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中國園林的「文心」之陶淵明的桃源仙境
陶淵明生活於晉與劉宋之交,看慣了亂,看夠了篡。在任彭澤令八十一天以後,毅然告別官場,返歸田園,「靜念園林好,人間良可辭」[5],潔身守志,追求純真和質樸,詩亦情真意真,沖淡高古。《歸園田居》詩五首和同時寫下的《歸去來兮辭》,是他告別官場的宣言書,在詩辭中,他暢舒心懷:「少無適俗情,性本愛丘山……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6]無限欣喜,極寫回歸自然之後、身心俱適,「 覺今是而昨非……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撫孤松而盤桓……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自此,他過起了為士大夫歆羨的躬耕讀書生活,「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7];他陶醉於質樸的生活之中,「群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既耕且已種,時還讀我書」[8];他志趣高雅,「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9],閑時和詩友們「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10]。平時,他心境澄澈悠閑,雖然是「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11],憧憬著「桃花源」[12]的理想社會。
上述詩文反映出來的陶淵明的審美情趣、人格理想,對中國園林意境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成為許多園林構園的主題意境。從主題園名看,蘇州就有「歸田園居」、「五柳園」、「耕學齋」、 「三徑小隱」等;揚州有「寄嘯山莊」、「耕隱草堂」、「容膝園」等;另外,南潯的「覺園」、上海的「日涉園」、蘇州、海鹽的「涉園」、常熟的「東皋草堂」、杭州的「皋園」、廣東的「人境廬」等。宋代「蘇門四學士」之一的晁補之,被貶回家後,築「歸來園」,仰慕陶淵明的品性,園中的樓台亭閣盡量用陶淵明詩文中的語言,以園景為園主精神之寫照。至於攝取陶淵明的詩文意境融入園中各種景物形象之中,更是,不勝枚舉。明代顧大典的「諧賞園」,全園構思以陶淵明隱逸思想為內涵,園中「載欣堂」、「靜寄軒」等景點,就是以陶淵明上述詩文為設景依據的。圓明園的「武陵春色」、留園西部山水林木風光,是陶淵明《桃花源詩及記》的理想再現。原拙政園的入口處理,是武陵漁人找到桃花源的物化,拙政園及獅子林的「見山樓」,取「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詩句意境,園內諸多景物,以及它們與園外天地宇宙大自然的融合關係,使園林審美者從靜中無意得之,身臨其境,忘記自身存在的境界;獅子林五松園磚刻「怡顏」、「悅話」,則取「庭柯以怡顏」,「悅親戚之情活」;耦園的「無俗韻軒」,取「少無適俗韻」詩意,而「吾愛亭」則取「吾亦愛吾廬」意;留園「還我讀書處」、半園的「還讀書齋」,取「既耕且已種,時還讀我書」句;留園「舒嘯亭」取「登東皋以舒嘯」;頤和園「夕佳亭」取「山氣日夕佳」意境;頤和園的「湖山真意」和網師園殿春簃「真意」磚刻門宕,也使人想到陶詩「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的高遠詩境和深邃哲理。所以,用「閑靜軒窗靖節詩」說明陶淵明詩文與園林的關係,不無道理。
注釋[4]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第二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第70頁[5] 陶淵明《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於規林之二》,見《陶淵明集》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72頁[6]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見《陶淵明集》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40頁[7] (《歸園田居》之三,見《陶淵明集》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42頁[8] (《讀山海經》其一,見《陶淵明集》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133頁[9] (《移居》其二,見《陶淵明集》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56頁[10] 同上[11] 陶淵明《飲酒》其五,見《陶淵明集》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89頁[12] 陶淵明《桃花源詩及記》,見《陶淵明集》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165頁作者:曹林娣 我們的文章都是曹林娣教授的原創著作
推薦閱讀:
※中國駐各國使領館
※《中國搖錢古卜講義》易理篇(15
※中國剛投完「否決票」,馬上就有大收穫 (沒料到!)
※中國人向善,中國哲學講究理想與現實並包!
※老外最想去的40個中國景點,你走過多少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