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與左宗棠究竟是什麼關係?

曾國藩生於嘉慶十六年(1811),道光十四年(1834)參加湘省鄉試,中試第三十六名 舉人。然而,後面兩次會試都失敗了。

道光十八年(1838),曾國藩第三次參加會試,終於中試, 殿試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賜同進士出身。

比曾國藩小一歲的左宗棠,則於道光十三年就中了舉人,與曾國藩一樣,左宗棠後面的會試之路也很坎坷,道光癸已、乙未、戊戌三場會試皆是名落孫山。

曾、左二人性格不同,曾國藩兩次會試失敗,選擇的是埋頭苦讀,再入科場,即便第三次也失敗,我相信他還會考第四次。左宗棠則不同,會試三次失敗,他選擇的是絕意科舉,留心農學、史學、兵學及輿圖之學,也就是投身於有利於家國天下的經世實學。

在體制內順風順水的曾國藩,被道光帝欽點為翰林,又成為道光朝第一權臣穆彰阿的門生。如果沒有日後的太平軍戰亂,曾國藩必定是個體制內的學者型官員,沉醉於理學,甚或詞章之中,與倭仁相類似。

曾國藩在做著京官,鑽研理學之際,左宗棠正博覽群書,成為名臣陶澍幕府的第一號智囊,「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這是左氏的自況。

道光咸豐之交,曾國藩在中央各部歷任副部級高官之時,左宗棠則仍為湘上農人,避亂於荒山僻野之中。

咸豐二年(1852),正在趕赴江西,出任鄉試主考官路上的曾國藩得到母親死訊,倉皇之間,依照制度,回鄉守制,耕讀湘鄉。此時,並無體制內官員身份的左宗棠則被新任湖南巡撫張亮基禮聘入幕,參謀機要。

曾國藩與左宗棠

是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曾國藩奉旨赴長沙幫辦湖南團練,清剿土匪,但並無任何明確身份。左宗棠則輔佐張亮基,指揮長沙防禦戰,成為湘中權勢人物。

咸豐三年,曾國藩剿辦會匪,訓練鄉團,凌厲果決,號為酷忍,然而,咸豐二年秋,左宗棠早已倡議嚴治奸民。曾國藩在湖南辦團練的那些手段,左宗棠早已玩過,左氏已是老司機。

曾國藩在長沙練團辦案,在衡陽設廠造船,不官不紳,無權無銀,事事受湘省官吏掣肘,過得十分憋屈。但是,此時的左宗棠則隨署理湖廣總督張亮基去了武昌督署幕中,手握總督關防,調兵遣將,先行後票,大權在握。

咸豐三年九月,左宗棠的恩主張亮基調任山東巡撫。左宗棠不願離湘,辭別東翁,回到湘陰老家。曾國藩正在衡陽練兵,於是寫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請左宗棠過來幫忙,自稱自己是「智慮短淺」,需要左宗棠這樣的軍事人才幫助,「專講練勇一事」。曾國藩不是假客氣,在給郭嵩燾的一封信中也說練兵一事,「無有逾於季高翁者」。當然,曾國藩對左宗棠為人有一些耳聞,「明知高叟此次歸來,決計不復出山」。

張亮基

果然,左宗棠拒絕了!在他給朋友的信中,說:「滌公正人,其將略未知何如。弟以剛拙之性,疏淺之識,萬無以贊高深。前書代致拳拳,有感而已。」

從文字上看,左宗棠態度謙虛,但細細品來,則發現他的倨傲。左氏對曾國藩的軍事才能是懷疑的,說「其將略未知何如」,不願將自己的未來押寶於曾國藩,況且此時曾國藩非官非紳,也不是大有作為之靠山。

初次過招,曾國藩領教了左宗棠的高傲和冷漠。

咸豐四年二月,曾國藩率領已略具規模的水陸湘軍萬餘人馳援湖北,然兵敗岳陽,退守長沙。當時,太平軍已繞赴湘潭,南北合圍,長沙幾為孤城。當時,左宗棠已再次加入湖南巡撫駱秉章幕府,代表官方與曾國藩合作。

在各方聯席會議中,一個意見是進攻靖港,一個是主援湘潭。曾國藩一面派大將塔齊布援湘潭,另一方面,卻自己率領戰船,輕進靖港,結果大敗。

駱秉章

羞憤無比的曾國藩,竟然要投水自盡,幸虧賴幕友章壽麟救起,狼狽逃回長沙,不敢上岸。

左宗棠當時的建議是全力救援湘潭,事實也證明曾國藩是錯的!自殺鬧劇之後,左宗棠對曾國藩說「事尚可為,速死非義」,這是日後左宗棠自己的回憶。但是,在王闓運的記述中,則是這樣一句話:「左生狂笑罵豬耶」。

我們或許會覺得左宗棠為人刻薄,但是,我們不應忘記當時在打仗!此事之後,左宗棠幾乎每天都來曾國藩大營,指畫大局,教以機謀。

左氏待人並不溫厚,但絕對是個諍友!

在曾國藩辦湘軍最艱難的歲月中,身為湖南巡撫首席幕僚的左宗棠為之籌撥餉銀,募練勇丁,竭盡全力。對於曾國藩,左宗棠的評價也是比較客觀的,咸豐六年十一月十四日,在致胡林翼的信中說:「滌公方略本不甚長,而事機亦實不順利。」

湘軍大將塔齊布

咸豐七年二月,曾國藩父親去世。曾國藩並沒有等朝廷令其守制的聖旨到來,居然擅自離開大營,回鄉奔喪。

對此,左宗棠大為光火。三月初六日,他給曾國藩寫了一封長信,言詞甚為激烈,說曾國藩舍軍而走,「不俟朝命,似非禮非義,不可不辨」。

曾國藩接信,極為惱怒,拒不回信。左之責曾,一為朋友之道,更為湘系之利益,曾不回信,可見其意氣用事。

雙方矛盾激化,左宗棠則四處貶斥曾國藩,四月二十日致胡林翼信曰:

此公才短氣矜,終非平賊之人。

曾、左二人關係此時可謂相當惡劣。一直到咸豐四年八月,在曾國荃的調和下,二人慢慢緩和關係,湘系集團兩位大佬攜手合作。

曾左二人的和解,也是因為時局艱難,沒有左宗棠那樣的大才,曾國藩難以成事,沒有曾國藩這樣的靈魂領袖,湘軍難以團結。

曾國荃

左宗棠為人狂傲,不得罪曾國藩,並不代表不得罪別人。咸豐九年十二月,狂生做派的左宗棠竟然毆打署理提督、永州鎮總兵樊燮,這就是史上著名的「樊案」。此時一起,左宗棠深陷輿論和權斗的漩渦之中。

湘系集團在朝勢力亦為不小,大學士潘祖蔭 在郭嵩燾遊說之下,以「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一句話說動了咸豐,保住了左宗棠。期間,曾國藩亦出力不少。咸豐十年四月,曾國藩更是保薦左宗棠出任藩臬等實職,此舉既是為湘系集團的勢力擴張,亦是為朋友之間投桃報李。

曾國藩為人較為執拗,但是個君子;左宗棠雖性格倨傲,但亦坦蕩無私。二人交惡,為公不為私!

曾國藩與左宗棠之間,幸虧有個胡林翼,作為潤滑與調解而存在。胡林翼與左宗棠為世交,志趣相投,友事二十餘年,關係極為密切。胡林翼曾致書曾國藩,說左宗棠:

季高謀人忠,用情摯而專一。其性情偏激處,如朝有爭臣,室有烈婦,平時當小拂意,臨危難乃知其可靠。

知左宗棠者,胡文忠公也!

胡林翼

胡林翼於咸豐十一年八月去世,湘系集團的領導體制,由曾胡變為曾左,但是從思想性格上看,曾、左並不是同一路人,他們之間的反差太大了。曾國藩迂緩,左宗棠激切,曾國藩端謹,左宗棠狂放;曾國藩精於權術而短於兵略,左宗棠擅于軍事而疏於人情。

如果沒有曾國藩的推薦與保護,後來左宗棠也不會成為封疆大吏,成為一代名臣;如果沒有左宗棠襄助,曾國藩也不會順利剿滅太平軍,成為一代中興名臣。二人相交,外人看來,似乎有瑜亮之爭的感覺,其實二人也是惺惺相惜。

正是在曾國藩的護持之下,左宗棠得以在平滅太平軍的戰爭中,從一介師爺,而成為浙江巡撫,進而閩浙總督。後來,又出任陝甘總督,收復新疆,成就不世功業。

蕭一山先生在《清代通史》中這樣評價曾、李二人:

國藩以謹慎勝,宗棠以豪邁勝。

滿清平定太平天國之後,立即著手裁撤湘軍。為了避免兔死狗烹的結局,曾國藩主動裁撤曾系湘軍,而盡量保留左系湘軍,足見對左宗棠的信任,認為他可以接替自己成為湘系集團的大佬。

曾左二人性格不合乃是事實,但若因此導致兩人成為仇敵,則過於誇張,也不現實。早年合作之時,互有齟齬,也屬正常。但是,隨著合作的深入,曾左漸漸相知,求同存異,共謀湘軍集團的發展。或許從表面看,二人依然互斗,這或許是因為在朝廷猜忌的高壓之下,二人可以表演出來的而已。

曾國藩死後,左宗棠曾有這樣的輓聯:

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

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

曾氏生前,也曾這樣評價左宗棠:

論兵戰,吾不如左宗棠;為國盡忠,亦以季高為冠。國幸有左宗棠也!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愛與性|男女之間,若有這五種表現,關係肯定不一般,非常准!
朋友們對我的評價總是「關係不太密切」,怎樣解決?
陽宅風水與健康的關係
北大校長怒批:你的這12個壞習慣,關係孩子未來,影響孩子一生!

TAG:曾國藩 | 關係 | 左宗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