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維》 www.wenku1.com
批判性思維(CriticalThinking)是以邏輯方法作為基礎,結合人們日常思維的實際和心理傾向發展出的一系列批判性思維技巧。最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蘇格拉底。在現代社會,批判性思維被普遍確立為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的目標之一。
「批判的」(critical)源於希臘文kriticos(提問、理解某物的意義和有能力分析,即「辨明或判斷的能力」)和kriterion(標準)。從語源上說,該詞暗示發展「基於標準的有辨識能力的判斷」。批判性思維作為一個技能的概念可追溯到杜威的「反省性思維」:「能動、持續和細緻地思考任何信念或被假定的知識形式,洞悉支持它的理由以及它所進一步指向的結論」。
批判性思維指的是技能和思想態度,沒有學科邊界,任何涉及智力或想像的論題都可從批判性思維的視角來審查。批判性思維既是一種思維技能,也是一種人格或氣質;既能體現思維水平,也凸顯現代人文精神。
指的是那種能抓住要領,善於質疑辨析,基於嚴格推斷,富於機智靈氣,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維。被普遍確立為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的目標之一。利於對於應付複雜多變的世界,提升現代社會生活的人文精神。
簡單地說,批判性思維就是指對所學的東西的真實性、精確性、性質
和價值進行的個人判斷,它提倡的是懷疑精神,要求人們不迷信書本、不盲從權威,有一個明辨是非的智慧頭腦。
恩尼斯(Ennis,R.H., 1987)認為批判性思維是指為了決定什麼可做,什麼可信所進行的合理、深入的思考。
批判性思維12特點
1 抓准「陳述」的意思。
2判斷推理是否含糊。
3 判斷多項「陳述」之間是否互相矛盾。
4 判斷結論是否必要。
5 判斷「陳述」是否正確。
6 判斷「陳述」是否根據某一原理引申出來的。
7 判斷「觀察性陳述」是否可信。
8 判斷「歸納性結論」是否其有來自。
9 判斷「問題」是否已經確定下來。
10 判斷所說的是否只是假設。
11 判斷所下的定義是否合適。
12 判斷引述某一權威言辭是否可接受。
批判性思維是英語CriticalThinking的直譯。
指的是那種能抓住要領,善於質疑辨析,基於嚴格推斷,富於機智靈氣,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維。
「批判性思維」是關於能力型考試和關於GCT-ME邏輯考試的一個最重要的關鍵詞。能力型考試的設計是基於批判性思維的理念之上的。作為現代邏輯的一個發展方向,從上個世紀70年代起,西方主要是北美出現了一場被稱為「新浪潮」的批判性思維運動。這場運動的重要結果之一,就是出現了如前所述的這種以「批判性思維」的理念為基礎的風靡全球的能力型考試模式。
2、批判性思維理念關注的核心問題
「批判性思維」理念關注的核心問題是邏輯知識與邏輯思維能力之間的關係,或者更一般地說,是知識和能力之間的關係。
[任何有成果的思維都離不開知識,但是,掌握的知識越多,是否意味著思維能力越強?承載各種不同知識內容的具體思維中所體現出來的思維能力之間,是否具有一般的可比性?是否存在一種相對獨立於各種專門知識,包括邏輯專門知識的邏輯思維能力?這種能力如果存在的話,是否與生俱來存在差異?後天可否訓練?這種能力是否可以測試?人的素質,主要是由什麼決定?知識,還是能力?]
3、批判性思維理念的基本點
批判性思維理念的基本點是:人的日常邏輯思維能力,實際上是一種相對獨立於各種專門知識,包括邏輯專門知識的邏輯思維能力,即「批判性思維能力。這種能力,第一是存在的;第二,是有差異的;第三,是可訓練的;第四,是可測試的。人的素質差異,本質地不在於他們
所掌握的知識信息量的差異,而在於他們思維能力的差異。
4、批判性思維理論的目標是
批判性思維理論的目標是:尋找有效途徑,訓練這種能力,揭示這種能力上的差別,把這方面的高素質的對象選拔出來。能力型考試特別其中的邏輯部分,測試的就是考生的這種能力。
(一道邏輯試題對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區分度越高,這道試題的質量就越高)
5、批判性思維的通俗理解
批判性思維是指思維過程的質疑性、批判性、獨立性和創新性。批判性思維不等於批判。批判是指對錯誤的思想言論或行為作系統的分析後加以否定,批判性思維不等同於這種否定,不等於事事都對著乾和唱反調,而是指接受別人的理論、思想或言論時要善於起疑、存疑和質疑,以自己獨立的理性的思考將其一一過濾,然後決定對錯和取捨。批判性思維是一種個性化思維,它不迷信權威和名人,只相信自己理性的思考,它把一切都納入質疑,但絕不是為了質疑而質疑,而是習慣地通過質疑過程,辨明是非、優劣和真偽,然後決定是認同,還是不認同,是部分認同,還是全部認同。「批判」在這裡表現為一種方式和手段,而絕不是目的。批判性思維所表明的不是一個人擁有多少知識,而是一個人潛在的素質和能力。批判性思維是一種質量型和效果型的思維,揭示的是一個人的關鍵素質和實際能力。
轉變傳統教育觀念
傳統教育觀念不利於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傳統教育是一種佔有式教育,其特徵就是教師主體觀,教師作為教育活動的主宰者,是知識的佔有者和傳授者,並且認為課本上的知識都是正確的。這種觀念最終壓抑了學生個性的發揮,使人成為盲目服從、缺乏批判精神和創造精神的單向度的人。因此要培養自己的批判性思維需要懷有一個清醒、理性思考、明辨是非的頭腦,這樣才能有效順應批判性思維的特點,達到培養自己批判性思維的目的。
本文由第一文庫網(www.wenku1.com)首發,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推薦閱讀:
※陳信勇:批判法學對法律社會學研究的若干啟示
※批判性思維指南:學會提問
※《商君書批判》前言
※批判之處,就是沒有接納自己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