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歷史上自我推銷最成功的人

誰是歷史上自我推銷最成功的人

戰國時期是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各類人才或者寫文章以宣傳自己的思想主張,或者遊走天下說服國君以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正是由於他們的存在,使得戰國時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在那些遊走之士中,更多的是借遊說之機謀取高官厚祿,在顯名的同時也為自己謀取最大的利益。但是這些人在獲得利益之前,要麼是經受了常人難以承受的磨難,如蘇秦「頭懸樑錐刺股」的苦讀,張儀被打得滿地找牙;要麼是冒著很大風險的,如孫臏,求將不成反而被施以臏刑;吳起,自己到了楚國卻立即下令禁止往來的遊說之士。原因在於,他們被重用,就意味著舊有的高官將下台,意味著舊貴族的利益將被這些新貴所獲取。但是燕國出了一個郭隗,他向國君推薦人才時,卻不忘為自己撈取最大利益。由於他說得巧妙,道理能夠被國君認可,國王還真的給了他所要的東西。可以說,郭隗是為自己謀取利益的第一高手,是中國歷史上自我推銷最成功的人,這一點,從古到今無人能比。

燕國能夠列入戰國七雄之列,說明它不是一個小國,齊國的威王剛剛即位那幾年,還曾經被燕國打敗過,可見燕國也具有相當的勢力。可是到了燕王噲即位以後,這個燕國就出了一點兒狀況,什麼事情呢?這個燕王噲要效法堯帝禪讓!他把王位讓給了相國子之,自己反倒做起了臣子。這絕不僅僅是位置互換那麼一種簡單的關係,而是牽扯到利益重新分配,官場重新洗牌的一個大問題。結果子之當權三年,燕國大亂。太子平和將軍市被聯合起來攻打子之,沒有成功,將軍市被又反過來攻打太子平。就在這種亂鬨哄的局面之下,齊湣王以平定燕國叛亂為借口派兵進入燕國,結果是沒有遇到絲毫抵擋,齊國很快進入了燕國。齊國人殺死了子之,同時殺死了燕王噲。由於齊湣王在燕國的政策失當,其稱霸天下的野心又被其他各國所不容,因此,太子平在燕國人的共同幫助下趕走了齊國軍隊,登上了燕國王位,這就是燕昭王。

燕昭王即位以後,哀悼死者,慰問孤寡,與百姓同甘共苦,燕國恢復了穩定,民心又重新凝聚起來。燕昭王時刻想著為燕國和自己的父親燕王噲報仇,但由於國家破壞嚴重,百廢待興,報仇之念只能先放在後邊,恢復國家實力才是迫在眉睫之事。為此,他以非常謙恭的態度和豐厚的禮物來招攬人才。他對大臣郭隗說:「齊國因為我的國家內亂而出兵攻破我們,我深深地知道,我們的國家還很弱小,不足以報先王之仇。但是,如果能夠得到賢士一起來治理國家,洗雪先王的恥辱,這也是我的願望啊!先生如果是看到這樣的人才,我一定親自前去侍奉他。」

這個郭隗是個非常善於討巧的人,他沒有說一定留意或者讓國王張貼「求賢令」之類的文告,而是給燕昭王講了一個故事。郭隗說:「古代有一位國君,他想求得一匹千里馬,於是拿出來一千金讓自己的一個侍臣去購買。當這位侍臣到了要去的地方時,聽說的那匹千里馬已經死了!這個侍臣並沒有空著手回來,而是用五百金把那匹千里馬的骨頭買了回來。回來後,國君一看大怒,可那個侍臣卻說:『死馬我們都把它買來了,更何況是活馬呢?君主您暫且等待一番,千里馬很快就會來到了。』果然,不到一年時間,這個國君得到了三匹千里馬。」郭隗講這樣的故事,只是為自我推銷做一個鋪墊,他接著對燕昭王說:「現在,大王您一定要招納賢士,就像那位國君購買千里馬骨一樣,從我郭隗開始吧!您想,像我郭隗這樣的人尚且受到禮遇,何況比我郭隗更賢能的人呢?他們一定不會嫌路途遙遠,會像千里馬一樣,不止一個地來到燕國。」

燕昭王聽懂了他的話,於是給他擴大裝修府邸,以對待老師的禮節對待他。果然,天下一些有能力還沒有得到重用的人都爭著前來燕國。其中,比較突出的有兩個人,魏國的樂毅,趙國的劇辛。尤其是樂毅,他後來率領燕國的軍隊,在三晉軍隊的協助下(秦國派了很少一部分人,只觀戰,沒參戰),於濟水打敗了齊軍,並獨立攻破了臨淄城,一舉奪取了齊國七十餘城,不但報了燕國之仇,還幾乎令齊國亡國。

郭隗不愧是古今自我推銷的第一高手,從以後在燕國所起的作用來看,他的確不是拔尖人才,但由於他成功地推銷了自己,卻成為了燕國此後最大的獲益者。

從他的自我推銷獲取成功可以給與我們兩點啟示:一是把自己當做一種標尺,讓他人用這種標尺去衡量一下自己,由於這個標尺的高度很有限,所以,不少人都會覺得自己遠遠高於這個標準,因此才會紛紛來到燕國。這就是說,他這把標尺的標準只不過是一匹死千里馬的骨頭架子,只是招攬千里馬的一個幌子,真正的千里馬是你們——有想法到燕國來的人。不過,這把標尺雖然不高,他所要的待遇卻很高,因為他給燕昭王定了一個價,死千里馬的骨架五百金,我總要比那副骨頭架子強一點兒吧!從燕昭王后來給他的待遇來看,他這副死千里馬的骨架,賣了一匹最好千里馬的價錢。樂毅這匹真正的千里馬標價的確比他高,可所得到的實惠根本就不如他(樂毅封地在齊國境內)。不用說,劇辛壓根兒就趕不上他。

二是,他其實只和燕昭王說明了一個道理——用事實說話,這要比華麗的辭藻管用得多。這個事實就是從他郭隗開始。戰國中後期正是策士大顯身手的時代,也是人才大流動的時代。人才向何處流動?這要看吸引人才流動的原動力究竟有多大。士是一個介於貴族和平民之間的一個階層,他們進一步就會進入貴族社會,退一步就會淪為平民,他們的走向,說到底不過是一種趨利行為。戰國的公子們動輒食客上千,可是他們一旦失勢,立刻就會門可羅雀,就是對這種趨利行為很好的詮釋。郭隗正是看準了這一點,把自己的價碼提高,讓他人覺得燕國的「利」很豐厚,所以才會向這邊趕。否則,一個偏僻、寒冷、弱小且窮困的燕國,人家憑什麼到你這兒來?

當然,燕昭王並不是上當受騙才這樣做,他需要國內穩定,郭隗這樣的人應該滿足他們的一些要求;要想招攬外來人才,也需要讓他們看見利益的誘惑。郭隗正是看明白了燕昭王的這個心思,所以才敢為自己謀取最大的利益。可以說,一個能夠成功推銷自己的人,必定是一個最善於捕捉和把握時機的人。


推薦閱讀:

離成功只差一個字
精選十款最容易成功的下飯菜,下班回家就做,你就有口福了!
為什麼人們看到周圍的人的成功就嫉妒,卻不肯想想別人為什麼成功,不去看別人的努力?
[職場心經]怎樣讓職場生活更成功?(七篇)
男女談戀愛必學成功技巧 初次約會讓你牢牢抓住他

TAG:歷史 | 成功 | 自我 | 推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