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還有一本書叫《上經》,《上經》者言氣之通天者也
天地人本源一氣
古人認為人之所以能夠生活,就是和大自然界的氣連在一起的。這一點中醫 學講得比較多一點,但是它怎麼樣和大自然連到一起,它的機理沒講清,沒講開。 (不是沒講開,是老祖宗把這書丟了。本來中國古文化是非常發達、了不起的, 寫書的人不保守,寫了書之後,保存書的那些人們保守。一本書著成了傳給他了, 他當寶貝不往外傳,等他死了放到哪兒別人不知道了,跟著棺材走了。本來古代 有一本書叫《上經》,這本經就專門講人和大自然界相通的。《黃帝?內經》里還 引述過這句話,「《上經》者言氣之通天者也」。《內經》里引用了《上經》這本書還引用了書里的幾句話。可是這本書以後就誰也不知道在哪了。我想如果古代這 本書留下來,我們現在的氣功學、現在中國的生命科學,水平不知要高出多少呢。 當然,即便那本書還有,它也不會講得非常具體,因為那個時代沒這麼多語言詞 匯)。人和大自然都是從一個氣來的。現在我們有了天體學說,動物進化史、人 類進化史、天體演化史的知識,再講「天地人本源一氣」似乎很簡單了,跟前邊 講的一樣,從宇宙大爆炸開始,大爆炸一「炸」的時候,萬物什麼都沒有,慢慢…… 一點一點……演化成人。若簡單地說都會說了,再說人和天地、自然都是從一個 氣來的,那就很簡單了。
可是古人能論述這個東西是非常不得了的,那時就憑感 覺、憑思維、憑直覺認識到這是「一氣」,不是神。(這也講中國古代的文化不是 神文化。將來咱們講氣功與人類文化還講這些問題。中國古代的文化是唯物的, 氣功本來是唯物的,不象印度、古希臘、埃及他們都認為是神,什麼什麼都是神。 中國老祖宗認為是人,人以前就是氣,沒有「造人的上帝」。連天地都不是誰造 的,是從「道」來的,沒有天地之前就開始有道了,「道之為物」,道是個「物」。 中國是氣論的或道論的唯物論,而西方是唯神論,到現在還「上帝」。可是中國 從唐朝後慢慢把老祖宗的丟了,要了西方的神了。唐朝文明到了高潮,以後慢慢 向下,一代不如一代,一代比一代神多,神越來越多,中國的氣功就完了,中國 的文明也就一點點下去了。西方的傳教士到中國之後,傳得越多中國就越落後。 神學,把本來屬於科學的氣功、中國寶貴的文明給吞食了。)老祖宗都講天地 人本源一氣,而且早屬於道家著作的《太平經》就講天地人一氣。
《黃帝內經》 也講到了這個問題,說氣在天上就是天文,在地下就是地理,在人當中就是人事。 可是對這些話又可以這樣理解:天上的東西是氣的一種表現,地球是氣的一種表 現,人的生命活動也是氣的一種表現,這麼講也不是不行啊!這說明古人認識到 宇宙萬事萬物都是氣的表現,都來源於一個氣,而這個氣可以給各種生物以生機, 認識到這個問題了他就要「盜」大自然界的氣,「盜天地之精氣」。天氣、地氣、 人氣(地氣就是萬物和人),都要大自然的氣。你要我的氣我要它的氣,氣就在 其中環轉:人要大自然界的氣,萬物要人的氣;萬物要了天地之氣,人要萬物的 氣,後天再要人的氣。(說老天爺把人的「命」要了,人就死了,死了後就歸 到天那兒去了。)現在怎以辦呢?人要天的氣,把天氣要過來,我不給它,我還 要萬物的氣,都要回來,人就死不了了。(不死是不可能的,死得晚點多活幾年。 一九三幾年死了一個氣功家李青雲(四川的),活了 256 歲,一個小手指甲一尺 多長,拿布套著。他可能不拿這隻手吃飯。後活得不耐煩了,死了算了吧。他 要不想死可能現在還活著,再活五十多年就三百多歲。他有個徒弟現在也有百歲 了。)所以要懂得天氣、地氣、人氣來源於一個氣。古人說要保護它,要跟大自 然一起去。講古人的東西說一說點個名就夠了。
天地人,地(在地球上就是萬事萬物)上複雜萬事萬物和人是息息相關的。 如果從現在全息論講息息相關就好說了。一個呼吸出入,你身中有我,我身中有 你,互相連通著,這不息息相關了嘛。
古人對息息相關沒有講更多,莊子早講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有生機的萬物彼此之間拿氣互相吹噓。這種情況,我們 也可以體會得到。田野里一片莊稼,天氣好的時候從山頭往下看,地里有好多氣, 有的是水蒸氣,有的是莊稼的氣,起伏如波浪。或者在天晴的時候趴在地里一看, 「嗚——」也有好多氣。過去看風水就這麼看,看地氣好不好,風水好就氣足, 「嗚——」從地里往外冒氣。所以莊子講「奔馬也,塵埃也」。好像馬在奔跑, 煙在流一樣;。萬事萬物的氣互相吹盪。過去不懂得呼吸空氣,人呼吸空氣叫「喘 氣」,植物也在呼吸,互相「吹噓」,你吹我、我吹你,大家要吹噓一番,拿氣吹 和噓,「噓——」細氣稱為噓,用吹噓彼此連到一起。這就是人和萬物息息相關。 正因為這樣,老子才講「天地猶如一橐 乎」,天地象個大風箱,一拉,「呼答— —呼答——」互相鼓盪,你鼓盪我,我鼓盪你,風箱裡邊氣一擠一松,一擠…… 這是從外來的力量。天地橐 不是外來的力量,是各處生物的喘氣,大家往外一 喘氣,「鳴——」氣一衝,一吸氣,一拉。古人講「一吸,天地與之俱吸;一呼, 天地與之俱呼。」你這兒往裡一吸,周圍的氣「嗚——」都往你這兒來,往外一 喘氣,「嗚——」氣往外出去。如果人都吸飽了氣,在一個密閉的小屋裡,大聲 「喘氣——」,一喘氣,屋裡壓力一大,「窗戶紙會「呼——」地往外流。息息相 關,息可以當氣息講,用氣連結到一起了,呼吸也叫息,氣也叫做息,說通過呼 吸之氣把萬物連到一起了也可以。當然,這個息息相關是指生物說的,要用現代 科學的電磁場、電磁波說得會更加確切和細緻一點。古人只能講息,別的講不了 那麼細。 說了天地人萬物是一個氣,萬物息息相關,現在要講天地人萬物本來就是一 個東西。天人萬物本來是一體,說的是萬物的物質變化,本體是一致的。
再有, 人、天、萬物,我們是站在人的立場上來看這個整體的,因為人要利用萬物的條 件為自身服務,從而形成以人為中心的整體。古人是這麼論述,我們今後論述整 體觀也是這麼論述。咱們論述整體觀的目的是要我們很好地練功,很好地強身, 使這些理論為人類自身服務。天人萬物這一整體,我們主要是以中醫學論述的內 容來闡述的。因為中醫學裡講了很多,各種物質、人的精神、人的肉體、人和萬 物的關係、人和外面氣候的關係、人和外面事物的關係……來論述的。我們看看書,懂得一下古人怎麼樣用陰陽五行作為說理工具,運用類比和演繹的辦法論述 這個問題的就可以了。古典的東西,有精力的同學看看沒壞處。
搞內聖修習應該 了解傳統知識,然後再領會我們現在講的東西就好理解了,就有「根」了。古人 為什麼要強調這麼多東西?關鍵是要人能夠適應自然規律。因為那時人還沒有這 么大的能量,沒更大的本事去改造自然,就必須認識自然規律,生活當中更好地 符合這個規律,不要違背這些規律,從而使人的生命力提高起來,少消耗一些。
所以古人講:「夫四時之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 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浮沉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 真也。」過去練功夫,就講應該從這個根本上入手,根本是從自然規律入手。我 們現在為什麼不去多注意它了?因為現在搞了混元理論,發揮意識的主導作用, 可以創造條件,不完全按那個自然條件走,改造自然條件。所以我們現在對這些 道理要求得不象過去那麼嚴格,因為不那麼非常必需了。
在天人整體觀裡邊,還有一個天人相類。天人相通是說人和大自然是相通的, 天人相類也是中國古代一個觀點,不過它遠不如天人相通對練功更有意義,而且 天人相類之所以相類是由於天人相通的結果。以前說人和大自然一體,人身上好 些東西符合大自然的特徵,人身一小天,天地大自然是大天地,人和大自然是相 類的。為什麼相類?就是局部的人體能夠反映整個天地自然這個整體,研究人就 能夠了解自然。
從我們現在的科學講,人體裡邊應該包括整個宇宙生髮以來的演 化、變化規律,各個階段、各個時期的不同特徵,它的全息在人體裡邊應該包含 著。但是古人不懂得這些道理,就講天和人、大自然和人是「相類」、「相彷彿」。 過去講「一物生來有一身,一身自有一乾坤」,說天地是個乾坤,一個事物裡邊 也有一個乾坤——一個小天地。這實質上是講人本身是大自然界的一部分,這一 部分能夠反映大自然這個整體,就好比人的一部分能反映人的整體,可以作這樣 的類比。但是它怎麼樣反映大自然整體哪點反映大自然整體,這個問題古人好多 論述是不合適的。打個比喻,地上有樹木人就有頭髮,地上有雜草人就有毫毛。
以前不叫「地球」叫「中國」,說中國有五江八河,人身就有經脈。現在一聽就 說是胡說八道。它這裡邊有沒有道理呢?我們想,應該有它的道理,但是他比喻 得太機械了。他說天有 360 日,人有 360 根骨頭節,一數怎麼也數不出 360 個骨 頭來;說天有 365 度,人有 365 個穴位,可是把穴名一樣的左右兩面的穴加在一 塊《內經》上多的才 354 個穴位,也不到 365,湊不上數。由於好多地方類比 得不大合適,所以後人們對它也不大重視。不過我們現在從全息論的觀點,講人 和大自然是相類的是可以存在的,不過古人論述不多,論述不夠正確。
所以我們 只是提一下。關於陰陽變化規律,這書本引了一點點,而這一點在一定程度上是 比較實用,在中醫學是實用的,是有規律可循的。可以說,有它一定的「真理性」。
(一)、古典文化的基礎——一元論整體觀
(二)、王陽明主張「人須在事上磨鍊方立得住,方能 靜亦定,動亦定。」
推薦閱讀:
※(18)黃帝內經順時養生·時與氣的關係
※黃帝內經白話版-- 陰陽類論篇第七十九
※《黃帝內經的》中六氣司天模型,就是以地球為中心!
※(1)《黃帝內經》中五運六氣的推算[轉]
※黃帝內經原文(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