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川風雨獨憑欄 北宋大書法家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號涪翁,又號山谷道人,世稱黃山谷,祖籍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縣)。
北宋著名文學家、詩人、書法家,宋代文壇著名「江西詩派」的領袖,「蘇門四學士」之一。在歷史上與蘇軾齊名,和蘇軾一樣,黃庭堅也是詩、文、書法都冠絕一時,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才華的書法家之一,並稱「蘇黃」。
書法上,黃庭堅善行、草書,楷法亦自成一家,是北宋書法的又一代表人物,是宋代狂草藝術的領袖,與蘇軾、米芾、蔡襄被稱為「宋四家」。
黃庭堅在創作上一生都在摸索、創造。回憶及自己書法的悟道過程,他曾說:早年學書,二十年抖擻俗氣不脫,晚得蘇才翁子美書觀之,乃得古人筆意,其後又得張長史、僧懷素墨跡,乃窺筆法之妙。又稱:元佑間書,筆意痴鈍,用筆多不到,晚年被貶入僰,舟中見長年盪槳、群丁撥棹,乃悟筆法。稍能用筆,但仍不能盡意。至元符二、三年,五十五、六歲時方徹悟,作書始擺落俗氣。在書法史上卓然獨立成家。
他的書法以行書和草書著稱。
行書出於南朝名刻《瘞鶴銘》,用筆骨力內藏,筆意跌宕,一波三折,體勢雄健。代表作品有《松風閣詩》、《華嚴疏》、《經伏波神祠》、《苦筍賦》等。
他的草書出懷素而自出機杼,縱橫開合,擒縱有度,瀟洒流落,氣勢磅礴,具有意態萬千的藝術美,開創了中國草書的又一新境界。代表作品有《諸上座》、《李白憶舊遊詩》等。
黃庭堅對書法藝術發表了一些重要的見解,大都散見於《山谷集》中。他反對食古不化,強調從精神上對優秀傳統的繼承,強調個性創造;注重心靈、氣質對書法創作的影響;在風格上,反對工巧,強調生拙。這些思想,都可以與他的創作相印證。書論有《論近進書》、《論書》、《清河書畫舫》、《式古堂書畫匯考》著錄。
黃子和蘇子一樣,因人格獨立,故仕途坎坷,屢遭貶,很不得志。由於元祜黨人案的牽連,黃庭堅的書跡亦遭厄運,生命之路真可謂「滿川風雨」。
淡看風雨瀟瀟,智者沿著超凡脫俗的志趣「獨上高樓,憑欄遠眺」,積極進取,建立了生命卓越的成就。
滿川風雨獨憑欄-----豪情人生,快意人生!!
遍觀黃庭堅的傳世墨跡僅30余件,我們認為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他的大字行書,如詩文草稿和寫經作品,字徑約為四五厘米,是黃庭堅最為知名的作品類型,也是黃庭堅功力型作品的具體表現,如《松風閣詩帖》、《華嚴疏》、《寒山子寵居士詩帖》的均是突顯山谷老人的力作。
第二類是行草書長卷,從傳世的幾篇著名作品看,其規格一般為高至三四十厘米,較長的有十七八米,為前世所無,後世之罕見,如《諸上座帖》、《李白憶舊遊詩卷》、《廉頗藺相如傳卷》等。
另外一類是黃庭堅的尺牘翰札、文稿和跋語,世人有謂此為黃氏法書最佳者,其中有許多的精彩之作,如《跋蘇軾黃州寒食詩帖》、《致齊君尺牘》、《花氣帖》和幾篇墓志銘文稿。
後人所謂宋代書法尚意,就是針對他們在運筆、結構等方面更變古法,追求書法的意境、情趣而言的。
1、黃庭堅的書風具有明顯的叛逆性格,其作品中充盈的強烈的自我表現意識和極其自由、毫無顧忌的創造意識。
他雖師承張旭、懷素,但他不泥古法,力求創新,得筆外意。
當我們從創作意識和創新意識的維度將北宋四家作一比較,就會發現,與蔡襄的最古典相比,黃庭堅的書法則處於最叛逆、最前沿的一端。他的所有書作幾乎都能找到這種反叛的性格,在漫長的中國書法史上我們幾乎很難再找出幾個像這樣具有叛逆性格和創新意識的書家。
2、總體而言,黃庭堅的書法在線條上顯得鋒利、爽勁而又頗具動感與氣勢,有暴風驟雨、詭異莫測之勢。結體是一種前無古人的跌宕開闔之勢,中宮緊縮而呈「放射」之狀,字裡行間充溢著「抖擻」之氣。正由於黃庭堅在點畫結體章法上的不安分、不內斂中和,在另一個側面,正突顯著黃庭堅的成功,首先體現在其書風作為一種創作范型的成功。
3、黃庭堅的草書開創出了中國草書的又一新境。
其筆法變化多端,一波三折,或籜龍坼石,或輕梢遏雲,妙兼數體,圓轉卓絕。如龍飛鳳舞,超逸絕塵,,具有清雅爽利、意態萬千的藝術美,為世人所稱讚。
4、黃庭堅草書獨自面日的成熟還得益於其書外功的參悟。
除其述「於燹道舟中,觀長年盪槳,群丁拔棹,乃覺少進,喜之所得,輒得用筆」外,他還有一段自道可說明因緣:「余寓居開元寺夕怡思堂.坐見江山。每於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助。然顛長史、狂僧皆倚而通神入妙......」。
黃庭堅不飲酒,其作草全在心悟,以意使筆。然其參禪妙悟,雖多理性使筆,也能大開大合,聚散收放,進入揮灑之境。而其用筆,相形之下更顯從容嫻雅,雖縱橫跌宕,亦能行處皆留,留處皆行。山谷所作《諸上座帖》等佛家經語諸草書帖,乃真得其妙理者。
草書《花氣熏人詩帖》欣賞
黃庭堅《花氣熏人詩帖》草書,紙本。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帖上有南宋「緝熙殿寶」的印,入過南宋內府。也有清代著名的大收藏家安儀周的收藏印安歧。
《花氣熏人詩帖》,筆勢蒼勁,拙勝於巧,肥筆有骨,瘦筆有肉,「變態縱橫,勁若飛動」。其美韻不亞於行楷書。「山谷書法,晚年大得藏真(懷素)三昧,此筆力恍惚,出神入鬼,謂之"草聖"宜焉!」(草書《李白憶舊遊詩卷》沈周題跋)此時黃庭堅的草書藝術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此時草書書法,深得張旭,懷素草書飛動洒脫的神韻,而又有自己的風格。用筆緊峭,瘦勁奇崛,氣勢雄健,結體變化多端。
《題蘇軾寒食帖跋》欣賞
《題蘇軾寒食帖跋》簡介:行書;紙本;縱34.3厘米,橫64厘米;作於1100年;共9行59字;藏於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
《題蘇軾寒食帖跋》釋文:東坡此詩似李太白,猶恐太白有未到處。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台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它日東坡或見此書,應笑我於無佛處稱尊也。
《題蘇軾寒食帖跋》欣賞:這件作品是黃庭堅給蘇軾著名的行書作品天下第三行書《寒食帖》做的題跋,是黃庭堅大字行書的代表作,字體古樸,遒勁郁拔,而神閑意穠,展現出黃體風格獨有的特點。
黃庭堅書法的駭俗之處,主要表現在「亂花飛舞不離其樹」,縱斂有度,散中寓整;還有大動飛躍之中的靖安之氣。
換一種說法,他書法的恰似「點源的輻射」,重心穩當,肢體誇張,自由度很高,一反晉、唐流行的方方正正、四面停勻的傳統,這種「背叛」傳統的銳氣遠在和自己亦師亦友蘇軾之上。
在他以前,圓轉、流暢是草書的基調,而黃庭堅的草書單字結構奇險,章法富有創造性,經常運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單字之間的界限,使線條形成新的組合,節奏變化強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為北宋書壇傑出的代表,開創出了中國草書的又一新境界。
黃庭堅以擅長大字草書著稱,著名的作品有《諸上座帖》、《廉頗藺相如列傳》、《李白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詩》、《杜甫寄賀蘭鐳詩》等,它們不僅在宋代書法中具有第一流的影響,而且是山谷老人成功走向書法風格史和創作史的重要巨作,黃庭堅依此佔據著宋代狂草藝術的領袖地位。當然,這樣的成就是與他的研究深度和廣度是分不開的。
黃庭堅《諸上座帖》,紙本,手卷,草書,92行,縱33cm,橫729.5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 《諸上座帖》是黃庭堅為其友李任道用大草寫的五代文益禪師的《語錄》,全文系佛家禪語。卷前後及隔水上鈐宋「內府書印」、「紹興」、「悅生」,元「危素私印」,明李應禎、華夏、周亮工,清孫承澤、王鴻緒,近代張伯駒等鑒藏印。此帖初藏南宋高宗內府,後歸賈似道,明代遞藏於李應禎、華夏、周亮工處,清初藏孫承澤硯山齋,後歸王鴻緒,乾隆時收入內府,清末流出宮外,為張伯駒所得,後獻給國家。
明都穆《寓意編》、華夏《真賞齋賦注》、文嘉《鈐山堂書畫記》、張丑《清河書畫舫》《石渠寶笈?初篇》等書有著錄。
《諸上座帖》是其草書精品之一,此卷為山谷晚年最富於浪漫氣息的傑出的代表作品,真正達到了渾然天成的境界。
《諸上座帖》此書深得懷素狂草遺意,筆意縱橫,飄動雋逸,如輕雲緩行,凌霄萬變,氣勢蒼渾雄偉。正如他自己認為的:「楷法欲如快馬入林,草法欲左規右矩。」
字法雄放奇特,瑰麗多姿,如馬脫韁,無所拘束,尤其能顯示出書者懸腕攝鋒運筆的高超書藝。
運筆如龍搏虎躍而又圓婉超然,縱橫之極,線條極盡伸展之能事,而又筆筆不放,取勢側欹,左右開張,筆勢飄動雋逸;,整篇如龍蛇飛舞,一氣呵成。
章法上, 無行間字距的約束,橫斜高下,揮灑自由,無不如意;點畫則相對濃縮,墨色枯潤相映; 布白天趣盎然,可謂氣勢豪邁,超凡脫俗,似有禪家氣息。
由此在繼承張旭、懷素一派草法基礎上創造出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恰如宋代張綱在《華陽集》中謂:「但見其行草變態縱橫,勢若飛動,而韻尤勝,非得夫翰墨三昧,其熟臻此。」
黃庭堅在行書中顯示鋒芒險勁、韻度飄逸的特點,在其草書中得到更為充分的發揮:祝允明評介說:「捕龍蛇,縛虎豹,乘風霆而上下太清,誰得而襲其蹤跡也。」
釋文: 諸上座為復只要弄唇嘴,為復別有所圖,恐伊執著。且執著甚麼?為復執著理,執著事,執著色,執著空.若是理,理且作么生執?若是事,事
且作么生執?著色、著空亦然。山僧所以尋常向諸上座道,十方諸佛、十方善知識時常垂手。諸上座時常接手,十方諸佛、諸善知識
垂手處合委悉也。甚麼處是諸上座接手處,還有會處會取好。莫未會得,莫道揔是都來圓取。諸上座傍家行腳,也須審諦,著些子精
神,莫只藉少智慧,過卻時光,山僧在眾見此多矣。古聖所見諸境,唯見自心。祖師道:不是風動、皤動,風動、幡
動者心動。但且憑么會好,別無親於親處也。僧問:如何是不生滅底心?向伊道:那個是生滅底心?僧云:爭奈學
人不見。向伊道:汝若不見,不生不滅底也不是。又問:承教有言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學人如何解?向伊道:汝甚解前問
已是不會古人語也,因甚。卻向伊道:汝甚解,何處是伊解處,莫是於伊分中便點與伊,莫是為伊不會問,卻反射伊么?決定非此道
理,慎莫錯會。除此兩會,別又如何商量?諸上座若會得此語也,即會得諸聖揔持門,且作么生會?若會得一音演說,不
會得隨類各解,憑么道莫是有過無過,說麽莫錯會好。既不憑么會說一音演說,隨類得解。有個下落,始得,每日空上來下去,又不
當得人事,且究道眼始得。古人道一切聲是佛聲,一切色是佛色,何不且恁么會取。 此是大丈夫出
生死事,不可草草便會拍。盲小鬼子往往見便下口,如瞎驢吃草樣。故草此一篇,遺吾友
李任道。明窗淨几,它日親見古人,乃是相見時節.山谷老人書。
推薦閱讀:
※南宋與金在中原 誰的支持度高?為什麼?
※【詩歌專題複習】——北宋中後期
※北宋畫院與王希孟《千里江山圖》
※被稱為北宋「六賊」的蔡京、童貫、王黼等人都是怎麼死的?
※北宋伐遼雁門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