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點叉尾鮰養殖技術

斑點叉尾鮰的養殖技術一、斑點叉尾鮰的生物學特性1、形態特徵斑點叉尾鮰體型較長,前寬後細,腹部扁平,背部斜平。頭小,吻尖,口亞端位,口橫裂,較小。體表光滑,粘液豐富,無鱗。頭部有絮4對。體色淡灰色,自側線一下至腹部,顏色由淡灰色逐漸變成乳白色。幼魚體兩側有明顯而不規則黑色斑點,成魚的斑點不明顯或消失,尾鰭較深分叉,由此而得名。2、生活習性斑點叉尾鮰屬淡水溫水性底棲魚類,喜集群,多生活在水質清新,底棲生物豐富,無污染,沙質或石礫地質的江河底層。適宜生長水溫0-38℃,攝食水溫6-32℃,最適生長溫度18-28℃.正常生長溶氧≧4mg/L,pH值適應範圍6.8-8.5。3、食性與生長集群攝食,晝伏夜出,弱光下攝食。在天然水體中主要攝食個體較小的浮遊動物,搖蚊幼蟲、軟體動物、大型水生植物種子和小雜魚蝦。人工飼養條件下,喜食粗蛋白30%-38%的人工配合飼料。斑點叉尾鮰屬於大型經濟魚類,最大個體可重大20kg以上,1齡魚13-19.5cm,2齡魚26-32cm,3齡魚35-45cm,雄魚生長速度一般大於雌魚。池塘養殖個體體長一般在53cm以上,體重1.5kg以上。4、繁殖習性斑點叉尾鮰性成熟最小年齡3齡,最適成熟年齡4齡,體重2.0-4kg,親魚懷卵量3000-5000粒/kg體重,卵粘性。產卵季節5-6月份,產卵水溫20-28℃,水溫22-26℃時,魚苗孵化出膜時間5-7天。築巢產卵,江河、湖泊、水庫和池塘均可,產卵場位於岩石突出物或河道洞穴,雄魚有護卵習性。5、區域分布主要分布於北美洲,1985年由美國引入原種,1989年繁育成功。二、斑點叉尾鮰的養殖技術1、池塘養殖技術(2-5畝為例)1)池塘條件池塘水源充足,水質良好,無污染。安靜,陽光充足,交通便利,供電設施配套齊全。保水性良好,池底平整,有少量淤泥,水深1.5-2.5m,進排水口有攔魚設備,每個魚池配備1.5-2.5kw增氧機一台。一般在3月底,苗种放養前15天左右,抽乾池水,清淤並暴晒數天,加水10cm,生石灰150-200kg/畝全池潑灑。2)放養規格與密度魚苗8-10萬尾/畝;魚種,規格3cm,4萬尾/畝,長到10cm/尾時,分塘稀養,每畝放養5000-8000尾,分塘稀養60-70天,體重達50g時,進入成魚養殖階段。成魚養殖,規格15-20cm魚種1200-1500尾/畝(混養10-20cm/尾的鰱鱅魚各50尾,調控水質)。2、苗種培育1)魚苗培育魚苗下塘前施足基肥,繁育天然餌料。一般魚苗下塘前8-10天左右,使用人糞肥200-300kg/畝。魚苗下塘前水色以綠豆色為宜,透明度30cm左右。魚苗下塘後3天,可投喂輪蟲、魚粉或淡黃,5天後,投喂粗蛋白35%-40%的配合粉末狀飼料,投喂量為魚體體重的10左右,15天後規格達到3-4cm,進入魚種培育。2)魚種培育魚塘放養規格3cm左右的魚種,每畝4萬尾,投喂粗蛋白含量30%-32%的配合飼料,投餌率5%-8%,魚種達到10cm/尾左右分塘稀養,一般60-70天後,體重達50g左右,成魚養殖。3、成魚養殖加強投餌施肥,4到11月,7個月飼養體重可達750-1000g,此時可以輪捕上市。4、日常管理1)水質調節魚苗入池時,水深0.8-1m,以後隨著魚體的增長而增加水深,直到1.3米左右為止,期間溶氧≧3mg/L,pH值6.5-8.5。根據水色和水質情況每10-15天加註新水,每次15-20cm並且每10-15天用生石灰15kg全池潑灑調節水質。7月-9月根據魚類活動情況及吃食動態,一旦發現魚類有缺氧情況,在凌晨及時開增氧機,確保溶氧≧5mg/L。2)投喂管理投喂飼料最好用含粗蛋白含量25-28%的硬顆粒配合飼料,每天三次投喂,分別為早上9:00、中午14:00、下午18:00,日投喂量放養初期投餌率6%-8%,個體達500g後調整為5%-6%,並堅持「四定」投餌方法投喂。2、網箱養殖技術(水庫為例)1)水域條件水域開闊、向陽避風、水草較少,水深5米以上的水庫。2)網箱規格規格(1):外箱4m×4m×2.5m ,內箱3.6m×3.6m×2.5m規格(2):2.5m×2.5m×3m;3m×3m×3m;3m×5m×3m等規格(2):小體積網箱1m×1m×1.3m,配有飼料台1m×1m×0.3m和沉子0.95m×0.95m其中網目的大小與魚種的關係如下:網目(2acm)1.52.03.04.0魚種規格(g/L)﹥15﹥30﹥80﹥253)放養規格與密度苗種規格魚苗至5cm5cm8-10cm150g以上放養密度(尾/m2)同池塘養殖1400-1600350-400150-250註:魚苗至5cm,不易在網箱中養殖,易在水泥池或池塘中進行,由5cm長到8cm時要分箱,150g時再分箱。4)飼料選擇與投喂全價人工配合飼料,質量必須滿足NY5072-2002標準的要求,所選購的飼料必須是經檢疫部門登記備案的。飼料蛋白含量32%-36%。顆粒飼料的粒徑隨魚種規格的變化而變化,具體如下表:魚種規格(g/尾)﹤5050-150150以上顆粒飼料粒徑(mm)2.5-3.54.0-5.06.0-8.05)日常管理①投喂技術投餌標準根據生長過程中魚體質量、水溫、溶氧及季節變化來確定和調整每日的投餌率、投餌量、投喂次數和投喂時間。投餌不必飽食投喂,一般控制在飽食量的70%-80%即可。初期投喂進展要順利,水溫達到15-16℃時,漸進投飼法,即第1-2天投餌率1.0%,3-4天投餌率1.5%,第5天正常投喂。水溫在15-32℃時,每天上午6時以前、下午6時以後各投喂一次,投餌率3%-4%,水溫在13℃以下每天投喂一次,投餌率1%。冬季每周投喂1-2次。成魚規格達到500g以後,投喂量適當減少。②網箱管理網箱檢查時間:每天傍晚和第二天早晨,檢查網衣是否破損網箱清污:人工清洗;機械清洗;沉箱法;生物清污法③網箱飼養日誌:日期、氣溫、放養、捕魚記錄、魚體生長記錄、投餌種類及數量、魚類活動情況、魚病情況及防治措施等。④起捕並箱:水溫降到15℃時,供應市場。三、斑點叉尾鮰的魚病防治1、斑點叉尾鮰病毒性疾病病原:叉尾鮰皰疹病毒,高度接觸性傳染癥狀:通常尾巴朝下,頭浮出水面,反應遲鈍或旋轉遊動病魚鰭基部尤其是腹鰭基部、腹部、尾柄處出血,眼球突出,鰓蒼白,脾臟腫大變黑,腎、肝、胃、腸道、脾、骨骼肌肉出血或有血斑,腹腔內有黃色或淡紅色液體,腸呈灰白色無食物,胃膨大有粘液分泌物。流行規律:該病僅限於斑點叉尾鮰苗種階段;流行溫度28-32℃,24℃時死亡率高達90%以上,水溫降至20℃時死亡率僅有12%-16%。傳染源帶病成魚,具有群體接觸交叉感染能力。防治方法:①加強綜合預防措施,防治引種魚種帶有病原,池塘用生石灰150-200kg或20-50×10-6濃度氯製劑消毒;②用二氧化氯0.35-0.40×10-6 濃度全池遍灑,連續2-3天③用抗病毒中草藥連續投喂10-12d。2、出血性敗血症病原:嗜水氣單胞菌癥狀:抽搐性遊動,不攝食。體表有圓形稀疏潰瘍,腹部腫脹,眼球突出,體腔充滿帶血液體,腎臟變軟腫大,肝臟灰白帶有小出血點,肝門有出血癥狀,腸內充滿帶血或淡紅色液體。流行規律:流行季節初夏、秋季。防治方法:①發病季節全池潑灑二氧化氯,濃度0.35-0.40×10-6,連續2-3次;②全池潑灑18-20×10-6濃度土霉素③鹽酸土霉素每天投喂20-30mg/kg魚,連續5天。3、腸道敗血症病原體:愛德華氏菌癥狀:食慾減退,慢性感染體內有血紅或淡黃色清水樣,內臟組織有紫斑樣腹水,內臟脂肪組織、肝臟、腸、體牆壁以及切開的肌肉組織有紫斑樣出血。脾臟深紅色,肝臟及胰臟有白色壞死病灶。急性感染體表出血,多見於眼眶周緣、腹部、體側或鰭的基部,體側皮形成一個開口小潰瘍,眼睛突出,鰓片灰白,腫大。流行情況:各個生長期均可感染,以大規格魚種最為嚴重。發病水溫12-28℃,流行季節春季(5-6月)和秋季(9-10月)。防治方法:①池塘全池潑灑0.35-0.40×10-6濃度的二氧化氯,連續2-3天②池塘用15-20×10-6濃度的土霉素全池潑灑,連續3-5天③中草藥餌進行投喂,連續8-10天。4、水霉病病原體:水霉或綿霉癥狀:病魚的鰭、鰓、口、眼及體表出現小塊或白色或褐色的菌絲體或菌絲形成的棉花狀團。發病規律:水霉病終年均可發生。水溫上升到18℃時最易發生此病。防治方法:①運輸魚用2%鹽水+1500萬IU的青黴素浸泡魚體5-8min5、小瓜蟲病病原體:多子小瓜蟲癥狀:寄生出出現1cm以下的小白點,嚴重時,頭、軀幹、鰓、鰭、口腔處都布滿小白點,並伴有大量粘液。表皮糜爛、脫落。體色發黑,遊動異常,呼吸困難。流行規律:主要危害苗種期。流行水溫15-20℃,流行季節主要是春秋兩季。防治方法:①每畝用辣椒210克、乾薑70g煎煮25kg藥液連續潑灑2次②每畝用防治小瓜蟲的中草藥3-4kg煎煮成30kg藥液連續潑灑2次。6、套腸病病原體:斑點叉尾鮰源嗜麥芽寡養單胞菌(革蘭氏陰性菌)癥狀:初期魚體遊動遲緩,離群獨游。隨著病情的加重,下頜部、鰭條基部充血,體表出現褐色斑,之後在有斑處發生潰爛,肛門紅腫,有脫肛現象。腹部膨大,腹內有大量淡黃色或帶血腹水,腸胃內沒有食物,腸內含有大量粘液,腸道出現1-2個套疊,部分場回縮到胃內。肝腫大、白斑或片狀充血,變脆,膽囊腫大,膽汁充盈。脾腎腫大,呈紫黑色。流行規律:一般3-5月發病,水溫多在16℃以上,病程一般5天,各齡魚均可發病。防治方法:魚體內外共同用藥治療體外消毒:用0.3-0.4g/m3的二氧化氯全池潑灑,連續消毒3天;內服藥:氟苯尼考拌料內服,5天一療程,第一天劑量每公斤加300mg,第2-5天減為每公斤200mg,發病時可減少2/3的投喂量,並添加保肝護肝的藥物,以提高魚體免疫力。7、爛尾病癥狀:病魚的尾鰭部位腐爛,嚴重時尾鰭骨外露,並導致其他鰭條同時腐爛。防治方法:①大黃150mg/L+黃岑90mg/L+黃柏60mg/L混合煮水全池潑灑或網箱掛帶防治,每天1次,連續3天②用磺胺甲惡唑(不與酸性藥物混用)100-200mg/kg混合飼料投喂,連續投喂5-7天③飼養過程中注意保持池塘良好水質,定期用20mg/L生石灰或0.2mg/L穩定性二氧化氯對飼養池進行預防消毒。8、車輪蟲病癥狀:寄生於魚鰓上,鰓絲充血,嚴重時鰓絲腐爛。防治方法:0.5mg/L硫酸銅與0.2mg/L硫酸亞鐵混合液,或0.7mg/L硫酸銅,或15-20mg/L福爾馬林全池潑灑9、粘孢子蟲病癥狀:魚體皮膚、鰓瓣及鰭條處形成包囊,魚體體表產生較多粘液防治方法:①15-30ml/L福爾馬林溶液浸洗病魚30-60min,每天一次,連續5-7d②用90%晶體敵百蟲全池潑灑,水中藥物濃度0.3-0.5mg/L10、錨頭蚤病癥狀:魚體口腔、鰓部、鼻孔和體表寄生蟲體防治方法:90%晶體敵百蟲全池潑灑,水中藥物濃度0.2-0.3g/m3。
推薦閱讀:

【 江恩技術級別  的滾動操作 】
七夕技術帖 | 身為咖啡師的我早已洞察了一切!
棒針基礎教程—片織縫合法,以及羅紋針收針法教程|棒針技術教學分區
無花果系列栽培技術之一-建園與栽植
用一件舊衣改做的嬰兒褲子和上衣 - 服裝設計與剪裁技術交流(男裝、女裝、童裝、衣服等相關裁...

TAG:養殖技術 | 養殖 | 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