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解剖學》最詳細的肌肉起止點附圖片,值得收藏!

人體的肌肉按部位可分為軀幹肌、頭肌、上肢肌、下肢肌。

●頸肌

頸肌分淺層、中層、深層三群。頸淺層肌群包括頸部皮下最淺層的頸闊肌和兩側的胸鎖乳突肌。(此文為私人教練陶雲俊編輯整理)

胸鎖乳突肌

部位:頸部兩側的淺層皮下,呈扁條柱狀,從胸廓前正中部斜向後外上,轉頭時清晰可見。

起點:胸骨柄和鎖骨胸骨端。

止點:顳骨乳突。

功能:下固定時,一側收縮,使頭向同側屈,並轉向對側;兩側收縮時,使頸段脊柱屈,並根據肌拉力線經過寰枕關節額狀軸的前方或後方,決定頭屈或伸。上固定時,可上提胸廓,輔助吸氣。採用「仰卧負重頸屈伸」和「直立負重頸屈伸」等練習可發展該肌力量。

背肌是位於軀幹後面的肌群。肌的數目眾多,分層排列,可分為淺、深兩群。淺層主要為闊肌,如斜方肌、背闊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等,它們起自脊椎的不同部位,止於上肢帶骨或肱骨。深層位於棘突兩側的脊柱溝內,可分為數層。淺層有夾肌,主要是長的豎脊肌;深層為節段性比較明顯的肌群,能運動相鄰的椎骨,也能加強椎骨間的連結。

斜方肌

斜方肌位於項部和背上部皮下,一側呈三角形扁肌,左右兩側相合構成斜方形。起自枕外隆凸、項韌帶、第7頸椎棘突,全部胸椎棘突及棘上韌帶。上部纖維止於止於鎖骨外側段1/3、中部纖維止於肩峰和肩胛岡上緣外側、下部纖維止於肩胛岡上緣。近固定收縮時,上部纖維的拉力朝向內上方,其旋轉分力使肩胛骨上提、後縮、上迴旋;中部纖維的拉力水平向內,使肩胛骨後縮;下部纖維的拉力朝向內下方,其旋轉分力使肩胛骨下降、後縮、上迴旋。三部纖維同時收縮,使肩胛骨後縮和上迴旋。遠固定時,單側收縮使頭和脊柱向同側屈和向對側迴旋;雙側同時收縮,使頭和脊柱伸直。

背闊肌

部位:位於腰背部和胸部後外側皮下,呈扇形,為全身最大的扁闊肌,該肌上內側部被斜方肌遮蓋,肌束呈放射狀排列,由內下斜向外上方集中。

起點:借腱膜起於第7~12胸椎及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髂嵴後部和第11~12肋外面,纖維向外上前方集中。

止點:肱骨小結節嵴。

功能:近固定收縮時,使上臂在肩關節處伸、內收和旋內;兩上臂處於上舉位時,遠固定收縮,則拉引軀幹向上臂靠攏(引體向上)或提肋助吸氣。

肩胛提肌

位於斜方肌上部深層,為帶狀長方形肌。起於上位四個頸椎的橫突,肌纖維向後外下方,止於肩胛骨上角。近固定收縮時,使肩胛骨上提和下迴旋;遠固定時,單側收縮使脊柱頸段(帶動頭部)向同側屈和迴旋,雙側收縮使脊柱頸段伸。

菱形肌

部位:斜方肌深層,為一對呈菱形的扁肌。肌束從內上方向外下方斜行,可分為上部的小菱形肌和下部的大菱形肌。

起點:下兩個頸椎和上四個胸椎的棘突,纖維向外下行。

止點:肩胛骨內側緣下半部(肩胛岡以下)。

功能:近固定時,使肩胛骨上提、後縮和下迴旋。遠固定時,兩側收縮使脊柱頸、胸段伸直。

豎脊肌

部位:位於脊柱兩側,填充於全部棘突和橫突的溝槽內,並在背部棘突旁呈現兩條寬厚的縱行隆起,使中線上原本突出的棘突反而深陷在其中,兩側豎脊肌之間形成一凹槽。在活體上易於觸摸豎脊肌,縱貫脊柱頸、胸、腰段背側。自骶骨到顱底,分為棘肌(內側)、最長肌(中間)和髂肋肌(外側)三部分。

起點:骶骨背面、髂嵴後部、腰椎棘突和胸腰筋膜。

止點:頸、胸椎的棘突與橫突、顳骨乳突和肋骨的肋角。

功能:下固定時,一側收縮,使脊柱側屈;兩側收縮,使頭和脊柱伸。上固定時,兩側收縮使脊柱後伸並帶動下肢後擺,一側收縮使脊柱側向運動完成鞍馬上的側擺運動。(此文為私人教練陶雲俊編輯整理)

胸肌可分為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胸上肢肌均起自胸廓外面,止於上肢帶骨或肱骨。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和前鋸肌等。胸固有肌起、止點都在胸廓上。包括肋間外肌、肋間內肌和胸橫肌等。

胸大肌

部位:胸前皮下。

起點:鎖骨內側半、胸骨側緣和第1~6肋軟骨以及腹直肌鞘前壁。

止點:肱骨大結節嵴。

功能:近固定時,使肩關節屈、水平屈、內收和內旋。遠固定時,拉軀幹向上臂靠攏,提肋助吸氣。

胸小肌

部位:胸大肌深層。

起點:第3~5肋骨前面。

止點:肩胛骨喙突。

功能:近固定收縮時,使肩胛骨前伸、下降和下迴旋。遠固定時,提肋助吸氣。

前鋸肌

部位:胸廓外側面淺層。

起點:上位8~9肋骨外側面。

止點:肩胛骨內側緣和下角前面。

功能:近固定時,使肩胛骨前伸、上迴旋、下降;遠固定收縮時,提肋助吸氣。

腹肌上附著於胸廓,下附著於骨盆,腹前壁、側壁和後壁的大部分為腹肌構成。腹前壁有一對縱行的直肌,兩側是3層寬闊的扁肌,這3層肌的肌束方向彼此交叉,並在腹前壁處形成過的腱膜。腹肌位於胸廓與骨盆之間,是腹壁的主要組成部分,按部位分為前外側群和後群。前外側群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內斜肌和腹橫肌;後群是腰方肌。

腹直肌

部位:位於腹前壁正中線兩側的腹直肌鞘內。

起點:恥骨聯合上緣和恥骨嵴。

止點:胸骨劍突及第5~7肋軟骨前面。

功能:上固定時,腹直肌兩側收縮使骨盆後傾,如肋木懸垂舉腿動作。腹直肌一側收縮,使脊柱腰段向同側側屈,如懸垂側擺運動。兩側收縮使脊柱前屈,如仰卧起坐。無固定時,腹直肌兩側收縮,完成仰卧兩頭起或空中屈體的收腹動作。下固定時,腹直肌兩側收縮,牽拉胸廓向骨盆靠攏使脊柱腰段屈,如仰卧起坐動作;還可降肋助呼氣。

腹外斜肌

腹外斜肌位於腹壁前外側面淺層,為寬闊的扁肌,肌纖維由外上斜向前內下,左右兩側的腹外斜肌呈「V」字型,側後方與背闊肌的肌齒交錯,腹外斜肌肌腱還經過腹直肌的前面,參與腹直肌鞘前壁的組成。起於第5~12肋外側面,纖維向前內下方斜行,一部分肌纖維止於髂嵴,大部分肌纖維止於腹直肌外緣移行為腱膜並構成腹直肌鞘。腱膜下緣捲曲增厚形成腹股溝韌帶,架在髂前上棘和恥骨結節之間;其餘大部分腱膜於腹正中線與對側纖維交錯,形成腹白線。上固定時單側收縮可使骨盆和脊柱向同側側屈並向同側迴旋;下固定時單側收縮可使脊柱向同側屈,並向對側迴旋,其餘功能與腹直肌相同。

腹內斜肌

部位:位於腹外斜肌深層。肌纖維由後外下斜向前內上,左、右兩側的腹內斜肌纖維呈「八」字型。同側的腹內斜肌與對側的腹外斜肌肌纖維方向一致,在轉體的作用上相互協助。

起點: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溝韌帶外側2/3,大部分肌纖維向內前上方斜行,在腹直肌外緣移行為腱膜,參與構成腹直肌鞘前、後壁和腹白線。其餘部分肌纖維止於第10~12肋。

止點:第10~12肋。

功能:上固定時,一側收縮骨盆和脊柱向同側屈和向對側轉動。其餘機能與腹直肌相同。下固定時,一側收縮脊柱向同側屈和轉動(這時它與對側的腹外斜肌共同完成向同側的轉體運動)。

腹橫肌

部位:位於腹內、外斜肌深層,為扁闊肌。

起點:下位6肋軟骨內面、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溝韌帶外側。

止點:腹白線。其腱膜參與構成腹直肌鞘後壁。

功能:維持腹壓。

●上肢肌

上肢肌按部位的不同可分為肩帶肌、上臂肌、前臂肌和手肌。

肩帶肌包括三角肌、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大圓肌和肩胛下肌。其中,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和肩胛下肌都從肩關節上方、後方和前方跨過肩關節,並與肩關節囊緊貼,它們的腱共同形成「肌腱袖」,又稱「肩袖」。這些肌的收縮對加固和保護肩關節起到一定作用。

三角肌

部位:位於肩部皮下,呈三角形,肌束分前、中、後3部。從前、後、外3個方向圍繞肩關節,前部和後部的肌束為半羽肌,中部肌束為多羽肌。肩部的膨隆外形即由該肌形成。

起點:鎖骨外側半、肩峰和肩胛岡。

止點:肱骨體外側的三角肌粗隆。

功能:近固定收縮時,前部肌纖維使上臂在肩關節處屈和旋內;後部肌纖維收縮使上臂在肩關節處伸和旋外;中部纖維使上臂外展至水平位;整塊肌收縮使上臂外展。

岡上肌部位:位於肩胛骨岡上窩內,部分位於斜方肌和三角肌深面。

起點:肩胛骨岡上窩,肌纖維水平向外經肩峰和喙肩韌帶的下方,跨越肩關節。

止點:肱骨大結節的上部。

功能:近固定收縮時能使上臂外展。

岡下肌

部位:位於肩胛骨的岡下窩內,部分被斜方肌和三角肌遮蓋,為三角形的羽狀肌。

起點:岡下窩,肌束由內向外集中。

止點:肱骨大結節嵴中部。

功能;近固定時,能使上臂內收、外旋、伸和水平伸。

小圓肌

部位:位於岡下肌下方,大部分被三角肌所遮蓋,為圓柱形的小肌。

起點:肩胛骨外側緣背面,肌束由內向外移行。

止點:肱骨大結節嵴中部。

功能:近固定時,使上臂外旋、內收、伸和水平伸。(此文為私人教練陶雲俊編輯整理)

大圓肌

部位:位於岡下肌、小圓肌下方。其下緣被背闊肌上緣所遮蓋,整塊肌呈柱狀。

起點:肩胛骨下角背面,肌纖維與背闊肌走向一致。

止點:肱骨小結節嵴。

功能:近固定收縮時,使肩關節內旋、內收和伸。

肩胛下肌

部位:位於肩胛下窩內,前面與前鋸肌相貼,為三角形扁肌,肌束排列呈多羽狀。

起點:肩胛下窩,纖維向外上方行。

止點:肱骨小結節。

功能:近固定收縮時,使肩關節內旋和內收。

上臂肌覆蓋肱骨,形成前、後兩群,以內側和外側兩個肌間隔相隔。前群屈肌主要有淺層的肱二頭肌,深層的肱肌和喙肱肌等;後群為伸肌,主要有肱三頭肌和肘肌。

前臂肌位於尺、橈骨的周圍,分為前(屈肌)、後(伸肌)兩群,大多數是長肌,肌腹位於近側,細長的肌腱位於遠側,所以前臂的上半部膨隆,而下半部逐漸變細。前群肌位於前臂的前面和內側面,具有屈肘、屈腕、屈指以及使腕收展和前臂旋前的功能。前群肌共有9塊,分為淺層和深層。淺層有6塊肌,自橈側向尺側依次為肱橈肌、旋前圓肌、橈側腕屈肌、掌長肌、尺側腕屈肌和指淺屈肌。深層有拇長屈肌、指深屈肌和旋前方肌。

肱二頭肌

部位:上臂前面淺層,有長、短兩個頭。

起點:長頭以長腱起自肩胛骨盂上結節,短頭起自肩胛骨喙突。

止點:橈骨粗隆和前臂筋膜。

功能:近固定時,使肩關節屈、肘關節屈和前臂旋後;遠固定時,使上臂向前臂靠攏。

肱肌

部位:肱二頭肌下半部分深層。

起點:肱骨前面下半部。

止點:尺骨粗隆。

功能:近固定時,使肘關節屈;遠固定時,使上臂在肘關節處屈。

喙肱肌

部位:位於肱二頭肌短頭內側深面,為長梭形肌。

起點:肩胛骨喙突。

止點:肱骨中部內側。

功能:近固定收縮時,使肩關節屈、內收和水平屈。

肱三頭肌

部位:上臂後麵皮下,分為長頭、外側頭和內側頭。

起點:長頭起自肩胛骨盂下結節,外側頭起自肱骨體後面橈神經溝外上方,內側頭起自橈神經溝內下方。

止點:尺骨鷹嘴。

功能:近固定時,使肘關節伸,長頭收縮時使上臂在肩關節處伸;遠固定收縮時,使上臂在肘關節處伸。

肘肌

部位:位於肘關節後外下方皮下,呈三角形。

起點:起於肱骨外上髁。

止點:止於尺骨背面上部。

功能:該肌收縮時,能使肘關節伸並加固肘關節。(此文為私人教練陶雲俊編輯整理)

肱橈肌

起點:肱骨外上髁上方

止點:橈骨莖突。

功能:近固定時,使肘關節屈,並使前臂內旋或外旋和保持正中位。

旋前圓肌

起點:肱骨內上髁。

止點:橈骨體中部外側。

功能:近固定時,使前臂內旋,輔助屈肘關節;遠固定時,助上臂向前臂靠攏。

橈側腕屈肌

起點:肱骨內上髁及前臂筋膜。

止點:第二掌骨底。

功能:近固定時,使橈腕關節屈,參與手關節外展、輔助肘關節屈和前臂內旋。

尺側腕屈肌

起點:肱骨內上髁、前臂筋膜和尺骨鷹嘴。

止點:豌豆骨。

功能:近固定時,使橈腕關節屈、並參加固定橈腕關節和肘關節。

●下肢肌

下肢肌包括盆帶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與上肢肌相比,下肢肌較粗大有力、數目較少,在人體的支持和位移中起著積極作用。當站立時,下肢肌是在遠固定條件下進行工作的;當走、跑、跳時(下肢離開地面時),下肢肌則是在近固定條件下進行工作的。

盆帶肌起於骨盆的內面和外面,跨過髖關節,止於股骨上部,按其所在部位和作用,可分為前後兩群。前群包括髂腰肌和闊筋膜張肌;後群肌主要位於臀部,故又稱臀肌,包括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狀肌、閉孔內肌、閉孔外肌和股方肌等。

大腿肌位於股骨周圍,可分為前群、後群和內側群。大腿前群肌有縫匠肌和股四頭肌;內側肌群有大收肌、股薄肌、長收肌、短收肌和恥骨肌;後群肌有股二頭肌、半腱肌和半膜肌。

小腿肌可分為3群,即前群、後群和外側群。前群有脛骨前肌、拇長伸肌和趾長伸肌;後群有小腿三頭肌、趾長屈肌、拇長屈肌和脛骨後肌。外側群有腓骨長肌和腓骨短肌。

髂腰肌

部位:腰椎兩側和髂窩內,由腰大肌、髂肌組成。

起點:腰大肌起自第12胸椎和第1~5腰椎椎體側面和橫突;髂肌起自髂窩。

止點:股骨小轉子。

功能:近固定時,使髖關節屈和外旋。遠固定時,一側收縮,使脊柱向同側屈和迴旋;兩側同時收縮,使脊柱屈和骨盆前傾。(此文為私人教練陶雲俊編輯整理)

闊筋膜張肌

闊筋膜張肌位於大腿前外側,包在大腿筋膜鞘內,為梭形肌。起於髂前上棘,當高抬腿時,可以在髂前上棘前外側下方觸摸到闊筋膜張肌的肌腹。該肌在大腿外側上中部移行為髂脛束止於脛骨外側髁。近固定收縮時,能使大腿在髖關節處屈、旋內和外展。遠固定一側收縮時,能使骨盆向同側傾;遠固定兩側收縮時,能使骨盆前傾。

臀大肌

部位:位於臀部皮下,為四方形扁肌。肌束平行排列,可分為上、下兩部。

起點:髂骨翼後部外側、骶骨和尾骨背面。

止點:股骨臀肌粗隆和髂脛束。

功能:近固定時,使髖關節伸和外旋;上部肌纖維收縮可使髖關節外展,下部肌纖維收縮可使髖關節內收。遠固定時,一側收縮,使骨盆後傾並向對側旋轉;兩側收縮使骨盆後傾並維持人體直立。

臀中肌和臀小肌

部位:位於臀部外上方,大部分被臀大肌所覆蓋,兩肌呈扇形,臀中肌在淺層,臀小肌在深層。兩肌均起於髂骨翼外面。

起點:髂骨翼外面。

止點:股骨大轉子。

功能:近固定時,使髖關節外展;前部使髖關節屈和內旋。後部纖維使髖關節伸和外旋。遠固定時,一側收縮使骨盆向同側傾;前部纖維使骨盆前傾,後部纖維使骨盆後傾。

梨狀肌

部位:骶骨前面、小骨盆內。

起點:第2~5骶椎前面。

止點:股骨大轉子。

功能:近固定時,使髖關節外展和外旋。遠固定時,一側收縮,使骨盆向同側傾和向對側轉。

縫匠肌

部位:位於大腿前面及內側皮下,呈扁帶狀,是人體最長的肌。

起點:髂前上棘,向大腿內下方斜行。

止點:脛骨粗隆內側。

功能:近固定收縮時,能使髖關節屈和外旋;使膝關節屈和內旋。遠固定兩側收縮時,能使骨盆前傾,一側收縮時,能使大腿在膝關節處屈。用力伸膝時,它可增強膝關節的穩定性。

(此文為私人教練陶雲俊編輯整理)

股四頭肌

部位:位於大腿前面和外側面,有四個頭。

起點: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股中肌起自股骨前面;股外側肌起自股骨粗線外側唇;股內側肌起自股骨粗線內側唇。

止點:四個頭合併成一條肌腱,包繞髕骨的前面和兩側,向下延伸為髕韌帶止於脛骨粗隆。

功能:近固定收縮時,使小腿在膝關節處伸直,股直肌還可以使大腿在髖關節處屈。遠固定收縮時,拉大腿向前保持膝關節伸直,故能維持人體直立。

恥骨肌

部位:大腿內側上部。

起點:恥骨上支。

止點:股骨粗線內側唇上部。

功能:近固定時,使大腿在髖關節處內收、旋外和屈。遠固定時,一側收縮使骨盆向對側傾斜和迴旋;兩側收縮使骨盆前傾。

長收肌

部位:位於恥骨肌內側,為三角形扁肌。

起點:恥骨上支。

止點:股骨粗線內側唇中部。

功能:近固定時,使大腿在髖關節處內收、旋外和屈;遠固定時,一側收縮使骨盆向對側傾斜和轉動;兩側同時收縮,使骨盆前傾。

短收肌

部位:位於恥骨肌與長收肌深面,較長收肌短而厚,為三角形扁肌。

起點:恥骨下支。

止點:股骨粗線內側唇中部。

功能:近固定收縮時,使大腿在髖關節處內收、屈;遠固定時,兩側收縮使骨盆前傾。

大收肌

部位:大腿內側深層。

起點:坐骨結節、坐骨支和恥骨下支。

止點:股骨粗線內側唇上2/3及股骨內上髁。

功能:近固定時,使髖關節內收、伸和外旋。遠固定時,一側收縮與臀大肌一起完成跑步後蹬的「送髖」動作;兩側同時收縮使骨盆後傾。

腘繩肌的解剖

半腱肌、半膜肌和股二頭肌合稱股後肌群(常稱腘繩肌,又稱三弦肌)。

股二頭肌

部位:大腿後面外側,有長、短兩個頭。

起點:長頭起自坐骨結節,短頭起自股骨粗線外側唇下半部。

止點:腓骨頭。

功能:近固定收縮時,使大腿在髖關節處伸,使小腿在膝關節處屈和旋外;遠固定收縮時,使骨盆後傾和大腿在膝關節處屈。(此文為私人教練陶雲俊編輯整理)

半腱肌和半膜肌

部位:大腿後面內側,半膜肌在深層,半腱肌在淺層,兩肌均為單羽肌。

起點:坐骨結節。

止點:半腱肌止於脛骨粗隆內側,半膜肌止於脛骨內側髁內側面。

功能:近固定時,使大腿伸、小腿在膝關節處屈和旋內;遠固定收縮時,與股二頭肌相同。

脛骨前肌

部位:位於脛骨前面外側,為三角形的長肌。

起點:脛骨體外側面。

止點:足底內側緣第1楔骨和第1跖骨。

功能:近固定時,使足背屈和內翻;遠固定收縮時,拉小腿向前移動。脛骨前肌和腓骨長肌組成一個「肌袢」,共同維持足弓。

小腿三頭肌

部位:位於小腿後方皮下。包括淺層的腓腸肌和深層的比目魚肌。

起點:腓腸肌內、外側頭分別起自股骨內、外上髁。比目魚肌起自脛骨和腓骨後面上方。

止點:跟骨結節。

功能:近固定時,使小腿在膝關節處屈,使足在踝關節處跖屈,同時腓腸肌內側頭使屈曲的小腿外旋;外側頭使屈曲的小腿內旋。遠固定收縮時,拉小腿骨上端和股骨下端向後,使膝關節伸直,維持人體直立。

本文為私人教練陶雲俊編輯整理。參考資料:高等體育院校體育教育專業主幹課教材。


推薦閱讀:

收藏了160家店,今年還想繼續吃它們!
鑒別古幣真偽的常用方法
手捻葫蘆布盤、手盤和油盤,哪個效果更好?
小葉紫檀為什麼盤著盤著金星就沒了?
雷哥出品,你有過收藏嗎?收藏的東西具備收藏價值嗎?如何辨別具有收藏價值的物件

TAG:圖片 | 運動 | 肌肉 | 收藏 | 解剖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