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是對日經濟戰的武器嗎?
2012-11-20 11:19:29
瀏覽 14614 次|評論 14 條
文/新浪財經日本站站長 蔡成平[微博]
正如在「對日經濟戰」的叫囂中,只聽聞日方企業「傷不起」,卻無人關心中方相關企業也面臨「不能承受之重」一樣,稀土行業就如同是洋蔥片,若將這個被視為最具優勢、最能卡住日本經濟命脈的行業一片片地剝開,總有一片讓人流淚、無語。
日本對「經濟上受制於他國」之所以高度敏感,實際上源自二戰時的慘痛教訓。
上周,香港某知名投資家來日本。作為其中的一環,筆者安排其會見了下奔走於中日之間、且政商人脈資源頗廣的一位商人。見面時,話題很自然地從商業投資擴大到了十八大、中日關係等諸多領域。
談到中日關係,稀土往往繞不開。恰巧,稀土正是該商人從事的業務之一。他吐苦水道,「靠稀土,根本不可能卡住日本脖子啦。日本早就有儲備,中國一收緊,日本這邊替代技術的研發明顯加快。XX部委託我多同日方交涉,爭取賣個好價錢。想想當年的神氣和由此導致的稀土價格飛漲,如今這是哪跟哪兒啊」。
這番「苦水」或許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稀土行業目前的窘境。據悉,「買稀土、囤稀土」曾是「稀土之都」——贛州廣為流傳的致富民謠,但如今風光不再。從7月份開始,稀土產品的價格一路暴跌,跌幅約達40%,這導致中國南北兩大稀土巨頭企業——贛州稀土礦業公司和包鋼稀土公司在10月底先後宣布停產。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那些將稀土當做熱門大宗商品並在其身上下注的企業,目前正紛紛取消在這方面的投資,或將注意力轉向黃金等其他金屬,稀土價格的大幅下跌令它們遭了秧」、「這些公司已開始喪失對稀土的興趣,因為市場對稀土行業過量投資以及供應過剩的擔憂已導致一些稀土元素價格下跌超過80%」。
其實,正如在「對日經濟戰」的叫囂中,只聽聞日方企業「傷不起」,卻無人關心中方相關企業也面臨「不能承受之重」一樣,稀土行業就如同是洋蔥片,若將這個被視為最具優勢、最能卡住日本經濟命脈的行業一片片地剝開,總有一片讓人流淚、無語。
稀土成了「致命武器」
稀土,其實早已是日本企業界公開的秘密,但在2010年釣魚島撞船事件前,中日兩國的民間並不知曉多少。撞船事件發生後,中國以保護環境為由在稀土對日出口上採取了諸多措施,當時所引發的日本社會驚慌,至今仍記憶猶新,日本媒體幾乎整天鋪天蓋地地頭版報道稀土,稀土成為整個撞船事件焦點中的焦點。
在理性或非理性的民意驅動下,當時整個中國社會如同找到了可「一劍封喉」的武器一般,輿論一片「喊停」聲,要求政府徹底斷絕對日稀土出口。
這一事件引發的衝擊效應遠比想像得嚴重。對日本產業界而言,是切膚之痛。日本媒體過度地將稀土升級為「經濟上受制於中國」的同義語,散布濃濃的「中國威脅論」味道。去年大地震之後日本產業轉移時刻意避開中國,實源自於此。
日本對「經濟上受制於他國」之所以高度敏感,實際上源自二戰時的慘痛教訓。迄今為止,日本的主流意見仍認為日本戰敗之因並非廣島遭遇核爆、東京遭遇大空襲,而是美國為首的盟軍切斷了海上資源運輸線,扼住了日本經濟的咽喉,導致日本猶如無血可輸的傷員坐以待斃。
不管這是客觀事實,還是日本的主觀臆測,這樣的潛意識在日本社會是根深蒂固的,這也是造成日本國內市場過於封閉的原因之一。日企在全球拔營紮寨,但日本國內市場卻讓外國企業針插不進、水潑不進,進軍日本市場的外企大多鎩羽而歸。
稀土是生意還是武器?
那麼,究竟應如何正確理解中日「稀土」問題呢?稀土究竟是「制敵武器」還是「商業生意」?在媒體的報道中,充斥著日本對中國稀土依賴達90%以上的論調,但這是否意味著稀土是可以卡住日本經濟的秘密武器呢?其實,只要了解了這一現狀是如何形成的,就能明白答案是什麼了。
《人民日報》在2010年釣魚島撞船事件之際,曾如是評價中國的稀土產業,「我國稀土工業起步於上世紀50年代,現在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稀土資源國、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具備了較強的國際競爭力,稀土產業成為我國為數不多的優勢產業之一」。
的確,從市場份額來看,中國長期掌握全球約9成稀土供應,且一半以上輸往精密工業發達的日本。2008年中國提供稀土礦139000噸,佔全球稀土礦總產量的97%。但之所以形成這樣的局面,歸根到底在於,中國過於廉價地銷售稀土,且在地理位置上靠近全球最大的稀土消費市場——日本。
實際上,在中國之前,美國、法國、澳大利亞等是稀土的主要供應國,但中國自1988年起就憑藉低價取而代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的稀土礦山被迫關停休業。美國方面曾測算稱,在2002年至2005年,生產一公斤稀土的環境成本,美國約需2.8美元,中國約需5.6美元,但中國的稀土售價是每公斤5.5美元,也就是說售價不足以支付環境成本。中國也有數據稱,在「稀土之都」——贛州,稀土整體治污費約需380億元,但即使在稀土價格高漲的2011年,江西全省稀土行業的全年利潤也僅為65億元。
中國就是憑藉這樣的代價,獲來了所謂的「全球供應90%」的絕對市場份額,據此認為沒了中國稀土供應,全球精密工業就無法運營了,也是不切實際的。
拋開稀土替代技術在大幅推進不談,歸根到底,稀土不是熊貓,並非中國獨有,甚至中國的稀土優勢存在被誇大之嫌。美國地質勘探調查局稱,中國稀土儲量佔全球36%,但中國6月發布的稀土白皮書顯示,實為23%。
說到底,稀土是全球市場的一項商業、貿易,中國在稀土上收緊,自然會導致其他國家重啟稀土礦山。美國能源公司Molycorp在10月份時隔10年重啟加利福尼亞帕斯山礦山。重啟開採計劃的並不只有美國,還包括澳大利亞、加拿大、馬來西亞等國,這意味著「中國單一供應」的原有稀土格局將生變。有分析稱,10年後的稀土需求將接近25萬噸,超過目前水平的兩倍,隨著世界各地重啟舊礦及新開礦,2014年至2019年,稀土供應增速將超過需求增速。
事實上,日本對華稀土依賴度也在大幅快速下降,今年上半年日本從中國進口的稀土金屬總量為3007噸,所佔比例為49.3%,自2000年以來首次降至50%以下,這一比例直到2009年都佔到90%左右。日本今年整體對華稀土依賴度也將降至70%,2013年預計將降至50%。
日本目前在澳大利亞、哈薩克、印度、越南等國確保了大量的稀土資源,總和約1.65萬噸,預計將於2013年開始可對日出口。馬來西亞向日本推銷稀土的公司在2009年只有5家,如今已增至200多家。
歸根到底,在稀土問題上,中國應有的心態是「做生意」,而非視之為「打擊武器」。完全可以抱著「做生意」的心態,在全球市場中,遵循市場規律前提下追求最大利益,但一旦將之視為「武器」,不但會遭遇各國抵制、惹來官司,壓根算不上「武器」的商品如何確保打擊效果符合預期呢?
原文鏈接:新浪財經
您可能也喜歡:日本印度拿「稀土武器」對付中國能成嗎?
運用稀土武器,反制美日挑釁
中國在稀土供應上的優勢以及把稀土發展成為"21世紀的經濟武器
美報告:中國稀土限制已令美部分武器生產延期
中國限制稀土:等於扼住了西方尖端武器的咽喉0上一篇<<小澤一郎案件折射出日本底流
推薦閱讀:
※現在中國的近防系統有哪些?
※哪位認識這支槍的歷史,或者它是如何到中國的?別跟我說是勃朗寧m1910,也別說是花口擼子,這我都知道?
※怎麼看待美國取消越南武器禁運?
※匪夷所思!西漢的武器庫竟如此土豪?
※二戰中,日軍是否裝備過半自動步槍和衝鋒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