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康威凱:細數國人五類名表消費取向

2012年11月27日 07:41中奢網評論(2人參與)「買表實不簡單」。只要你根據個人能力打算買一隻相對比較貴的表,總會經歷前後思量。本篇針對其中的5種主要情況統稱為「唯表論」,大致可以折射出當下廣大國人名表消費的總取向了。你打算買表之前可於本篇先做個自我測試,看看你正處於唯什麼論?

(1/10)從「唯表論」大致可以折射出當下廣大國人名表消費的總取向。

百達翡麗腕錶

唯價格論

唯十大論

積家腕錶

勞力士腕錶唯完美論這是人們普遍的心態,都希望自己買到的東西是完美的,而且這種完美狀態能保持得越久越好。從哲學角度來說,完美的東西並不存在。正所謂:「水滿則溢,月滿則虧」,沒有真正完美的表,世上只有比較接近完美的表。任何一隻在錶店里還沒被售出的表,如果你定睛細觀,還是不難發現一些「瑕疵」(依然屬於廠家嚴格界定的合格範疇),「表無完表」也是鐘錶的魅力之所在:計時指針是否精確歸零、採用移印工藝的面盤是否有少許溢墨、日曆數字是否出現在日曆窗正中、鱷魚皮錶帶是否在錶店櫃檯射燈的長期炙烤下而留有斑痕、表底蓋及機芯螺釘上是否有裝配時留下的細微劃傷……表是人手製造的東西,天衣無縫只是理想,請客觀地去理解完美。即使新表的一切都與完美非常接近,只要你開始佩戴它,各種痕迹會迅速爬上表的外觀,難道我們就因為怕傷到表而不戴錶了嗎?無論多昂貴的表也不是為保險柜準備的,我的忠告是:手錶買來若不戴,還不如不買。試想一下,如果很多很多年之後你準備把自己相伴終生的愛表傳給後人,一定是充滿歲月印痕的物件才最有親情的味道。唯價格論誰不想買到便宜呢?如果能花盡量少的錢購得心儀的手錶實乃一件快事。奢侈品的一個特徵是:即使有再特殊的折扣,其價格也要遠遠高過同類型普通產品。所以如果出現背離品牌附加值、材質附加值及工藝附加值的超低價格(如:原價的2~4折),商品本身一定存在問題。表面上看任何商品都存在「沒有最低價只有更低價」,實際購買階段,能享受到誘人低價是需要緣分的,同時也靠強大的鐘錶專業知識和信息靈通度。如果用相對稍低的價格拿到正確的東西,長遠看一定划算且保值。倘若只是貪戀低價,由此導致買到不對的東西,那真是貪小便宜吃大虧。這裡我要幫大家擦亮眼睛,但凡網上出現的諸如頂級名表「兩折」的廣告,一定是假表!沒有其他可能。鐘錶消費的資深也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國內各大錶行對於貴賓客戶的優惠幅度通常比較到位,與店家稍加溝通,除「超級限量熱門表款」之外一般會有比較好的折扣。這樣的價格優惠,足以讓「去境外購表」的誘惑變得蒼白。唯十大論2012年10月8日,華語圈最著名的職業表評人鍾泳麟先生在香港去世。回顧他老人家為中國鐘錶市場做出的諸多貢獻,1999年評選「十大名表」堪稱濃墨重彩的一筆。瑞士人從未評選過他們的十大名表,而鍾先生1999年通過雜誌票選得出的「十大名表」雖然至今仍存在不少非議,但其積極意義是不可磨滅的。今天看來,鍾泳麟「十大名表」(簡稱「鍾氏十大」),讓20世紀90年代剛剛起步的華語圈名表消費新浪潮第一次有了比較正確的方向,彷彿混沌中的一道光。從那一刻起中國人才知道世界上真正被廣泛認可的好品牌都有哪些(當時鐘泳麟根據選票也排出了第11~20的一個附表,只是流傳遠沒有「十大」廣)。「十大」一出,洋品牌只靠編故事就能掙大錢的時代因此一去不復返了。但鍾泳麟先生可能沒有想到兩件事:1.製表行業在近十幾年來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特別是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很多品牌後來居上,也有一些大不如前。而現今的消費多樣性傾向已不適合再搞一次「十大名表」評選。2.華語圈的廣大鐘表消費者非常偏愛當年評出的排名,奉為經典天天背誦,可背誦後既不再深入思考也不去關注新事物,以至於購表人只要進錶店,詢問店員「某某品牌是不是『十大』,在『十大』中排第幾?」的問題依然不絕於耳。唯超薄論記得小時候聽人聊起怎樣去評價馬匹的好壞,據說腰細、腿長的馬就是好馬。我相信真正的騎手或馬術運動員不一定贊同上述觀點,不過此即為大眾觀點。在很多產品的消費問題上都存在口耳相傳的大眾觀點,如「開寶馬,坐賓士」之類。有些大眾觀點甚至與專業而客觀的評價背道而馳,但由於流傳甚廣已無法扭轉。在名表消費的問題上,中國人特別偏愛超薄表,特別是貴金屬材質(黃金、白金、玫瑰金和鉑金)的超薄表,如若表圈上再鑲嵌點兒碎鑽那簡直是錦上添花。我考證的結果是:中國人日常公務場合戴錶較多,加之手腕偏細,西服配貴金屬超薄腕錶自然最為匹配,其實也暴露出中國人日常從事體育運動的機會相對很少。不過當我發問道:多薄算超薄?世界上最薄的表有多薄?超薄表的弊端有哪些?恐怕只有專業人士能回答了。首先,如果腕錶搭載的是石英機芯,腕錶之薄甚至可以與硬紙板相當,以斯沃琪[微博]著名的Skin系列腕錶為例,僅厚3.9毫米,價格大約800元。也就是說超薄不一定就代表昂貴。機械超薄機芯加工難度比較大,行業內最以超薄機械錶見長的廠商是伯爵[微博]品牌,伯爵超薄表的厚度大約為5毫米,售價要在10萬元以上。片面地追求超薄,而不去考慮腕錶的品牌、工藝、功能及一些技術參數,很難買到真正對路的東西。這也使境內外錶店比較容易渾水摸魚銷售概念。最後需要提醒朋友們:選擇超薄,優雅凝鍊;但超薄表為了薄而損失了相當的堅固性,所以千萬別戴著你的超薄表去打高爾夫、洗桑拿及游泳,甚至在太陽下面曬久了都不大好。唯機芯論自詡為「玩家級」的消費者特別在意腕錶機芯的話題,就像當年對錶一知半解的我生生給製表業描摹出一道所謂「藝術類腕錶」和「工業類腕錶」的界限。但隨著認識的加深,大約8年前我清醒意識到這條「界限」根本不存在,瑞士凡稱得上頂級的錶廠都在用工業的方式製表,扮演主力角色的是先進的數控機床,所以國內錶店的銷售人員刻意強調的「瑞士製表大師純手工製造」,那是虛構的故事。當然製表行業離不開手工,好表的「好」字更多體現在機床加工完的初級零件,須經過人手在顯微鏡下精細打磨,這個過程是一分錢一分貨。頂尖錶廠均非常重視,而且瑞士一名基礎打磨工的薪酬每月可達4萬元人民幣。瑞士中低端的錶廠只做一半打磨甚至不打磨。機械機芯是否打磨與走時精度關係不大,只為看著養眼。所以表並非越貴走得就越准。自1980年代起,ETA這家瑞士最大的機芯製造公司逐漸掌握了85%的瑞士表機芯製造份額。於是今天有很多玩家意識到收藏級別的表,強調機芯為品牌自產,不能從ETA公司購買。但隨著本人對於瑞士製表業現狀的深入探究,刻意追求「自產機芯」的想法顯得有些幼稚。即使號稱完全自產的頂級錶廠,事實上機芯的很多核心部件依然需要從外面購買,比如:螺釘、擒縱裝置、遊絲等。現代化大生產,分工合作都很正常,只要走時準確、工藝達標、造型美觀的都是好機芯。能否保值、增值要看市場的認可度和你的初始購買價格。總之對於「唯機芯論」不能不認真,又不能太認真。總結:你越喜歡錶,越會發現表這個東西很難直接用「好」與「壞」去區分,品牌和品牌之間,產品和產品之間僅是特點不同,側重點不同。如果你被一款表的某些特點深深吸引,這些特點又是別的表上沒有的,而且價格你能接受,那就放心去購買吧……
推薦閱讀:

上海迪斯尼開園望撬動千億消費增量 迪士尼概念捲土重來
【熱點】境外消費如何刷卡更划算
消費心理效應
中國居民文化消費總量偏低 人人享受文化意識普遍
消費者購買辦公桌椅常常會犯的錯誤

TAG:消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