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普心筆記(彭聃齡)2

神經迴路是腦內信息處理的基本單位。最簡單的神經迴路就是反射弧。反射弧有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系統的中樞部位、傳出神經和效應器五個部分組成。

5.神經系統

神經系統有神經元構成的一個異常複雜的機能系統。有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兩部分。

( 1 )周圍神經系統:脊神經、腦神經、植物性神經。

A. 脊神經發自脊髓,穿椎間孔外出,有脊髓前根和後根的神經纖維混合組成。脊髓前根纖維屬運動性,後根纖維屬感覺性。混合後的脊神經是運動兼感覺的。

B. 腦神經:嗅神經、視神經、動眼神經、滑車神經、三叉神經、外展神經、面神經、聽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副神經、舌下神經。

C. 植物性神經: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使機體應付緊急情況的機構;副交感神經起著平衡作用,抑制體內器官的過渡興奮。

( 2 )中樞神經系統:脊髓和腦

A. 脊髓。作用: 1 ,脊髓是腦和周圍神經的橋樑; 2 ,脊髓可以完成一些簡單的反射活動。

B. 腦幹:包括延腦、橋腦和中腦。

延腦在脊髓上方,背側覆蓋著小腦。作用:支配呼吸、排泄、吞咽、腸胃等活動,叫「生命中樞」。

橋腦在延腦上方,是中樞神經與周圍神經之間傳遞信息必經之路,它對人的睡眠有調節和控制作用。

中腦位於丘腦底部,小腦、橋腦之間。

C. 間腦:丘腦和下丘腦

丘腦-所有來自外界感覺器官的輸入信息通過丘腦導向大腦皮層,從而產生視、聽、觸、味的感覺。對控制睡眠和覺醒有重要意義。

下丘腦-調節「植物性神經」,對維持體內平衡,控制內分泌腺的活動有重要意義。

D. 小腦:有小腦皮層和髓質。作用:主要是協助大腦維持身體的平衡與協調動作。

E. 邊緣系統:有扣帶回、海馬回、海馬溝、附近的大腦皮層。邊緣系統與動物的本能有關,還與記憶有關。

6.大腦的結構和機能

( 1 )大腦的結構:三大溝裂:中央溝、外側裂和頂枕裂。四大葉:額葉、頂葉、枕葉和顳葉。大腦半球的表面有大量神經細胞和無髓神經纖維覆蓋,叫灰質,也就是大腦皮層。大腦半球內面是由大量神經纖維的髓質組成,叫白質。還有橫行聯繫的胼胝( Pian Zhi )體。

( 2 )大腦的分區和機能:布魯德曼的皮層分區。分成初級感覺區、初級運動區、言語區、聯合區。

A. 初級感覺區:視覺區、聽覺區和機體感覺區。視覺區-第 17 區,產生初級形式的視覺;聽覺區-第 41 , 42 區,產生初級聽覺。機體感覺區-第 1 , 2 , 3 區。產生觸壓覺,溫度覺,痛覺,運動覺和內臟感覺。軀幹、四肢在體感區的投射關係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

B. 初級運動區:-第 4 區,稱運動區。功能是發出動作指令,支配和調節身體在空間的位置、姿勢及身體各部分的運動。

C. 言語區:主要定位於大腦左半球。其中有一個言語運動區覺布洛卡區,即布魯德曼的第 44 、 45 區。這個區域損壞會發生運動失語症;威爾尼克區是一個言語聽覺中樞,損傷將會引起聽覺失語症。

D. 聯合區:感覺聯合區、運動聯合區和前額聯合區。

大腦的左右半球的功能是不同的。語言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主要負責言語、閱讀、書寫、數學運算和邏輯推理。右半球則主要負責知覺物體的空間關係、情緒、欣賞音樂和藝術。

7.腦功能學說

( 1 ) 定位說 :

開始於加爾和斯柏茲姆的「顱相說」。真正的定位說開始於失語症人的臨床研究。 1825 年,波伊勞德提出語言定位於大腦額葉,並且控制是在左半球。功能定位於大腦的某一區域

( 2 ) 整體說 :

弗羅倫斯實驗採用局部毀損法發現,動物可以恢復功能。從而提出腦功能的整體說。拉什利的腦毀損實驗發現腦損傷後對習慣的形成造成很大的障礙,並且這種障礙於損傷的面積有密切的關係。提出了均勢原理和總體活動。大腦皮層的各個部分幾乎以均等的程度對學習發生作用;並且大腦以總體發生作用。

( 3 ) 機能系統學說 :

魯利亞,認為腦是一個動態的結構,是一個複雜的動態機能系統。在機能系統的個別環節受到損傷時,高級心理機能會受到影響。從這個意義上看,大腦皮層的機能定位是一種動態的和系統的機能定位。

魯利亞把腦分為三個緊密聯繫的機能系統:

第一機能系統即調節激活與維持覺醒狀態的機能系統,也叫動力系統。由腦幹網狀結構和邊緣系統等組成。其基本功能是保持大腦皮層的一般覺醒狀態,提高它的興奮性和感受性,並實現對行為的自我調節。第一機能系統並不對某個特定的信息進行加工,但卻提供了各種活動的背景。當這個系統受到損傷時,大腦的激活水平或興奮水平將普遍下降,並影響對外界信息的加工和對行為的調節。

第二機能系統是信息接受、加工和儲存的系統。它位於大腦皮層的後部,包括皮層的枕葉、顳葉和頂葉以及相應的皮層下組織。其基本作用是接受來自機體內、外的各種刺激,對它們進行加工,並把它們保存下來。

第三機能系統也叫行為調節系統,是編製行為程序、調節和控制行為的系統。它包括額葉的廣大腦區。其主要作用是直接調節身體各部位的動作反應;實現對運動的組織,制定運動的程序;產生活動的意圖,形成行為的程序,實現對複雜行為形式的調節與控制。

魯利亞認為,人的各種行為和心理活動是三個機能系統相互作用、協同活動的結果。其中每個機能系統又起各自不同的作用。魯利亞的研究,特別是關於心理機能定位的研究,豐富和發展了腦功能的理論,引起了各國心理學家和生理學家的普遍重視。

( 4 ) 模塊說 :

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在認知科學和認知神經科學中出現的一種重要理論。認為:人腦在結構和功能上是由高度專門化並相對獨立的模塊組成的。這些模塊複雜而巧妙的結合,是實現複雜而精細的認知功能的基礎。認知神經科學的許多新的研究成果,都支持了模塊學說。

8.內分泌腺分類和機能

( 1 )腺體-分外分泌腺(有管分泌腺)如:汗腺和胃腺;和內分泌腺(無管分泌腺)如內分泌物和荷爾蒙。內分泌腺對人類行為的影響可以決定: 1 、身體的發育; 2 、一般的新陳代謝; 3 、心理發展; 4 、第二性徵的發展; 5 、情緒行為; 6 、有機體的化學成分。

( 2 )內分泌腺分類和機能:科學家發現共有 27 種內分泌腺。

① 甲狀腺-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

② 副甲狀腺-保持血液和細胞內鈣的濃度有重要作用。

③ 腎上腺-維持體內鈣離子及水分的正常含量

④ 腦垂體-分泌促腺激素,控制多種不同的內分泌腺,因而稱為「主腺」。

⑤ 性腺-分泌性激素和促進第二性徵的發育。

附錄:名詞解釋

1. 【 神經元 】即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結構和機能的單位。由胞體、樹突和軸突組成,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傳送信息。

2. 【 神經衝動 】當任何一種刺激作用與神經時,神經元就會由比較靜息的狀態轉化為比較活動的狀態,這就是神經衝動。

3. 【 靜息電位 】 在靜息狀態下,細胞膜對 K + 有較大的通透性,對 Na + 的通透性很差,其結果是 K + 經過離子通道外流,而 Na +則被擋在膜外,致使膜內外出現電位差,膜內比膜外略帶負電,這就是靜息電位。

4. 【 動作電位 】神經受刺激時的電位變化。當神經受到刺激時,細胞膜的通透性發生變化,鈉離子通道臨時打開,帶正電荷的鈉離子被泵入細胞膜內部,使膜內正電荷迅速上升,並高於膜外電位。這一變化過程就是動作電位。

5. 【 神經—體液調節 】所有內分泌腺的活動都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和控制。神經系統通過內分泌腺的激素影響各種效應器官的活動,這就是神經-體液調節。

第三章 感覺

1.感覺和感覺的意義

感覺——人腦對事物的個別屬性的認識。

感覺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 1 )感覺提供了內外環境的信息。

( 2 )感覺保證了機體與環境的信息平衡。

( 3 )感覺是一切較高級、較複雜心理現象的基礎,是人的全部心理現象的基礎。

感覺是神經系統對外界刺激的反應,它和一切心理現象一樣,具有反射的性質。感覺不僅包含了感受器的活動,還包含了效應器的活動。

20 世紀初,美籍的德國心理學家 考夫卡把刺激分成近刺激和遠刺激。近刺激是指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刺激,如物體在網膜上的投影等。遠刺激是指來自物體本身的刺激,如一定波長的光線、一定頻率的空氣振動等。遠刺激是屬於物體自身的,因而不會有很大變化;而近刺激是感覺器官直接接受到的刺激,它每時每刻都在變化。

2.感覺的編碼

[ 編碼 ] 將一種能量轉化為另一種能量,或者將一種符號系統轉化為另一種符號系統。

( 1 ) 感覺編碼 ——我們的神經系統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輸入的物理能量和化學能量,這些能量必須經過感官的換能作用,才能轉化為神經系統能夠接受的神經能或神經衝動。這個過程就是我們說的感覺編碼。

( 2 ) 19 世紀德國生理學家繆勒提出了 [ 神經特殊能量學說 ] 。認為各種感覺神經具有自己特殊的能量,他們在性質上是互相區別的。每種感覺神經只能產生一種感覺,而不能產生另外的感覺。感官的性質不同,感覺神經具有的能量不同,由此引起的感覺也是不同的。在他看來,感覺不取決於刺激的性質,而取決於感覺神經的性質。它否定了感覺是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在認識論上是錯誤的。

( 3 )感覺編碼的研究有兩種代表性的理論:特異化理論和模式理論

A. 特異化理論 :不同性質的感覺是有不同的神經元來傳遞信息的。

B. 模式理論 :編碼是由整組神經元的激活模式引起的,只不過某種神經元的激活程度較大,而其他神經元的激活程度較小。

3.感受性與感覺閾限

( 1 )絕對感受性和絕對感覺閾限

A. 絕對感覺閾限-剛剛能引起這種感覺的最小刺激量。

B. 絕對感受性-人的感官器官覺察這種微弱刺激的能力。

絕對感覺閾限和絕對感受性成反比 !

( 2 )差別感受性和差別閾限

A. 差別閾限:剛剛能引起差別感覺的刺激物間的最小差異量

B. 差別感受性:對最小差異量的感覺能力。

差別感受性與差別閾限在數值上也成反比例 !

韋伯定律: K =△ I / I ( I 為標準刺激的強度或原刺激量;△ I 為引起差別感覺的刺激增量,即 JND ; K 為一個常數。根據韋伯分數的大小,可以判斷某種感覺的敏銳度。韋伯分數越小,感覺越敏銳。但是,韋伯定律只適應於強度的中等刺激。

4.刺激強度與感覺大小的關係

感覺強度與感覺大小存在兩種關係:費希納的對數定律和斯蒂文斯的乘方定律

( 1 )對數定律 P = K logI ( P 為感覺量,即感覺強度; K 為韋伯定律中的常數; I 為指的是刺激量)

公式表明當刺激強度按幾何級數增加時,感覺強度只按算術級上升。當物理量迅速上升時,感覺量是逐步變化的。注意:費希納的對數定律是在韋伯定律的基礎上研究的,所以該定律只有在中等強度的刺激時才適用。

( 2 )乘方定律 P = K In ( P 為感覺的大小; I 是指刺激的物理量; K 和 n 是被評定的某類實驗的常定特徵)

公式表明知覺的大小是與刺激量的乘方成正比例。

5.視覺的生理機制:

視覺:光刺激於人眼所產生的。

視覺的生理機制包括折光機制、感覺機制、傳導機制、中樞機制。

眼球包括眼球壁和眼球內容物。眼球壁分三層:外層為鞏膜和角膜(屈光作用);中層為虹膜、睫狀肌和脈絡膜;內層是網膜(感光)和視神經內段。眼球內容物包括晶體、房水和玻璃體。都是屈光介質。眼球外面還有三對眼肌,分別受動眼神經、滑車神經、外展神經支配。

網膜是眼球的光敏感層。由外層的錐體細胞和棒體細胞;中間的雙極細胞;內層的神經節細胞。

棒體細胞和錐體細胞不同點:

( 1 )形態上具有明顯的區別。一個是棒狀一個是椎狀。

( 2 )在網膜上的分布也不同。網膜上對光最敏感的區域中央窩只有錐體細胞沒有棒體細胞;離開中央窩棒體細胞逐漸增多,在 16 o - 20 o 度處最多。在網膜的邊緣只有少量的錐體細胞。在中央窩附近,有一個對光不敏感的區域叫盲點,來自視網膜的視神經節細胞的神經纖維在這裡聚合成視神經。

( 3 )功能不同。棒體細胞是夜視器官,在昏暗的照明條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體的明、暗;錐體細胞是晝視器官,在中等和強的照明條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體的細節和顏色。

6.視覺的基本現象:

視覺的基本現象有:明度、顏色、視覺中的空間因素和時間因素。

色覺理論 :

( 1 )三色說:英國科學家托馬斯 ? 楊,假定認得視網膜有三種不同的感受器,每種感受器只對光譜的一個特殊成分敏感。當他們分別受到不同波長的光刺激時,就產生不同的顏色經驗。但是這個理論無法解釋紅綠色盲。


推薦閱讀:

※易經+彖傳+雜卦傳+序卦傳+象傳 (全文) @ 筆記 :: 隨意窩 Xuite日誌
[書志] 《醫者意也》筆記
《海上牧雲記》之不屈的朔風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心得體會

TAG: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