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幼兒教師的語言藝術
內容提要: 語言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重要工具,由於幼兒不識字,所以幼兒教師的語言成為教育中首要媒介。幼兒教師在教育中恰當合理地運用語言藝術,將直接影響到幼兒的生活、學習、情感的發展,關係到幼兒與教師的關係。因此教師在教育中應該積極引導適時鼓勵,幫助孩子獲取成功。 關鍵詞:幼兒教師,語言藝術,標準,語言策略 一、幼兒教師語言藝術的標準: 幼兒教師的語言藝術作為一種職業語言,有其特定的要求和規範,符合一定的標準。對幼兒教師來說,其語言既要符合對所有教師的一般語言要求,又要有反映幼兒教育特殊規律的特殊語言要求。 對所有教師來說,規範性、邏輯性、針對性、啟發性、情感性、激勵性、形象性和趣味性是最基本的語言行為規範,也是每位教師必須做到的。幼兒教師語言針對性的一個要求是針對不同年齡的教育對象應當使用不同的語言。由於幼兒在心理和生理上尚不成熟,特別是認知和語言發展水平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師在與幼兒進行交往的過程中,使用的語言除了需要符合以上一般要求外,還應當滿足以下標準。 1.生活化和文學化 語言的生活化,是指幼兒教師在組織幼兒活動時應當較多使用常用的非概念化的日常生活交際語言。語言的生活化是由幼兒教育內容的生活化所決定的。幼兒在幼兒園學習的內容既包括認識周圍世界和發展心智的認知經驗和方法,也包括一些基本的生活和「做人」所需要的態度和能力,這些內容都與他們的生活直接相關,他們需要在生活中學習如何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與人交往、在生活中學會做人,脫離幼兒已有生活經驗和幼兒生活實際的抽象概念和語言是幼兒無法理解和掌握的。雖然幼兒教師可以偶爾使用一些書面語形式的詞語和專門化的科技語言,但這些語言也必須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和符合幼兒認知水平的。例如:教師要求幼兒給桌上的不同形狀的插塑分類時,使用「下面請小朋友送三角形的插塑回家(畫有三角形的小籃子),送正方形的插塑回家」遠比使用「下面請小朋友按形狀給這些插塑分類」效果好。「送……回家」是幼兒經常可以聽到的生活語言,而「形狀」「分類」是比較抽象的概念,而且日常交際中,幼兒很少接觸到,所以幼兒理解起來比較困難。 恰當使用文學語言是對幼兒教師的另一要求。兒歌、故事等文學作品不僅是幼兒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幼兒教師對幼兒進行教育的一個重要手段。幼兒教師語言的文學化一方面表現在,教師在一日活動中應當注意恰當利用故事、兒歌等,以調節幼兒情緒,集中幼兒的注意,融洽教師和幼兒之間的關係。例如在組織幼兒《認識螢火蟲》活動是這樣開始的:小朋友們,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故事。一天,小白兔去采蘑菇,在回來的路上天黑了,小白兔找不到家了,急得哭了起來。幾隻螢火蟲飛過來了,對小白兔說:「別著急,我們來幫助你。」說著,他們把身後的小燈點得更亮了,很快地幫助小白兔找到了家。小朋友想一想,螢火蟲身後那個發光的東西,真的是燈嗎?它為什麼會發光呢?好,今天啊,我們一起來認識螢火蟲。教師運用這個故事作為開場白激發了幼兒的興趣,使他們將注意力集中在「身後有小亮點」的螢火蟲身上,也願意積極思考,想弄清楚「那個發光的東西」是不是「燈」。幼兒教師語言的文學化要求還表現在,教師在組織活動時,應當合理地運用幼兒熟悉的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或角色語言,使幼兒置身於他們熟悉的文學情境之中,在輕鬆、愉快、充滿想像的氣氛中生活和學習。例如:幼兒學過故事《一隻鳥和三個孩子》後,教師有時可以使用「紅花,紅花,多美呀!紅花,紅花,送給誰?/紅花,紅花,送給回答問題最多的人……」。再例如:教師讓幼兒戴上動物頭飾,使用「現在"小狗』已經找到了好朋友"骨頭』,其他小動物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嗎」要比「請小朋友找出動物和他們吃的食物之間的一一對應關係」更具有童趣,更能為幼兒所接受。 2.結構簡化和情境性 句法結構較為簡短、辭彙涉及的範圍較小等是幼兒教師使用語言時必須遵循的另一個標準。教師在與幼兒交談時,其語言中的辭彙和語言結構應當有所調整:句子不宜過長,複合句和並列句不宜過多,較多地使用一些功能詞,語法和語義關係也應限定在一定的範圍之內。結構簡化並不意味著越簡短越好,必要時,教師通過話語重複,可以更好地理解兒童想要表達的意思、讓兒童理解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和讓雙方圍繞同一個話題進行交談,以達到交流信息、表達情感等目的。例如:「金老師要帶小朋友到玄武湖公園去划船。想不想去呀?(幼兒:想)我們來到湖邊,你們看有這麼多小船。請每一個小朋友找一隻小船,坐在小船上。我們坐在小船上。金老師最喜歡劃小船了。每次划船的時候啊,我還會坐在小船上唱歌呢。聽聽我唱的是什麼?」金老師在這段話中,多次重複使用了「小船」,看似有點羅嗦,但小班幼兒理解起來不會感到困難,同時也使幼兒明白,這個活動是圍繞「小船」來進行的。幼兒教師語言的情境性強調,教師的話語內容應當與當時的活動或者事件相聯,與交談的情景匹配,遵循隨時隨地的原則,也需要一定的體態語的輔助。教師在說話時運用微笑、點頭、揮手、凝視等面部表情等視覺交流有利於表達讚許、欣賞、肯定、責備、暗示、批評等情感。例如:教師在解釋遊戲規則的同時,進行動作示範,遠比只進行言語闡述的效果好。 二、幼兒教師使用教學語言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剖析我們的教育對照平常的工作我們會發現教育還存在這樣那樣一些問題。教學是一門師生交流思想的藝術。在幼兒園教學中,老師們一直在努力嘗試讓自己的思想與幼兒的認識貼得更近些:有的在尋找深淺適度的教材;有的試圖通過形式有趣遊戲;有的精心設計形象生動的教具;也有的嘗試運用稚氣兒化的語言。這些有益的嘗試為實現師幼思想的溝通提供了保障。但我以為,與動態的活動過程相對應,教學更是一門對話語言的藝術,教師教學語言使用的好壞,對及時調控活動起著關鍵的作用。那麼,教師的教學語言,應注意那些問題呢? 針對兒童的形象思維特點,注意語言的生動性 在一次認識「熱脹冷縮」的科學探索活動中,老師是這樣設計活動的她先將水銀溫度計插入熱水中,等紅色水銀柱緩緩上升後,問幼兒:「你看到了什麼?為什麼細管中的紅色液體在熱水中會上升?」在被點名提問的孩子中,多數人回答:「因為外面是熱的,所以水柱就上升了。」老師發現孩子們回答得不夠[完整,也不夠理性凡隨即小結:「因為溫度升高了,液體的體積變大了,所以水柱上升了。」接著,老師又一次演示——將水銀溫度計插入冷水盆中,當紅色水銀柱徐徐下降時,老師再問幼兒:「為什麼溫度針放在冷水中液面會下降呢?」孩子的回答又不夠準確。老師心有不甘,一字一頓地更正:「因為溫度降低了,液體體積變小了,所以水柱下降了。」兩次對話,幼兒的回答與教師的標準僅差了中間一句,可是老師卻一再糾正孩子們以事實為依據的「表淺」判斷。這裡面反映了什麼呢?顯然,幼兒是見到了什麼才說出什麼,他們是注意到了條件和結果的,但對條件和結果之間的必然聯繫分明還不能洞察出來。老師希望通過實驗演示讓孩子領悟到「知識」的真諦,可是年幼的孩子又怎麼能將外界溫度的變化與水銀柱體積大小間接地聯繫起來呢?從表面看,似乎教學內容太深奧,不適宜幼兒,教學也中能「就此而已」了。那麼是否可以在抽象的科學現象與幼兒粗淺的水平之間尋找一種最佳的銜接?後來通過進一步反思,在另一班的活動中,同樣的實驗手段和實驗步驟,老師將語言稍作修正,問幼兒:「溫度高起來了,在細管里的水寶寶會怎樣?你能用自己的動作來表現嗎?」此時,孩子們顯得異常興奮,他們一個個做著熱身動作,發另一種形象化的動作闡釋著自己的認識。老師問一句簡單而符合孩子認知的話語,啟開了幼兒認知的心扉,原先那種似是而非、深奧晦澀的概念在幼兒腦海里變得生動起來。可見在幼兒園教學中,踐守教材的淺顯性、啟蒙性固然重要,但如何將成人生活中的抽象知識、科學語言轉化為兒童能理解的具體知識、形象語言,針對兒童特有的動作思維和形象思維特點,多使用生動的教學語言是十分值得研究的。 關注兒童的先前經驗,注意語言的具體性 美國心理學家奧蘇貝爾說過:「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結為一條原理的話,那麼,我將一言以蔽之:「響學習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麼,要探明這一點,並據此進行教學。」年幼兒童的思維活動往往與其日常積累的經驗表象直接有關。例如,給一個2.5歲的孩子看一幅汽車圖片,此時,幼兒會立即起身尋找自己的玩具汽車,找到後還會急切地說:「喏,汽車在這裡,汽車在這裡。」因為此前他已經玩過汽車玩具,很容易將圖片上的汽車當成自己的玩具汽車來認識。有一首詩歌——《雨點》:「雨點落在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覺/落進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落進江河裡,在江河裡奔跑/落進海洋里,在海洋里跳躍。」分析一下這首簡短的詩歌,其涵蓋的問題有哪些呢?筆者認為不外乎有這麼三個:「詩歌寫的是誰?在幹嗎?為什麼?」如果仍沿用傳統教學,一味關注教材設計教學,而不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那麼活動開展往往十分被動。前兩個問題,對多數幼兒來說比較容易,後一個問題,能回答的就極少了。幼兒會說:「因為小雨點累了,所以它在池塘里睡覺。」「因為它跳得高,所以在海洋里跳躍。」幼兒為什麼會答非所問,自然是由「睡覺」聯想到「累」,由「跳躍」聯想到「跳得高」,一個籠統的「為什麼」,將幼兒的思考活動引向表面的、單向的、線性的聯想,聽起來就「不對題」了。那麼,怎樣才能調動幼兒積極的語言表達呢?作為教師,應當由「備教材」轉向「備幼兒」,使幼兒原有的認知經驗自然過渡並提升為現有經驗。對池塘與海洋的區別,幼兒是再熟悉不過的了,教師運用比較性語言引導:「池塘與海洋有什麼不一樣?」孩子們會通過比較得出:池塘是小的,平靜的;海洋是廣闊的,波浪翻滾的……僅僅只是教師語言表達技法上的變化,但由於考慮到幼兒的先前經驗,關注了幼兒的學習狀況,使幼兒不再單就教材憑空想像,而是展開思維提煉經驗再聯想,真正實現了思維的「軟著陸」,幼兒的語言是平實的,但體驗卻是深該。 以兒童的人格發展為目的,注意語言的人本性 現代教育理論的發展要求教育越來越指向人的精神世界,重視培養對人的終身有益的因素,因而,教師教學中說的、做的必須服從和服務於幼兒的人格發展。教學中,我們時常會見到這樣一種情景:老師提一個問題,緊接著說:「能回答的小朋友請舉手!」立馬小手如林,孩子們的目光追隨著老師,身體跟著老師打轉,小腳不由得隨老師挪動,恨不得老師一喊就喊到自己的名字。甚至會有一些不住的孩子,搶先說起來。可是當孩子們如此熱情合作時,老師又會冷不丁地大吼一聲:「我喜歡讓坐得好的小朋友來回答!」這種前後迥然的態度往往會令孩子們措手不及。幼兒教師應該真誠地對待兒童發出的請求和需要。《學前教育研究》2003年第9期發表的張博的《我心目中理想的幼兒教師》給人很大啟發,文章敘述了一個典範活動:老師請孩子們欣賞一幅畫,孩子欣賞之後,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我想到了美麗。」(教師:是啊,多漂亮的顏色!)「一個很遠的地方。」(教師:遠得都看不到盡頭了。)「想到了睡覺。」(教師:我以後睡不著覺的時候,看看這幅畫,也許會馬上就睡著了。)……多麼富於詩意和激情的「的對話」!這樣的「對話」令人神往。教師國種高水平的評價和提煉,不僅給予孩子語言藝術的典範,更給孩子精神的釋放和分享。在幼兒園日常活動中,幼兒與教師的對話無處不在。如語言活動中:故事中有誰,在幹什麼,告訴我們什麼道理,你喜歡誰?數學活動中:看看這是什麼,有多少,怎麼算的?評價活動中:真好,對嗎,還有比他(她)更好的嗎?或者有時以手語、點頭表示,凡此種種。孩子們每天都在重複十幾遍,基至幾十遍地傾聽不同老師發出的同一性質話語信號,說得多了,聽得多了,自然難免失去認同感。反過來,如若一個教師能根據教學情境與內容的需要,靈活地做到字字句句落地有聲,生動有趣,就必然會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如何改變呆板拙劣的語言風格?一句話,教師要善於發現每個幼兒的特色,善於調動每個幼兒的積極性。可以根據情境需要改變腔調、語速,或者使用幽默、詼諧、活潑自然的語言;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使用具體、生動、多層次的語言…… 三、如何使自己的語言在教育中發揮最大的價值 1、合理運用「兒童化」的語言激發孩子的興趣 古人有句話叫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使乎言。」「兒童化」的語言是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巧妙地運用語言藝術,把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使幼兒樂於接受。如每天我們做完早操回活動室是要經過長長的走廊和樓梯,日子久了,孩子們耐不住了,有的敲打旁邊的欄杆,有的故意發出重重的腳步聲,還有些吵吵鬧鬧的回到活動室。雖然老師的制止可以暫時安靜,可孩子的好動總像壓不住的「火苗」隨時會爆發。於是我改變策略,第一次我用神秘的口氣告訴大家:「今天小朋友的兩隻腳像兩隻小貓,看看哪些小貓走路會又輕又巧?」頓時神秘的語氣吸引了孩子,每個人都防放腳步在努力扮演著「小貓」一路安靜地回到活動室。幾次下來這種形式孩子的興趣不高了,我又用誇張的口氣告訴他們「今天萬老師要尋找哪個小朋友的本領大,會把聲音藏起來。」這樣的語言又和孩子做伴了一段時間。第三次我裝作痛苦的樣子「哎呀,我的身體好疼呀,這麼多小朋友重重地踩在我的身上,你們能輕點嗎?」痛苦的表情和通俗易懂的語言再次使孩子放輕腳步。就這樣教師誇張的語氣和遊戲化的語言讓孩子一次又一次地了解了規則,明確了要求。我把對孩子的要求轉化成孩子的需要。幼兒根本沒意識到這是在對他們的要求,只是和老師在玩著一次次的遊戲。 孩子的年齡特點決定他們的自控能力較差,用「兒童化」的語言生動形象能提醒孩子完成所做的事。在進餐時文文是個吃飯很慢的孩子,一口飯在嘴裡總能嚼上半天也不咽下去。跟他多次講道理效果不佳。於是我用語言激發他的食慾「你的牙齒像把刀,喉嚨像滑滑梯。把飯菜切碎後讓它們乘著滑梯滑下去。」就這樣他饒有興趣地把飯菜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兒童化」的語言容易使幼兒產生輕鬆、愉悅的遊戲心理,使他們更加樂於參與活動,更能放鬆、大膽地表達意願。因此在教育活動中我盡量選用幼兒能接受的「兒童化」語言,於是枯燥的數學活動中有了圖形王國、數字寶寶,操作的材料成了大房子、小房子等等,幫助幼兒理解題意掌握知識。當教師的語言能吸引孩子時,他們就會全身心投入其中。在觀察天上變化的雲彩時,告訴他們雲彩是「魔術師」,引導他們說出雲彩會變成「小白羊、恐龍、腳印、帆船、大灰狼……」生動有趣的語言使得活動變得輕鬆愉快,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在美術活動的準備階段為激發孩子作畫的興趣,我常常捕捉充滿童趣的「點」,與孩子產生共鳴。如「小兔小兔給你拍張照!」「圓圈和半圓形玩遊戲,它們玩些什麼?」「小線條在哪裡跳舞呢?」大小不同的葉子稱為「葉哥哥、葉妹妹、葉寶寶」等等。 遊戲化的語言能使幼兒愉快地參與到活動中,能引導幼兒朝著目標而努力。孩子對於同一時間的興趣不會很長,即使是他們最喜歡的遊戲也是如此。所以富有童趣、直觀生動和幼兒能理解與接受的「遊戲化」的語言能激發孩子的興趣,使他們對感興趣的事物的時間延長。 2、靈活運用「插入語」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正在上課時,突然從窗口飛進一隻蝴蝶。「蝴蝶,蝴蝶。」當一個孩子叫起來後,緊跟著全班的小朋友都東張西望,邊看邊嚷,有些還離開座位去捕捉。也許這時中斷教學改成孩子關注的事物較好。可這也並不是唯一的選擇,我是運用語言轉移他們的注意力。「看呀,蝴蝶到我們中一班是尋找哪個寶寶上課認真的。現在誰會聲音響亮的告訴蝴蝶你聽到什麼,好嗎?」 「好!」依照平時的慣例孩子們紛紛舉起小手。一次突發事件就在我巧妙運用的語言中化解了,活動得以繼續。像類似的突發事件在一日生活中會隨時出現的,教師能抓住靈感的閃現,靈活把握好「抒情插語」,不僅可以調節幼兒上課的情緒,而且增強他們注意力的作用。 3、巧妙運用「暗示性」語言保留孩子的自尊 馬卡連柯曾說:「教師的態度神色上的少許變化,兒童都能看到或感受到,教師思想上的一切轉變,無形之中都會影響到兒童。」教師作為孩子教育的直接者,語言一向是最直接的。面對著一個個敏感而纖細的幼小心靈,我覺得能巧妙的運用暗示語言對孩子的發展相當有利。 暗示語言不直截了當地表示自己的態度、觀點和意見,而是借用其他委婉、含蓄的語言說彼及此,運用弦外之音巧妙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引起幼兒的思悟,從中獲得啟示。如我班的嘉嘉小朋友聰明活潑,自尊心特強。每次做事興趣不長。在繪畫活動中她常常渴望得到老師的稱讚,可作品往往只注重局部不注重整體的效果,在一次繪畫活動中她只畫了人物就早早交上來,望著她充滿熱切的眼神,我沒有給予否定,而讓她講述自己的作品。「這是誰?他在幹什麼?」「哦,原來是在拍球。我怎麼沒看到球呢?」……她馬上恍然大悟,主動去添畫完整。對於這樣的孩子,採取面對面的直接批評方式容易挫傷他們的自尊心,時間長了會產生逆反心理,而採用語言暗示後,所收的效果就大不一樣。這是針對悟性高的孩子,對多數的孩子需要我觀察後採取不同的方法。 4、善於運用「鼓勵性」語言增強孩子的自信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小孩子是喜歡稱讚的,沒有一個孩子不喜歡聽好話,也沒有一個孩子是喜歡有人罵他的。」所以在孩子完成任務後我都及時給予鼓勵,教師的鼓勵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力量,如「嗯,真不錯!」「好樣的!」「好孩子,繼續下去一定行!」等等。 對於膽小的幼兒鼓勵顯的更加重要,當他在回答問題是聲音會很輕,小朋友都聽不清。我就笑著說:「說給誰聽呀?—是說給你自己聽嗎?還是說給大家聽呢?」委婉而親切的話語消除孩子的膽怯,巧妙地指出了不足,提出了要求。 在孩子遇到困難或問題時同樣要給予鼓勵。在一次建構活動中朱晨龍玩了一會兒插片就不感興趣,我就問他「你能用它插一棵小草嗎?」他搖搖頭表示不會,我就用三個花片插了小草給他看,這下他來勁了,表示能拼一間房子。「在房子里還有些什麼?」在我的語言啟發下,一所大大的房子、門、沙發、桌子、電視機等慢慢呈現大家眼前,並讓他邀請其他的孩子來參觀,只見他的臉上時時洋溢著興奮。在他的帶動下更多的孩子加入其中,小小的插片在孩子的手中變化出無數的物品。教師鼓勵、欣賞的語言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獲取成功,儘快達成目標。 5、運用趣味性語言幫助幼兒獲取知識 在做到語言的準確、流暢規範的同時,還應特別注意到語言的趣味性,使其具備甜美、童趣、短小,為幼兒創設一個充滿感情色彩的,能引起幼兒情緒激動的情境,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獲得知識。 幼兒都期望得到老師的「愛撫」,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慈母般溫柔的表情、聲調,用親切、自然、純真的表情和語言讓幼兒感受天真爛漫之情。例如:在歌曲《迷路的小花鴨》中,開始部分的教學用語:「有一天,小花鴨在池塘邊的柳樹下玩,玩呀玩呀它迷路了,找不到家也找不到媽媽。它哭了,哭喊著要媽媽,就在這時候,小朋友看見了,連忙抱起迷路的小花鴨,把它抱回家,小花鴨回到媽媽的身邊,好高興呀!」 幼兒的思維是直觀、形象的,容易為興趣所左右。所以,教師要用生動、形象、具有兒童情趣的語言來描述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調動起幼兒的積極性。選用擬人、比喻、誇張等手法,施展繪聲繪色的描述技巧,把枯燥乏味的話通過編擬兒歌、故事,轉化為主動、直觀的事物形象,例如:在故事《甜鼠》中,提示語是這樣的:「(出示小灰鼠布偶,以角色的口吻自我介紹)我是小甜鼠,我渾身上下都是甜的,你們想知道我是怎麼從小灰鼠變成小甜鼠的嗎?」 幼兒的有意注意時間短,他們對較長或複雜的語句理解較困難。教師只能用短小、富有節奏感、符合幼兒心理發展水平的語言給幼兒上課。例如,上詩歌《吹泡泡》時,我用了這樣的提示語:「這首兒歌里,吹出了那麼多的泡泡,星星、露珠、葡萄、歌謠、歡笑都是泡泡,它們是誰吹出來的呀?」 四、幼兒教師的語言策略 幼兒教師在具備了必要的語言技能的同時,還必須具備一定的語言策略。策略即計策謀略,它是指為實現某一任務而採取的手段。幼兒教師的語言策略就應當理解為,教師在對幼兒進行教育時,為達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務,在語言上所採取的手段。語言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師的教育觀念。 1、是積極的指示和建議。 這與我們通常所要求的教育應以正面引導是相一致的。這一策略要求教師,在對幼兒提出教育要求時,應該多使用平等性的語言,如告訴他們能夠做什麼,怎樣去做,而不是一味地指責他們不能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但如果當幼兒真的已經,或者即將做出他不應該做的事情時,這時教師的建議可以使幼兒改變做法。有關幼兒園教師與幼兒的關係的調查認為,由於教師對幼兒消極的命令、指示、批評較多,教師與幼兒之間的關係不甚各協。毫無疑問,積極的建議比消極的命令更為有效,更能拉近教師與幼兒之間的關係,有利於教師對幼兒的教育。 2、是愉快的表達。 這一策略要求教師不論何時何地何事,當有必要向幼兒說明事理時,都要心平氣和地向幼兒明示。多數教師表達積極的、肯定的意見和愉快的情感時,較容易做到這一點;但在表達消極的、否定的意見和不愉快的情感時,往往很難做到這一點。愉快的表達往往會令人心情舒暢,願意接受不同的意見和批評。對幼兒來說更是這樣,教師愉快地、和藹可親地向幼兒表達自己的好、惡或指示,可以使幼兒更容易接納並樂於服從,那種高聲叫喊,或對幼兒"急眼"的做法,容易引起幼兒的反感和對抗,削弱了教育的作用,影響教育的效果。 3、是適時的鼓勵。 這一策略要求教師,在幼兒完成了任務時要給予及時的表揚;在幼兒遇到問題或困難時要及時地予以鼓勵。教師的鼓勵對幼兒來說是一種力量,諸如"嗯,真不錯!"、"好樣的!"、"好孩子,繼續做下去一定行!"等語言,加上教師親切的表情、愛撫的動作,會使幼兒受到極大的鼓舞,能夠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是極為有利的。 幼兒教師的語言策略,是在工作中逐漸形成的,它既基於教師的語言修養,也基於教師對幼兒語言發展的正確認識和正確的教育觀念,因此,為了提高教師的語言策略,對教師提出如下幾個要求: 一是要求教師有意識地加強自己的語言修養。語言修養注重的是個體運用語言的熟練度、準確度和流暢度,及在各種語言環境中的言語行為。教師的語言修養絕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師日積月累逐漸地形成,因而要求教師在日常工作中注意這麼幾個方面。首先,教師必須加強思想修養。古人說:"言為心聲",沒有心靈的豐滿,就沒有語言的豐滿;沒有心靈的高尚,就不會有高尚的語言。教師只有有高尚的師德,其語言才可能健康、文明、豐富、美好。其次,教師必須加強語言基本功的訓練。它包括語音的訓練,即練好普通話;包括儀態的訓練,即舉止穩重、態度大方、講究儀容、從容鎮定;包括必要的朗讀訓練、膽量訓練和講話訓練等等。 二是要求教師掌握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對於幼兒教師來說,把握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是掌握語言技能、運用語言策略的前提。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幼兒思維、理解的發展有密切的關係,比如,幼兒不能理解教師的"反話",當教師用諷刺、挖苦的語言對幼兒說話時,他們聽不出老師的正話反說。有一個初入園的小班幼兒,在回答老師的"人有幾隻眼睛?"的問題時說:"有三隻眼睛。"老師非常生氣,於是說:"人的眼睛有四隻。"幼兒馬上點頭跟著說:"是四隻。"這樣的語言只能造成幼兒的思維更加混亂,不會起到好的教育效果。幼兒對語言的理解也只能按表面的意思去理解,很難理解喻意或語言的深層含義,年齡越小,這種特點表現得越明顯。教師只有把握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特別是把握幼兒理解成人語言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更有效地在不同場合、在幼兒園各種活動中,有效地運用語言對幼兒進行指導和教育。 三是要求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語言策略是教育觀念的反映。如前所述,語言策略和語言修養並不是一回事,語言策略更多地與教育觀念相聯繫。作為幼兒教師,即使具有良好的語言修養,但如果沒有正確的教育觀念,比如沒有完全弄清教育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幼兒的主體地位之間的辯證關係,就不可能形成較好的語言策略。由於教師的教育觀念支配著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語言和行為,因而,如果要形成良好的語言策略,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比如對幼兒學習的正確認識、對幼兒園以活動為主觀念的認識、對遊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形式的認識、對尊重幼兒的認識等等,有了正確的教育觀念,教師才會掌握準確的教育策略。 作為幼兒教師在孩子的教育活動中就要積極的運用語言藝術,用「兒童化」的語言指導幼兒,用靈活的語言引導幼兒,用「暗示性」語言激發幼兒,用輕柔的語調和語氣鼓勵幼兒。我們幼兒教師的語言就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書」,如何使這本百科全書象童話一樣美,教師要用美妙的語言來藝術這本書,從而讓孩子在純凈的童話世界盡情遨遊,用心靈來體驗這份語言的藝術書。主要參考文獻:1.趙寄石樓必生《學前兒童語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2;2.柏恕斌丁振芳《教師口才學》中國書籍出版社1995.8;3.彭聃齡《語言心理學》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10;4.黃中建《教學語言藝術》四川大學出版社1991.7;5.汪縛天《教師的語言修養及訓練》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7。6.江蘇紹興縣教師進修學校沈國香《幼兒教師使用教學語言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推薦閱讀:
※有關《老師,我想對你說》的作文怎麼寫?
※教師之美
※人教版普高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必修3教師用書 第一單元
※輕鬆管理90後老師,您只需掌握8大技巧
※論教師幽默素質及其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