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讓孩子成為一個善於言談的人

如何讓孩子成為一個善於言談的人

善於談話的人,到處都受人歡迎。他們能安慰愁苦煩悶的人;能鼓勵悲觀消沉的人;能夠清除別人的疑慮和迷惑,排難糾紛,消除人與人之間的誤會;使許多不相識的人攜起手來;使許多彼此不發生興趣的人互相了解,互相感到需要。時刻閃爍著自信、快樂的光芒。

作為教育者我們更希望我們的孩子將來能成為善於言談,到處受歡迎、受尊重的人。下面我根據自己微薄的經驗談談如何讓孩子成為一個善於言談的人。

  一、認識我們的孩子

  很多家長可能會說對自己的孩子怎麼會不認識呢?他有什麼喜好,什麼脾氣都在逃不出我的掌心。其實也未必。當你仔細觀察自己的孩子你會發出讚歎,發現自己並沒有真正認識他。孩子在接受新鮮事物時反應非常靈敏,感受特別深刻,並不由自主地用他們自己的方式表現。他們會為螞蟻找不到家而著急地喋喋不休,為小兔戰勝大灰狼而歡喜雀躍,為魔術師打不完的噴嚏、豬八戒四腳朝天的跟斗而哈哈大笑。孩子的感受和表現是直觀形象、鮮明可見的。因此對他的教育就應該建立在了解他們特徵的基礎上。孩子的心靈是個開放的系統,他們在感受、體驗、理解的同時會情不自禁地表現甚至有時還會有很多的創意。

  二、為孩子提供寬鬆的談話氛圍。

  平時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當孩子興緻勃勃地向大人講述他抓來的小蝸牛是怎樣怎樣,小兔為什麼和小貓吵架了,為什麼有時太陽和月亮一起在天上……我們有意或無意地忽視幼兒的說話願望,久而久之,就容易使孩子失去交談的願望,打擊了幼兒交談的自信心。雖然孩子發言不一定是多麼準確或者優美,但是認真傾聽孩子,讓他們說說哪怕是不成熟的想法,使他們交往的願望得到滿足和鼓勵,孩子就會越來越喜歡交談,並得到愉悅的感受。也為語言靈活運用打下基礎。同樣的問題還出現在孩子說話的過程中,有些家長出於「教育」的目的,打斷孩子的話而要求他「說完整」、「說對」等等,結果也往往是孩子的交往願望在這樣的「打斷」過程中受到了挫傷。因此,我們應當允許孩子暫時說得不對、不完整,要相信孩子會在交往的過程中說得越來越正確,越來越完整。寬鬆的語言學習環境是愉快的,是積極互動的,也是允許出錯的。

  三、為幼兒提供真實而豐富的語言運用情境。

  給孩子提供真實而豐富的語言運用情境,即創設可以幫助他們用多種語言交往的情境。比如讓幼兒仔細傾聽他人的講話,複述其主要的想表達的內容;創造機會讓孩子在人比較多的場合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可以讓孩子獨立一人買東西、或諮詢。日常的語言交往是真正真實而豐富的語言教育環境,應讓幼兒有更多的機會與各種各樣的人交往,操練、擴展自己的語言經驗。

  (一)故事教育

  給孩子講故事,並且鼓勵孩子自己講故事,既鍛煉孩子的語言能力。也鍛煉孩子的社會能力,提高孩子的自信心。給孩子選的讀物,要生動有趣,在語言上要逐漸加大難度,故事情節不要太複雜,也不要太長,要有一種程序化方式,使孩子有興趣,能理解,情不自禁地想表達、再現。在此基礎上鼓勵孩子去編故事。但別要求讓孩子原封不動把故事複述出來,這是培養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和想像能力的大忌,孩子聽熟故事後,應該鼓勵他講,能把基本意思講下來就夠了,鼓勵他在學過的故事的框架上去編,編得越離奇越好。加強趣味性使之感受到運用語言的樂趣。

  (二)談話交流

  從最簡單的問好、道別的禮貌用語開始到討論某一事物、互相的談話交流都是鍛煉孩子談話能力的很好方式。如「今天吃了幾碗飯?」「老師給我添了一次,我吃了兩碗呢」。「你喜歡上幼兒園嗎」?「喜歡」、「為什麼呢」?……這樣輕鬆的談話交流,話題內容豐富多樣,也更能針對孩子不同的語言發展水平和階段進行,讓孩子在看似不經意則很用心的談話互動交流中,既感受到你的親切、關愛,加深了情感的交流,又培養了孩子愛說話、會說話,促進其語言尤其是日常口語的進一步發展。

  (三)兒歌操練

  如果說談話交流法在發展小年齡幼兒日常口語方面有一定作用。那麼兒歌練習法卻能讓孩子體驗到和諧的節奏與優美的韻律,感受到規範的書面語言的魅力。兒歌本身有明顯和諧的節奏及優美的韻律,易學易記,琅琅上口;能引起幼兒的心理快感,激發幼兒的情感共鳴,同時加深幼兒對兒歌的感受、理解、記憶,從而提高幼兒對語言的感受,運用能力。如收玩具時念兒歌「小玩具,我愛它,我把玩具送回家,輕輕放,輕輕拿,老師誇我乖娃娃」。久而久之,幼兒就會邊做事邊念兒歌。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

引自快樂漢博客

推薦閱讀:

讓孩子20年後有錢花(轉的)
孩子是怎樣一點點被養脆弱的?
分享讓孩子愛上學習
為什麼孩子聽老師的話,卻不愛聽家長的話?
人生最早的「起跑線」

TAG: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