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幸福:新時代的全球議題 新財經周刊·世界經濟-解放日報

追逐幸福:新時代的全球議題

2011年3月12日 14:新財經周刊·世界經濟 稿件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唐燁

  本報記者唐燁正在召開全國兩會上,「幸福」成為民生關注的熱門詞。在溫總理與網友的在線交流中,他回答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關於什麼是「幸福感」?不久前,很多地方政府紛紛將「幸福」一詞納入政府工作報告中,如北京呼籲「讓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廣東期待「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建設幸福廣東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重慶宣布要成為「居民幸福感最強的地區之一」。不僅在中國,一場追尋幸福的行動也在其他國家蔓延著——法國總統薩科齊兩年前宣布,有意往本國經濟增長評估體系中引入能夠反映民眾快樂程度和幸福狀況的參數;加拿大統計部門在全國範圍調查中增設反映民眾幸福程度的項目;英國政府開展對公民幸福感的調查,以衡量公民的心理和生理健康狀況;德國成立一個專門委員會,探討如何將民眾幸福指數引入國民經濟統計中;巴西參議院憲法與法律委員會表決通過了將「尋求幸福」作為公民的權利寫入國家憲法的提案。看看國外政府是如何定義與追尋幸福的,也許能豐富我們對未來的想像。英國:民眾最關注就業問題英國《每日電訊》報道,英國國家統計局將在下月向全英16周歲以上、超過20萬的公民發出調查問卷,詢問他們對生活的滿意度,以及焦慮或者幸福的程度。研究將著重於個人對幸福觀點的諸多細化方面,例如婚姻狀況、友情以及個人健康。據英國國家統計局稱,初期的調查預算將高達每年200萬英鎊,其中最初的調研將設4個問題,在20萬民眾中展開,預算達50萬英鎊。讓每個英國公民感覺幸福是英國首相卡梅倫長久以來的夢想。早在2005年12月,他出任保守黨領袖時就曾宣布,設法衡量民眾幸福程度是「時代的核心政治議題之一」。卡梅倫認為,英國現有的一些調查方案如經濟增長數據等,不能全面反映英國的民眾生存現狀。他希望能找到一種衡量方法,對英國民眾的心理健康狀況、受教育水平、環境衛生狀況等方面作出評估,甚至了解對於英國民眾來說,究竟家人、住房或財富哪一樣能給他們帶來最強烈的幸福感。英國一家調查公司日前進行的調查發現,絕大多數英國人最關心的三大問題依次是就業安全、個人財富和家庭關係。超過2000名英國人接受調查,十分之九的受訪者給出了上述答案。英國人幸福人生的其他關鍵要素,還有父母對子女未來的安全感,除此之外,社會自由和個人信仰等因素也是構成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對此,英國社會政策分析家瓦爾表示,就業是英國人認同感和幸福感的最重要因素。與工資是高或低相比,有一份工作要重要得多。「工作關係到你的人生,而不只是收入。」瓦爾說,「工作關係到方方面面,讓你有動力在早上起床,讓你感到自尊,讓你成為孩子的榜樣。而相對這些,收入顯然沒那麼重要。」瓦爾表示:「如果沒有工作,人們的生活就會分崩離析。如果一個人失業,其出現抑鬱的可能性就更大;失業與家庭破碎、身體狀況不佳之間也有密切的聯繫。」英國《每日郵報》評論說:「關注民眾總體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是卡梅倫大選中獲勝的重要籌碼。越來越多的英國人在過去幾年感到「不幸福」,不僅離富裕階層的高品質生活越來越遠,而且放不下薪水少得只夠養家糊口的工作。蘇格蘭地區綠黨領導人帕特里克·哈維認為,其實這是保守黨政府在為早前出台了一連串緊縮政策之後而採取的「摸底測試」,政府想知道在經濟壓力之下,老百姓的心理承受程度還能堅持到什麼地步。巴西:社會穩定才最幸福巴西近日審議通過了一項「幸福修正案」,將「尋求幸福」寫進國家憲法。這項名為「幸福修正案」的提議,是由巴西非營利機構「追求幸福運動」發起的。「幸福修正案」的理念是「政府有責任創造條件,滿足人民對教育、醫療和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以便讓民眾能夠追求到幸福」。這項修正案計劃通過5個方面增強民眾幸福感:提高公眾意識;發動社會團體;鼓勵參與社會項目;培養「乘數效應」;激勵公民為社會項目作貢獻。該修正案已經在國會得到通過,尋求幸福成為巴西憲法保護的公民基本權利。這一修正案被納入憲法,在巴西國內引發很大爭議。贊同者認為,「尋求幸福」是公民的基本權利,與教育、醫療、勞動就業以及住房是一樣的。但反對者卻認為,幸福感只是主觀感受,不應納入憲法,會讓巴西民眾產生錯覺,即幸福可以通過法律獲得。不過,巴西的教育學家卻很歡迎這項提案。他們認為,將幸福權寫入憲法,能幫助巴西的孩子們從小樹立自己的夢想。「從文化特質入手,培養巴西年輕人的民族自豪感,從具體行動入手,改善教育、醫療、收入和治安狀況,對幸福的追尋才有了可靠的支撐和紮實進步的可能。」2010年,美國蓋洛普全球民意測驗將巴西人的主觀幸福水平排在全球第12位,遠高於俄羅斯(第73位)、印度(第115位)和中國(第125位)。但早在十年前,同樣是美國蓋洛普全球民意測驗顯示,巴西的國民幸福感在拉美地區只是中等偏上,低於委內瑞拉、巴拿馬、墨西哥、哥斯大黎加、瓜地馬拉和宏都拉斯。巴西學者發現,即便對於還並不算富裕的巴西人來說,幸福感增強與經濟發展也沒有太多聯繫。在過去一百多年裡,巴西處於國富與民富的同步發展階段,國家GDP與人均GDP增長水平幾乎相當。另一項調查也表明,對巴西人來說,幸福感不等於經濟增長。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表明,在以預期壽命、教育水平和用人均GDP衡量的生活水平為基礎形成的人類發展指數排名上,巴西只排在第73位,低於俄羅斯(第65位),高於中國(第89位)和印度(第115位)。但是,巴西人的幸福感卻遠遠高於這三個國家的人民。究竟是什麼因素讓巴西人的幸福指數升高?去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布的巴西人類發展報告發現,巴西人將幸福和社會穩定作為巴西社會的最重要的核心價值,這與以個人權利為出發點的西方發達國家截然不同。最近十年,隨著巴西經濟的較快發展,整個巴西社會環境也前所未有的穩定,因此巴西人的幸福指數也在逐漸升高。德國:提出最具體的研究方案德國不是西方發達國家中首先提出要將國民「幸福指數」引入社會經濟發展考核指標的國家,卻是迄今為止提出了最具體的研究方案並給出明確時間表的國家。去年底,德國聯邦議會成立的委員會表示,將在未來兩年半的時間內研討是否把教育、環境、生活品質等更多人性化指標融入到現有的經濟發展情況統計當中。委員會有17名正式成員,來自議會的各個黨派,此外還有17名相關各領域的專家協助配合此項研究。「新辦法將會為政策制定者提供更好的嚮導,告訴他們我們的社會到底怎麼樣,民眾的生活狀況是比過去好了,還是更糟。」對於這種反映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型統計辦法所要起到的作用,德國「經濟增長、幸福和生活質量」研究委員會的負責人達尼埃拉·科爾貝女士頗為期待。委員會的目標是找到一個仍以GDP為依據,並在此基礎上不斷修改和完善的新統計指標。科爾貝表示,兩年半的時間並不是很充裕,但她和其他委員會的成員將朝著一致的目標去努力,爭取在既定時間內拿出具體成果。德國有分析人士指出,根據新統計辦法的目標,德國未來在衡量社會經濟發展情況時,GDP這個傳統的經濟定量標準還將繼續使用。不同之處在於,新辦法將同時引入在環境、社會和文化等方面的統計指標。法國:增長體現在環境教育等領域法國總統薩科齊是發達國家中較早提出「幸福感」的領導人。2008年2月,他聘請包括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和阿瑪蒂亞·森在內的22名經濟學家,擬定一個比國民生產總值更廣泛的「國民快樂指數」。薩科齊說,每人每周工作120小時會使國內生產總值飆升,但不會使人們更幸福;取消污染限度同樣將取得類似效果,但不一定會帶給人們一個宜居的世界。儘管幸福、長假以及快樂可能不是每個人衡量經濟表現的標準,但是它們應該被計算到國內生產總值(GDP)內。不久,這22名經濟學家提交了一份報告,認為國內生產總值僅反映市場活動,無法有效反映民眾生活質量,而增長還應體現在環境、安全、教育等多個領域。經濟學家說,政府應該更加關注家庭收入、消費和財富狀況,民眾收入和財富分配狀況,教育和醫療狀況,打掃家庭等非市場活動,以及國家是否過度消耗財富以致破壞環境等,並建議政府統計家庭購買力及不同性別、年齡、社會階層所存在的不平等,每年發布一次數據,以幫助政府部門更好制定政策。
推薦閱讀:

我,是天上的仙女,受命與你成親!揭秘三國時代最奇葩的皇帝誕生
迎接二線藍籌和中盤股的低估時代
時代的「癮」
VR 時代,我們應該如何編程?
婚禮走進策劃時代--你的婚禮你作主

TAG:經濟 | 財經 | 世界 | 幸福 | 時代 | 解放 | 日報 | 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