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日13億的票房神話能拯救爛片齊集的春節檔嗎?

朋友們新年好,創哥這兩天在家真的太無聊了,過年越來越沒有儀式感。

想著要不去看個電影吧,卻發現這年味是越來越淡了,搶電影票的火藥味卻是越來越濃了,根本搶不上。

這也難怪,今年的春節檔,各家從春節前幾個月就開始拿出了看家本領宣傳,爭的你死我活,為的就是這7天狠狠賺一把。

比如這個去農村刷牆,

那個就搞專列上路。

這個拿下春晚開播前的60秒廣告,

那個就攜劇組登陸三大衛視春晚成功霸屏。

結果今年年初一,單日票房妥妥的13.10億。

比起去年年初一嚇死人的 8.09 億票房又上一個檔次,換算成美元,更是打破北美單日票房的1.35億紀錄,成為全球最高載入史冊。難怪搶不到!

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春節檔的電影,根本不好看。

不好看的電影憑啥能單日衝擊13億?憑啥?

緊隨13億票房而來的4大尷尬點

誠然,在這樣的傲人成績面前,創哥看到了很多尷尬之處。

1、破紀錄的票房卻無人評分

相信很多人也跟創哥一樣,看電影前會先去豆瓣看看評分和評價,再進行選擇。結果就在票房突破13億的當天,6部春節檔新片,4部在豆瓣上暫無評分。想根據口碑選片子?不存在的。

就沖這3189.7萬張出票量,這麼多人看了居然沒打分?另外一種情況就是打分人數夠了,卻鎖分了。這樣的奇觀,往年可是很罕見的。

更有趣的是,今天創哥下載了多個購票軟體,大家的評分也是冰火兩重天,一言難盡,大家自己看吧。

從左到右依次為:豆瓣、美團、貓眼、淘票票、時光網,請點開看大圖。

2、錢砸出來的6.8億預售卻口碑糟糕

今年早早地就有消息放出來,不讓有票補了。但是換湯不換藥,距離正式上映一個月前就開始搞起了預售,鎖場、占廳、套票,截止大年三十零點已經搞定了6.8億預售票房,創造歷史新高。

然而預售好也不代表最終就是冠軍。隨著看過的人越來越多,口碑漸漸趨向真實化,總的來說就是一個詞:不行。其實單日13億之後,春節檔的戰爭才真正開始。

3、巨額成本卻質量疲軟

這屆春節檔很貴,除了史無前例的宣發規模外,各自的製作成本也是讓各大片方千金散盡。

今年6部賀歲大片背後,出品方多達102家。排名前五的電影背後均有院線公司參與出品或聯合出品。

影片的成本也是翻倍式上升,當年的一部《長城》製作成本高達9.37億人民幣,如今《捉妖記2》的製作成本居然和它持平了,比《捉妖記1》的成本整整高出了3倍。

此外,赴美拍攝的《唐人街探案2》自然也少不了燒錢。加上《紅海行動》和《西遊記女兒國》,僅四部電影的總成本就能到25億左右。

頂級的出品方、頂級的製作成本,必然要出最頂級的票房成績才行。然而連著三天,單日票房一路下滑,這屆春節檔的壓力實在是不小。

去年的票房冠軍《捉妖記》的續集,評分只有8.1分,令人大跌眼鏡;黃金IP《西遊記女兒國》的分數居然不及郭德綱的《祖宗十九代》,排名暫時墊底;反倒是最近微博上各種好評的《紅海行動》頗有些黑馬的姿態,而一向口碑不錯的《唐人街探案2》也似乎並沒有受導演出軌緋聞的影響,緊隨其後。

如此看來,續集已經逐漸失去其魅力,春節檔再這麼沒有創意,明年可就慘咯。

說到底,票房年年創新高,到底是因為片子好還是因為過年越來越無聊,行家們心裡沒點b數嗎?

注水的票房,

春節檔不過是自嗨

第一天13億的總票房的確驚艷,僅僅一年之隔就多出了近5個億,為啥?

很多專業人士都會這樣分析:春節期間,不少人從一二線城市迴流,再加上近年來影院紛紛向二三四線城市下沉,電視逐漸喪失吸引力,大家也漸漸疲於走親戚,看電影成了新的過年「習俗」。

但是事情的另外一個真相卻也是不容忽視的:多出來的5個億背後多為注水的繁榮,以點看面,中國電影春節檔其實危機四伏。大年初一之後每天都在跌的票房就是一個提示。

首先,這幾年漂亮的票房背後,都有一個令人無法忽略的因素——燒錢補貼。

雖說有消息放出來說今年限制春節檔票補,要求從除夕至3月2日期間,票補價格不得低於19.9元,並且每一部影片的低價票不得超過50萬張。

但幾乎很多院線都正好滿打滿算卡在19.9上,50萬名額放滿。而每部影片的補貼在1500萬至2000萬之間,等於說,補貼的金額是目前票價的翻倍。

這樣的補貼力度簡直就是在赤裸裸的燒錢。難怪業內有「沒有1億票補別來春節檔」的說法。

就連華誼兄弟總裁王中磊也說:所有線上發行商,可能會把2017年全年預算的三分之一都用在春節檔做市場補貼,餓一年就等這7天。

其次,這幾年全國的電影數量不斷增加,同一家影院的銷售額與去年相比並沒有太多的增長,都被周邊影院分流了。創哥所在的小城市,方圓10公里以內已經有5家影城,還有幾家在建。

全年虧損的影院今年只會增加不會減少,院線會在這兩年再次進入重新洗牌期。

最後一點,也是最可笑的一點就是票房的統計方式的變更。現在我們買票時通常都會有3—5元的服務費,今年1月中旬起,這筆費用也計入電影票房之中,至少能讓票房成績提高 5% 到 10%。

剔除之後,今年春節檔的真實成績你還敢大聲公布嗎?

春節檔發展史,

是一部不留活口的進化史

在單日13億的成績下,很少人能記起,十二年前,春節還是一年中電影生意最不好的時期。

2006年那個春節,七天總票房才僅有8000萬。而如今大家已經在預測今年的數字能否達到50億了。

那時候哪有春節檔這個說法,都是得賀歲檔者才能得天下。因為一到春節大伙兒都在家裡陪著家人,別說去看電影的人少,有的小電影院乾脆大年初一就不營業。

直到2010年,僅憑一部《阿凡達》,整個春節期間的票房驟升至3.39億,同比增幅120%。大家才意識到,春節檔原來也能賺錢,而且還能賺大錢。

再到2013年春節,周星馳的《西遊降魔篇》,7天豪取5.3億票房,並將整個檔期的總票房拔高至7.8億元,破了多項紀錄成為當年票房冠軍,春節檔才真正成了氣候,此後大片扎堆。

也正是從這年開始,很多影院經理都感覺影院春節檔的生意變好做了,西遊也開始成為了春節檔的一個重大IP.

不僅如此,各路片方開始有意識地為春節檔量身定製大片,要巨星雲集,題材要偏喜劇,要有特效,最好拍成3D ,不是用3D 拍攝的也要後期轉成假 3D ,這樣票價至少能賣貴三分之一。

但從2015年開始,春節檔已經完全成了華語電影的天下,連帶著春節檔前後一周的時間,也不安排他國電影的排期。同時,那些中小成本和不是合家歡的電影,也直接淪為了炮灰。例如今年逆襲的《紅海行動》,剛上映時它的題材也使他吃了很多虧。

競爭越來越殘酷,觀眾的選擇卻越來越少,熱情也越來越低。看似年年高票房、年年新紀錄,但實際情況卻是誰看誰知道。畢竟無論對手是誰,高質量肯定比比用錢燒出來的繁榮更有說服力。

巴菲特曾說過:「池塘由於暴雨的緣故水面上升,但通常鴨子卻以為上浮的是它自己。」這句話用在中國電影市場,也不為過。

創哥不希望春節檔成為既沒有娛樂性也沒有社交性的壟斷型必備選項,更不願意看到它成為爛片扎堆的檔期。


推薦閱讀:

國產片票房為什麼越來越差?
【今日喜劇】15天票房破10億 《夏洛特煩惱》何緣收穫成功?
為什麼 90 年代末期國內電影票房那麼慘淡?
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的幕後製作如何?
為什麼《萬萬沒想到西遊篇》首日票房會腰斬?

TAG:春節 | 拯救 | 票房 | 神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