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娟:中國畫廊概論

麗娟:中國畫廊概論

2014年07月17日 10:00 藝術國際網評論中大獎(0人參與)收藏本文

  一、畫廊的起源

  畫廊起源於西方,是封建社會貴族們聚會聊天的場所,是由餐廳通往大廳的通道,由於掛滿了繪畫作品,故稱為「畫廊」。

  早期一般都是陳列貴族歷代精英前輩的肖像畫以及他們喜歡的紀錄大事的作品。時至近代,資本主義社會的審美情趣改變了畫廊的經營模式和作品風貌,轉變為中產階級口味,除了肖像畫以外,更多的是美麗的自然風光和社會生活的真實寫照。

  二、中國畫廊的發展近況

  中國畫廊是在國力發展、社會進步、精神需求的大環境中發展起來的。建國以後,陸續有老字號的「榮寶齋」、「朵雲軒」、「西泠印社」、「楊柳青」等機構進入藝術市場,部分功能具備了畫廊的特性。改革開放以後,經濟的繁榮拉動了藝術市場的需求,全國各地的書畫院和學院下設的畫廊彌補了藝術市場平台的需求。

  近二十年,精品畫廊和大型海外藝術機構開始蓬勃發展,落戶京、滬、廣、香港等一線城市,比如:高古軒、白立方畫廊、佩斯北京、尤倫斯藝術中心、百雅軒畫廊、泰康藝術中心、香格納畫廊、華氏畫廊、大未來林舍畫廊、滬申畫廊、奧賽畫廊等,這些高端收藏級的畫廊的出現,一方面完善了藝術品市場,提高了藝術品的學術定位和國際性。另一方面提高了藝術投資環境的熱度,為藝術投資的發展和金融化作出了貢獻。第三方面也促進了藝術教育平台水平,提高了藝術人文的豐富性和視覺審美的高度。

  藝術品市場走過的20年來,出現過很多問題,經歷了「9·11」、「東南亞金融危機」、「歐債危機」和「美國的次貸危機」等衝擊,現在是藝術品市場的寒冬,作為「一級市場」的畫廊行業來說,當然要面對這股刺骨寒流,這是畫廊行業又一個真正的動蕩期的開始,將意味著行業全面變革的開始——畫廊行業正走在「十字路口」。

  實力雄厚的畫廊也同樣經歷了一次洗禮和洗牌,營銷和推廣都無奈地做了調整。那些缺少資金支持、缺乏宏觀戰略眼光的畫廊就只好紛紛倒閉關門了,其中,多數為「畫廊一條街」類型的商業畫廊和畫店。因為金融危機和政策調控所導致的房地產業、進出口貿易、輕重工業等眾多行業的贏利空間大大縮水,許多投資產品難以實現預期,高端藝術品投資出現停滯和觀望,中低端的藝術品和工藝禮品的需求也大幅度減少。因此,中國近兩年有幾千家的畫廊關門,單獨上海就有幾百家歇業,茂名南路的整條畫廊街都消失了,文定路的商業畫廊也大量轉讓,田子坊的畫廊空間也多數被其他商業類型的店鋪侵蝕搶佔,莫干山路藝術空間大批出兌換血,紅坊的畫廊規模始終未達到預期規模,直到現在還有畫廊拖欠房租的現象,多個藝術區面臨萎縮和轉型。而搶灘香江的中國畫廊其中亦安畫廊和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在香港已經遭遇滑鐵盧。

  對於畫廊遭遇的現實困境,可謂一時難解。從大的方面講,人民幣匯率提升、美元貶值等貨幣因素導致中國藝術品價格明顯比海外高,據相關人士統計,國內藝術家比國外同等級的藝術家在價格上要高出70--80%,這也直接導致國外藏家對中國藝術品的觀望局勢和打壓現象。

  從亞洲地區來講,國內畫廊的危機除了印度與東南亞市場的崛起、香港蘇富比與佳士得兩大拍賣巨頭分攤了藏家資源以外,近年國外畫廊搶灘香港和內地的現狀更是加深了這層憂患。國內拍賣行的強勢致使功成名就的藝術家作品價格急速飈升、藝術家自產自銷、藝術品信託、網上交易、不合理開發藝術衍生品、著作權侵權行為等等都同樣威脅著畫廊的生存和發展,畫廊產業步履唯艱、任重而道遠。

  三、畫廊的存在形式和經營模式

  為了獲得更專業、更自由的藝術交易平台,北京、上海、廣州、杭州、蘇州、成都許多大中型城市紛紛建立了每年一屆的藝術博覽會,並細分出傳統和當代等展覽項目。專業的藝術博覽會展覽推動了藝術市場恢復繁榮的進程,為藝術市場化普及和藝術金融化做出了鋪墊和貢獻。為了能夠整合資源並且獲得政府支持,一些城市的畫廊群體還成立了與政府對接的藝術類民間社團,包括北京畫廊協會、上海畫廊聯盟,深圳、廈門也更早獲得國務院批准成立了美術產業基地、美術產業協會等。政府也在「藝術走出去」的號召下,針對到外省和境外參加藝術展會的藝術團體進行高額補貼和大力扶持,為中國藝術在國際上的宣傳展覽助推發力。

  畫廊產業的集群多數以藝術區和畫廊街的形式存在。以整合來獲得文化的軟實力,得到政府的扶持和藝術區開發商的支持。有影響力的藝術區和畫廊區包括:北京的798藝術區、草場地藝術區、1號地藝術區、觀音堂藝術區、宋庄藝術區、環鐵藝術區、酒場藝術區、東風藝術區、雍和藝術區,上海的莫干山藝術區、五角場藝術區、紅坊藝術區、桃浦藝術區、半島藝術區,杭州西岸藝術區、廣州小洲藝術區、深圳的大芬畫家村,深圳22藝術區、廈門的烏石浦油畫村、海滄油畫村,成都的北村藝術區、新舊藍頂藝術區、濃園藝術區、西村藝術區、高地藝術區、糧倉藝術區八大藝術生態區等,形成了中國文化產業的一道壯觀的藝術風景線。

  綜合以上畫廊的存在形式,概括分析出三種類型:1、畫店、畫家工作室。2、商業畫廊。3、頂級收藏精品畫廊。

  1、畫店、畫家工作室。小微型畫廊多以畫室、工作室為主,由於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政策號召,各地有商業藝術品出口基礎的城市和地區,在原有畫師集群的基礎上,給予畫師的工作室或者是工作坊以正規化管理,以個體工商業主的資質形成規模龐大的畫家村群落,這類小微型畫廊作品兼有風格個性和通俗普及性,多以外貿訂單、國內訂件和酒店裝飾工程為主,國內外的市民消費和工程總量的變化都會影響到他們,這個類型的畫廊屬於產業中的弱勢群體。隸屬於當地的美術產業協會,而協會則隸屬於民政局並掛靠於文化局,是政府文化產業扶持的一部分。有些發達地區的政府在大力扶持和引導的同時,發現了它們總量大、影響面廣的特點,利用這一群體,在文化產業和文博展會等方面做了許多文化政績和貢獻。

  2、商業畫廊。主營三、四流的學院派年輕畫家和有紮實功底及市場基礎的職業畫師,作品屬於商業創作和名家小品,相對成熟些的畫廊也會涉獵具備學術性和實驗性的優秀作品。經營方式以短線買賣、快進快出型為主,作品市場主要面對高端禮品和高級會所、別墅的裝飾。對畫家的包裝和推廣具有一定的作用,偶爾會有個別畫家脫穎而出。商業畫廊為藝術家的作品流通提供了便利和渠道,許多藏家淘寶和許多藝術家的成長都是通過這個渠道來完成。

  這一類型在畫廊產業中所佔比重很大,它們具有廣度基礎,是畫廊產業的根基,對時下流行文化有直接影響作用,對文化的傳承積澱和學術的推動以及對藝術市場的進步均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對高端文化的普及和藝術審美的提升作出了貢獻。

  3、頂級收藏精品畫廊。主營一、二線成熟藝術家的作品,有著戰略合作企業和基金的支持,能夠長期運作推廣藝術家的作品,展覽活動多以項目的形式在做,與國際上的高端品牌以及著名企業有戰略合作,在政府、企業、基金、拍賣行、收藏家和藝術家之間妙手運籌,利用資本推動藝術的學術價值和商業價值,使名家力作成為高回報、低風險的投資產品。這類型的畫廊兼具有美術館的學術功能、藝術品投資管理功能、並且有文化傳播展覽策劃功能。這是藝術和市場、資本高度結合,成熟而科學的中國畫廊模式。只有具備了良好的財富支持、良好的社會關係、良好的經營理念,才能夠承載頂級精品畫廊的職責和未來發展的使命。

  上述畫廊產業的經營類型均有其存在的價值,體現了中國經濟發展的現狀、精神層面的需求和人文歷史的縮影。藝術品的功能由裝飾性、技術性轉而上升為學術性、獨特性、金融性。無論風格定位如何,都是現實社會豐富性的必然契合。「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形形色色的畫家、畫風和畫事,林林總總的畫派、畫論和畫史,形成了百花齊放的文化現象,同時也是文化生產力的現代革命。

  四、畫廊產業需要全面的代理制度和職業經紀人制度

  如果畫廊產業具有全面的代理制度和職業經紀人制度,就會逐漸取締部分畫家工作室和畫店,讓那些富有創造力的藝術家從低級產業模式上升為合理的畫廊簽約合作模式。避免畫家自產自價自銷而擾亂了市場。畫家如果和高端經理人合作,藝術家的作品便同樣會良性的流入企業、藏家等市場,經紀人的買家資源的擴展有助於一級市場的良性競爭。這個制度的建立最終把藝術學術的話語權平均分布到每個藝術機構手中,避免學術壟斷的現象發生。畫廊將用畫廊主推藝術品的個性風格說話,而不是拍賣行用藏家資源說話了。

  五、對比西方和中國藝術產業格局的不同

  中國的畫廊產業是近現代美術史上極具市場敏銳性的產業集群。它區別於美術館和拍賣行,在藝術市場的第一線,經營模式直接反映了市場的現狀,種類紛雜,值得研究關注。畫廊經營的作品風格直接反映了藝術家的精神活動,是記錄珍貴情感和精神的寶貴財富。同時,也能發現收藏群體的審美變化,金主的修養趣味和投資方向都在訂件作品以及選購作品的風格中清晰的顯露出來。另外,收藏的數量和投資的額度也直接反映出市場經濟的潮起潮落。還有,畫廊的藝術展覽和學術交流提供了視覺藝術和精神互動的交流平台,高度提煉的藝術精品就是精神財富的產物,成為了培養藝術人才和激發創意靈感的基地。近些年,時尚和設計領域的快速發展都是得益於此。因此,畫廊還是現代藝術市場中體現風向標誌的行業。

  畫廊是與美術館、拍賣行鼎足而立的產業群體。但是,現在中國藝術市場的現狀是美術館壟斷了所謂的學術話語權,但是由於缺少專項收藏資金的投入,極度缺少館藏,導致美術館的硬體建設與館藏建設嚴重失衡,就好象一枚豪華的金蛋沒有黃!對過去的總結是空的,談何對未來的孵化和遠景規劃呢?而且沒有科學的收藏機制,更沒有收藏委員會和舉足輕重的權威收藏家,美術館理所當然就讓出了藝術市場的學術寶座。如今,國內的藏家與投資者多數以拍賣行為風向標。不論是藏家,還是投資商,對國內眾多的藝術家作品及畫廊展覽都很難全局式觀看,唯獨在春秋兩季集中「跑場子」,這樣的後果便是拍賣行掌握了絕大多數的藏家資源。拍賣行在藝術市場的最頂端,搶佔大量的藝術品市場大量份額。形成一種錯覺,似乎拍賣行的藝術地位比博物館、美術館的學術權威還高,比畫廊還懂市場營銷,還懂得做展覽做項目,藝術市場它說了算。事實就是這樣,拍賣行雄踞在藝術產業鏈的最頂層,通吃商業、學術和市場三大領域。

  然而,西方的藝術產業格局剛好與中國的藝術產業現象完全相反。西方美術館具備藝術的科學管理機制,有穩定的國家撥款和企業贊助,有固定的收藏專項資金,有完善的藝術收藏委員會和學術委員會工作職能,能夠客觀、全方位、前瞻性的關注藝術文化現象,收購有價值、有代表性的優秀作品作為館藏。美術館直接委託精品畫廊來完成學術收藏的任務,這種環境下,畫廊理所當然會為美術館的學術服務,不可能接觸拍賣行了。美術館是藝術產業的最頂層、畫廊是中間層、拍賣行是最底層。在西方,學術是高於商業的,拍賣行參與不了學術,只是客觀的運用商業模式完成藝術品商業化的過程,直接與收藏機構合作,有計劃的消化掉委託機構所提供的符合拍賣標準的藝術拍品,自然也不會與畫廊和藝術家合作了。

  客觀的講,中國的藝術產業格局、畫廊所處的產業位置,相對於西方也許是不合理的,但是一定有著它存在必然性,仍然有許多函待解決的問題。這是一種顯示中國特色的藝術產業現象。

  中國的頂級精品畫廊的發展方向是對的,它們與美術館、拍賣行以及藝術基金密切合作,通過把握話語權和影響力發現投資家的藝術投資目標,把成長型藝術家和成熟型藝術家推入資本市場,為藝術文化的傳播起到了推薦作用,為投資領域提供了更多低風險、高回報的產品,同時也培育了創造藝術大師的文化土壤。

  中國畫廊還必須培養出幾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收藏家,未來的幾年這些收藏家能夠打入到真正國際頂級的收藏傢俱樂部去,只有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才能去應對我們所謂的面臨的挑戰。

  六、知識產權的保護

  在西方,許多藝術家作品著作權和衍生品授權被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藝術品被藏家再次轉手,藝術家本人或家人同樣享有相應的權利金分層。衍生品開發產生的回饋權利金常年累計甚至會超過作品當初的銷售價格。知識產權的保護對改善藝術投資環境和藝術家生存環境及合法權益是非常有益的,同時更會有助於畫廊產業的健康發展。

  如果有了全社會的支持和關注,畫廊產業必然能夠走出藩籬和羈絆,使藝術市場化的道路順暢平坦,對傳統文化的延續和現代藝術的推廣發揮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畫廊產業能否在未來發展中獲得優勢和健康成長,還需要更深入的認清產業發展現狀、引進先進的符合國情的經營模式、提高跨界合作能力,從而在美術館與拍賣行之間找到區別和經營的差異性。相信吾輩有才人能夠探索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有長期生命力的、能夠成功複製的畫廊產業運作經營模式,帶領藝術產業精英搏得絕對優勢,獲得未來發展的勝利,一同在藝術資本市場中遠行高歌!

麗娟:中國畫廊概論

2014年07月17日 10:00 藝術國際網評論中大獎(0人參與)收藏本文

  一、畫廊的起源

  畫廊起源於西方,是封建社會貴族們聚會聊天的場所,是由餐廳通往大廳的通道,由於掛滿了繪畫作品,故稱為「畫廊」。

  早期一般都是陳列貴族歷代精英前輩的肖像畫以及他們喜歡的紀錄大事的作品。時至近代,資本主義社會的審美情趣改變了畫廊的經營模式和作品風貌,轉變為中產階級口味,除了肖像畫以外,更多的是美麗的自然風光和社會生活的真實寫照。

  二、中國畫廊的發展近況

  中國畫廊是在國力發展、社會進步、精神需求的大環境中發展起來的。建國以後,陸續有老字號的「榮寶齋」、「朵雲軒」、「西泠印社」、「楊柳青」等機構進入藝術市場,部分功能具備了畫廊的特性。改革開放以後,經濟的繁榮拉動了藝術市場的需求,全國各地的書畫院和學院下設的畫廊彌補了藝術市場平台的需求。

  近二十年,精品畫廊和大型海外藝術機構開始蓬勃發展,落戶京、滬、廣、香港等一線城市,比如:高古軒、白立方畫廊、佩斯北京、尤倫斯藝術中心、百雅軒畫廊、泰康藝術中心、香格納畫廊、華氏畫廊、大未來林舍畫廊、滬申畫廊、奧賽畫廊等,這些高端收藏級的畫廊的出現,一方面完善了藝術品市場,提高了藝術品的學術定位和國際性。另一方面提高了藝術投資環境的熱度,為藝術投資的發展和金融化作出了貢獻。第三方面也促進了藝術教育平台水平,提高了藝術人文的豐富性和視覺審美的高度。

  藝術品市場走過的20年來,出現過很多問題,經歷了「9·11」、「東南亞金融危機」、「歐債危機」和「美國的次貸危機」等衝擊,現在是藝術品市場的寒冬,作為「一級市場」的畫廊行業來說,當然要面對這股刺骨寒流,這是畫廊行業又一個真正的動蕩期的開始,將意味著行業全面變革的開始——畫廊行業正走在「十字路口」。

  實力雄厚的畫廊也同樣經歷了一次洗禮和洗牌,營銷和推廣都無奈地做了調整。那些缺少資金支持、缺乏宏觀戰略眼光的畫廊就只好紛紛倒閉關門了,其中,多數為「畫廊一條街」類型的商業畫廊和畫店。因為金融危機和政策調控所導致的房地產業、進出口貿易、輕重工業等眾多行業的贏利空間大大縮水,許多投資產品難以實現預期,高端藝術品投資出現停滯和觀望,中低端的藝術品和工藝禮品的需求也大幅度減少。因此,中國近兩年有幾千家的畫廊關門,單獨上海就有幾百家歇業,茂名南路的整條畫廊街都消失了,文定路的商業畫廊也大量轉讓,田子坊的畫廊空間也多數被其他商業類型的店鋪侵蝕搶佔,莫干山路藝術空間大批出兌換血,紅坊的畫廊規模始終未達到預期規模,直到現在還有畫廊拖欠房租的現象,多個藝術區面臨萎縮和轉型。而搶灘香江的中國畫廊其中亦安畫廊和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在香港已經遭遇滑鐵盧。

  對於畫廊遭遇的現實困境,可謂一時難解。從大的方面講,人民幣匯率提升、美元貶值等貨幣因素導致中國藝術品價格明顯比海外高,據相關人士統計,國內藝術家比國外同等級的藝術家在價格上要高出70--80%,這也直接導致國外藏家對中國藝術品的觀望局勢和打壓現象。

  從亞洲地區來講,國內畫廊的危機除了印度與東南亞市場的崛起、香港蘇富比與佳士得兩大拍賣巨頭分攤了藏家資源以外,近年國外畫廊搶灘香港和內地的現狀更是加深了這層憂患。國內拍賣行的強勢致使功成名就的藝術家作品價格急速飈升、藝術家自產自銷、藝術品信託、網上交易、不合理開發藝術衍生品、著作權侵權行為等等都同樣威脅著畫廊的生存和發展,畫廊產業步履唯艱、任重而道遠。

  三、畫廊的存在形式和經營模式

  為了獲得更專業、更自由的藝術交易平台,北京、上海、廣州、杭州、蘇州、成都許多大中型城市紛紛建立了每年一屆的藝術博覽會,並細分出傳統和當代等展覽項目。專業的藝術博覽會展覽推動了藝術市場恢復繁榮的進程,為藝術市場化普及和藝術金融化做出了鋪墊和貢獻。為了能夠整合資源並且獲得政府支持,一些城市的畫廊群體還成立了與政府對接的藝術類民間社團,包括北京畫廊協會、上海畫廊聯盟,深圳、廈門也更早獲得國務院批准成立了美術產業基地、美術產業協會等。政府也在「藝術走出去」的號召下,針對到外省和境外參加藝術展會的藝術團體進行高額補貼和大力扶持,為中國藝術在國際上的宣傳展覽助推發力。

  畫廊產業的集群多數以藝術區和畫廊街的形式存在。以整合來獲得文化的軟實力,得到政府的扶持和藝術區開發商的支持。有影響力的藝術區和畫廊區包括:北京的798藝術區、草場地藝術區、1號地藝術區、觀音堂藝術區、宋庄藝術區、環鐵藝術區、酒場藝術區、東風藝術區、雍和藝術區,上海的莫干山藝術區、五角場藝術區、紅坊藝術區、桃浦藝術區、半島藝術區,杭州西岸藝術區、廣州小洲藝術區、深圳的大芬畫家村,深圳22藝術區、廈門的烏石浦油畫村、海滄油畫村,成都的北村藝術區、新舊藍頂藝術區、濃園藝術區、西村藝術區、高地藝術區、糧倉藝術區八大藝術生態區等,形成了中國文化產業的一道壯觀的藝術風景線。

  綜合以上畫廊的存在形式,概括分析出三種類型:1、畫店、畫家工作室。2、商業畫廊。3、頂級收藏精品畫廊。

  1、畫店、畫家工作室。小微型畫廊多以畫室、工作室為主,由於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政策號召,各地有商業藝術品出口基礎的城市和地區,在原有畫師集群的基礎上,給予畫師的工作室或者是工作坊以正規化管理,以個體工商業主的資質形成規模龐大的畫家村群落,這類小微型畫廊作品兼有風格個性和通俗普及性,多以外貿訂單、國內訂件和酒店裝飾工程為主,國內外的市民消費和工程總量的變化都會影響到他們,這個類型的畫廊屬於產業中的弱勢群體。隸屬於當地的美術產業協會,而協會則隸屬於民政局並掛靠於文化局,是政府文化產業扶持的一部分。有些發達地區的政府在大力扶持和引導的同時,發現了它們總量大、影響面廣的特點,利用這一群體,在文化產業和文博展會等方面做了許多文化政績和貢獻。

  2、商業畫廊。主營三、四流的學院派年輕畫家和有紮實功底及市場基礎的職業畫師,作品屬於商業創作和名家小品,相對成熟些的畫廊也會涉獵具備學術性和實驗性的優秀作品。經營方式以短線買賣、快進快出型為主,作品市場主要面對高端禮品和高級會所、別墅的裝飾。對畫家的包裝和推廣具有一定的作用,偶爾會有個別畫家脫穎而出。商業畫廊為藝術家的作品流通提供了便利和渠道,許多藏家淘寶和許多藝術家的成長都是通過這個渠道來完成。

  這一類型在畫廊產業中所佔比重很大,它們具有廣度基礎,是畫廊產業的根基,對時下流行文化有直接影響作用,對文化的傳承積澱和學術的推動以及對藝術市場的進步均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對高端文化的普及和藝術審美的提升作出了貢獻。

  3、頂級收藏精品畫廊。主營一、二線成熟藝術家的作品,有著戰略合作企業和基金的支持,能夠長期運作推廣藝術家的作品,展覽活動多以項目的形式在做,與國際上的高端品牌以及著名企業有戰略合作,在政府、企業、基金、拍賣行、收藏家和藝術家之間妙手運籌,利用資本推動藝術的學術價值和商業價值,使名家力作成為高回報、低風險的投資產品。這類型的畫廊兼具有美術館的學術功能、藝術品投資管理功能、並且有文化傳播展覽策劃功能。這是藝術和市場、資本高度結合,成熟而科學的中國畫廊模式。只有具備了良好的財富支持、良好的社會關係、良好的經營理念,才能夠承載頂級精品畫廊的職責和未來發展的使命。

  上述畫廊產業的經營類型均有其存在的價值,體現了中國經濟發展的現狀、精神層面的需求和人文歷史的縮影。藝術品的功能由裝飾性、技術性轉而上升為學術性、獨特性、金融性。無論風格定位如何,都是現實社會豐富性的必然契合。「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形形色色的畫家、畫風和畫事,林林總總的畫派、畫論和畫史,形成了百花齊放的文化現象,同時也是文化生產力的現代革命。

  四、畫廊產業需要全面的代理制度和職業經紀人制度

  如果畫廊產業具有全面的代理制度和職業經紀人制度,就會逐漸取締部分畫家工作室和畫店,讓那些富有創造力的藝術家從低級產業模式上升為合理的畫廊簽約合作模式。避免畫家自產自價自銷而擾亂了市場。畫家如果和高端經理人合作,藝術家的作品便同樣會良性的流入企業、藏家等市場,經紀人的買家資源的擴展有助於一級市場的良性競爭。這個制度的建立最終把藝術學術的話語權平均分布到每個藝術機構手中,避免學術壟斷的現象發生。畫廊將用畫廊主推藝術品的個性風格說話,而不是拍賣行用藏家資源說話了。

  五、對比西方和中國藝術產業格局的不同

  中國的畫廊產業是近現代美術史上極具市場敏銳性的產業集群。它區別於美術館和拍賣行,在藝術市場的第一線,經營模式直接反映了市場的現狀,種類紛雜,值得研究關注。畫廊經營的作品風格直接反映了藝術家的精神活動,是記錄珍貴情感和精神的寶貴財富。同時,也能發現收藏群體的審美變化,金主的修養趣味和投資方向都在訂件作品以及選購作品的風格中清晰的顯露出來。另外,收藏的數量和投資的額度也直接反映出市場經濟的潮起潮落。還有,畫廊的藝術展覽和學術交流提供了視覺藝術和精神互動的交流平台,高度提煉的藝術精品就是精神財富的產物,成為了培養藝術人才和激發創意靈感的基地。近些年,時尚和設計領域的快速發展都是得益於此。因此,畫廊還是現代藝術市場中體現風向標誌的行業。

  畫廊是與美術館、拍賣行鼎足而立的產業群體。但是,現在中國藝術市場的現狀是美術館壟斷了所謂的學術話語權,但是由於缺少專項收藏資金的投入,極度缺少館藏,導致美術館的硬體建設與館藏建設嚴重失衡,就好象一枚豪華的金蛋沒有黃!對過去的總結是空的,談何對未來的孵化和遠景規劃呢?而且沒有科學的收藏機制,更沒有收藏委員會和舉足輕重的權威收藏家,美術館理所當然就讓出了藝術市場的學術寶座。如今,國內的藏家與投資者多數以拍賣行為風向標。不論是藏家,還是投資商,對國內眾多的藝術家作品及畫廊展覽都很難全局式觀看,唯獨在春秋兩季集中「跑場子」,這樣的後果便是拍賣行掌握了絕大多數的藏家資源。拍賣行在藝術市場的最頂端,搶佔大量的藝術品市場大量份額。形成一種錯覺,似乎拍賣行的藝術地位比博物館、美術館的學術權威還高,比畫廊還懂市場營銷,還懂得做展覽做項目,藝術市場它說了算。事實就是這樣,拍賣行雄踞在藝術產業鏈的最頂層,通吃商業、學術和市場三大領域。

  然而,西方的藝術產業格局剛好與中國的藝術產業現象完全相反。西方美術館具備藝術的科學管理機制,有穩定的國家撥款和企業贊助,有固定的收藏專項資金,有完善的藝術收藏委員會和學術委員會工作職能,能夠客觀、全方位、前瞻性的關注藝術文化現象,收購有價值、有代表性的優秀作品作為館藏。美術館直接委託精品畫廊來完成學術收藏的任務,這種環境下,畫廊理所當然會為美術館的學術服務,不可能接觸拍賣行了。美術館是藝術產業的最頂層、畫廊是中間層、拍賣行是最底層。在西方,學術是高於商業的,拍賣行參與不了學術,只是客觀的運用商業模式完成藝術品商業化的過程,直接與收藏機構合作,有計劃的消化掉委託機構所提供的符合拍賣標準的藝術拍品,自然也不會與畫廊和藝術家合作了。

  客觀的講,中國的藝術產業格局、畫廊所處的產業位置,相對於西方也許是不合理的,但是一定有著它存在必然性,仍然有許多函待解決的問題。這是一種顯示中國特色的藝術產業現象。

  中國的頂級精品畫廊的發展方向是對的,它們與美術館、拍賣行以及藝術基金密切合作,通過把握話語權和影響力發現投資家的藝術投資目標,把成長型藝術家和成熟型藝術家推入資本市場,為藝術文化的傳播起到了推薦作用,為投資領域提供了更多低風險、高回報的產品,同時也培育了創造藝術大師的文化土壤。

  中國畫廊還必須培養出幾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收藏家,未來的幾年這些收藏家能夠打入到真正國際頂級的收藏傢俱樂部去,只有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才能去應對我們所謂的面臨的挑戰。

  六、知識產權的保護

  在西方,許多藝術家作品著作權和衍生品授權被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藝術品被藏家再次轉手,藝術家本人或家人同樣享有相應的權利金分層。衍生品開發產生的回饋權利金常年累計甚至會超過作品當初的銷售價格。知識產權的保護對改善藝術投資環境和藝術家生存環境及合法權益是非常有益的,同時更會有助於畫廊產業的健康發展。

  如果有了全社會的支持和關注,畫廊產業必然能夠走出藩籬和羈絆,使藝術市場化的道路順暢平坦,對傳統文化的延續和現代藝術的推廣發揮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畫廊產業能否在未來發展中獲得優勢和健康成長,還需要更深入的認清產業發展現狀、引進先進的符合國情的經營模式、提高跨界合作能力,從而在美術館與拍賣行之間找到區別和經營的差異性。相信吾輩有才人能夠探索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有長期生命力的、能夠成功複製的畫廊產業運作經營模式,帶領藝術產業精英搏得絕對優勢,獲得未來發展的勝利,一同在藝術資本市場中遠行高歌!

推薦閱讀:

趕一班尋找個體獨立的飛機
觀世音菩薩聖像【吳瑞發畫廊】
揭秘 | 畫廊為什麼要偽裝成美術館?
從藝術圈利潤率說起:你以為的周扒皮,其實是楊白勞
2014,畫廊有哪些「逆襲」之道?

TAG:中國 | 國畫 | 中國畫 | 畫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