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癬癥狀,手足癬治療,手足癬圖片,手足癬

  

  手足癬是發生於掌、跖與指、趾間皮膚的淺部真菌感染。致病菌主要有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和絮狀表皮癬菌。  足癬俗名「香港腳」,又叫腳氣、腳濕氣。癥狀為腳趾間起水皰,脫皮或皮膚髮白濕軟,也可能是糜爛或皮膚增厚、粗糙、開裂,可蔓延至腳底及腳背邊緣,劇癢,必須抓破為止。故常伴有繼發感染,致局部化膿、紅腫、疼痛,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甚至形成小腿丹毒及蜂窩組織炎。由於用手抓癢處,常傳染至手而發生手癬(鵝掌風);真菌在指(趾)甲上生長,則成甲癬(灰指甲)。真菌喜愛潮濕溫暖的環境,夏季天熱多汗,穿膠鞋、尼龍襪者更是為真菌提供的了溫床;冬季病情多好轉,表現為皮膚開裂。這是一種接觸傳染病,會因共用面盆、腳盆、腳巾、手巾,、拖鞋及澡盆而迅速傳播。  中醫認為本病多因脾胃濕熱循經上行於手則發於癬,下注於足則發足癬,或由濕熱生蟲,或疫行相染所致。手足癬都是難以徹底治癒的皮膚病。  可以這樣治療:買一支復方酮康唑軟膏和一支聯苯苄唑乳膏,先擦復方酮康唑軟膏,可以止癢,然後再擦聯苯苄唑乳膏,早晚交替使用效果最好! 要堅持治療一段時間才行補充手足癬是發生於掌、跖與指、趾間皮膚的淺部真菌感染。致病菌主要有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和絮狀表皮癬菌。手癬中醫稱之為「鵝掌風」,足癬中醫又稱「腳濕氣」。中醫認為本病多因脾胃濕熱循經上行於手則發於癬,下注於足則發足癬,或由濕熱生蟲,或疫行相染所致。  本病按臨床表現分為四型:浸漬型多見趾(指)間皮膚髮白,糜爛、浸漬,邊緣清楚,去除浸漬的表皮,留下潮濕的鮮紅新生皮膚。水皰型多見足底或手掌出現水皰,甚至幾個水皰融合成較大的水皰,邊界清楚,皮膚不紅,皰破脫屑。鱗屑型多以脫屑為主,間有少數水皰,皰干脫屑,邊界清楚,炎症不明顯。增厚型多見掌跖皮膚增厚,夏季水皰脫屑,入冬則皮膚開裂。本病多見於成年人,往往是夏季發作或加重,冬季氣候乾燥時減輕或癥狀消失,故冬季是治療手足癬的最佳時機,現介紹幾則中藥治療手足癬的有效方,患者不妨一試。  ▲取蛇床子、苦參、白蘚皮、黃柏、生百部各20克,雄黃、硫黃各10克,當歸15克,每日1劑,水煎取汁外洗患處,每天1次,每次30分鐘,適用於各型手癬。  ▲取白礬、五倍子、地膚子、蛇床子、苦參各30克,大楓子、川椒、黃柏各25克,共研末用食醋1000毫升浸泡1周備用,每天2次,取藥液浸泡患處,每次30分鐘,每劑可用7天,適用於各型手癬。  ▲取雄黃、黃連各10克,苦參、土茯苓、防風、地膚子、荊芥各30克,冰片6克,先將前7味藥水煎30分鐘,停沸後加入冰片,去渣,待溫浸泡患處20分鐘,每天4次,每劑用3天,15天為1個療程。適用於各型手癬。  ▲取生地24克,大黃18克,蛇床子、薟草、百部、大楓子、海桐皮各15克,木鱉子(切片)、紫草、杏仁、丹皮、當歸各12克,花椒、甘草各6克。將上藥浸入1000毫升麻油內2天,然後用炭水煎至葯色微黃為止,用細篩濾渣,再用蜂蠟450克放入杯內,將濾下的麻油趁熱倒入杯內,攪勻成膏,收貯備用。每晚睡前,用溫水將患處洗凈,拭乾後,取此膏塗擦患處。適用於手癬表皮乾燥、脫皮、皸裂或水皰、奇癢。  ▲取滑石、煅海螵蛸、制爐甘石各40克,赤石脂20克,硼砂15克,白礬、制乳香、制沒藥各10克,輕粉、鉛丹、冰片各4克。共研成細末,過篩和勻,將患處洗凈擦乾,然後將藥粉均勻撒在趾縫間糜爛癢處,每天2次,適用於浸漬型足癬。  ▲取苦參、地榆、胡黃連、地膚子各200克,將上藥切碎後放入75%酒精至1000毫升中浸泡1周,過濾後再加70%酒精至1000毫升,外搽患處,每天3次。適用於水皰型足癬。  ▲取密陀僧30克,龍骨20克、爐甘石50克,輕粉3克,冰片3克,凡士林100克,將前4味葯研成極細末,然後加入凡士林調成膏劑,外塗患處,每天3次。適用於鱗屑型和增厚型足癬。  ▲取土槿皮、蛇床子、透骨草、徐長卿、黃芩各30克,土茯苓、苦參、枯礬各20克,每日1劑,水煎取汁適量,浸泡患處,每天2次,每次30分鐘,適用於足癬合併感染者。  另外,由於手足癬可通過接觸傳染,因此患者應分開使用臉盆、腳盆、毛巾、拖鞋等物品,避免重複感染。直到皮損恢復正常後,還要堅持用藥1~2周。


推薦閱讀:

這些年我試過的治療痔瘡的偏方(實踐篇)
何建國:急性肺栓塞的抗凝治療
男性性腺功能低下診斷與治療進展
胸椎小關節紊亂的分段治療
水果幫您預防治療糖尿病

TAG:圖片 | 治療 | 癥狀 | 足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