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慧長老:學佛要從做好身邊小事開始
我們學佛的人做善事、做好事、修行,一定要從身邊的小事、日常的小事做起。
文/凈慧長老
(2007年9月21日晚)
各位道友:
佛經上告訴我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意思就是說,修行的人、學佛的人、修善法的人,不要放棄任何細小的好事。因為任何重大的事件、任何極為莊嚴的功德、任何極為宏偉的殿堂,都是由一樁一樁小事組成,一個一個零件組成,一椽一瓦組成。任何一個宏偉的建築,離開了一磚一瓦一沙一石,這座宏偉的建築就不存在了。人生在修善法的過程中同樣如此,不要輕視任何一件細小的善事。如果把所有細小的善事都放棄掉,不肯去做,那幾乎就沒有什麼善事可做了。因為離開了小事,就沒有大事。
我們學佛的人做善事、做好事、修行,一定要從身邊的小事、日常的小事做起。對 於在家 居士來說,就是從家庭的一點一滴的小事開始做起。我們在家學佛的居士們,一定要認清自己的身份和位置,一定要知道在家修行不能離開家庭生活。不在身邊的小事中磨鍊自己,修行就很難進步,很難穩定。同時,在家居士不 管是男 居士還是女居士,在家庭中都對家庭有一份責任和義務,都是家庭中重要的組成人員。當今社會是一個忙碌的社會,現在的家庭不是像過去的那種大家庭,一家人有十幾口。現在都是小家庭,家庭成員最多的三四個人,少的一兩個人。家庭中所有細小的事務,作為家庭成員都要積極主動地承擔,使家庭生活和諧,關係和睦,修行才有一個好心情。講老實話,在家庭裡面,不管是男人也好,女人也好,都要主動地為對方著想,為對方做奉獻,成就對方。彼此都有這樣的想法,家庭才會和睦。有不少信徒到寺院里來很積極,回到家裡就不是那麼積極,覺得燒火做飯有礙修行,洗衣墩地有礙修行,一切家務活都有礙修行,而不願意去動手。天長日久,一定會造成一種非常緊張的、不和諧的家庭關係。長此以往,如果對方又對信仰不能尊重,不能同情,就會演變為家庭暴力,破壞家庭關係。
一個在家學佛的人,如果不能按照自己所受的戒律很好地維護家庭關係、維護家庭的和諧,積極在家庭中做奉獻,那就不是一個好的在家佛弟子。一個好的在家佛弟子,就一定知道怎樣來維護家庭的團結和睦,知道怎樣把家庭的一切認真做好,身先士卒,使得家庭每一位成員對他(她)的言行表示認同,表示欣賞,並且有所感動。能夠達到這樣的目的,說句老實話,你是吃小虧佔了大便宜。為什麼呢?你天天又誦經又拜佛又忙家務,時間久了家中的人就會說,家務活你少做一點,多拜佛多誦經吧。你看,是不是吃點小虧佔了大便宜?而且還把家中的人都感化了、感動了。一個家庭原來就只一個人信佛,如果做得好就能影響全家的人。全家的人都能受影響、受感化,就能夠影響周圍鄰里,使得大家都能夠認同佛法、認同學佛。這實際上就是以身弘法,就是以自己的模範家庭成員的行為,起到弘揚佛法教化眾生的作用。
最近我聽說石家莊市有一位女居士,因為學佛以後,在家裡不願意做家務活,丈夫回來了沒有飯吃,或者丈夫的衣服換下來不願意給他洗,只知道燒香拜佛誦經。時間久了,男方感覺妻子學佛以後完全不顧家了,心裡只有誦經念佛,沒有家務活,也沒有丈夫,沒有家庭了。作為一個在家佛弟子,像這樣走極端,很容易引起家庭紛爭,甚至於破裂。這位女居士長期這樣,丈夫心裡難受,於是家裡經常發生家庭暴力。最後演變到這位男士覺得佛教非常不好,覺得佛教協會非常不好,覺得真際禪林非常不好,使他的家庭沒有溫暖了。於是在他喝醉了酒以後,首先把家裡供的佛像全砸了,然後又跑到佛教協會來砸玻璃,跑到真際禪林來砸東西,由家庭的暴力演化成一種違法、犯法的行為。而且,在大街上引起其他的人來圍觀。破壞宗教活動場所的建築物,在法律上是不允許的。這種負面的影響可大可小,前幾年中央就有文件說民族宗教無小事。這位男士對宗教活動場所採取的這種暴力行為,如果不是發生在佛教,大家可以想想看,將會是什麼樣的後果?我覺得後果的嚴重性是難以估計的。但是不是就要完全把責任推到這位男士身上呢?其起因應該不是這樣。因為是這位女居士對在家學佛沒有採取一種正確的態度,而採取了一種極端的做法,以為修行就是不做任何的家務事。
實際上修行包括兩個部分,修福與修慧。修慧可以理解為覺悟人生,修福可以理解為奉獻人生。奉獻人生是什麼呢?就是要在一切苦活、臟活、累活當中去奉獻,就是要在許多具體的體力勞動當中去奉獻,就是要從身邊的小事開始來奉獻,來為他人提供方便、提供服務。不要以為拿出三萬、五萬塊錢就是奉獻。如果把奉獻理解成單純的經濟行為,那對一般的教徒而言是無法承受的。我們所說的奉獻就是布施,布施有內施、外施,有財施、法施。所謂內施,主要就是布施體力,當然還包括身體器官的布施 —— 需要手足我可以布施,需要頭目、腦髓我可以布施。但是在一般的情況下,像那樣高要求的布施不會發生。那是一種在非常特殊的情況下才有可能發生的事情。一般來說,內施就是以體力為主。別人搬不動的東西,我幫你搬;有老人需要攙扶的,我可以出一把力;有小孩跌倒了,我可以扶起來;墩地,搞衛生,洗廁所,這都屬於內施。所謂外施,包括財施與法施 —— 財物的布施、知識的布施。學習佛法一定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修行更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修行不僅僅是打坐、念佛、誦經,做一切善事都是修行不可缺少的部分。修行者,就是修正自己的言行。懶惰的行為要不要修正呢?要修正,要改。在家庭中,不想為家人提供服務、提供幫助,最後還美其名曰自己要修行,實際上是借修行來掩蓋自己的懶惰。最後造成家庭的不和睦,這種後果極為嚴重!
修行是一個廣大的法門,修行人就像高山,就像大海。高山之所以崇高,是因為有眾多沙石的積累;大海之所以廣大,是由於有千流萬派彙集成為大海。古人說: 「 高山不拒微塵,大海不拒細流。 」 高山很崇高,如果把每一粒沙石都排除了,高山又何在呢?大海很廣闊,浩渺無邊,如果把每一條支流都排除了,大海又何在呢?想到高山是由無數的沙石組成,我們每個人的功德寶山也是由每一個具體的善法組成;我們每一個人的功德大海,也是由無數滴善法的水珠彙集而成。
學習佛法要多看經典,多親近善知識,多聽聞正法,開拓自己的思想,端正自己的言行。學到了佛法,就要依教奉行。佛法最簡單的兩句話,幾乎所有學佛的人都會念,但往往都不會做。這兩句話就是 「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 。要把這兩句話認真地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落實,在每一個在家學佛者的家庭生活中落實。
家庭裡面既有惡事,也有善事。一般來講,作為一個普通的家庭,基本上是以善法為主。在此存在一個問題,比如說一家有四口人,其中男主人信佛或者女主人信佛,另外還有三個人或者兩個人不信佛。如果其中的那位男士或者女士信佛以後就吃素,不吃肉,這樣在生活上就會出現很大的差異。肉買回來了,你做還是不做?甚至於說,男方要吃或者女方要吃,你買還是不買?這都是一些很具體的問題。吃肉究竟是善法還是惡法?怎麼樣來判斷生活中具體的善和惡?這就要從戒律的源頭來找答案,要從佛對不同的信徒所規定的信條來找答案,要從佛陀針對日常生活提出的具體的方便規定來找答案。比如說,在家信徒,從戒律的源頭來講,是戒殺不戒吃的。在家信徒可以吃三凈肉或者五凈肉,佛在經典上有這種開許。作為在家佛弟子,在生活中一時還不能完全戒口,或者在條件不具備、家庭成員還沒有完全認同的情況下,就可以有所開許。在方便開許的前提下,耐心做工作,不要引起家庭矛盾,不要極端化。所以說,對於生活上的具體問題,也要根據具體的情況逐步地解決,不要來得太強烈。來得太強烈了,那些對佛法不認同的家庭成員接受不了,會造成家庭矛盾,甚至於引起家庭的破裂。
如果持另外一種看法,家庭破裂了不是更好嗎?我可以出家去當和尚,去當比丘尼。不是這樣的!因為組成家庭是一個因緣法,假使這個家庭就只有夫妻兩個人,這還好說,只要雙方同意,男的當和尚,女的當尼姑,那沒有問題。如果上有老下有小,要處理好這樣的家庭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既要對老人盡孝,又要對小孩盡到撫養教育的責任。一旦家庭破裂了,老人怎麼辦?小孩怎麼辦?這都是人生的責任和義務,不可以隨便就否定,隨便就放棄。放棄應有的、已有的責任和義務,不是善法,是惡法,是不善法。所以,要處理家庭問題,一定要全面分析,很具體地想清楚,不可以輕舉妄動。
各位在家學佛的居士,我希望你們通過學習佛法,通過學習佛陀所講的慈悲和智慧的教育、圓融和合的教育,學習感恩、包容、分享、結緣的理念,使家庭生活更圓滿,更和諧。然後,在此基礎上一步一步地凈化、美化家庭生活。家庭生活凈化、美化了,就是佛化生活。每個家庭都能佛化了,佛法在世間的影響力就會不斷增強、不斷加大。如果學佛使家庭不和諧,甚至於使家庭破裂,那麼佛法在這個世間就不會受到重視,不會受到尊重,不會受到信仰。所以各位在家佛弟子每個人的家庭狀況如何,直接影響到正法能否久住,直接影響到佛教能否產生更好的、更大的影響力。每一位不要小看自己在家庭中的作用。有好作用,就是在弘揚佛法;有不好的作用,雖然不能說你在破壞佛法,但是從後果來講也的確如此。所以各位在家佛弟子,要特別重視自己在家庭中的模範作用,重視自己在家庭中以身教化的不可估量的影響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