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今作樽。一般形制的尊,圓腹或方腹,長頸,敞口,口徑較大,酒液易於傾舀,望之儼然,比如著名的四羊方尊。
除此之外,商周至戰國期間還盛行一種尊,叫犧尊。
「犧」,是古代宗廟做祭祀用的毛色純一的牲畜,即純色牛。但今人眼裡的「犧尊」,可不僅僅牛這一種,虎、象、犀、豬、馬、鳥、兔,甚至魚,各種動物形象都可鑄造成尊。因其濃縮了多種動物形態,有些動物甚至聞所未聞,後人無法為之準確命名,便將這一類尊,統稱為「犧尊」。有人更直白,直呼這一類尊為「肖形尊」。
犧尊均為完整的動物立體造型,裝飾有各種華麗的紋飾,獸背或頭做成尊蓋,既是實用器皿,又是價值極高的藝術品。
有人可能已經想到,沒錯,山西博物院的鎮館之寶「晉侯鳥尊」,就是這種尊。
不單單是山西,在湖南、陝西等省,都發現過形象不同但都憨態可掬、活潑跳脫的犧尊,放在一起看,這不就是活生生一個古代動物園么?
正所謂,牛歡馬叫老虎跳,魚翔鳥飛大象吼。肥膘瘦骨帶銅聲,各種犧尊各種萌。
又稱「渾源李峪春秋犧尊」,為村民掘土時發現的一批青銅器中的一件。該批青銅器出世後大部分流散海外,國內僅存少數。水牛形,牛腹中空,牛頸和背脊上有三個空穴,蓋缺失。此器形態穩重,雖四足矮短,但充滿張力的雙角、圓瞪的雙目保持了真實感。紋飾華麗繁縟,構圖新穎,牛首、頸、身、腿等部位裝飾有以盤繞迴旋的龍蛇紋組成的獸面紋。牛頸及鍋形器上飾有虎、犀牛等動物浮雕,形態生動,鑄造精美。
這件犧尊集盛酒、溫酒為一體,在青銅器發展中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為上博鎮館之寶。
晉侯鳥尊以鳳鳥回眸為主體造型,頭微昂,高冠直立。禽體豐滿,兩翼上卷。在鳳鳥的背上,一隻小鳥靜靜相依,並且成為鳥尊器蓋上的捉手。鳳尾下設一象首,象鼻內卷上揚,與雙腿形成穩定的三點支撐,全身布滿紋飾。造型寫實、生動,構思奇特、巧妙。鳥尊的蓋內和腹底鑄有銘文「晉侯作向太室寶尊彝」,可證明為宗廟禮器。晉侯鳥尊為山西博物院「鎮館之寶」,其形象被選作該院院徽的主體圖案。
(小)長20.4厘米 高13.5厘米
陝西寶雞市博物館藏
湖北省荊州博物館藏
兩件虎尊形制基本相同,但大小有別。虎尊在江漢地區極少發現,其周身呈青綠色,兼有出模的火紅銹斑痕,並有清晰的合范鑄造痕迹。從其周身的鑄痕看,內模當為實體性泥芯。商周時期,所有的青銅器都是以內模外范鑄造的,如此才能達到鑄件的預期效果。
虎尊形象栩栩如生,虎首微昂,利齒,雙目圓睜,翹鼻粗頸,整個虎身比例適當,頗具獸中之王的態勢。有趣的是,虎尊的尾足部還顯露出毛刺,說明了此尊還未經當時人使用,不知為何埋入地下。商周時期,人們好祭祀,舉梵谷山河流等都是人們祭祀的對象,祭品除用人祭祀外,還用青銅器皿祭祀。考古人員推測,這兩件虎尊和甬鍾也可能是用於祭祀後埋入地下的。
2號怪獸:高32.5厘米 長31厘米
目前正在上海博物館「周野鹿鳴——寶雞石鼓山西周貴族墓出土青銅器展」中展出
兩隻犧尊似羊非羊、似鹿非鹿,長著一對小翅膀,無論造型結構、形體情態,主體紋飾都很相似,只有局部紋飾略有不同。之所以叫「怪獸尊」,是因為寶雞地區之前出土過牛尊、駒尊、魚尊等動物形狀的青銅尊,但基本都是靜態的,這對犧尊,肌肉頗具張力,動感十足。而更奇特的是,兩件犧尊既像鹿又像羊,但足部有利爪,並且長著一對小翅膀,可能是綜合了多種動物元素的祭祀神靈的重器。這種青銅動物造型極為罕見,具有極高的考古研究和藝術觀賞價值。陝西寶雞石鼓山考古發現被評為「201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此次來滬展出的是其中最精美的150件青銅器。「周野鹿鳴——寶雞石鼓山西周貴族墓出土青銅器展」展覽時間為2014年11月13日至2015年3月1日。甭猶豫,趕緊選個好日子,去上博觀賞吧!
推薦閱讀:
※441.與喵共舞229~周末動物園※奧巴馬夫人將陪彭麗媛逛動物園 看望旅美大熊貓※057.朝花夕拾15——北京動物園※動物園遊客進金魚觀賞池撈魚※怎樣為企鵝設計玩具
TAG:動物 | 動員 | 動物園 | 現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