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稱中國和平崛起不是維護南海權益緊箍咒

  資料圖:中國漁政311船在南海海域執行維權任務。

  「中國的海權力量的發展在於主權訴求,在於實現國家和平統一和維護海洋權益的防禦性訴求,有限的國際拓展也在於更好地履行打擊海盜、海上反恐、海上搜救、災難救援等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國際責任,而不是挑戰美國的海上霸權和侵略他國海洋權益。」  劉中民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所長  近年來,在國際戰略和外交政策宣示中,中國不斷重申要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主張「與各國共同致力於建設持久和平與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主張「通過對話和合作解決爭端,而不應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在外交實踐中,中國也一直在踐行求和平、促發展、謀合作的外交理念。  但是,在近年來的國際社會尤其是西方大國和周邊國家的輿論中,卻不斷地將一系列不合理的要求和條件強加給中國的「和平崛起」,並試圖用它們杜撰的「和平崛起」話語體系圍堵和綁架中國外交。這在去年以來的釣魚島爭端、南海爭端中體現得尤為突出。其基本邏輯是,既然中國堅持和平崛起,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那麼中國在任何情況下與任何國家的任何爭端,中國國防現代化的任何舉措,中國維護正當權益的任何行為,都違背了「和平崛起」政策宣示,因此便會有「中國傲慢論」、「中國強硬論」、「中國擴張論」等「中國威脅論」的變種。  在筆者看來,中國應該明確地告誡那些企圖用「和平崛起」綁架中國外交的國家,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和平崛起道路的信念永遠不會變,但「和平崛起」也絕不會成為中國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的「緊箍咒」。具體說來,應澄清以下幾個主要問題。  第一,「和平崛起」並不意味著中國懼怕衝突。中國走和平崛起的道路,更重要的主觀訴求在於避免走歷史上崛起大國軍事擴張導致全球性戰爭的老路。中國的理性選擇在於規避挑戰傳統的霸權國家,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懼怕外部試圖強加給中國的衝突。這是越南和菲律賓等國家應該搞清楚的邏輯,因為它們似乎認定中國十分擔心與周邊國家衝突會破壞和平崛起戰略,進而偏狹地將中國和平崛起戰略視為它們蠶食中國權益的機遇。如果越南、菲律賓等國家一味堅持這一邏輯並存有僥倖心理,最後它們必須承擔為此付出的代價。  第二,「和平崛起」並不意味著中國沒有自己的利益底線。長期以來,從和平發展的世界大局出發,從亞太地區穩定與繁榮的地區利益出發,中國一直堅持「主權屬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原則,對目前多數島礁被相關國家佔領、油氣資源被掠奪的現狀保持了高度的剋制,並探索雙邊協商的辦法逐步解決島礁和海洋劃界爭議,這是此前南海局勢保持相對穩定的根基所在。但是,近兩年來,在外部勢力的慫恿下,越南、菲律賓等一再將中國的理性、大度、忍讓視為堅持和平崛起的中國的無奈選擇,不斷衝擊中國的利益底線。近來中國驅逐相關國家測量船、南海巡防、南海軍演等舉措意在告誡菲、越不要挑戰中國的利益底線。  第三,中國海軍現代化與「和平崛起」並不矛盾。近年來,中國海軍的有限發展以及走出「第一島鏈」的訓練,乃至對索馬利亞反海盜行動的參與,都不斷地被外部世界放大,並被扣上「中國海軍民族主義」、「中國海洋擴張」的帽子。在美國、日本等西方國家以及印度、東南亞國家等周邊國家,「中國海權威脅論」大有甚囂塵上之勢。美國和相關的周邊國家應該清楚,中國的海權力量的發展在於主權訴求,在於實現國家和平統一和維護海洋權益的防禦性訴求,有限的國際拓展也在於更好地履行打擊海盜、海上反恐、海上搜救、災難救援等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國際責任,而不是挑戰美國的海上霸權和侵略他國海洋權益。無論是美國,還是周邊的國家,適應中國海權力量的有限增長並尋求在海洋安全領域的國際合作,才是合理的選擇。因為任何國家都無權剝奪中國發展與自身主權及防衛需求相適應的海軍的權利。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中國人自己也有意無意地被「和平崛起」捆住手腳,在對外關係中養成一種畏懼衝突、規避爭端、習慣妥協的戰略思維,「和平崛起」戰略便會如外部某些國家所願,成為維護中國海洋權益的「緊箍咒」。
推薦閱讀:

【半島時評】沈丁立:保持美朝和平符合中國利益
為自己的國家感到自豪是什麼體驗?
(6)和平的見證
浙江江山徐和平師傅的易學文章
世界和平

TAG:中國 | 和平 | 評論 | 權益 | 崛起 | 海權 | 南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