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鸛雀樓》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冀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21課古詩《登鸛雀樓》。   教材分析:    冀教版教材在編寫上,是以不同的文化主題來劃分各個單元,旨在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由淺入深的引導他們走進自然、感悟生活、品位真情。本冊第五單元的文化主題是生活哲理。裡面的五篇課文,從簡單的生活現象入手,寫出了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人對生活的不同感悟。而這種感悟本身又是極樸素的。因其樸素,才得以永存。《登鸛雀樓》是唐朝詩人王之渙的名篇。這是一首登高望遠詩。寥寥數語,把景色寫得浩瀚壯闊,氣魄雄偉。放眼宇宙之無限,寄哲理之深沉。後兩句語出自然,千古傳頌,被人們看作是追求理想和崇高境界的象徵。追求更高目標、爭取更好成績的激勵語。也成為許多有志之士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銘。全詩氣勢奔放、意境開闊,語言通俗易懂而且富有哲理意味。   學生情況分析:    中年級的學生在經過了長期合作學習的訓練以後,已經具有了一些自學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對於學習古詩的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這個基礎上,放手讓他們自由交流可提高他們參與的積極性,也達到讓每一個孩子都參與學習的目的。   設計理念:    中年級的古詩教學目標,要在讀、背、識字的基礎上,加入整體感知詩意、體會古詩描繪的意境的要求。因此在本學段的古詩教學中我們應該注意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誦讀中感悟意境,體會感情,領悟內涵。在豐富語言積累的同時,培養良好的語感,提高審美修養。所以在本節課上我力求體現以下兩點理念:    1 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力求達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2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目標:    1具體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誦讀古詩,能背誦並默寫詩文。     過程與方法:初步了解古詩的一般特點,簡單概括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在合作中初步理解古詩的意思。     情感與態度:初步理解古詩的意境及蘊含的哲理。能聯繫生活去感受和領悟。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2 教學重點:     創設情境,利用畫面和音樂等幫助學生體會古詩的意境,從而達到有感情的誦讀。   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採用合作式學習方式進行教學,向學生滲透合作交流,體驗感悟的學習方法。   課前準備:    為了使學生們在課上更好的理解詩的意境,我提前布置了以下兩點預習任務:1 積累描寫祖國壯麗景色的故事。2 預習《登鸛雀樓》,試著理解詩意,查閱相關資料。另外,為了幫助學生很好的體會誦讀古詩的韻味,我還製作了一個簡單的課件,給學生提供了有形的畫面和意境深遠的音樂。   環節設計:   一導入:    1在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教我們背過好多古詩,上學以後我們也學了很多古詩,古詩已經是我們的好朋友了。那你們能說說這位好朋友有什麼特點嗎?(學生回答,師板書:每首四句或八句,每句五個字或七個字,每句字數相同。)    2 師:現在我出幾個題目考考你們,看誰能背出這些古詩?     《鹿柴》空曠的山林,斑駁的光影,偶爾傳來的說話聲,讓我們體會到靜中有動的山林景色。     《早發白帝城》高入彩雲的白帝城,猿聲不斷的兩岸青山,滔滔不絕的長江水,讓我們領略了祖國山河的壯美。     《望廬山瀑布》一道白練飛流直下,讓我們懷疑是九天銀河從天而降,這是何等壯觀的景象啊!     這一首首流傳千古的詩文,讓我們再次得到了美的享受。一首好詩不但能帶給人美的享受,還能引起人們的思考。本課裡面的兩首古詩,就既給我們描繪了景色的壯美,又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在下面的學習中我們一起體會,看誰能發現並理解它們。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地一首古詩《登鸛雀樓》。   二檢查預習,呈現目標。    1 出示整首詩文。     師:課前大家已經預習了課文,相信每個人都能把這首詩讀的正確、流利,現在就給你們一個展示的機會,誰願意給大家讀一讀古詩?     (這裡讀的時候要注意提示本詩題目的讀法:登/鸛雀樓)    2 師:請大家想一想,學習一首古詩,我們要學習哪些方面的內容呢?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整理並板書在旁邊:了解作者、誦讀、理解詩意、背誦、默寫。    3 提出合作時的要求:     今天我們就圍繞著幾個方面,通過小組合作來學習《登鸛雀樓》這首詩。在學習中,大家要積極發言,把自己的想法拿出來和大家交流。同時將重點內容記錄下來,並選出一名中心發言人。最後咱們比一比,看哪個小組最有收穫。   三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學生合作交流前面總結的五個方面的內容,教師巡視了解情況,並適時指導。   四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1 請一組派代表介紹作者情況。大致了解一下內容即可:王之渙字季凌,絳州人。唐朝著名詩人。但作品在《全唐詩》中只流傳六首。擅長描寫邊塞風光。如《涼州詞》。鸛雀樓舊址在山西永濟縣,樓高三層,常有鸛雀棲息,因此得名。    2 請一組派代表談談對詩意的理解。只要求整體感知詩意即可,不要逐字逐句的解釋。重點指導學生體會詩的深刻內涵及意境。    3 指導誦讀。    (1)師:我們已經大體了解了詩的意思,下面就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古詩,請大家邊讀邊想像,你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指名學生朗讀,其他人邊聽邊想像畫面。讀完後請學生自由談想像的畫面及感受。    (2)師:誰能帶著這種感受給大家讀一下前兩句古詩?      再指名讀前兩句,指導學生讀出黃河的宏大氣勢。藉助課件里的畫面和音樂,讓學生體會前兩句所描繪的畫面的雄偉和壯麗。再請學生配樂朗誦。      師:詩人站在鸛雀樓上,極目遠望,見到遠處雄偉的高山,輝煌的落日,聽著耳邊傳來的黃河的怒吼,望著腳下波濤洶湧的河水,不覺吟出——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播放這個畫面的同時,我逐一示意了四名學生朗誦這兩句詩文)      詩人看著眼前這波瀾壯闊雄偉壯麗的景色,突然感悟到了一個深刻的哲理,又緩緩吟出——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又示意了三名學生朗誦後兩句。    (3)師:現在就讓我們跟隨詩人一起,站在鸛雀樓上,感受一下當時的情景,完整的朗誦一遍這首古詩。      這裡我請幾名學生展示配樂朗誦,根據每人朗讀時的不同特點進行評價。最後齊讀一遍全詩。    4 指導背誦。     請兩名學生試著背誦這首古詩。     說一說怎樣可以很快的背下來?向學生滲透:理解記憶的方法和「熟讀成誦」的道理。     學生自由背誦。     在班內展示背誦。   五課外拓展練習。    1 默寫《登鸛雀樓》。    2 搜集王之渙的《涼州詞》,試著背下來。     

 [2009-02-14]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推薦閱讀:

面臨震蕩的手工皮具業
【裝備】模塊標準:MEKO艦船設計製造方法綜述:周青驊
5個非常棒的免費高質量的圖片素材網站
用好這21個設計資源,你也可以角逐2017年 AppStore 最佳 App
【Aaron老師談軟裝】怎樣打造一個淡雅脫俗的空間?

TAG:設計 | 教學 | 教學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