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男人的古詩詞總結

  人物是古詩詞中最重要的描寫對象之一。詩詞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以及作品中刻畫的人物形象。從大的方面來分,古詩詞中的人物有四類,即女人(多美人)、男人(指年輕英勇的男子)、老人(包括漁翁)、兒童(包括牧童),本篇涉及到的男人是指年輕的男子,不包括老人(已有專門的分類)形象。

  早在《詩經》時期,作品中已描繪了許多性格鮮明、內涵豐富的男性形象,這些描繪以「德」為評判標準,注重威儀之美、德行合一的形象塑造,顯現出其對寬厚仁德品質的推崇。比較著名的如《詩經·衛風·淇奧》的「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讚美士大夫學問精湛,正直善良,品質高潔;實際上,這是對士大夫的行政處事的能力的讚美。後世常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稱許某種品德或性格,也引申為學問上的研究、探討,指共同研究學習,互相取長補短。

  古人常以「溫潤如玉」來讚美一個人性格和潤、品質優秀。古人喜歡佩戴玉石,認為玉有靈氣能滋養人。也正是因為玉這種溫暖潤滑、恬淡的特點,所以常用來形容君子氣度不凡,態度謙和,性格沉穩。如《詩經·小戎》中的「言念君子,溫其如玉」,便是對英俊勇敢而又溫潤美好的男子漢的讚美。這兩句用珍貴美玉的觸感表達對人物的讚美,使用了通感的修辭手法,表達的不只限於外在的形象之美,更多的是指人擁有的氣質風度與修養內涵。與之類似的還有《汾沮洳》的「彼其之子,美如玉」句,是說「我」所愛慕的男子,容光煥發,有美玉般的光彩。

  由此可知,詩經中的男子美,多注重內在的品學修養,這與女子美在外表有很大的不同。此外,《詩經》也有一些對人物心理的刻畫,極其生動形象,被後世廣為傳誦,如「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三句,是說如同處於深淵邊緣一樣,如若在薄冰上行走一般,時時唯恐失墜,後用以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極為謹慎。又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二句,它的本意是說,巍峨高山要仰視,平坦大道能縱馳。後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專門引以讚美孔子:「《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這使得二句的本意發生了變化,引申為讚頌一個人的品行才學像高山一樣令人仰視,光明言行似通天大道使人遵循。現在人們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更多描寫男人的古詩詞名句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www.xigutang.com)

  《詩經》以後的詩詞作品中的男性形象,一般不直接作為描寫對象,對其進行外表的刻畫,也是側重人物的品格性情、理想志趣、動作神態的描寫,或通過描寫人物的處境與思想境界來展現人物的這些特徵。

  

  外貌、動作、情態

  外貌是對一個人的最直觀的把握,俗話說「相由心生」,就是說人的儀容外表總受心靈思想因素的影響;換言之,人的思想感情、心靈情志必然表現在人的儀錶上。而動作情態則是一個人內在心理或修養的外露,舉手投足之間,可見其性格、心情或精神境界。

在蘇軾的眼中,周瑜是一個寬容大度、溫文爾雅、風度翩翩的儒將形象,他年輕有為,意氣風發,既具有風流文采,又胸懷治國大略,這樣的人物必定是「雄姿英發」的,他「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身著儒將便裝,手搖羽毛扇,頭戴著配有黑絲帶子的頭巾,氣定神閑,只在說笑之間,就輕而易舉地把敵船燒得灰飛煙滅。「羽扇綸巾」是周瑜的儀態裝扮,溫文儒雅;「談笑間」突出了周瑜的從容自信和非凡的膽略;「檣櫓灰飛煙滅」六字再現了一場千古大戰。字裡行間,傾注了蘇軾對周瑜的由衷讚賞。

崔宗之,相貌之英俊瀟洒,詩人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一詩中對他的描述為「宗之瀟洒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有一個成語叫做「玉樹臨風」,用來形容人像玉樹一樣風度瀟洒,秀美多姿,就是出自「皎如玉樹臨風前」這句詩。詩人一開口就是「宗之瀟洒美少年」,稱讚他是美男子,氣質不凡,瀟洒翩翩,讚歎之情猶如江水般綿綿不絕,究竟他有多麼美有多麼帥呢?「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他豪飲之時,高高地舉起酒杯,用白眼仰望青天,睥睨一切,旁若無人;他喝醉之後,身姿飄搖,宛如玉樹迎風搖曳。他瀟洒的醉態,俊美的丰姿,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當真是酒八仙之中最風流倜儻的。用今天的話來說,估計就是「帥呆了」「酷斃了」,走到大街上,隨便都能迷倒一片女生。玉樹臨風,這個幾乎專用來形容美男子的成語,就出自他身上,可見他美的程度。

  李白的《夏日山中》刻畫出一位豪放不羈、無拘無束的林中乘涼者形象。夏日炎熱,即使在蔭翳蔽日的山林間,仍需要搖扇消暑,所以詩人手拿「白羽扇」。也正是因為夏日,人多慵懶散漫的情緒,所以詩人有扇也懶得搖動。山林中過往的行人稀少,詩人索性解開衣襟,袒露著身體,脫下頭巾、帽子,露出頭頂,以沉浸在山中涼爽的環境中。「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二句中通過一個「懶」字、「裸」字,突出了詩人在山中夏日乘涼的悠然自得、不拘禮法的形象,有魏晉隱士風度;同時,袒胸露頂,棲身林下,大有解除塵累,反歸自然的情趣。

  李白是狂放不羈的,他可以自稱「楚狂人」,還「鳳歌笑孔丘」,說自己本來就像楚狂接輿,高唱鳳歌嘲笑孔丘。據載,孔子曾去楚國遊說楚王。接輿在他車旁唱道:「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車,想和他交談,接輿趕快走開了,歌意在嘲笑孔子迷於做官。李白以楚狂自比,表示了對政治前途的失望。但結合李白的身世經歷來看,李白是崇尚積極入仕的,和楚狂隱而不仕的人生態度截然相反。李白在這裡自稱「楚狂」實是藉以表現自己政治上找不到出路的痛苦,而「笑孔丘」中的「笑」則鬱結著李白一生的辛酸與憤懣。從這方面看,此二句並非是李白自比楚狂,嘲笑孔丘,而是以孔丘自比,托孔丘以自傷。

  馮延巳的《鵲踏枝·誰道閑情拋卻久》「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里朱顏瘦」兩句,勾畫出一個借酒澆愁的詞人自我形象。「日日病酒」,可見惆悵之深之重;「朱顏瘦」正是「日日病酒」的必然結果;既然醉酒已經致使身體痛苦,那麼就不要飲了罷,但詞人卻冠以「不辭」二字,愈見感情之執著,正是「雖九死其猶未悔」。「不辭」二字所表現的是一種雖殉身而無悔的情意。饒宗頤先生評此二語「鞠躬盡瘁,具見開濟老臣懷抱」,「鞠躬盡瘁」出自感人淚下的《出師表》,用到這裡說明馮延巳的悲苦不是個人的閑情,而是為天下,為國家,為黎民。

  馮延巳刻畫的是一個甘願承受愁苦並再所不辭的愁者,而黃景仁的《癸巳除夕偶成》一詩,也是寫一個心有愁悶憂慮之人。「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兩句,寫詩人因「憂患」情緒而產生的獨特行為,刻畫出一個憂心忡忡而又孤獨寂寞的人物形象。詩人獨自站在小橋上,默不作聲,只是凝望著天空,盯著一顆星星看了多時。「悄立」二字,看似平靜,實際上卻只是外表的平靜,暗示的是心中的不平;「人不識」點出歡歌笑語之人不能理解詩人的憂患,突出詩人的孤獨心境。末句,極寫詩人的憂愁鬱悶心情,顯示出一種曠世的孤獨。「一星如月」體現出作者的專註精神,詩人專註於一顆孤星,似乎已經超然物外,進入物我兩忘的境界,正表現出其寂寞無依的心境。而「看多時」則含蓄地回答了詩人「憂患」的內容。詩人在除夕之夜不歡享天倫之樂,卻要看星多時,正如他在一首詩中所寫的「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到底是什麼令詩人徹夜仰望星辰呢?除了懷才不遇,窮途潦倒,貧病交加的身世之感,似乎還醞釀著某種危機正向社會襲來的一種憂思。作者身處「康乾盛世」,但這個繁華盛世的外表下,卻隱藏了各種社會矛盾,作者居安思危,憂慮深沉。

  青春年少時代,是值得很多人眷戀追憶的年代,就像韋莊《菩薩蠻》中所寫的那樣,「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叢宿。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此為追憶當年風流情事之作。起句「如今卻憶江南樂」,一氣貫注,領起以下七句。「當時年少春衫薄」句及以下,是對昔日年少時光的回憶:那時身在江南,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我」穿著鮮艷的春衫,還是風度翩翩的少年郎;「我」騎在馬上,在街巷間閑逛,隨便擺個姿勢,就迷倒滿樓的歌伎。「春衫薄」三字,就是對自己當年形象的刻畫,突出了年少光景之美好。「騎馬倚斜橋」則是對少年動作情態的描寫,「騎馬」是英雄勇武的一面,「倚斜橋」則是風流瀟洒的一面,所以,這位公子是英武與瀟洒的結合。西方文學作品中常以「白馬王子」來指少女心目中的戀人形象,本詞中的男子也是騎在馬上的翩翩公子,他必定要有一次浪漫的感情遇合……

  同寫少年,韋莊筆下的少年瀟洒風流而顯輕狂,而王維筆下的少年則是豪俠任氣的少年英雄,他們豪盪使氣,雖崇尚事功,卻功成不居,實際上這是時代理想的人格化寫照。「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二句,寫出俠少重友情厚交誼的作風。他們率真坦蕩,無須經過長期交往,相逢片刻,杯酒之間便能成為意氣相傾的知己。「意氣」是少年的共有性情,它包含的內容很豐富,既有輕生報國的壯烈情懷,也有重義疏財的俠義性格,更有豪縱不羈的洒脫氣質。末句最為生動精采,使人不寫飲酒盛況,只點到酒樓便戛然而止,給人留下豐富的想像餘地。「高樓」呼應首句,暗示了人物的豪縱之氣;「系馬垂柳」則以駿馬和楊柳的意象,襯托出少年遊俠的俊爽風致,創造一種富於浪漫氣息的生活情調。

  而曹植筆下的少年是一個武藝精熟的愛國少年形象。他是「幽並遊俠兒」,「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久經征戰而揚名邊塞。這樣一位英勇的少年,還身懷精絕的武藝:「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這四句,作者選用「破」、「摧」、「接」、「散」四個動詞,從左、右、上、下四個不同方位,多方位地展現了遊俠兒的高超武藝。其中,「左的」、「月支」、「馬蹄」,都是指練習射箭的靶子,作者故意如此鋪排,意在渲染氣勢,以表現遊俠兒的射箭本領高強。「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二句,刻畫人物動作凝練而準確,生動如睹。

  詩詞中也有一些對醉酒之人的刻畫,精彩的如辛棄疾的《西江月·遣興》。其中下闋曰「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描寫了詞人醉酒後的怪異行為。詞人晚上在松樹邊醉倒了,便把旁邊的松樹認作成了一個人,和松樹說起話來,可見醉得不輕。詞人向松樹問道:「我醉何如?」好一個「我醉何如」,把詞人酒醉之後洋洋得意的形態刻畫得得淋漓盡致。詞人猶如在對松樹說:「松兄,我是不是醉得很有風度?是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儼然把松樹作為知己,向其傾吐內心的煩惱。詞人以松樹為友,可見知音稀少。「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詞人醉後頭暈目眩,看周圍景物搖搖晃晃,以為是松樹在晃動,像是要來攙扶自己。詞人便將松樹使勁一推,說道:「去去!我哪需要你來扶我!」這一連串的醉態的描寫,惟妙惟肖,十分精彩,讀來令人忍俊不禁。其實所有的這些不拘形跡的醉態,都流露出詞人內心深處的苦悶和彷徨,反映了詞人對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以及消極備戰態度的憤懣和不滿。

  另有陸龜蒙的《和襲美春夕酒醒》,描繪了一幅意趣盎然的月下歸人圖,表現了其閑逸脫俗的高情遠韻。「覺後不知明月上,滿身花影倩人扶」,承接上句的「醉倒」,寫詩人酒醉睡醒之後的情景。詩人醉酒之後,睡了一覺,醒後腦袋還是有點暈暈的,一抬頭,發現月亮正懸掛在天上,這才發現自己不小心睡了那麼久,頓覺酒醉睡著之後的時間飛快。詩人說自己「不知」明月已經升起,也不把這件事放在心上,表現出其洒脫的情懷。「滿身花影倩人扶」,一個「滿」字,不僅寫出了花影景色的迷人,還襯託了春夜月光的皎潔無瑕;「倩人扶」三字,可見昨日醉酒之深,飲酒之盡興。詩人和自己的交心好友一起醉,一起置身於如此美妙的花月境界,閑散而舒適,自是別有一番情味。

  

  品格性情——疏狂

  李白的性格中存在著相對矛盾的一面,他一方面對自己的才華充滿自信,孤高而自負;另一方面,在仕途中遇到挫折之後,又流露出了縱情享樂的悲觀情緒。總的來看,悲觀過後是生髮出的又是一種超逸的樂觀。既然黃河「奔流到海不復回」,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歲月已逝,人生易老,就應該縱情享樂,高歌痛飲。於是,詩人用樂觀好強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必有用」,語氣非常自信,簡直像是人的價值宣言;「千金散盡還復來」,能驅使金錢而不為金錢所使,這又是一個高度自信的驚人之句。這兩句聲調高亢、意氣豪爽,充分體現了李白的高度樂觀精神,深刻地體現了詩人對人性道理的感悟,表現出詩人頑強的生命力量,催人奮進。更多描寫男人的古詩詞名句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www.xigutang.com)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是跌落到現實中的李白的呼喊,它唱出了許多封建社會中懷才不遇人士的心聲,表現了詩人的傲氣和不屈,也流露出對權貴的蔑視。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除了與其性格胸懷有關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出於對權貴的抗爭。詩中壯麗宏偉而又浪漫多姿的天姥山,實際完全出自詩人的想像,那個與人間對立的仙鏡,也是詩人理想中的世界。然而,想像再美,一旦清醒後,不過是「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所有的美好都不復存在。所以李白說,世間的一切都是這樣,終究會煙消雲散。既然如此,就不能違背自己的心,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折腰」一詞,出自晉陶淵明不願屈身侍奉上司的典故——「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李白在這裡用以表示與權貴決絕的態度,是對封建統治者的蔑視和反抗,表現了詩人骨子裡的清高、孤傲。實際上,這也是李白自欺欺人、自我安慰的話,他蔑視權貴卻一輩子都在摧眉折腰事權貴,企望得到權貴們的青睞,以實現自己「濟蒼生」、「安黎元」的宏願。但李白深受道家思想的影響,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解放,所以他在仕途失意時,便又表現出一種超脫、曠達甚至自負情緒。

  《賀新郎·甚矣吾衰矣》這首詞,辛棄疾以昂揚激越之筆,抒寫寂寞與苦悶的心情。「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兩句,意思是說,逝去的古人我見不到了,這並不可惜;可惜的是古人看不見我的狂態了。二句借張融之狂的典故,表現出了作者傲視古今的英雄氣概。據說張融擅長草書,常常以此得意。蕭道成說他書法雖很有骨力,可惜沒有二王的筆法。張融卻反駁說,別可惜我的書法沒有二王的筆法,您要可惜二王沒有我的筆法。他還常常嘆息:「不恨我不見古人,所恨古人不見我。」辛棄疾以張融之「狂」,流露出心中所謂憤慨不平,道盡了詞人特立獨行、超逸豪放的性情。此二句可用以形容一個人豪邁自得、疏狂高傲的情態或性格。

  

  品格性情——高潔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二句,出自屈原的《離騷》。「朝」、「夕」,互文生義,意為自朝至夕,朝朝暮暮;「落英」即落花。這二句的意思一般解作:我朝朝暮暮飲的是木蘭上墜落的露水,吃的是秋菊的落花。離騷中多用香草比喻君子的志行,飲露化用了鳳凰非露不飲的傳說,表示自己品格高潔,不與世同污;而秋菊本是高風的象徵,這裡亦用以比喻自己修身潔行,滑白無瑕。其中「落英」一詞,頗有爭議性:一般來說,「落英」即落花,也有說「落」作「始」講,而「落英」是指秋菊最初開的花,只有這樣新綻芬芳、乍吐香艷的鮮花,吃起來才絕佳。但無論如何,文學與生活畢竟是有差別的,讀者不能較真地以為屈子就是以菊為食,以露為飲,托物言志,才是詩人「朝飲木蘭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本意。

  鮑照家世貧賤,青年時曾謁見臨川王劉義慶,毛遂自薦,但沒有得到重視。後來,他終得賞識,但不久劉義慶病逝,他隨之失職,最後為亂兵所害。「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二句,連用兩個比喻,以琴弦喻孤高耿直,以玉壺冰比喻品行潔凈,表達自己滿腹經綸卻不被見重的義憤之情。同時,此二句位於《代白頭吟》一詩的開頭,有「興」的作用,這種既比且興的手法使詩文生動形象,內涵豐富,具有很強的感染力。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一詩中有「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的名句,即化用「清如玉壺冰」句的意境,「冰心」,形容心地光明磊落,如冰一樣澄清透明。「玉壺」指美玉製成的壺,晶瑩剔透,陸機有「心若懷冰」句,比喻心地純潔;這裡用來代指詩人高潔的胸懷。詩人在這裡以晶瑩透明的冰心玉壺自喻,新奇而貼切。現可用來表達胸懷坦蕩,心地純潔,也可用來讚美心地耿直純正的人。

  

  品格性情——寧折不彎

  《李都尉古劍》是白居易的一首詠物詩,全詩以李都尉古劍為描寫對象,表現其不同凡俗、剛直不阿的優秀品質,詠劍與贊人,自然融合為一。其中,「可使寸寸折,不能繞指柔」二句,讚美了寶劍寧折不彎的剛毅品質,其實,作者也是藉此表現自己剛正不阿的品格。詩中的這把寶劍,不僅外表華美,鋒利無比,而且品質端正,「至寶有本性,精剛無與儔」,它百鍊成鋼,可以被折成一段一段的,卻不能把它柔軟地繞在指頭上,猶如士之可殺而不可辱。詩人反用劉琨《重贈盧諶》之「何意百鍊鋼,化為繞指柔」詩意,意在表現寶劍質地堅硬,不屈從外力;同時也表現了年輕時志在「兼濟」的白居易的剛強秉性,正是「我有鄙介性,好剛不好柔。勿輕直折劍,猶勝曲全鉤」。

  「竹死不變節,花落有餘香」二句,出自邵謁的《金谷園懷古》,詩人以青竹至死而竹節不變,落紅墜地而余香猶存,比喻仁人志士至死不渝的高尚氣節。竹子堅貞,有寧折不彎的骨氣,它挺拔剛勁,四季青翠,虛心有節,為那些寧折不彎之人所喜愛。落紅滿地,雖混於泥土,卻不改其幽香,正是「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這也是人們所追求的一種人生境界。此二句借物性以喻人理,體現出詩人自己的品格與追求。

  蘇軾愛竹,他在一首詩中寫道「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令人俗」,可見竹是蘇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詩人何以對竹子情有獨鍾,《御史台榆槐竹柏四首·竹》這首詩便給出了一個答案。蘇軾因烏台詩案被囚禁在御史台,而御史台前的竹子,便成了詩人情感的寄託。那風雪中的竹子顯得孤寂冷落,它雖處於惡劣的環境中,卻仍有凜然不可侵犯的風姿,那「可折不可辱」的風骨,是詩人最為敬重的。「蕭然風雪意,可折不可辱」兩句,歌詠竹子柔韌剛毅的堅強品格。這兩句妙在表面詠竹,實則抒寫一己胸懷,寫自己雖處逆境卻剛正自持,寧可受盡摧殘,也不接受任何污辱。

  

  理想志向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二句,出自屈原的《離騷》,的意思是說,這些都是「我」內心之所珍愛的,就是讓我九死(或多死)我還是不後悔。這兩句表現了詩人對美好理想執著追求,並堅持高潔品行而不怕艱險,縱死不悔的忠貞情懷。屈原的理想是實施「舉賢授能」的政策,擊退強敵的侵略,保持國家的完整獨立。他為了實現理想,甘願為之「九死」而不悔,這種執著的精神,是值得每個人學習的。後來人們在表達堅持理想、為實現目標而奮鬥時常引用這一名句表達心志。

  屈原還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二句,原意是說,黃昏已臨,「我」想在神殿過夜,但天色昏暗,路途模糊又窄小,要慢慢走,以便找到那條到達神殿的窄小山路。詩人要「上下而求索」的是那條模糊不清的能到達神殿的窄小山路,而這也是詩人實現理想所必經的道路,整句表達的是屈原「趁天未全黑探路前行」的積極進取心態。現在一般引申為,在追尋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還很漫長,但我將百折不撓,不懼任重道遠,不斷地追求和探索。更多描寫男人的古詩詞名句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www.xigutang.com)

  李白在《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中寫道「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這兩句是詩人酒酣興發時的豪語,說你我都懷豪情逸興,都有雄心壯志,趁著酒興,更是飄然欲飛,想登上青天摘取明月。這兩句抒發了詩人遠大的抱負,一個「覽」字,蘊含包舉宇內之勢,極富表現力。

  李白詩中常有「明月」的意象,很多情況下,「明月」是李白對自由高潔的理想境界的一種情感寄託,索性明月就是李白所嚮往的這種境界,所以「覽明月」的舉動,實際上代表的是詩人對這種境界的嚮往與追求。這兩句筆墨酣暢,把詩人面對「長風萬里送秋雁」所激起的逸興推向最高潮,彷彿詩人心頭的一切煩憂都已丟到了九霄雲外。此二句現可用以表達自己遠大的志向,或形容一個人野心勃勃。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名句流傳極為廣泛,如蘇軾的「腹有詩書氣自華」句,它準確而凝練地闡述了讀書與修養的關係:讀書不僅可以使人獲得知識,還可以提升一個人的精神境界,進而形成高雅脫俗的氣質。這句詩的本意是讚美董傳雖然衣衫樸素,但他飽讀詩書,胸中有學問,自然氣質出眾,光彩奪人;脫開詩中讚揚董傳的語境單獨來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意思就是說,那些勤於讀書的人身上總會流露出一種高雅之氣,使他們看起來與眾不同。正因為這句詩闡明了讀書與非凡氣質的必然聯繫,凝練概括,才深得讀者喜愛。現可用來說明讀書求知可以培養人高雅的氣質,也用來讚美別人學問淵博、氣度不凡。

  其實,關於描寫男性的詩詞很多,從姿容神態到談吐、才能,乃至生活、境遇、品行,無一不和人物有關,本篇選取的都是側重寫人的方面,未能盡數奉上。

  

  (責任編輯:夏素箏)


推薦閱讀:

2013年醫院工作總結範文
好文!看了幾十篇四大的相關推送,總結成這一篇
牛人總結的未婚女性48個缺點
卦師總結出這幾種人是富命格
我是80後的小尾巴,淺談我的求職經驗,總結一下,以免再犯

TAG:詩詞 | 古詩詞 | 古詩 | 描寫 | 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