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熱止咳平喘方------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06-22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方劑來源 漢.《傷寒論》。又稱麻杏石甘湯。 . 組成與用法 麻黃9克 杏仁9克.甘草6克:石膏30克(先煎) . 水煎服。 功效與主治 功能辛涼宣洩,清肺平喘。主治外感風邪,肺熱內蘊,發熱咳嗽,喘息急迫,口渴;脈浮滑而數,苔薄白或黃。 ; 現代臨床 常用於治療肺炎,支氣管炎,哮喘;百日咳,小兒喘咳,小兒夏季熱;又用於治療憂鬱症,遺尿,盜汗,眼疾,鼻淵,白喉,喉頭水腫,流行性腮腺炎,蕁麻疹,痔瘡等病症。例如。 、. 一一 (1)大葉性肺炎 本方加銀花、黃芩、冬瓜子,治療9例。結果患者平均退熱時間為4.6天,胸痛緩解為6.1天,咳嗽緩解為8天;鐵鏽色痰轉陰為4。5天,血尿轉陰為4。6天(《安徽中醫學院學報>1982年第 1.期)。 (2)小兒肺炎 本方加減,治療30例。患兒均有咳嗽、發熱、厭食氣急、脈細數、舌紅等癥狀。結果,痊癒26例,顯效1例,好轉3例。本 方加麥冬、天花粉、白茅根、銀花、炙枇杷葉、牛蒡子、川貝母等組成「麻杏合劑」,治療21例。結果。痊癒19例,顯效2例({上海中醫藥雜誌)1959年第2期)。本方加銀花、知母、黃芩、蘇子、葶藶子等,治療小兒喘憋性肺炎300例。結果:均於服藥後2—3日,喘息癥狀減輕,呼吸暢通,發紺消失而愈(<閩東醫藥}1974年第1期)。本方加減,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185例。服藥後呼吸功能改善,咳嗽咯痰減少,發熱消退。結果:治癒者佔87%(《西安衛生》1960年第7期)。本方浸膏治療 45例。結果:咯痰者痰的粘稠度下降,痰稠難咯癥狀改善者佔56.3% (《鐵道醫學》1980年第3期)。 (3)慢性支氣管炎 本方加味,治療痰熱型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28例。結果:咳嗽、氣喘、咯痰等癥狀基本控制22例,顯著好轉4 例,好轉1例,無效1例,主要癥狀平均3.1天後明顯好轉({中醫雜誌》1965年第12期)。治療老年慢性支氣管炎172例。患者病程長,部分有肺氣腫。經本方治療,隨訪1年。結果;暫愈34例,顯效62例,好轉63例,無效9例,失訪4例;伴喘息癥狀者平均4.5天後癥狀減輕,肺部乾濕羅音減少或消失(《天津醫藥)1975年第12期)。 (4)百日咳 本方加百部、葶藶子、大棗製成糖漿,治療228例。患者每日服糖漿量視年齡大小而異。結果:痊癒195例,好轉25例,未愈 8例(《江西中醫藥)1960年第10期)。 (5)夏季熱 本方加減,治療小兒夏季熱25例。患兒均有弛張型發熱、口渴多飲、多尿汗閉等癥狀。高熱發驚者,加蟬衣、僵蠶,食欲不振者,加雞內金、谷芽。結果:20例服藥3~-.5劑,汗出熱退,癥狀消失,5例服藥後體溫降至37。5—38。C,入秋後自愈(<中醫雜誌)1982 年第6期)。 (6)憂鬱症 本方加蟬蛻、茯苓、白朮、連翹、生薑治療。患者因家事惱怒而發憂鬱症,症見噯氣胸悶、食後脹滿、兩脅竄攻、脈弦數。結果。服藥2劑後小便增加,諸症減輕;守方再服4劑,皆除;改服歸脾湯加麥冬8劑,告愈(<山西中醫}1989年第6期)。. (7)遺尿 本方加味,治療6例。肺陰虛者,加沙參、麥冬,脾虛 者,加山藥、谷芽;夾痰者,加桔梗;氣逆者加蘇子。結果均獲愈(《新醫藥學雜誌}1977年第11期)。 (8)盜汗 本方加苡仁、天花粉治療。患者盜汗3年,體壯、嗜酒、夜眠盜汗而濕衣,久服滋陰降火益氣固表葯無效,症見氣熱息粗、口渴多飲、小便黃赤、舌紅苔薄黃、脈數有力。結果:服藥3劑後,汗止,繼服沙參麥冬湯加減調治。 3年後隨訪未發(《新中醫}1988年第2期)。 (9)眼疾 治療表裡俱熱的多種眼病,如天行赤眼、暴風客熱、白陷魚鱗、花翳白陷、凝脂翳等均有一定療效。但舌苔轉清,外邪已除時不宜再服。年老體弱及久病不愈者須慎用(《廣東中醫》1958年第9 期)。 (10)鼻淵 本方加減,治療工7例。患者男性9例、女性8例,年齡 12-48歲,病程20天一7年,症見前額頭痛、鼻涕黃濁、鼻塞、喘咳、噴嚏,部分患者伴發熱惡寒、鼻出熱氣、舌苔黃、脈數有力,X線檢查為鼻竇炎。鼻塞甚者,加蒼耳子、辛夷、薄荷;頭痛甚者,加白芷、細辛;胃熱偏盛者,加知母。結果;服藥3--6劑後,治癒14例,有效3例(《國醫論壇》1989年第3期)。 (11)白喉 本方加大黃、葶藶子、桑白皮,治療2例。患者有發熱、咽部白色假膜、咳嗽等癥狀。結果均獲愈(《江蘇中醫學會1962年年會論文集》1963年)。 (12)喉炎 本方加射干、荊芥、天冬,治療小兒痙攣性喉炎10例。患者3—6歲,病程2—4天,咳嗽緊促、聲如犬吠、少痰、夜半頻發、胸部X線透視無異常,症見聲音嘶啞、舌紅苔黃、脈滑數。結果;服藥2— 4劑後,咳嗽止,其他體征消失;平均治療時間為3天。隨訪1周正常 (《浙江中醫雜誌》1988年第u期)。 (13)喉頭水腫 治療2例。結果:服藥後,喉頭水腫消失,喉痛;聲音嘶啞等癥狀隨之好轉(《江西中醫藥>>1989年第5期)。 (14)流行性腮腺炎、腦炎 本方加龍齒、生薑治療。患者發熱惡寒,氣粗口噤,神昏,耳下腫硬,便秘,脈浮數。結果:服藥後癥狀減輕;再投本方合白虎湯9劑而愈(《山東醫刊》1959年第2期)。 . (15)蕁麻疹 本方治療。經實驗證明對抑制I型變態反應,有效 ({遼寧中醫雜誌)1981年第5期)。 (16)痔瘡 以本方加大黃、黃芩為基礎方,治療50例。其中男24 例、女26例,年齡11—71歲,內痔嵌頓發炎21例、便血16例、結紮疼 3例、炎性外痔6例、混合痔4例。發炎者,加玄胡、桃仁,發炎水腫者.加苡仁、郁李仁,並加重石膏、麻黃劑量,便血者,加阿膠、地榆、黑槐花。結果;治癒38例,顯效n例.無效工例(<湖北中醫雜誌>1988年第1 期)。 、 應用要點 主要用於治療肺熱喘咳。方用麻黃宣洩,石膏清疏,杏仁沉降,三葯同用,有宣有降,相反相成,清降結合。標本兼顧,為其配伍特點。臨床應用以身熱不解、外感風邪、有汗或無汗、咳逆氣急,甚或鼻扇口渴。苔薄白或黃、脈浮滑而數,為其辨證要點。 .臨床如見發熱較甚者,石膏用量可增至60一i20克;熱毒炎症者,加大青葉、黃芩、連翹,咳喘甚者,加知母、瓜蔞、黃芩,兼有痰飲者.加葶藶子、枇杷葉、貝母,胸痛者,加鬱金、白芥子,咯血者。加白茅根、仙鶴草。 本方為治肺熱喘咳之方,凡屬風寒實喘、腎虛久喘者,不宜應用。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本方有抗病毒、解熱、平喘、鎮咳、祛痰、利尿,鎮靜等多種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流感病毒有了定抑制作用,對傷寒、副傷寒疫苗造成的家兔發熱模型有顯著退熱作用。能抑制組織胺引起的支氣管平滑肌收縮和離體腸管的收縮,對乙醯膽鹼引起的平滑肌收縮也有抑制作用。此外,還對肥大細胞的脫顆粒有抑制作用,減少抗原激惹的組織胺釋放,緩解由此引起的腸蠕動.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
※芍藥甘草湯治急性腰扭傷
※炙甘草湯(復脈湯真補血之第一方)人蔘養榮湯 真補血之第一方
※灸甘草的功效與作用 甘草有什麼副作用?
※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藥枳實甘草須,此是陽郁成厥逆,疏肝理脾奏效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