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轉:古瓷鑒定口訣大全19

轉:古瓷鑒定口訣大全19(2010-04-14 00:26:06)

轉載

標籤: 雜談

138.宣德用料

宣德以前進口料,色澤釉胎都知道。

宣德以後下統窯,蘇料漸漸難弄到。

宣器表面有橘皮,宣德特色都需要。

註解

在永宣年間蘇料大量進口,用得非常多,到宣德後,基本不進了,但從瓷器中現存的有款實物來看,宣德以後幾代也有用蘇料的,這說明從記載上看是宣德不進了,民間還進,而且也可以說宣德時期不進蘇料了,不等於沒有存貨了,所以後代到正德之前幾朝都有蘇料紋飾的器件,而且也有在和蘇料中對入其他料的。這也說明永宣大量進口蘇料,才能使全國各窯中有存蘇料的可能,這正是蘇料能用到後來幾代的原因,宣德器表面多數有橘皮。

139.宣德器件

宣德瓶罐有介面,摸過無痕宣沒有。

前後合模成形假,一筆塗抹不曾有。

小筆觸畫為主線,盤心塌底特點久。

鈷料青花有鐵斑,清仿鈷厚假斑瞅。

宣德釉面多泛青,釉面橘皮點點有。

宣德氣泡大小出,成群泡兒成群走。

註解

宣德前(含宣德)的瓶罐介面明顯,大件一般是五塊四介面成形,包括底,紋飾上一筆塗抹已經沒有了,小筆觸畫為主要畫法,盤心塌底是特點,鈷料鐵斑比元輕,但有鐵斑,清仿鐵斑是靠重複的回筆,不自然。鈷料也不對,從氣泡看宣德泡大小都有,小泡多密。大泡少,出現時就是一群,只有幾個聚在一起。而永樂泡大小都有,但小密大的稀,不成群。

140.宣德紋飾

宣德畫法有表現,大筆塗抹不再見。

民窯可能大筆抹,官器小筆觸點慣。

雙勾邊線線變細,宣德紋飾特點現。

註解

元有大筆塗抹,而到宣德已是改為小筆點觸了,但民窯在宣德還有大筆塗的,宣德用雙筆勾邊線的線圈而且細,這是宣德紋飾用筆的特點。

141.宣瓷真假辨

蘇料鑽胎見,色釉氣泡亂。

假的氣泡均,橘皮真假辨。

大器接頭少,宣底梯形見。

註解

宣瓷青花釉的部位鑽胎、色釉地方,用三四十倍的放大鏡看,氣泡亂中有規律,橘皮正常,假的是造出來的太均,很明顯。宣德大件介面並不多,底圈足為梯形。也有內直,外向內倒的。

142.宣底

宣德底足有稜角,倒梯淺紅抹釉少。

還有平放不見底,削足樣多牆外倒。

註解

宣德底足有稜角,圈足呈梯形,抹釉的少,有的有淺紅色,護胎釉還有一種平足的,稱卧足,削足式樣很多,但基本上是倒梯形和牆外倒型。

143.永樂、宣德看泡

永樂白釉泡小密,間有大泡別忘記。

宣德泡青亮較小,比起永樂更密集。

排列整齊間大泡,大小疏密要辯細。

註解

永樂白釉瓷的泡小而密,密中有大泡出現,宣德瓷泡色發青而亮,泡較少比永樂更密,偶爾有排列整齊的大泡出現。因此用對比的方法來看泡的大小密集程度很重要(用三四十倍放大鏡看)。

144.宣德看泡簡句

青亮小更密,大泡勻又稀。

註解

看泡要看無色白釉部位,也要看色釉部位,但本書是看白釉(釉地)部位。

145.宣德看泡更簡句

小更密,大勻稀。

註解

宣德小泡密,密中偶有時出現大亮泡,但永樂瓷大泡少見。

永樂簡句,永樂更簡句,宣德簡句,宣德更簡句,永宣合句,以上是指易背誦而言。

146.吹釉的工藝出現了雪蓋蘭和豇豆紅

吹釉元末初級行,明代宣德已形成。

吹青可出雪蓋藍,吹紅能出豇豆紅。

註解

吹釉工藝的運用出現了雪蓋藍(灑藍),也出現了豇豆紅。吹釉的特點:當滿器都吹釉成一色而且均厚,就是單色釉;吹的均而有厚薄,深淺,這就是雪蓋藍或紅釉的豇豆紅。吹釉不但吹出了雪蓋藍和豇豆紅,還宜於貼花留白工藝帶來了方便。吹釉對留白起到了可以精細留白的工藝。因為可以用剪紙先貼在器上,然後再吹釉,吹完後,將剪紙拿掉就成了留白,這比用手畫法留白方便多了。

147.永、宣看泡合句

永宣泡密宣更密,宣泡大青亮均地。

註解

永樂的泡密,但宣德的泡比永樂更密,宣泡發青和永樂相比顯得大又亮。

148.空白期

明代瓷器空白區,正統景泰天順期。

三代幾年沒瓷器,所以稱為空白期。

註解

在明朝正統、景泰、天順時瓷器幾乎沒有,為空白期,但景泰藍發展很好。在陶瓷修復專家、陶器王、陶瓷鑒賞家王啟泰著《殘瓷雅集》中提到明六、七、八位皇帝是兄弟二人,兄朱祈鎮前後做了兩次皇帝,年號為正統和天順,弟朱祈鈺做皇帝在正統天順之間,年號景泰,過去認為這三朝無瓷器,所以人們叫做「黑暗期」或「空白期」,認為這樣不如叫明三代。如果那樣可否叫明一代三朝,啟泰老師同意了明一代三朝的說法。其實這三朝瓷器也很多,官窯少,但民窯瓷器也不少,這是的瓷器青花艷淡,繪畫面滿瓷器,但在器上的每一層段或每一個畫面留天、留空間比較大,這是鑒這三朝的特點。

149.成化紋線鑒

成化紋飾畫線圈,下圈濃粗看鑒參。

款識大小字不均,平等青料多為先。

註解

成化的器件圖案在下部往往畫兩條線圈,畫法突出有特點,更易斷代,一般來說下層的線圈粗,上層的細,款識的字大小不一樣,青料一般用平等青。

150.白定甜白對比

泡密大小很相像,甜白泡干定窯亮。

註解

甜白泡干泡多亮,泡少,定窯亮泡比甜白多但泡的大、小、多、少,差不多。

151.鬥彩

鬥彩豆彩逗彩到,三個頭彩一個號。

頭彩入窯燒二次,坯料先畫用青料。

青花復加彩上釉,摸時擋手畫筆妙。

註解

書中鬥彩、豆彩、逗彩是一個意思——是青花和其他色彩鬥豔的意思,屬釉上彩,手摸有擋手感。一般是先用青花料燒出紋飾邊框,再二次填上其它色料燒制。

152.成化鬥彩

成化鬥彩填為貴,葉花只把正面繪。

花心變色層次顯,款書鑒知對深重。

註解

成化的鬥彩填色好的為貴,葉子,花朵只給出正面,不畫側面。花蕊不一定用黃色,用各種顏色。款書沉重,深至胎表層。

153.成化鬥彩仿品說

成化鬥彩後代情,明仿鬥彩繁密濃。不夠疏朗色太艷,康熙仿品粗俗容。

不夠精緻不驕艷,雍正仿品最熟成。

仿品如真又發展,價位更高是異型。

仿品不可以真看,寓意欣賞人稱靈。

註解

成化鬥彩很貴,在後期有很多仿品,明代仿得紋飾繁密色濃,不夠疏朗,康熙仿品粗俗不精緻,不驕艷,雍正仿得最好,如真品差不多,但仿品從化工、胎、用料、款識等都有差異,但歷代的鬥彩都較貴重,有的後代仿品在器形上有創新,好的也非常貴重,瓷器上的寓意畫面多起來了。

154.成化鬥彩色澤

鵝黃嬌透閃微綠,杏黃色閃微微紅。

薑黃色濃光澤弱,蜜蠟黃色稍透明。

松綠濃重而閃青,孔雀淺翠而透明。

水綠葉綠山石綠,略閃微黃又透明。

赭紫色暗奼紫濃,葡萄紫色真透明。

紅色鮮紅艷如血,無光暗淡是赭紅。

厚薄不勻油紅濃,艷中有光不透明。

註解

鵝黃:嬌嫩透明,色有點綠;杏黃有點閃紅;薑黃色濃,光澤不強;蜜蠟黃稍有點透明,松綠濃重閃青色;孔雀綠淺翠而透明,水綠,葉綠。山石綠微黃透明,赭紫暗,奼紫濃重而無光,葡萄色很真實又透明,紅色如鮮血,厚薄不勻,油紅常顯色重,紅色艷中有光卻不透明。多畫正面花,花蕊常用各種色,不一定用黃色。

155.成化鬥彩三絕

成化鬥彩色三絕,奼紫泛紅赤鐵濃。

奼紫濃艷但無光,鮮紅色濃不透明。

赭紫呈褐泛紫色,二紫一紅三絕成。

註解

鬥彩有三種彩色是成化發明,也是後代不好仿而被稱讚的。那就是奼紫顯赤鐵紅,而不光亮;赭紫顯褐色泛紫色;鮮紅如雞血,色濃不透明。也就是說有的不光亮,有的不透明,要區別。

156.填彩工藝特點

填彩青筆先畫框,陰雕過後釉才上。

先畫骨架再填釉,雕畫刻剔都用上。

註解

填彩是一種繪畫塗色工藝,畫、雕、刻出圖後,再塗彩的彩色瓷。

157.成化青花器件

成化多用平等青,小筆觸著雙線清。

一筆塗抹填色法,層次不如宣德精。

宣德留白成不留,器薄不厚多巧輕。

成化上釉稱二色,一為重色色偏青。

都顯肥潤如玉真,二為潔白稍微青。

底部底釉波浪感,氣泡小密整齊精。

兩字四字多偽款,糊米底部要看清。

成化早期有蘇料,不要只認平等青。

註解

明成化期間大部分用平等青,紋飾以小筆觸畫雙線圈畫,圖的分層是雙線圈,上圈粗,下圈細,一筆塗抹也用,但不如宣德畫得好。成化留白件少,器件胎薄,釉色扁青時肥潤如玉,泛白時不那麼肥潤,底有波浪紋痕迹,氣泡小密整齊,兩字和四字款多數為偽仿品。成化時出現多用糊米底,青料有時也有用蘇料或蘇料混合料的,糊米底是特色之一,不能只認為成化時全是平等青料。(在古瓷器鑒賞泰斗耿寶昌先生著《明清瓷器鑒定》一書中可以看出歷朝用料有其突出的特色,但其他料也用。)

158.明嘉靖瓷器

嘉靖大件顯接痕,盤類塌心成凹型。透明釉面泛灰青,底釉亮釉塗圓形。

胎釉交匯橙黃線,青花濃艷無斑成。

彩瓷紅綠無閃亮,氣泡疏朗密難容。

註解

嘉靖大件接痕非常明顯,盤類塌心成凹型,盤碗足成倒梯形,地子透明的釉面泛灰青,地子釉亮,為了寫款,常常用釉為寫款塗一個圓,胎釉交匯處橙黃線跡,特別表現在器件下部的是根處青花濃艷無斑,用回青,和其他彩瓷相比,顯得無光,彩瓷紅綠色光亮度差一些,氣泡疏朗,如果密是假的。

159.明萬曆瓷器

大件體重小件輕,立件底粗接痕清。

釉色泛青細瓷亮,盤心塌底料回青。

細瓷純正粗瓷灰,注意偽品別受坑。

青花五彩舊加彩,觀釉圖案和器形。

圖紋注意釉重輕。

註解

萬曆大件重,小件又非常輕,小巧,立件接底明顯,釉色泛青,細瓷亮,盤心塌底,多用回青料,粗瓷用料不講究,不一定用回青,有的色泛灰,青花五彩器多,但也常有加彩的,如青花改青花五彩,以此造假,所以要注意,從圖案、釉、器形等發現造假,要用手提一提重量,摸一摸厚薄、胎的潤滑程度等。

160.明代瓷器看泡

明泡多種不依民,胎層白灰泡不勻。

永樂泡密少大泡,宣德泡密小的勻。

宣地早青晚期白,大泡不多一群群。

註解

明代胎泡多種多樣,胎釉層面白灰色,永樂泡密大泡少,宣德早期地釉發青,晚期白,泡多密均勻,宣德的大泡出現時往往是三五成群,不是稀疏的單個大泡。

161.嘉萬龍紋辨嘉萬龍紋上背粗,背上塗鰭畫工粗。龍鱗各色功不細,回青為嘉萬雜平。

註解

明朝嘉靖、萬曆時畫的龍、背上用粗線,幾乎是中鋒運筆,在粗線上又用鋒尖挑抹出龍鰭,所以畫工顯粗糙,龍鱗各色都有,嘉靖用回青,而萬曆用料多種,回青也有但並不多見,常用平等青勾兌用料。嘉靖的回青泛藍紫,不像元代那樣泛紅紫。

162.五彩

五彩火溫超粉彩,青紅黃綠一次畫。

青花五彩也曾有,釉上美色貫天下。註解

青、紅、黃、綠、黑為五彩。五彩的燒制溫度超過粉彩30℃~60℃,因此也稱硬彩。釉面玻璃質不如粉彩。五彩的每種色是沒有深淺的過渡色。

163.明朝十代青料認

永宣進口蘇料濃,成化弘治正德平。

嘉靖隆慶萬曆回,天啟崇禎石子情。

註解

永樂和宣德兩代用蘇料多、成化、弘治、正德三朝用平等青多,嘉靖、龍慶、萬曆用回青多,天啟崇禎用石子青多。了解各代用料是斷代的必要。

164.琺華瓷器斷代

琺華元起成於明,山西晉城很盛行。

袋囊泥漿從管出,勾勒凸線各圖形。

像作蛋糕古不拙,黃綠紫釉低溫成。

源於玻璃製作藝,不用鋁熔砑硝成。

山西琺華胎是陶,瓷胎嘉靖是大明。

胎如釉亮有大件,琺華粗因藝拙行。

註解

琺華器起源於元代成功在明代,在山西晉城為正宗,紋飾用袋囊盛釉漿,從管中擠出(像現代的蛋糕製作一樣),所以勾勒出的紋飾是突出而圓潤的,古樸而不拙劣,常常是刻、剔、雕等工藝並存,是黃綠紫釉為多,低溫燒成起源於古代琉璃製作,用砑硝當熔劑,山西晉城琺華胎是陶不是瓷,大件多,到嘉靖時山西、江西景德鎮都生產,景德鎮產的是瓷胎,工藝的古樸程度、精度都不如山西晉城的。

165.琺華瓷出山西晉城

琺華源於古琉璃,陶胎面塗彩琉璃。

早在山西晉城多,出在元末差不離。

勾勒堆貼凸線紋,砑硝來作釉熔劑。

陶胎瓷胎瓷更奇,採用立粉堆貼法。

線圓不方鑒不疑,黃藍綠紫白五色。

地釉後填查釉皮,景德鎮燒用高溫。

瓷胎釉亮嘉靖奇。

註解

陶胎瓷胎都有,琺華是山西晉城在明代燒成的,當時盛行。琺華源於古代燒制琉璃時的工藝,陶胎表面再塗上彩琉璃,用砑硝來作釉熔劑,多用立粉技術、堆積,不是塗畫。即用囊袋擠壓出立粉進行勾勒、堆、貼後在器面上形成凸線紋,再填色地和後描彩。黃、白、藍、綠、紫五種色,早期色不均。早期是低溫釉子,後期在景德鎮也用了高溫釉子,用瓷胎燒成了琺華器件。

166.琺華器鑒定需知

琺華鑒別不算難,少有好件不值錢。

紋飾囊袋管擠出,如作糕點紋凸圓。

黃藍綠紫白五色,察看地子是後填。

地釉壓花二層度,凸圓層皮假難瞞。

早期山西用陶胎,景德鎮瓷嘉靖全。

註解

琺華鑒別不算太難,因燒的工藝不太好,所以很少有好件能值錢,紋飾是用囊袋將色料裝入袋內向外擠壓,像做糕點的紋飾一樣,凸圓的線條。黃藍綠紫白五色是成線後再填的,觀察色地後會發現加工工序是先畫線後填彩。早期山西用陶胎,到嘉靖時在景德鎮用瓷胎。

167.崇禎朝瓷器

崇禎紋飾有獨具,紋飾頂部留白地。

人物山水多生動,白地發青少款器。

註解

崇禎的器件一般沒有寫印款的,基本無款。紋飾畫工細、好,但圖的上下留出很齊的留地白邊。人物、山水畫的生動,有的有暗刻圖邊。


推薦閱讀:

盲派十二宮斷運口訣as
八字算命「月支」金口訣——(算命不求人)
中醫歌訣—十四經穴記憶口訣
盲派132句秘傳口訣
米鴻賓金口訣入式內容

TAG:鑒定 | 口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