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頭條】真藝難言......

孫氏太極拳以中為本,以和為用,此為拳學之元妙、總則,昔日論之雖多,亦難盡其義,極則耳。這裡暫且不論此極則。談如何修為太極拳,世上講中的多,講圓和圈的多,唯獨講平與直的少,所以這裡介紹二個孫氏太極拳常常被人忽視的要領:平與直。

平與直體現在孫氏太極拳的所有式子之中,是孫氏太極拳的特點之一,在孫氏太極拳最初級的階段,已經涉及到手、身、步三法。

有人說,你老童怎麼總談些孫氏太極拳最初級的東西,怎麼不介紹稍微再高級一點的東西?

答:因為我本人確無功夫,充其量也就是幼兒園小班的水平,也只能談一點孫氏太極拳最初級的內容,就是這些最初級的內容,我所知者也不過是九牛一毛。但自信尚不致於誤人。至若誰能就孫氏太極拳更高級的東西做些介紹,在當代人中,我還沒有發現。一旦發現了,我一定轉告各位。

下面以孫氏太極拳懶扎衣一式的動作要領為例,介紹平與直是如何體現在手、身、步三法中的。

孫氏太極拳懶扎衣的這個動作,就其整體軌跡而言,是一個直線與螺旋的複合運動軌跡,若分而言之,就其手法的軌跡大形而言,是由兩個圈組成,一個立圈接一個橫圈,橫圈接立圈,其中過程又是螺旋轉弧。而就其身體重心的軌跡而言,是在一個平面上的直線加圓圈。就其步法的軌跡而言,則是一條進退相互重合的直線。手、身、步三者之間是一個整體的直線進退螺旋複合運動。

所以若具體講解,用一篇短文是很難寫清楚的,如果寫清楚,必然是浩浩長篇,讀的人也很難讀明白。所以,拳術的教學只能是以親身示範為主,外加一些文字的提示。示範時就是很平淡的一下子,但要把這一下寫清楚,則千言難盡其意。

這還只是對孫氏太極拳懶扎衣一式的手、身、步軌跡大形的介紹,還沒有涉及到這一式的整體狀態及其演化、勁意狀態及其演化和一些重要變化的示例等。

話回到懶扎衣的運行軌跡上來,練此式時這些軌跡如何走出來?

以前講過多次,基本原則是胯隨足動,身隨胯動,手隨身動。初學者在練習時,次序不可顛倒。同時重心始終平動,不能起伏。這些做到了,下一步就要關心一下手、身、步具體的軌跡形成。

手的軌跡,大而言之由兩個圈、四部分組成,即一個立圈接一個橫圈。四個部分是:立圈在撤步和進步過程的落和起、橫圈是近似半圓圈,在撤步和進步過程中的退中弧與進中鉉。關注點在哪裡?

立圈的關注點,手下落時要關注三個方面,其一,先撤步,再身體後撤,手最後動,即手隨身動。其二,後撤時若沒有轉胯(轉胯為變例),則手下落的弧線平面要垂直於地面,不可自己左右歪斜。要順著撤步及身體的後撤直落。其三,由落轉起的交變點,在空間上要在前足腳踝骨的前側之前,具體什麼位置,取決於前足後撤的時間。一般情況,以前足腳心位置為好。在時間上是前足後撤之時。在這個時空點上,手落轉手起。關注兩手起落這個時空交變點非常重要,早了,手足身之間勁力不合,晚了,勁就丟了,形成敗勢。因此,前足撤步之時是兩手開始轉起之時。

前足進步時,兩手隨身,這時手隨身有兩種隨法:一為跟步,跟步時,手隨身,這時身動,手不動,此為不常見的走法。該法是將俞大猷《劍經》中的進步制勝的精髓:「今用彼之拿法兼我之進步,將槍收短,連腳趕上,且勿殺他,只管定他槍,則無敵於天下矣。」融入此式之意中。此說何以見得?步進,身隨,手不動,兩手之意不能空,一手敷彼之手腕,一手托彼之肘,自己兩手之意乃是沾住彼之手臂,通過控制彼之中節來控制彼之重心。重心由後足移到前足後,再跟步,跟步時,前足暗含回蹬之意,後足腳尖提起,後胯抽住胯根,暗含著撤步、過步、踢擊等意。二為不跟步,這時常見的走法。手隨後足蹬勁而出。無論哪種隨法,尾閭都要始終指向後足的踝骨。

身體重心在前後進退的轉換時,始終要在同一個水平面上,同時,重心進退的空間軌跡要成直線。後者極難,必須孫氏三體式過關才能做到。重心移動形成這個平面與直線是技擊勁力效能的要求,重心平面直線移動,勁力才整,在運動中沒有損失。此項要求將古法中的「一線」融入到拳式要則中。關於「一線」,《拳經拳法備要》中有個提示:「一線用力者,見肉鋒傷之謂也。」即將楔入力之勁勢含在其中。故陳微明先生說孫氏拳特點之一乃「揉直以為曲」。

就這一個手法軌跡的立圈,作為最初級水平的關注點至少就要有這些。而手法軌跡的平圈還沒有談。

故真藝難言。

推薦閱讀:

UC頭條:20句狠話, 不愛聽, 卻很現實!
UC頭條:關於手機的七大謠言!希望你不是最後一個知道
治療不孕不育,這些檢查不可少-頭條網
UC頭條:這物雖小功效驚人 堅持吃它白髮變黑髮
UC頭條:分享: 35句勵志詩詞名句

TAG: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