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科學家研究:人死之後,意識去哪裡了 ?
俗話說「人死如燈滅」,多數人都覺得死了之後就什麼都沒有了,一了百了。我們很容易理解,人死之後,不論火化還是土葬,肉體最終都會化為了灰燼,與自然融為一體。不過,人類除了看得見的軀體以外,還有肉眼看不見的意識。意識也會隨著死亡而消失嗎?它最終會變成什麼呢?
【死亡是一個過程】
大多數人對這一問題的反應是聳聳肩,說:「我們又不能把死去的人拉回來告訴我們,所以我們永遠也不會知道這一問題的答案。」科學家傳統的觀點認為意識是在神經網路中產生的,如果沒有神經網路,也就沒有意識了。因發現DNA雙螺旋結構而獲得諾貝爾獎的克里克更是直接指出,對於一個個體來說,他的喜悅、悲傷、記憶和抱負,他的本體感覺和自由意志,實際上都只不過是一大群神經細胞及其相關分子的集體行為。根據這些科學家的觀點,人死後神經細胞之間也將失去聯繫,意識也隨之消失了。
不過,隨著科學家對這一問題研究的深入,人們對死亡的認識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人們普遍認為一個人要麼還活著,要麼已經死了,這兩者之間沒有過渡階段。也就是說,當一個人心臟停止跳動、大腦停止工作後,這個人就已經死了。不過,事實上一個人從心臟停止跳動到真正的死亡之間還會經歷一段時間的。因為心臟失去了泵血能力,血液無法為細胞提供足夠的氧氣,人體內的細胞將陷入一種「窒息」狀態,在大約5分鐘之內,這些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就會受到破壞。大約一小時之後,這些細胞就會受到嚴重的破壞,此時即使心臟恢復跳動和泵血功能,這個人也無法再活過來了。隨後幾天,人體內的細胞會繼續衰退直至整個身體都腐爛。
由此看來,死亡並不是某一個時刻,而是從心臟停止跳動到身體細胞逐漸分解的過程。既然如此,在死亡的整個過程中,人的意識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它會隨著心臟停止跳動而立刻消失嗎,還是會繼續存在一段時間,或者會永遠存在?
【人死了,意識還在】
根據國外媒體的報道,2003年,日本東京曾發起了「阿爾法3號」計劃,專門研究人死之後意識的變化。該計劃由日本、美國及西歐一些國家著名的醫學家、神經心理學家、生物學家、物理學家和電腦專家參與。科學家們對20多名19歲到75歲的垂危病人進行觀測,在他們體內植入電極,並與電腦相連,使電腦可以接收到這些人的腦電波,並在60秒內把腦電波譯成文字,顯示在計算機的熒光屏上,從而記錄了這些垂危病人從瀕臨死亡到死後的情形。
當時,有一名叫做邦達的35歲病人患肝癌死亡,他在死前非常痛苦。在他死後的第三天,電腦屏幕上出現了科學家們期待已久的信息:「我叫邦達,我已經解除了任何痛苦,在一片陽光下飛翔,快樂得很……快樂得很……」連續重複幾次後,信息突然就中斷了。
還有一位22歲的姑娘因白血病死去。在她死後的第二天,電腦便收到了她傳來的信息:「我來到了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我很高興來到這個地方。此間陽光明媚,充滿溫暖,我和已故的爺爺、奶奶在一起,我很愛他們,我將會……」信息至此突然中斷。
其實,不僅僅是參與到這一計劃的病人能夠反饋他們死後的感覺,還有一些有幸能死而復生的人也會親口講述死亡來臨時的主觀感受。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榮格就在他的自傳中記錄了自己因患心臟病而經歷的一次瀕死體驗。他感到自己上升到很高的空間,在很遠的下方,他看到了地球,沉浸在一片輝煌的藍光中,透過那片藍光,地球的輪廓閃著銀白色的光。然後他發現從歐洲方向飄上來一個影像,那是他的醫生。醫生對他說:「地球上的人正抗議你的離去,你沒有權力離開地球,你必須回去。」當榮格聽到這一信息後,他看到的景象頓時都消失了。
這些經歷了瀕死體驗的人的描述和「阿爾法3號」計劃中死去的病人反饋的信息很相似。大都表示意識離開身體,遊離到天花板上,心理感到極度的平靜和輕鬆,然後被吸到一個巨大的黑洞口,在黑洞盡頭閃爍著一束光線,自己的親朋好友都在洞口迎接自己。
【實驗對意識的證明】
儘管這些事實都支持了人死後意識依然存在,但很多科學家認為這些現象只不過是人在臨死前大腦缺氧產生的幻覺。
上世紀90年代,三位荷蘭科學家對此展開了研究。在一個案例中,一位昏迷的病人被送到醫院,此時他的大腦已經停止活動,腦電波已是一條直線。但醫生仍然決定在喉部插入插管幫他換氣。在這個過程中,病人的牙套被取出來了。一小時後,病人的心臟終於跳動了,血壓也恢復正常了。一周後,他居然對護士說:「你應該知道我的牙套在哪裡,是你把它放在了推車的抽屜里了。」這位病人回憶說在死的那一刻,他一直在上面觀察,甚至能詳細地描述當時醫生的動作,但他非常害怕醫生會放棄搶救他,因此他盡量顯示出自己還活著。由此,這些科學家認為當心臟停止跳動後,中樞神經系統停止工作的一剎那,人的意識確實和大腦分離了。
本世紀初,美國紐約石溪大學的山姆·帕尼爾博士第一次用實驗證明了,人死後意識是真實存在的。帕尼爾在天花板下方放一塊木板,在板的上面放一些小物體,然後讓瀕死之人躺在天花板下面的床上。他認為,如果病人死後意識能飄起來,還能看到自己的身體,看到醫生們搶救他的身體,看到天花板上的燈,那麼,病人的意識也應該能看到這些小物體。如果這些病人能被搶救過來並說出木板上的小物體是什麼,那就證明病人瀕死階段所經歷的都是真實的,並不是虛無飄渺的幻覺。帕尼爾對100多個病人進行了研究,發現其中有7個被搶救過來的病人能準確說出木板上的物體。這一實驗充分證明了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它可以飄起來,可以移動,是生命存在的另一種形式。
儘管有很多證據都支持人死後意識依然是存在的,但這個領域的研究依然處於初級階段。研究死亡的科學體系和方法還沒有建立起來,過去人們的研究大多是基於個別人的主觀感受。不過,近十年來,隨著醫學和科技水平的大幅進步,尤其是冷凍技術的發展,大大延長了人體細胞在人死後存活的時間。人死後,儘管腦細胞在四五分鐘內就失去了氧氣和能量的供給,但腦細胞仍能繼續存活8個小時內而不會受到傷害,只不過這時它們無法行使自己的功能。這就意味著如果冷凍技術和復甦手段運用得當的話,人在死亡幾個小時後仍能被救活。
這無疑擴展了這一領域的研究範圍,科學家將不再只關注那些瀕臨死亡的人,而是可以通過把那些真正死亡的人拉回來,研究意識在他們身上的變化,從而發現每個人死後可能會共同經歷的感受。到那時,我們就可以提前知道自己死了之後會發生什麼了。
編輯註:《大科技》雜誌創刊於1997年,以愛因斯坦的「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為辦刊宗旨,著重與揭示天、地、自然界的奧秘,介紹科學假設和最新的科學成就,展示未來的科學前景,激發廣大讀者的想像力和科學思維。感興趣的話點 這裡 吧。
推薦閱讀:
※下意識的語言模式(下)
※科學家: 世界只是一個幻想, 宇宙不過是人類意識的投影
※物理學家語出驚人說人死後意識會以量子狀態存在
※意識和潛意識為什麼總是相反的?
※敬畏之心與憂患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