟發展的轉變。」如今,這已在安吉化作現實。
全民共建幸福家園
「政府一頭熱,村民冷眼看」是很多地方改善人居環境時,經常遭遇的尷尬。但在安吉,要不要整治、什麼時候整治、改善什麼內容,都是村民先投票、村裡自主定、縣鄉再配套。
5年前,面對三村合併後「並村不並心」的現狀,以及提升人居環境的重任,天子湖鎮高禹村多次開會徵集意見,村民們最後一致決定,眾籌修建電影院、圖書館和老年公寓,打造村民互動平台。「垃圾分類、污水處理、公廁改造這些事,都在深入交流中妥善解決。」村支書李更正說。如今,一周放映兩次的電影院場場爆滿,村裡還辦起了村報,有了排舞隊、戲劇團等藝術團體。
「安吉改善環境,就是為了給農民建一個安居樂業的家園。」安吉縣農辦副主任任強軍說,早在2003年,習近平同志就強調,要把「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作為造福農民群眾的民心工程。「從那時起,我們下大力氣解決與老百姓切身利益相關的環境問題。」任強軍說。
前些年,山川鄉馬家弄村還是個環境髒亂差、生活不便利的地方,眼看著幾百米外的高家堂村不斷提升村容村貌、成功創建國家3A級景區,鄉政府和村兩委急在心裡。在鄉、村幹部多次動員下,幾個自然村的生產隊長主動請纓,「要把環境改善好」;道路拓寬需徵用部分田地,村裡黨員紛紛站出來,「佔多少地從我們家劃」;河道兩側整治、公共場所綠化資金不夠,村民不僅不收一分錢土地徵用款,還起早摸黑投工投勞。如今,農房改造成了江南民居樣式;亂堆的水缸,統一布置種上了鮮花;穿村而過的鸕鳥溪上,修建了親水平台……村支書沈廣宏說:「改善人居環境的過程,也是形成共建美好家園氛圍的過程,每人每家做一點事,一個村莊就會有改變。」
截至目前,安吉縣每年新增財力的70%以上均用於人居環境和民生改善,農村污水處理、農村清潔能源利用、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等13項公共服務實現全覆蓋,村村都有鄉村舞台、健身設施和農村公廁,實施物業化管理的村莊已達到97%。(下轉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暮春時節,走入靈峰街道大竹園村,見不到一點垃圾,看不到亂排的污水。更難得的是,2016年村裡在老村旁規劃建新村時,遵循原有的自然肌理,大樹不砍、河塘不填、道路不截彎取直,61棟白牆黑瓦的民居依地形分布,錯落有致,一派浙北田園風光。
尊重原生肌理,與自然和諧共處,這樣的案例在安吉比比皆是。十餘年來,鄣吳鎮鄣吳村在推進人居環境改善的同時,合理控制商業開發的業態和規模,引導生活空間與自然山水、產業空間和諧共融,住房改造嚴格實行「踏勘到場、放樣到場、基礎驗線到場、批後管理到場」和現場公示制度。至今,鄰居還是原來的鄰居,「八府九弄十二巷」的街巷格局得以完整留存,長2000餘米的鯉魚溪流過家家戶戶門前,村裡終年水聲靈動。
這一幅鄉土畫卷,讓人聯想起《詩經》「安且吉兮」的意境,也吸引著每天上百個學習團前來取經。安吉,已經成為農村人居環境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一個新標杆。
和諧源於對發展的反思。2005年8月15日,習近平第二次來到安吉調研。在余村的會議室,村幹部在彙報關停三座礦山和一座水泥廠時,流露出一絲不舍。習近平諄諄告誡道,既然要「生態立縣」,總是有所為、有所不為,不要以環境為代價,去推動經濟增長,因為這樣的增長不是發展。
「這段闡述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的話,對於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同樣有指導意義。」安吉縣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13年來,他們努力探索一條超越一般城鎮化趨勢的鄉村發展之路,在「保護」和「改善」的兩難中,更好地「有所為」,堅決地「有所不為」。
在農村人居環境改善中,安吉以標準化為要求,編製了涵蓋衛生保潔、園林綠化、公共設施管理、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管理等的長效管理辦法,縣裡還專門成立風貌管控辦,強調因地制宜開展鄉村規劃設計,保護好農村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讓全縣188個行政村都呈現靈動的空間和濃郁的韻味。
2015年,安吉美麗鄉村建設辦法被寫入國家標準。
美麗經濟迸發活力
有些地方,村莊建得很美,但房屋空置、村民外出,人們去過一次未必再去。安吉卻讓人來過一次還想再來,因為這裡承載著故土的鄉愁,也承載著鄉村的自信。
至今,天荒坪鎮余村黨支部書記潘文革還留著13年前的會議筆記,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旁邊,他還記下了「逆城市化」。
那時的安吉,「零點行動」之後,關停大批污染企業,拒絕大批項目,縣財政收入甚至出現了負增長。面對處在從「靠山吃山」急轉到「困守青山」的安吉人,習近平支招鼓勁:長三角有多少遊客?將來的話,甚至會有一些城裡人在逆城市化發展過程中來這裡,你們這裡就更是一塊寶地。
這為苦苦求索的人們解開了「綠水青山如何向金山銀山轉化」的問號。安吉人意識到,既不能靠山吃山消耗資源,也不能守山望山無所作為,在逆城市化中搶得先機,求解之道在於轉變鄉村發展方式。
因此,在不斷改善人居環境時,「美麗經濟」成為當地發展的一條主脈絡。安吉將全縣作為一盤棋統一規劃,按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游則游、宜居則居、宜文則文的原則,探索多種村莊經營模式,形成了特色生態產業和綠色發展模式。據統計,截至去年底,安吉農村接待遊客數量達2200萬人次、總收入達280億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增加到27904元,村均集體經營性收入突破100萬元。
山川鄉大里村距離縣城一小時車程,看似偏遠卻充滿活力。人們將太平溪兩側的雞棚、豬棚和輔房全部拆除,整理出清朗的山水空間,吸引了一批批遊客流連忘返,也引來了仙龍峽漂流、零碳居住體驗屋、山茶花基地等項目入駐,為近200位村民提供了就業、創業機會。
截至2017年底,僅29個安吉縣級美麗鄉村精品示範村,就吸引工商資本115億元。沈銘權說:「安吉改善人居環境,推動鄉村發展的實踐,是從"以人為本』的土壤上生長出來的,並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下茁壯成長,深受群眾擁護,也具有內生活力。」
推薦閱讀:
※人民日報刊文:過度搶救無異於對親人的「凌遲」
※香港可能考慮廢除奶粉限帶令·杭州日報
※你的體重標準嗎? 快來「一起減肥吧」晒晒你的BMI吧·杭州日報
※推進資本項目開放更大的收益來自金融戰略(《第一財經日報》9月10日採訪)-財經一家言—史晨...
※中國成為偷渡新熱點國家(南方日報 2007-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