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十體創革萬事/張懷瓘書體分類評論

書法十體創革萬事/張懷瓘書體分類評論2011年1月10日 宏文館 發表評論 閱讀評論

  張懷瓘將書體歸納為十體,無疑是一大進步。今將漢字分為真、行、草、隸、篆五體,或真、草、隸、篆四大體,毫無疑問,是受了張懷瓘書法欣賞書體分類的很大影響。中國的文字及書法,自古迄今,形態、風韻各具特色。就書體分類而言,從狹義上說,人各一體;從廣義上講,應舍小異、取大同,盡量簡約。動與靜、點與線、黑與白,相反相成,體現了陰陽之道,構築起一個書法世界。體現了天人合一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所追求的哲學思想和審美情趣。書之筆畫也是兩類:點和線。點、線間架有縱橫、上下、斜正、揖讓、向背。墨寫的點線與白色的紙,構成黑與白。清代興化人劉熙載在他的著作《藝概》中寫道:「書凡兩種:篆、分、正為一種,皆詳而靜者也。」行、草為一種,皆簡而動者也。」分為詳、簡即動、靜兩類。這是簡之不能再簡的一種分類了。張懷瓘在《書斷》中又論道:「權輿十體,相沿互明。創革萬事,皆始自微漸,至於昭著。」

  對於楷書隸書,唐時所說的隸就是楷,這同今天的隸書有出入。而「八分本謂之楷書」,「蓋其歲深,漸若八字分散,又名之為八分。」總而言之,現在我們可以把隸和八分籠統地歸於一類,統稱為隸書。張懷瓘說:「楷、隸初制,大范幾同」,「蓋大小篆,方圓而為隸書。」將篆字的圓轉變為方就是隸,隸帶有篆意;楷、隸大體相同。書法視頻。

  對於篆書,小篆是秦並六國後,始皇用李斯「書同文」的國策,禁用其他書體,並焚書,創立小篆。所謂「篆」,他說:「篆者,傳也。」所謂大篆、小篆,並不是指字形有大有小,這裡是古今的意思。古今相傳,大篆是篆,小篆也是篆。張懷瓘說:籀文與古文、大篆小異。換句話說,古文、大篆和籀文,大體都差不多。既然如此,本著「去小異,取大同」的分類原則,將以上三體合併為一體,統稱為篆書。他說:「(小篆是)增損大篆,異同籀文。」既然如此,並古文、大篆、籀文和小篆為一類,統稱篆書可也。   對於行書,他說:「行書非草非真,離方循圓,在乎季孟。兼真者謂之真行,帶草者謂之行草。」張懷瓘在《書斷》中說:行書「即正書之小偽」。他又說行書「非草非真」,我們知道「正書」、「真書」和「楷書」,說的是同一書體,僅名稱不同而已。既已將行草納入草書之類,那麼,真行便可以納入真書之類。因實用性強,將兼真帶草的這兩種行書,仍劃分行書體。   對於草書,張懷瓘寫道草書字體「上下牽連,或借上字之下而為下字之上,奇形離合,數意兼包」,「神化自若,變態不窮」,這已屬狂草的描述。「章草即隸書之捷,草亦章草之捷」,這句話說出了章草與草的本質聯繫,特別是與今草的聯繫更為密切。草書包括章草、行草、今草(小草)、狂草(大草)。他指出「草書之先,因於起草」,這是草書形成與發展的根本原因,即他所言「祖出於此」。他在《書斷》中沒有用「狂草」的名稱。因此,章草、今草、狂草,以及行草,可以籠統地劃分為草書一類。   對於飛白體,這是一種實用書體,其法失傳,其跡不存,無從稽考。故專辟一體,已無必要。張懷瓘說,東漢蔡邕某日見修飾鴻都門的「役人以堊帚成字,心有悅焉,歸而為飛白之書,並以題署宮閣」。

更多書法欣賞

分類: 14、其他名家書法欣賞, 1、經典書論 標籤: 學習與研究
推薦閱讀:

北宋兩大奸臣蔡京蔡卞,書法竟如此驚艷!
行雲流水 自然天成——著名書法家李海劍草書藝術
【】鄧必煌古詩書法作品
中國書法工具手冊(上冊)(一二五)
崔寒柏 《談書法》(下)

TAG:分類 | 書法 | 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