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的繪畫語言如何磨鍊
唐代畫家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說:「夫物象必在於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中國畫繪畫語言骨氣形似,皆本於立意而歸乎用筆。」這裡指出了用筆在中國畫繪畫語言中的重要意義。用筆起著建樹「骨氣」、「骨神」,表達事物的外形美和本質美的重要作用。這裡既要尊重客觀事物外在的真實性,又要通過對事物本質的分析,揉合畫家的主觀意圖來加以表現。「骨法用筆」在這裡不只是一種表現形式,而且是主、客觀有機統一在中國畫繪畫語言上的產物,從而構成不同的豐富的繪畫語言。
運筆有一個起筆、行筆、收筆的過程。通過將筆正用、側用、順用、重用、輕用、虛用、實用、擒得定、縱得出、握得緊、抓得開等渾身解數,把人的力和筆毫的彈力巧妙地結合起來。一張畫由千筆萬筆組成,用筆不可孤立,要講究筆與筆之間的組合與呼應。用筆要注意輕重疾徐,濃淡乾濕,深淺疏密,流暢活潑.這樣才能通過筆墨傳達出自己胸中要傳達之情感,才能畫出真正的具有筆情墨趣的藝術作品來。在繪畫中常用的用筆方法,有點、中、側、拖、攫、皺、拂等七種方法。在墨色上要講究濃淡變化。一筆之中要有濃淡變化,一幅畫中的所有物象還要有濃淡的不同,光是濃墨顯得單調乏味;若全部是淡墨,畫面顯得缺乏精神,萎靡不振。中國畫中的空間就是採用濃襯淡和淡襯濃的辦法來加以表現的。至於何處濃?何處淡?這要根據畫面的需要來安排。
一些物象的墨色處理不是一成不變的,同一物象在這張畫里用濃墨,而在另一幅畫里可能要用淡墨來畫,濃與淡也是對比而來的。墨分五色,焦、重、濃、淡、清,其實何止五色,墨可分出無數種墨色在具體墨色的運用上,可以採用濃破淡,或者淡破濃,或者採用積墨法,或濃中有淡,或淡中有濃,或濃襯淡,或淡襯濃。墨色的濃淡安排也是虛實輕重的處理,濃則重、實;淡則輕、虛。同時它與用筆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骨肉相連,不可分割。因此,筆墨是中國畫繪畫語言的靈魂,筆墨的運用與安排也是畫家繪畫水平和修養高低的重要體現。它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而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它必須經過長期的磨鍊,是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提高的過程。
推薦閱讀:
※耕耘朝氣——張耕源向日葵作品鑒賞
※中國畫的本質、特性、境界和欣賞
※新剪紙,匠心打造不用墨的中國畫
※劉陽先生山水畫2湘西
※【中國畫精英 · 花鳥 】北京畫院專職畫家安華平的工筆花鳥畫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