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的「迂腐」——《論語》亂談之二十五

(題記:下文所述中,引用《孔子家語》中曾子之行,表達了「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觀念源自曾子的意思。但在《孔子家語》中,孔子對曾子此種做法是持反對態度的,孔子認為,這是陷父於不義,小受大走才是真孝。此處曾子之行是反例。曾子受孔子批評後,也承認了錯誤,有「參罪大矣」之言。在此文中如此斷章取義,殊為不妥,有誤導之嫌。)  曾子的「迂腐」  ——《論語》亂談之二十五  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籩豆之事,則有司存。」(《論語》8、4)  曾子的這段文字中除了「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一句擁有比興的藝術效果以及有點哲理性外,其他乏善可陳,他所歸納出的君子三大注意事項實在沒什麼新意。我總以為曾子以鳥鳴之哀起興,估計在臨死前會說出一些給人耳目一新的「善」言,卻不料是一番「腐儒」之論:君子一要整肅儀容舉止,這就會遠離粗暴和怠慢;二要端莊神色表情,這就會近於誠信;三要講究言辭語調,這就會遠離粗俗和乖戾——三層意思歸納起來無非是說君子要一本正經、絕不能嬉皮笑臉。看來,人之將死其言未必也「善」,只是沒想到曾子臨死前最想說的話竟然是教人要學會注重儀容儀錶——他真的是得到了孔老夫子的真傳了。都說相由心生,能夠發自內心地保持一本正經自然是好事,可是事情容易與願相違,生活中遇到的「君子」往往是假正經的偽君子。曾子的「迂腐」應該不是一天兩天了,年輕時就有一股迂勁,最著名的故事就是家喻戶曉的「曾子殺豬」了——雖然這是一段有關誠信的佳話,但我總覺得他有些過於較真了。有一天,曾子的妻子到集市去,兒子哭著要跟去,妻子要兒子別去,許諾回來後殺豬給他吃。妻子回家後,發現曾子正要殺豬,連忙阻止丈夫說是騙兒子的話怎麼可以當真呢。於是曾子開始了說教:「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在一番「之乎者也」之後,最後的結果自然是可憐了那頭無辜的豬,我想幸好曾妻許諾兒子的是殺豬,萬一是許諾替他找個媳婦或者把天上的月亮摘來,那真不知曾子該如何處理了。這次「殺豬事件」體現了曾子對子女品德教育的重視,也是中國教育史上表達「言傳身教」之重要性的經典事例,那麼,曾子作為一個「成功」人士,是不是也和他老爸的良好教育有關呢?說來有趣,曾參的爸爸曾點也是孔子的學生,父子師從一人,確實蠻有意思的,兩人放學回家後可以對對家庭作業的答案,同時交流一下學習心得,順便把老師今天的服裝打打分。曾子後來成了儒家一代大師,上承孔子下啟孟子,承前啟後功不可沒,故被後人尊稱為「宗聖」,我想這和父親曾點肯定有關係的。不過話要說回來,曾參這個老爸的脾氣真的不太好,據《孔子家語》記載,有一次,曾點叫曾參去瓜地鋤草,曾參不小心將一棵瓜苗鋤掉了,按理說這是屁大的事,可曾點卻認為小曾用心不專,便隨手用大木棍朝曾參的背敲去。唉,這個做父親的出手真夠狠,竟然將兒子打昏了。曾參倒在地上很長時間才蘇醒過來,但是,當他蘇醒後,並不是也去找一根木棍找父親去拚命,而是從地上爬起來做出高高興興的表情向父親道歉:「剛才得罪了父親大人,父親用儘力氣教訓兒子,該不會累病了吧?」接著,曾參立即退到房間里拿起來琴唱起歌——他想以此來告訴父親,作為兒子的他並沒有因為被父親痛打而生氣,同時也讓父親知道兒子還沒有腦震蕩、身體依然健康所以請父親放心。我想像不出曾點、曾參父子當時的表情是怎樣的,反正覺得蠻搞笑,有點黑色幽默的凄涼。但這件事或許對後世產生了巨大影響,中國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說法,老子打兒子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兒子不僅不能反抗而且要理解要配合,大孝子曾參就是榜樣。不過,今天因為獨生子女的緣故,估計當家長的也不敢像曾點一樣往死里打孩子了。曾子不僅迂腐,而且還有特異功能呢,我疑心「呼機」原理就是受了曾子的啟發,《二十四孝》就記載了曾子「嚙指痛心」這一故事:曾子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他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回家吃飯」,於是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接見客人……
推薦閱讀:

從孝道到德治:讀《論語·為政》札記
溫總任命港特首必引論語 今次添孔明金句
【17】長夜孤燈話《論語》——《論語》的篇、章、句、讀
彥濱說《論語》第1集
(1)向雄讀《論語》之:有過必改

TAG:論語 | 曾子 | 亂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