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歷代鑄錢年表

中國歷代鑄錢年表

西周  銅貝、原始空首布

春秋  晉:空首布

戰國  齊:齊刀、齊圓錢三種  燕:明刀、針首刀、齊明刀、一化、明化、明四、方足布  秦:重一兩十四銖、兩錙、文信、長安、半兩  楚:印子金、連布、殊布當十、蟻鼻錢  趙:尖足布、方足布、圓足布、三孔布、直刀、圓錢  韓:銳角布,方足布  魏:橋足布、方足布、圓錢  中山:大尖首刀  東周:東周圓錢、東周方足布西周:西周圓錢 西漢  高祖(劉邦) 前206~前195 三銖半兩、榆莢半兩  惠帝(劉盈) 前194~前188  少帝(劉恭) 前187~前184 八銖半兩  少帝(劉弘) 前183~前180 五分錢(六銖半兩)  文帝(劉恆) 前179~前157 四銖半兩  景帝(劉啟) 前156~前141  武帝(劉徹) 前140~前87 三銖、郡國五銖、 赤仄五銖、上林三官五銖  昭帝(劉弗陵)前86~前74 昭帝五銖  廢帝(劉弗賀)前74  宣帝(劉詢) 前73~前49 宣帝五銖、小五銖  元帝(劉大) 前48~前33 四齣五銖  成帝(劉驁) 前32~前7  哀帝(劉欣) 前6~公元1  平帝(劉刊) 公元1~公元6  (劉嬰)公元6~公元8

新  王莽 9~20 契刀五百、貨布、布泉、貨泉、一刀平五千、六泉十布(小泉直一、幺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壯泉四十、大泉五十、小布一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壯布七百、第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黃千)

  更始帝(劉玄) 21-23 更始五銖、公孫述 鐵半兩、鐵五銖

東漢  光武帝(劉秀) 23~57 建武五銖  明帝(劉庄) 58~75 五銖  章帝(劉怛) 76~87 五銖  和帝(劉肇) 88~105 五銖  殤帝(劉隆) 106~106 五銖  安帝(劉佑) 107~125 五銖  少帝(劉懿) 125    五銖  順帝(劉保) 126~144 五銖  沖帝(劉炳) 144~145 五銖  質帝(劉纘) 146~146 五銖  桓帝(劉志) 147~167 五銖  靈帝(劉宏) 168~189 五銖、中平四齣五銖  廢帝(劉辨) 189  獻帝(劉協) 190~220 五銖、董卓五銖(無文小錢)

魏  文帝(曹丕) 220~226  明帝(曹睿) 227~239 魏五銖  齊王(曹芳) 240~254 魏五銖  高貴鄉公 254~260  元帝(曹奐) 260~265  吳  大帝(孫權) 222~252 大泉五百、大泉當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  會稽王(孫亮) 252~258  景帝(孫休) 258~264  末帝(孫皓) 264~280

蜀  昭烈帝(劉備) 221~223 蜀五銖、太平百錢、世平百錢、太平百金、定平一百  後主(劉禪)  223~263 直百五銖、直百、直一

西晉  武帝(司馬炎) 265~290  惠帝(司馬衷) 290~306 西晉五銖  懷帝(司馬熾) 306~313  愍帝(司馬鄴) 313~316 東晉  元帝(司馬睿) 317~322  明帝(司馬紹) 322~325 沈充造「沈郎五銖」  成帝(司馬衍) 325~342  康帝(司馬岳) 342~344  穆帝(司馬聃) 344~361  哀帝(司馬丕) 361~365  海西公(司馬奕) 365~370  簡文帝(司馬昱) 370~372  孝武帝(司馬曜) 372~396  安帝(司馬德宗) 396~418  恭帝(司馬德文) 418~420

後趙   石勒鑄:豐貨

成漢  李壽鑄:漢興

北涼  沮渠蒙遜鑄:涼造新泉

夏   赫連勃勃鑄:大夏真興

宋  武帝(劉裕) 420~422  少帝(劉義符) 422~424  文帝(劉義隆) 424~453 四銖  孝武帝(劉駿) 453~464 孝建四銖、大明四銖

前廢帝(劉子業)465 永光、景和 兩銖、永光  明帝(劉閾) 465~472  後廢帝(劉昱) 472~477  順帝(劉准) 477~479

南齊  高帝(蕭道成) 479~482    武帝(蕭賾) 482~493 劉悛 在四川蒙山鑄 南齊五銖  明帝(蕭鸞) 493~498  東昏侯(蕭寶卷) 498~501  和帝(蕭寶融) 501~502

梁  武帝(蕭衍) 502~549 天監五銖、公式女錢、背四決鐵五銖、太清豐樂  簡文帝(蕭綱) 549~551  元帝(蕭繹) 552~554  敬帝(蕭方智) 555~557 四柱五銖、兩柱五銖

陳  武帝(陳霸先) 557~559  文帝(陳倩) 560~566 天嘉五銖  廢帝(陳伯宗) 567~568  宣帝(陳頊) 569~582 太貨六銖  後主(陳叔寶) 583~589

北魏  道武帝(拓跋珪) 386~409  明元帝(拓跋嗣) 409~423  太武帝(拓跋壽) 423~452  文成帝(拓跋睿) 452~465  獻文帝(拓跋弘) 466~471  孝文帝(元宏) 471~499 太和五銖  宣武帝(元恪) 500~515 永平五銖  孝明帝(元詡) 516~528  孝庄帝(元子攸) 527~530 永安五銖  長廣王(元曄) 530-531  節閔帝(元恭) 531  安定王(元朗) 531~532  孝武帝(元修) 532~534

東魏  孝靜帝(元善見) 534~550 小樣永安五銖

西魏  文帝(元寶炬) 535~551 大統五銖  廢(元欽) 551~554  恭帝(元廓) 554~557

北齊  文宣帝(高洋) 549~559 常平五銖  廢帝(高殷) 559~560  孝昭帝(高演) 560~561  武成帝(高湛) 561~564  後主(高緯) 564~577  幼主(高恆) 577 承光 北周  孝閔帝(宇文覺) 557 五行大布  明帝(宇文毓) 557~560  武帝(宇文邕) 560~578 永通萬國、北周布泉  宣帝(宇文贇) 578~579  靜帝(宇文衍) 579~581隋  文帝(楊堅) 581~604 置樣五銖、五銖白錢、隋五銖  煬帝(楊廣) 604~617 隋五銖  恭帝(楊侑) 617~618

唐高祖(李淵) 618~626 開元通寶  太宗(李世民) 626~649 開元通寶  高宗(李治) 649~683 開元通寶、乾封泉寶  中宗(李顯) 684 開元通寶  睿宗(李旦) 684~690 開元通寶   則天皇帝 690~705 開元通寶   玄宗(李隆基)712~756 開元通寶   肅宗(李亨) 756~762 開元通寶、乾元重寶   代宗(李豫) 762~779 開元通寶、大曆通寶   德宗(李適) 779~805 開元通寶、建中通寶  順宗(李誦) 805 開元通寶   憲宗(李純) 805~820 開元通寶   穆宗(李恆) 820~824 開元通寶   敬宗(李湛) 824~827 開元通寶   文宗(李昂) 827~840 開元通寶   武宗(李炎) 840~846 開元通寶、會昌開元通寶背有:昌、京、洛、益、藍;荊、襄、越、宣、兗;洪、潤、潭、鄂、平;興、梁、廣、梓、福;永、丹、桂字共23局種,為各鑄地州名。   宣宗(李忱) 846~859 開元通寶    懿宗(李漼) 859~873 開元通寶、咸通玄寶    僖宗(李儇) 873~888 開元通寶  昭宗(李曄) 888~904 開元通寶   哀宗(李祝) 904~907 開元通寶

  史思明 得壹元寶?順天元寶

後梁  太祖(朱全忠) 907~910 開平元寶  末帝(朱友貞) 911~923

後唐  庄宗(李存勗) 923~926  明宗(李嗣源) 926~934 天成元寶  閔帝(李從厚) 934~935

後晉  高祖(石敬塘) 936~944 天福元寶  出帝(石重貴) 944~947

後漢  高祖(劉知遠) 947~948 漢元通寶  隱帝(劉承佑) 948~951 後周  太祖(郭威) 951~954 周元通寶  世宗(柴榮) 954~960

劉仁恭   永安一十、一百、五百、一千、順天元寶當千、應天元寶、應聖元寶、鐵貨布、鐵五銖(仿隋式樣)

前蜀  永平元寶、通正元寶、天漢元寶、光天元寶、咸康元寶、乾德元寶 

南唐   唐國通寶、大唐通寶、保大元寶、永通泉貨、南唐開元

南漢   鉛開元通寶、乾亨重寶、乾亨通寶

後蜀鑄   廣政通寶、大蜀通寶

閩   開元通寶背閩、福鉛錢、永隆通寶、天德重寶

吳越   鉛開元

楚   開元通寶小鉛錢、乾封泉寶大鐵錢、天策府寶

北宋  太祖(趙匡胤) 960~976 宋元通寶  太宗(趙光義) 976-997 太平通寶、淳化元寶、至道元寶    真宗(趙恆) 998~1022 咸平元寶、景德元寶、祥符元寶、祥符通寶、天僖通寶     仁宗(趙禎) 1022~1063 天聖元寶、明道元寶、景佑元寶、皇宋通寶、康定元寶、慶  歷重寶、皇佑通寶、至和元寶、至和重寶、至和通寶、嘉佑元寶、嘉佑通寶  英宗(趙曙) 1064~1067 治平元寶、治平通寶  神宗(趙頊) 1068~1085 熙寧元寶、熙寧通寶、熙寧重寶、元豐通寶、元豐重寶     哲宗(趙煦) 1086~1101 元佑通寶、紹聖元寶、紹聖通寶、紹聖重寶、元符通寶、元符重寶  徽宗(趙佶) 1101~1125 建國通寶、聖宋元寶、聖宋通寶、崇寧通寶、崇寧重寶、崇寧元寶、大觀通寶、大觀元寶、政和通寶、政和重寶、重和同胞、宣和元寶、宣和通寶  欽宗(趙桓) 1126~1127 靖康元寶、靖康通寶

李順   應運元寶、應感通寶 

南宋  高宗(趙構) 1127~1162 建炎通寶、建炎重寶、建炎元寶、紹興元寶、紹興通寶     孝宗(趙眷) 1163~1190 隆興元寶、乾道元寶、淳熙元寶、淳熙通寶  光宗(趙敦) 1190~1194 紹熙元寶、紹熙通寶  寧宗(趙擴) 1195~1224 慶元通寶、慶元通寶、嘉泰通寶、嘉泰元寶、開僖通寶、開僖元寶、嘉定通寶、嘉定元寶   理宗(趙昀) 1225~1264 大宋元寶、大宋通寶、聖宋重寶、寶慶元寶、紹定元寶、紹定通寶、端平元寶、端平通寶、端平重寶、嘉熙通寶、嘉熙重寶、淳佑元寶、淳佑通寶、皇宋通寶、開慶通寶、景定元寶  度宗(趙基) 1265~1274 咸淳元寶、臨安府錢牌   恭宗(趙顯) 1275    端宗(趙顯) 1276~1278    帝丙(趙丙) 1278~1279

遼   太祖(耶律阿保機) 907~926 通行泉貨、天顯通寶  太宗(耶律徳光) 926~947 會同通寶   世宗(耶律阮) 947~951 天祿通寶  穆宗(耶律璟) 951~969 應歷通寶  景宗(耶律賢) 969~982 保寧通寶  聖宗(耶律隆緒) 982~1031 統和通寶  興宗(耶律宗真) 1031~1054景福通寶、重熙通寶  道宗(耶律洪基) 1054~1101 清寧通寶、咸雍通寶、大康通寶、大康元寶、大安元寶、壽昌元寶  天祚帝(耶律延禧) 1101~1125 乾統元寶、天慶元寶

西夏  景宗(李元昊) 1032~1048    毅宗(李諒祚) 1048~1067 西夏文福聖寶錢   惠宗(李秉常) 1067~1086 西夏文大安寶錢、大安通寶  崇宗(李乾順) 1086~1139 西夏文貞觀寶錢、元德通寶、重寶、大德通寶  仁宗(李仁孝) 1139~1193 西夏文乾佑寶錢、天盛、乾佑元寶  桓宗(李純佑) 1193~1206 西夏文天慶寶錢、天慶元寶  襄宗(李安全) 1206~1211 皇建元寶  神宗(李順頊) 1211~1223 光定元寶  獻宗(李徳旺) 1223~1226    末帝 1226~1227 金   太祖(完顏阿骨打) 1115~1123  太宗(完顏晟) 1123~1135 天輔通寶   熙宗(完顏dan) 1135~1149 天眷通寶、元寶、皇統元寶   海陵王(完顏亮) 1149~1161 正隆通寶   世宗(完顏雍) 1161~1189 大定通寶  章宗(完顏景) 1189~1208 承安寶貨銀鋌、泰和通寶、重寶  衛紹王(完顏永濟) 1208~1213 崇慶通寶、至寧元寶  宣宗(完顏洵) 1213~1223 貞佑元寶、通寶  哀宗(完顏守緒) 1223~12324   末帝 (完顏承麟) 

  偽齊劉豫 阜昌元寶、通寶、重寶

元   世祖(忽必烈) 1260~1294 大朝通寶、中統元寶、至元通寶  成宗(鐵穆耳) 1294~1307 元貞通寶、大德元寶、通寶  武宗(海山) 1308~1311 至大通寶、大元通寶、國寶  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 1311~1320 皇慶元寶  英宗(碩德八剌) 1321~1323 延佑元寶、通寶  泰定帝(也孫貼木兒) 1323~1328 至治元寶、通寶、大元至治  天順帝(阿速吉八) 1328 泰定通寶、元寶  文宗(圖貼睦爾) 1328~1329  明宗(和世剌) 1329~1332    寧宗(懿麟質班) 1332  順帝(妥歡貼睦爾) 1333~1368 至元通寶、至正通寶、之寶 

元末義軍  大周 張士誠 1353天佑通寶  大宋 韓林兒 1355龍鳳通寶  天完 徐壽輝 1358天啟通寶、天定通寶  漢 陳友諒 1360大義通寶  吳王 朱元璋  大中通寶

明  太祖(朱元璋) 1368~1398 洪武通寶  恵帝(朱允炆) 1399~1402    成祖(朱棣) 1403~1424 永樂通寶  仁宗(朱高熾) 1425 洪熙通寶  宣宗(朱瞻基) 1426~1435 宣德通寶  英宗(朱祁鎮) 1436~1449    景宗(朱祁鈺) 1450~1457    英宗(朱祁鎮) 1457~1464    憲宗(朱見深) 1465~1487    孝宗(朱佑堂) 1488~1505 弘治通寶  武宗(朱厚照) 1506~1521    世宗(朱厚璁) 1522~1567 嘉靖通寶  穆宗(朱載厚) 1567~1572 隆慶通寶  神宗(朱翊鈞) 1573~1620 萬曆通寶  光宗(朱常洛) 1620 泰昌通寶   熹宗(朱由校) 1621~1627 天啟通寶  毅宗(朱由檢) 1628~1644 崇禎通寶

  李自成 永昌通寶 

  張獻忠、孫可望  大順通寶、西王賞功、興朝通寶 

南明  弘光通寶、隆武通寶、大明通寶、永曆通寶、興朝通寶

  三藩 利用通寶、昭武通寶、洪化通寶、裕民通寶

清  太祖(努爾哈赤) 1616~1626 天命漢錢、天命通寶  太宗(皇太極) 1626~1643 天聰漢錢  世祖(福臨) 1644~1661 順治通寶  聖祖(玄燁) 1661~1722 康熙通寶  世宗(胤禛) 1723~1735 雍正通寶  高宗(弘曆) 1736~1795 乾隆通寶  仁宗(顒琰) 1796~1820 嘉慶通寶  宣宗(旻寧) 1821~1850 道光通寶  文宗(奕佇) 1851~1861 咸豐通寶、重寶、元寶  穆宗(載淳) 1862~1874 同治通寶、重寶  德宗(載湉) 1875~1908 光緒通寶、重寶  (溥儀) 1909~1911 宣統通寶 

  太平天國 天國通寶、天國聖寶、太平天國、太平聖寶


推薦閱讀:

應該知道的100個中國文學常識‖20個唯美的文學典故
中國著名的摩登舞冠軍---張浩&宋曉蓉
沈耀初:中國畫如何變?往何處變?可以變,但決不能變成西洋畫或東洋畫
中國詩詞大會上,董卿讀過的那些詩詞……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