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說朝鮮史(6)戰鬥民族高句麗建國
漢唐之間,東北曾有一支彪悍的少數民族政權,征戰多年,中韓都認為是自己的民族。
漢元帝建昭二年(公元37年),在遼寧桓仁縣一個新的政權建立,立國稱王,這個國家迅速發展壯大,先征服了沸留國,滅掉荇人國、勢力深入朝鮮半島,後又征服北沃沮,伐百濟,擊契丹、攻後燕、占遼東、討扶余、驅倭寇。隨曾舉國三征導致滅國,直到唐高宗總章元年(668年)才被大唐所滅,前後存在705年,超過了中原周朝以後的所有朝代。
這就是高句(gōu)麗(lí),史書中也寫作「高句驪」,簡稱「句麗」「句驪」,現又叫「高氏高麗」,是公元前一世紀至公元七世紀在我國東北地區和朝鮮半島存在的一個民族政權,與百濟,新羅合稱朝鮮三國時代。其人民主要是濊貊和扶餘人(包括沃沮和東濊),後又吸收些靺鞨人,古朝鮮遺民及三韓人。由於高句麗的特殊地理位置,而且國土橫跨今日的中國及南韓、北韓國,都聲稱高句麗是自己本國的原始民族。
先說說高句麗建國,東明聖王,名諱高朱蒙,生卒漢神爵三年至東明聖王十九年在位東明聖王元年至十九年政權高句麗諡號東明聖王陵墓龍山先君無嗣君子琉璃明王 名朱蒙。傳說中高句麗的開國國君。約公元前37年,在沸流水(今富河)畔之紇升骨(今桓仁縣五女山城)建高句麗國。
朱蒙為扶余庶出的王子,其身世傳說明顯帶有東夷「孿生」傳統,
《三國史記·高句麗本紀》載:
始祖東明聖王,姓高氏,諱朱蒙(一雲鄒牟,一雲眾解(眾牟))。
先是,扶餘王解夫婁老無子,祭山川求嗣。其所御馬至鯤淵,見大石,相對流淚。王怪之,使人轉其石,有小兒,金色蛙形。(蛙,一作蝸。)王喜曰:「此乃天賚我令胤乎!」乃收而養之,名曰金蛙。及其長,立爲太子。後,其相阿蘭弗曰:「日者,天降我曰:『將使吾子孫立國於此,汝其避之。東海之濱有地,號曰迦葉原。土壤膏宜五穀,可都也。』」阿蘭弗遂勸王,移都於彼,國號東扶餘。其舊都有人,不知所從來,自稱天帝子解慕漱,來都焉。及解夫婁薨,金蛙嗣位。
於是時,得女子於太白山南優渤水,問之曰:「我是河伯之女,名柳花。與諸弟出遊,時有一男子,自言天帝子解慕漱,誘我於熊心山下鴨綠邊室中,私之,卽往不返。父母責我無媒而從人,遂謫居優渤水。」金蛙異之,幽閉於室中。爲日所炤,引身避之,日影又逐而炤之。因而有孕,生一卵,大如五升許。王棄之,與犬豕,皆不食,又棄之路中,牛馬避之,後棄之野,鳥覆翼之。王欲剖之,不能破,遂還其母。其母以物嚸之,置於暖處,有一男兒,破殼而出,骨表英奇。年甫七歲,岐槧然異常,自作弓矢,射之,百發百中。扶餘俗語,善射爲朱蒙,故以名雲。
金蛙有七子,常與朱蒙游戱,其伎能皆不及朱蒙。其長子帶素言於王曰:「朱蒙非人所生,其爲人也勇,若不早圖,恐有後患,請除之。」王不聽,使之養馬。朱蒙知其駿者,而減食令瘦,駑者,善養令肥。王以肥者自乘,瘦者給朱蒙。後,獵於野,以朱蒙善射,與其矢小而朱蒙獸甚多。王子及諸臣又謀殺之。朱蒙母陰知之,告曰:「國人將害汝。以汝才略,何往而不可?與其遲留而受辱,不若遠適以有爲。」
朱蒙乃與鳥伊(烏伊)、摩離、陜父等三人爲友,行至淹水(一名蓋斯水,在今鴨綠東北)。欲渡無梁,恐爲追兵所迫。告水曰:「我是天帝子,河伯外孫(甥)。今日逃走,追者垂及如何?」於是,魚鼈浮出成橋,朱蒙得渡,魚鼈乃解,追騎不得渡。朱蒙行至毛屯谷(《魏書》云:「至普述水。」),遇三人:其一人著麻衣,一人著衲衣,一人著水藻衣。朱蒙問曰:「子等何許人也,何姓何名乎?」麻衣者曰:「名再思」,衲衣者曰:「名武骨」,水藻衣者曰:「名默居」,而不言姓。朱蒙賜再思姓克氏;武骨仲室氏;默居少室氏。乃告於眾曰:「我方承景命,欲啓元基,而適遇此三賢,豈非天賜乎?」遂揆其能,各任以事,與之俱至卒本川(《魏書》云:「至紇升骨城。」)。觀其土壤肥美,山河險固,遂欲都焉。而未遑作宮室,但結廬於沸流水上,居之。國號高句麗,因以高爲氏。(一云:朱蒙至卒本扶餘,王無子,見朱蒙知非常人,以其女妻之,王薨,朱蒙嗣位。)時,朱蒙年二十二歲,是漢孝元帝建昭二年,新羅始祖赫居世二十一年甲申歲也。
四方聞之,來附者眾。其地連靺鞨部落,恐侵盜爲害,遂攘斥之,靺鞨畏服,不敢犯焉。王見沸流水中,有菓(菜)葉逐流下,知有人在上流者。因以獵往尋,至沸流國。其國王松讓出見曰:「寡人僻在海隅,未嘗得見君子,今日邂逅相遇,不亦幸乎!然不識吾子自何而來。」答曰:「我是天帝子,來都於某所。」松讓曰:「我累世爲王,地小不足容兩主,君立都日淺,爲我附庸,可乎?」王忿其言,因與之鬪辯,亦相射以校藝,松讓不能抗。
推薦閱讀:
※??? ?? ??? DPRK啊,為你爭光
※中國為何將長白山和天池的一半劃給朝鮮?(2)
※笑看敘利亞和朝鮮的巨大變局
※韓國人眼中首爾最偉大的建築 真相卻是清朝藩屬的一座王府
※? ?? ?? ?? 星星代表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