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在幼兒良好習慣培養中的作用
幼兒園和家庭都是幼兒習慣培養的主體,家園雙方應各負其責、密切合作方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把兒童比作一塊大理石,認為把這塊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一是家庭,二是學校,三是兒童所在的集體,四是兒童本人,五是書籍,六是偶然出現的因素,家庭被列在首位。可見家庭在幼兒發展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日本教育家福澤諭吉說:「家庭是習慣的學校,家長是習慣的教師」。因此,轉變家長依賴幼兒園培養孩子好習慣的心理,使家長擔負起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責任非常必要。
一、家庭是培養孩子習慣的第一所學校
孩子從出生到進入幼兒園之前,接觸的主要是父母、保姆或其他家庭成員。可見家庭是培養孩子習慣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
古人講:「管孩關在懷」,主要是強調家庭早期教育對孩子品行發展的重要性。尤其隨著孩子獨立行走能力的增強,其自主意識也會增強,會逐步變得不聽話,出現第一反抗期。這一階段正是給孩子立規矩、培養良好習慣的關鍵期,只要家長明了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哪些習慣,並耐心、持久地鼓勵、引導孩子,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是相對容易的。但許多父母或「隔輩人」往往認為孩子太小,怕孩子受委屈而嬌慣放任,致使孩子養成許多不良習氣,待家長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再去糾正,便倍感束手無策。這是因為習慣是心理定勢在個體行為中的表現,需要一個長期的形成過程,一旦形成,很難改變。可見,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在幼兒習慣的培養過程中具有先入為主的作用,因此,家長千萬不可輕視自己「第一任教師」的作用,應該抓住孩子各種習慣養成的關鍵,適時地進行引導和教育。
從幼兒園習慣培養的實踐可以看出,同樣是剛入園的三歲幼兒,但在行為習慣方面卻存在很大的差異,如衛生習慣、進餐習慣、注意力、自律能力等。這說明不同家庭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效果是不同的。因此,在幼兒園習慣培養過程中,對習慣好的孩子主要是培養、強化,但對於缺乏良好習慣的孩子主要是矯正、改進。而矯正一個不良習慣比培養一個良好習慣更加困難。可見家長作為「第一任教師」的作用之大。
因此,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應該負起親職責任,充分重視習慣培養的重要意義,把孩子(尤其是0-3歲幼兒)習慣培養作為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二、家長是孩子習慣養成的榜樣
著名教育專家孫雲曉指出:為了孩子改變成年人的世界。他說,孩子要有好習慣,父母必須有好習慣;要孩子改變壞習慣,父母也要改變壞習慣。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每個家長都在自覺不自覺地影響著孩子的習慣,每個孩子都有家庭的烙印,因此習慣是家庭教育最本質的東西。家庭是幼兒生活時間很長的環境,充分的時間可以使兒童和家長朝夕相處在一起,接觸機會多。這樣家長的言談舉止、生活方式、教育態度等等都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長時間的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對兒童道德觀念,行為準則,以及一些良好習慣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
家庭教育專家劉鳳華曾經作過一項調查研究,表明孩子的成長與父母的職業沒有必然的聯繫。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教育家布盧姆主持開展了一項長達4年的調查研究,也表明,雖然許多傑出人才的父母是普通勞動者,但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徵:一是真摯地熱愛、關心自己的孩子;二是父母起了很好的表率作用,父母作風正派,工作勤奮,激發了子女的事業感、上進心;三是從小培養子女的堅強性格、責任意識,在實踐中鍛煉子女的意志、性格和能力。可見,父母的榜樣是孩子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
家長榜樣作用有時是無意識地影響孩子的:如家長對自己的物品不在家中隨意堆放,堅持洗手、刷牙、勤換洗自己的衣物,樂於讀書學習、看電視有節制,對待家人和氣、關心等,久而久之,孩子對家長的行為方式產生認同感覺,並逐步內化為自己的行為方式,進而形成良好的習慣;同時,為更好地給孩子作出好的榜樣,家長要注意克服自己的缺點,如說髒話、做事情不專心、迷戀電視等,為此,父母之間要相互提醒,共同改掉自身的不良習慣;有時,為培養孩子的某些習慣,家長要有意識地作出樣子給孩子看,或與孩子一起做,如為培養孩子刷牙的習慣,家長一起和孩子快樂地刷牙,使培養孩子冬季用涼水洗臉的習慣,家長可先做給孩子看,在只要勇敢一點,用涼水洗臉是很爽的事情。
三、家長對幼兒習慣的培養更有針對性。
雖然幼兒園是專業的幼兒保教機構,儘管教師心中裝著每個孩子,有的也制定了個性化教育方案,但由於班級孩子數量多,教師精力所限,所以有效地針對每個孩子進行習慣培有一定難度。但在家庭中,父母是一對一的教育,家長可以在幼兒生活、交往、遊戲中,家長可以通過樹立榜樣、隨機提醒等方式及時地引導和教育孩子。
需要提醒的是,家長不可把一對一的教育優勢變成孩子膩煩的嘮叨模式。實踐證明,習慣的養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有時甚至不以成人的意志為轉移。家長必須承認和遵循這一規律。在培養習慣方面沒必要讓孩子感到如臨大敵,形成壓力;家長要有耐心,要以鼓勵和欣賞的心態去引導孩子,且不可動輒訓斥、嘮叨甚至體罰,從而束縛了孩子的手腳,限制了孩子的發展;要學會等待,允許孩子出錯,允許孩子有反覆。
為提高習慣培養的效果,父母及其他家人必須形成一致性,切不可母親這樣說,父親那樣說,讓孩子無所適從;同時,家長要有堅持性,相信只要不斷地引導孩子,一定可以使孩子養成好習慣。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制定習慣培養計劃。
四、家庭環境的布置是孩子生活習慣形成的磁場。
人置身於優美、整潔的環境中,很難作出不講衛生的舉動來。可見,良好的環境對人的行為舉止有一定的約束和教育作用。同樣,整潔有序的家庭環境會使孩子從小養成秩序感,反之會養成散漫習慣。合理創設家庭物質條件和生活環境非常重要。
家庭環境的創設有空間和時間兩方面的內容。在空間方面,一是房間應當保持整潔有序,給人以溫馨、和諧的感受。二是室內物品的擺放有較為固定的位置。尤其要布置一個屬於孩子的空間。家長要鼓勵和引導孩子隨拿隨放,用完的物品一定要放回原處。為便於孩子記住各種物品的擺放位置,可以在櫥柜上粘貼孩子能夠看懂的形象標誌。在時間方面,家庭成員要養成按時睡覺和起床的作息習慣,使家庭生活有節奏。這是因為穩定的生活秩序能使孩子的生理系統自然形成相應的動力定型,幼兒的中樞神經活動能調整到最佳狀態,便於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做事有條不紊。
反之,如果家庭環境雜亂無序,經常杯盤狼藉、垃圾滿地,幼兒也會認為臟、亂、差很正常,逐步會養成隨便丟棄玩具、圖書以及作息無規律等不良習慣。強調家庭環境布置的重要性,並不要求家庭布置要豪華氣派,而在於持久地保持整潔有序。
因此,家長切不可以為,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便可萬事大吉,不可指望幼兒園能把孩子的一切教育都包攬起來,家長應該負起自己應盡的教育責任;但強調家庭教育作用,並不是輕視幼兒園的教育作用。幼兒行為習慣形成的長期性和複雜性,決定了家園必須加強溝通、密切配合、各盡其責,才能更好地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推薦閱讀:
※芹菜的作用
※知母的功效與作用
※b族維生素的作用及功能 b族維生素品牌推薦
※內地瘦肉精引進者:如果介紹副作用 論文就發不了【2/2】
※【健康養生】口水對養生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