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為什麼要挖諸葛亮的墳?
06-22
民間常常流傳著幾句詩: 劉伯溫所寫:三國鼎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意思是我伯溫要比你諸葛亮強百倍。你諸葛亮再強,不過是三分天下,而我劉伯溫卻能一統天下。因此要挖諸葛亮的墳,證明自己比諸葛亮強。 劉伯溫挖開諸葛亮的墳,然後看到石碑上有字,上面寫的是:我能算後世出伯溫,你能算後世出何人?此詩為諸葛亮所寫。說明諸葛亮遠遠勝過劉伯溫百倍。因為劉伯溫確實算不到他死以後幾百年會出個什麼樣的大人物。而諸葛亮卻知道千年以後會出個叫劉伯溫的聰明人。三國時的諸葛亮,識天文悉地理,知陰曉晴,呼風喚雨;深韜略通歷史,多謀善斷,神機妙算。輔佐劉備打天下,運籌帷幄,百戰百勝;治理天府蜀漢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才華蓋世,有口皆碑,功勛卓著,垂範青冊,時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濟世奇才。歷代百姓為之起敬,英雄豪傑為之折服。 元朝末年的時候,中國又出了一個智星能人。此人姓劉,名伯溫,精三韜六略,善深謀遠慮,會遣風調雨,能料事如神。協助朱元璋串通百姓八月十五殺韃子,興兵滅元奪金陵,成為明朝鼎鼎有名的開國功臣。時稱劉伯溫是諸葛亮投胎再世,孔明又還陽轉生。 劉伯溫自恃才高技絕,德高望重,常對諸葛亮說長道短,評頭論足。言里話外明顯流露出內心的不服。「孔明學問淵博,吾與其相比只差一厘;孔明德能非凡,吾與其相比只缺一毫;孔明智慧超群,吾與其柑比只少一絲;孔明預前測後,未卜先知,吾與其相比定不在下。文載諸葛亮生前就料定死後誰個前來祭奠,何人前來刨墓,並記之於冊,鐫之於碑,去人隔朝跨代無不應驗。吾決計親往墓地祭奠,孔明若有所料,吾雙膝跪地磕頭一千,孔明若無所料,笑他矮吾三尺。」 劉伯溫目無先賢,出言不恭,左右聽之驚駭,不敢多嘴。 一日,劉伯溫帶領數名隨從,坐著八抬大轎親往孔明墓地拜祭。穿過高大的牌樓.剛上花石台階。一筒巨碑矗立眼前,上邊有卧龍山人親書「吾到無人到」五個篆體大字。劉伯溫抱拳深施一禮,抬眼上下一掃,不禁哈哈大笑。「卧龍山人」好個書法,筆筆蒼勁有力,字字雄渾氣派,比羲之、真卿毫不遜色。就是預事有差,低吾腳下。不想堂堂蜀國丞相只有前眼沒有後珠,妄圖一個前知五百年後知一千年的虛假歪名。伯溫敢笑你矮吾三尺,終沒料到你到吾也到吧!碑上預言謬錯,欺世騙人,不如推倒砸碎,省得礙眼惑眾。」 劉伯溫話音剛落,隨從兩步搶前。舉起鐵石傢伙,將碑擊作三截。十分傲氣,眼見得碑倒石碎,劉伯溫不由得嘿嘿嘿一陣冷笑。「素稱諸葛亮為名高天下的第一能人,經吾親驗名不副實。從此以後的天下第一能人除伯溫之外何人還能取而代之!」 劉伯溫背剪雙手,得意忘形,呼喊左右,大搖大擺向後走去,不到二十來步,一筒圓頭巨碑擋住了去路。此碑石色粉紫,表皮粗澀,滿布苔痕,字跡依稀。命隨人擦去灰塵污垢,一筆一畫仔細辨認,驀地一驚,頓覺心慌意亂,魂飛魄散,嘴裡連喊「罪過,罪過!學生妄自尊大,不知天高地厚,毀碑碎碣辱沒先師,罪過深重,當該萬死。」 原來碑上是孔明親筆「只有伯溫到」五個楷書大字。伯溫滿面羞慚,尷尬難言,趕快恭敬行禮,雙膝跪地,誠心虔意,磕首一千。禮畢,身重如山,膝軟如泥,怎麼用勁也站不起來。正在為難之際,忽然看見圓頭碑的下邊刻有一行小字:「伯溫戴盔行禮,脫盔而起。」伯溫似覺孔明就在面前,頓感頭皮緊縮,髮根直豎,慌忙卸下金盔,五體投地,再三拜融,方才站起。不覺出了滿頭冷汗,濕透了貼身衣衫。劉伯溫見第一筒碑時盛氣凌人,滿不在乎。見第二筒碑時心驚膽怯,目瞠口呆,凜凜威風一下子被殺得遁無蹤影,心服口服。 從墓地回來特意又畢恭畢敬地到孔明祠中設案焚香,伏首拜師。看見桌上放著一碗涼水,縷縷清香,撲鼻而來。床下放著一雙朝靴,周幫正底,針指精巧。出於好奇,端起水杯一飲而盡,穿上朝靴連走三圈。笑日:「喝吾師水清廉不貪,穿吾師靴路正不偏。」出得門來抬頭一看,迎面的大照壁上留著諸葛亮親寫的兩行金字:「穿吾靴,喝吾水,走到沙丘逢凶災。」伯溫不看則已,一看便知此行不妙,嚇得兩耳轟鳴,雙眼冒花,臉上驚慌失色,肚裡暗暗叫苫。 劉伯溫伯溫一向心比天高,膽比天大,一輩子打仗只勝不敗,謀事只好不壞。今日孔明面前領教,自感低矮三尺,膽怯三分,見諸葛亮預知自己有難,料定風雲不測,禍在旦夕。回首又目不轉睛地看了一會照壁上的金字,悠然嘆日:「人生各有志,報國各有途,風雨各有歷,壽歲各有終。該死不得活,該活死不得。」隨即又朝孔明塑像深施一禮,然後慢步走出大門上轎啟程。走過小道往南上了大路,心中一陣猶豫,忽又犯了尋思。忙問:「從這兒到沙丘鎮路程多遠?」轎夫答道:「滿打滿算也就是個八十來里。」伯溫眉頭一皺,掀起轎簾探出頭來將手一揮:「調過頭來先向東南斜插五十里,再向西南斜走五十里,串個大圓圈,繞過沙丘鎮。」轎夫遵命行事,一路默默無語。 伯溫一行多走數十里路程,遠遠避開沙丘鎮,踏上了回歸京都的驛道。在橫穿一條久日乾涸的漏沙河床時,遇見東西兩群頑童各自佔領一個沙丘戲耍對打。東沙丘一邊布是八卦陣勢,西沙丘一邊擺是長蛇陣圖。彼此拋石揚礫,棍起棒落,亦攻亦守。叫喊撕殺。「東沙丘勝嘍!西沙丘敗嘍!」伯溫一聽沙丘二字驚得出了一身冷汗,頓覺天旋地轉,頭昏目眩。立即停馬住轎,吩咐左右:「吾師諸葛孔明算透天算透地,神口仙言。吾躲得過沙丘鎮,逃不脫沙丘河。吾死心明白,死而無怨,願留數語以誡後人。」 隨從拿出筆墨,伯溫書曰:「山高總有頂,天大卻無邊;坐井觀天小,登高望天闊。謀勝慮敗終不敗,取長補短終不短;知錯改錯終不錯,知恥雪恥終不恥。吾居功狂傲,目中無人,從來不思過錯,不補短缺,終受吾師嚴懲。招來喪身之禍。此時醒悟,悔之已晚,望眾位傳吾留言誡其子孫後代。」 伯溫寫到此處將筆一撂,口吐鮮血,氣絕身亡。隨人掩面慟哭,大放悲聲。趕快披白掛孝,購棺裝殮,連夜租車僱人,扶柩前行。一路泣泣哀嘆:「大人文武雙全,德才兼備,一代英雄豪傑。跟隨太祖南征北戰,出生入死,奠基大明,飽受風霜。其功其勞,國人皆知,天地盡曉。所憾秉性強傲,不能容人,終至沙丘河灘落此不幸。大人臨死悟出自己一生之過,留下金石真言誨誡後人,實是明者之為智者之舉,令人肅然起敬,懷念千秋。」 伯溫靈柩回京,隆重祭奠,歸葬故里。並將一字千金留言刻板加印,廣布都城鄉村。舉國上下家家有冊人人奉讀,翁嫗能背子囡成誦。世世代代,流傳至今。以上是野史所記載。正史所記載是:朱元璋當上皇帝以後就賜毒藥將劉伯溫毒死。朱元璋派宰相胡惟庸送毒藥到劉伯溫老家,讓劉伯溫服毒自殺。劉伯溫死後,劉伯溫的兩個兒子也全部被殺。從此劉伯溫一族絕後。現在所謂的劉伯溫的後人,都是假冒的。劉伯溫的大兒子:劉璉,劉基長子,生於1348年(元順帝至正八年),1377年(明洪武十年),與胡惟庸的黨人起衝突,被脅迫墮井而死。劉伯溫的小兒子:劉璟,劉基次子,生於1350年(元順帝至正十年),後因對明成祖直言:「殿下百世後,逃不得一篡字。」被捕入獄,在獄中自縊。劉氏一門被朱元璋,抄家,滅九族。劉氏一門絕後。後代有很多人冒充是劉伯溫後人。正史記載:劉伯溫的家譜 劉基的祖上可以追溯至七世祖劉延慶,再之前的難以稽考,只知劉氏一族是聚居於豐沛一帶。劉基的先祖是豐沛(今江蘇一帶)人,後遷往鄜延(今陝西一帶)。北宋滅亡,劉基的七世祖乃南宋初年榮國公、鄜王劉光世「南渡」到臨安(今杭州一帶)。1. 劉延慶,曾任北宋宣都統少保,累官至鎮海軍節度使。靖康之難發生,領殘部逃離時,死於敵人箭下。2. 劉光世,字平叔,劉延慶次子,官至太師楊國公。3. 劉堯仁,是一位甘於淡泊、品德清高的讀書人,不願作官,隱居不出,甚至把住家由臨安遷至竹洲,遠離塵囂,課子自誤,躬自食。4. 劉集,受父親影向,沒有出任官職,將劉家遷至青田的武陽,於是劉氏以青田人自稱。以實踐仁義自我要求,敦勉子孫遵行祖先與先聖先賢所訓神的仁義之道。5. 劉濠,曾義救反元義士林融及多位義民,而讓自家燒毀,之後人們甚至預言,這樣的義行,將會為後代子孫帶來福澤。6. 劉庭魂,字尚德,十分博學,曾涉獵天文、地理、陰陽、醫卜等學問,曾任元朝太學上舍的官職。 7.劉熗,字如晦,是一位飽學之士,官職是遂昌教諭。8.劉基9. 劉璉,劉基長子,生於1348年(元順帝至正八年),1377年(明洪武十年),與胡惟庸的黨人起衝突,被脅迫墮井而死。10. 劉璟,劉基次子,生於1350年(元順帝至正十年),後因對明成祖直言:「殿下百世後,逃不得一篡字。」被捕入獄,在獄中自縊。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劉伯溫挖開諸葛亮墳墓時,嚇到全身出冷汗
※郭清華【三國研究】民間傳說曹操和諸葛亮都有七十二疑冢是怎麼回事
※卷五十二 蜀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
※第一百三回 上方谷司馬受困 五丈原諸葛禳星
※諸葛亮接班人臨死前,留下北伐新方略,千年後蒙古軍用它滅大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