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雲曉:孩子10歲以後最重要的教育原則是「尊重」

  給孩子的愛缺乏理解和尊重

  記者:在長篇紀實文學《拿什麼來愛你,我的孩子》中,你說有心理異常現象的未成年人大概是15%,是什麼原因造成這一危機出現?如果孩子沉迷網遊怎麼辦?

  孫雲曉:最根本的原因是以升學考試為中心的應試教育傾向。應試教育異化了親子關係,很多父母把孩子的學習看成是第一位的,這是一個不正常現象。學習當然很重要,但家庭教育最核心的是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

  所謂網癮、電視病都屬於人格不健康表現。人格健康最簡單標準是敬業、樂群,有很好的人際關係。而網癮恰恰不是這樣的,網癮一定是對自己不負責任,什麼學習什麼朋友什麼人際關係,統統都沒有了。我們研究發現,親子關係失敗,是導致青少年沉迷網遊最根本原因。

  記者:現在很多家長意識到「親子關係」的重要性,但不知道如何去做。你覺得家長有什麼誤區?

  孫雲曉:很大誤區在於給孩子的愛缺乏理解和尊重,比較專制。父母往往有個理由,我是愛你的,我愛你才會這麼做。其實真正愛的前提,一定是理解和尊重。第二,父母如果對孩子放縱、不管,放任的家庭里孩子成才率最低,最容易教育失敗。無數父母、教師都這樣告誡孩子,「只要你把學習搞好了,別的什麼都不用你管」,這句異口同聲的話反映出了一種可怕的國民共識。這種扭曲的價值觀必然導致扭曲的教育,扭曲的教育必然扭曲學生的身體與心靈。

  記者:和孩子如何溝通也是家長比較頭疼的事情,你有什麼建議?

  孫雲曉:辦法很簡單,10歲以後的孩子,最重要教育原則是兩個字「尊重」,沒有尊重就沒有教育,沒有尊重也無法溝通,所以一定要理解和尊重孩子。其實很多孩子表現是正常的,是父母不能理解和接受。我的女兒我就很尊重她,她對我的叛逆就少得多。毫無疑問,越是專制的教育,越會引起叛逆。

 「關係好壞決定教育成敗。」父母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給孩子一個成長的空間,這樣才能走進孩子的心靈,教育才能起作用。良好的關係將成為孩子成長中的支持系統,當孩子遇到困難時,這個支持系統可以幫助他們克服困難、走出困境。親子關係是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第一要素 談拯救男孩

  記者:去年初,你的一本《拯救男孩》再掀波瀾,「女性化」成為一種社會現象,你有何妙方拿什麼來拯救我們的男孩?

  孫雲曉:男孩女孩學習模式和擅長領域是不一樣的,男孩最擅長的學習方式是運動、實驗操作、使用計算機、參與體驗,因此男孩教育最有效方式是充分滿足他的運動需求、動手操作、體驗。

  女孩擅長的學習方式是文字閱讀和語言的交流,而現在中國基礎教育最主要的方法是語言的交流,而這些女孩比男孩更適合。所以我認為中國教育是一種女性化教育。現在學校的應試教育剝奪了男孩運動的機會,父母的溺愛教育也不讓孩子去冒險,雙管齊下是對男孩最大傷害。

  記者:現在孩子性發育提前,如何跟孩子談性?

  孫雲曉:首先要把孩子的性發育、性好奇、性探索看作是美好的、正常的事情,一定要理解和尊重。性教育態度比知識更重要。最簡單的方法是當你家裡有個青春期孩子,至少有一兩本性教育的書放在家裡,孩子可以看,當然能夠跟孩子談一談性困惑,就更好了。孩子喜歡異性,最初的時候絕對是純潔無瑕的,任何一個人第一次喜歡一個異性時,都不可能是骯髒的。父母回憶一下自己的初戀,你就理解那是什麼感情。

  當一位16歲的女孩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終於告訴媽媽自己喜歡班裡一位男同學時,媽媽親切地摟住女兒:「你長大了,媽媽為你高興。真巧,媽媽也是在像你這麼大時喜歡上同班一個男生的。當時媽媽十分理智地戰勝了自我,讀大學時選擇了你的爸爸,你不覺得爸爸媽媽現在很幸福嗎?」女兒既詫異又欣喜地對媽媽說:「我的好多同學都會為這種事挨家長罵的,媽媽你真好,我懂了,你放心吧。」無論這位母親的經歷是真是假,她都是一位高明的母親,教子有方的母親。既不是放棄,也沒有傷害,用委婉的方式解開了孩子的心結,放下包袱,輕鬆面對學習和生活。作為母親既沒有給孩子施加壓力,也沒有自尋煩惱,這一方法很值得借鑒。所以我的建議是,家長們一要認真關注、細心觀察孩子在青春期階段的細微變化,不可掉以輕心;二要調整好心態,不要疑神疑鬼,草木皆兵,自己嚇唬自己;三要在信任理解的基礎上對孩子進行引導,切忌簡單粗暴和高壓強制,尤其不能在孩子面前詆毀他或她正在交往中的異性夥伴,那可就犯了孩子們的大忌。在處理眾多所謂的「早戀」事件中,我的經驗歸結為一條就是「既要熱又要冷,該熱時熱該冷時冷」。面對孩子青春期生理上的變化和心理上的困惑,家長要表現出「熱」——理解、關心、呵護,讓孩子在成長的煩惱中感受到親情的溫暖;面對孩子青春期階段與異性同學的交往,家長表面上要顯現出「冷」——冷處理。當聽到老師反映「孩子給男(女)生寫小條了」,「與某個異性同學來往過密了」或者從抽屜里、日記中發現孩子有小秘密了,家長不用吃驚,也不必詫異,冷靜地面對孩子的長大,在看似冷漠中與孩子進行藝術性、策略性地溝通,避免出現「彈簧效應」——越壓越彈。事實證明,中學時期男女同學之間的好感、接近,大部分都是「短命」的,經過短暫的「熱戀」之後逐漸都會冷卻下來,一直「戀」到成功的畢竟是極個別現象,而且這種執著也未必就是壞事。

  談父教如鈣

  父教缺失是中華民族一個大隱患

  記者:絕大多數國人認為教育是媽媽的事,你說「父教如鈣」,我們怎麼找回缺失的父教?

  孫雲曉:中國存在著父教缺失問題,很多父親不管孩子,或者說跟孩子關係不好。一項調查表明,中國高中生將父親選作第六位傾訴對象,排在同性朋友、母親、異性朋友、兄弟姐妹、甚至網友之後。

  中國的父教缺失是我們民族很大的一個隱患,父教缺失使男孩失去了自己成為男性的榜樣。父親要多帶著孩子玩耍、運動,出去社會實踐,母親管內務。我們社會所推崇和需要的男性風格,如寬容大度的胸懷、堅強果斷的行事作風、對女性的尊重和體貼等,只有通過父親和兒子的積極關係才能得以傳承。兒子是在對父親的行為方式與性格特點的模仿中逐漸長大成為男人的。


推薦閱讀:

甲狀腺究竟有多重要!
婚姻中最重要的和最不重要的
敢說自己「會」學佛嗎?最重要的學佛方法你掌握了幾條?
【睡前聊一會兒】電視真人秀,秀比真重要?
沙發擺放中最重要的是哪二點

TAG:教育 | 孩子 | 尊重 | 原則 | 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