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走遍中國·莆田》電視專題片(完整七集在線播放

創建時間:2010年12月17日(星期五) 晚上7:59|分類:未分類

| 字數:8046| 發送到我的Qzone |另存為... | 列印 第一集:《媽祖和她的故事》 1000多年前,在莆田的湄洲島上,有一位善良的少女,她救助著波峰浪谷中的漁民,關愛著默默無聞的生命。千百年來,民眾的景仰、帝王的冊封,使她成為中國的海上和平女神,她就是被後人尊為「媽祖」的林默娘,走進媽祖的故鄉,您將了解這塊土地的歷史,傾聽媽祖的傳說。 節目介紹: 莆田市位於福建省沿海中部,是中國著名的僑鄉。這裡是中國海洋文化的發祥地,是中國人對於女性奉為最高地位「天后媽祖」的誕生地。這裡流傳著很多媽祖顯靈的傳說和神話故事。這裡沿海的漁民供奉祭祀的是被人們奉為中國海上女神媽祖。 莆田湄洲系海濱孤島,據歷史記載,唐、宋時期島上無人讀書,民智較差,島上居民除了務農以外,就依靠下海捕魚,航海作業為生。在這種自然經濟占支配地位,科學技術文化水平相對低下的情況下,當時島上居民最大的願望就是在生活上自給自足,安居樂業,祈福平安,自求多福。媽祖信仰也就是在這樣的客觀條件下產生的。湄洲嶼居民信賴媽祖,崇拜媽祖,傳播她的拯危救難,濟世救人的事迹,為她立廟供奉,定期禱告致祭,祈求繼續保佑他們平安過日子。 媽祖信仰從產生至今,經歷了一千多年,作為民間信仰,它延續之久,傳播之廣,影響之深,都是其他民間崇拜所不曾有過的。歷代皇帝的崇拜和褒封,使媽祖由民間神提升為官方的航海保護神,而且神格越來越高,傳播的面越來越廣。由莆邑一帶走向五湖四海,達到無人不知,無神能替代的程度。 從宋代開始歷經元、明、清幾個朝代,前後對媽祖進行了36次褒封,並列入國家祀典,進行春秋祭祀。因而民間對媽祖的信仰愈加固定,「海神」的地位愈加牢固。 千年來,在莆田民間保留了不少有關媽祖的民俗,反映了媽祖信仰的具體特點。其信奉禮俗及媽祖的言行、品性等逐漸被民間吸收,形成許多俗例。 第二集:《滄海桑田的見證》 一千四百多年前,莆田的興化平原還只是塊海灘衝擊荒地,木蘭溪自西向東,橫貫莆田中部,最後從三江口如興化灣大海,把興化平原分成南北兩部分,即今天的南北洋平原,唐代以前的興化平原溪海為患,每到雨季和大潮期,境內木蘭、延壽、萩蘆三大溪水暴長滔滔興化灣海潮溯溪而上,直涌至上游二十多公里的靈陂,據《木蘭陂志》記載,「方春夏交,湟澇奔騰,則四郊皆澤國也,若遇秋汛濤翻,則汪洋,四郊又斥鹵也」。水過潮退後,大地一片荒蕪,只生蒲草,不長禾苗。 從唐代開始,中原移民為躲避戰亂,南遷進入莆田,中原移民的到來不僅給莆田帶來了生氣,同時也帶來了中原先進的農耕技術和水利知識,面對莆田旱不能灌,澇不能排,有水無利的生存環境,先民們沒有退縮,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要想水土養人,就要先治理水患興修水利,唐建中年間,先民們先後在北洋的延壽溪上修建了延壽陂泗華陂,在萩蘆溪上修建了南安陂,太平陂等水利工程。 從唐代到北宋二百多年間,莆田的先民們不斷的築陂圍堰,興修水利,移山填海,圍墾造田,使莆田人的生活、生存環境有了不小的改變,在南北洋平原上,開墾了不少可耕種的農田。 但災患,並未遠離莆田人民的生活,由於唐代修建的水利工程,多以擋潮蓄水為主,工程不配套,功效有限。再加之橫貫莆田大河木蘭溪沒有得到很好的治理和開發,溪兩岸洪澇、潮災仍時有發生,因此,治理木蘭溪,變水害為水利,就成為溪兩岸人民最迫切的願望。 這是莆田香山腳下一座不大的宮廟,廟供奉的即不是菩薩,也不是神仙,而是一位宋代為莆田人民治理木蘭溪而獻身的年輕女子——錢四娘。 宋治平元年,錢四娘隻身攜資十萬,來到莆田,在木蘭溪上游,將軍岩下的溪面上,開始築陂圍堰,經過三年的艱苦施工。大陂終於在1067年夏竣工,但由於陂址選擇不當,剛建成的陂堰就被一場大洪水衝垮,三年的心血,一夕間付之東流,錢四娘悲憤不已,在築陂處投水殉志,時年一十九歲,莆田人民感其恩德敬其精神,香火供奉至今不斷。 宋熙寧二年,公元1069年,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開始推行「農田水利法」同時在朝為官的莆田人蔡京多次奏請朝廷興修莆田水利是年神宗渝淮蔡京之奏「詔莆陽協修水利」。侯官李宏應詔來莆田第三次築陂,他在具有水利知識的高僧馮智日的協助下,找到了前兩次築陂失敗的原因,「錢陂址地高溪窄,水量大,水勢急,陂體無法抵擋山洪的衝擊,因而決;林陂址在木蘭溪下遊離入海口近,海潮上涌時推力較大,因此陂體立足不穩,李宏、馮智日認真總結前兩次築陂的經驗教訓,細心勘察沿溪的地質和水情,最後選定木蘭山下為新的陂址,這裡溪面寬闊,洪水至此勢以明顯轉緩,下游涌潮至此,力量也大為減弱是較理想的築陂所在,在新陂的工程設計上,他們借鑒了許多當時先進的技術,並依據陂址的實際情況,大膽創新,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工程施工工藝,他們精心組織,縝密施工,歷經八年,終於在1083年,完成了木蘭陂水利工程的建設。 木蘭陂工程,通過設在陂體兩邊的南北進水閘,把木蘭溪水引向南北洋平原,灌溉南北洋萬頃農田,使莆田的農業、種植業有了跨越式的發展。 作為木蘭陂工程的配套工程,還在南北乾渠的下游修建了長達三百多公里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河道、溝渠,這些溝渠通達南北洋平原近一百四十個村鎮,不僅解決了當地人民生產、生活的用水,同時也解決了南北洋人民生產、生活所需的交通和運輸問題。 木蘭陂工程的修建,使木蘭溪水得到了有效的開發和利用,這給後世莆田農業、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興化平原的持續開發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 一千四百多年來,莆田兒女不斷的與海爭地,圍墾造田他們一畝畝、一塊塊的漸圍漸墾,把興化平原這片過去只生蒲草,不長禾苗的海灘衝擊荒地,改造開發成了天不能旱,水不能澇,潮不能浸,土地肥沃,灌溉方便的萬頃良田。今天的興化平原,已有四百六十多平方公里,是莆田的糧蒼和聚寶盆。這是莆田塔斗山上的天中萬壽塔,這座宋代修建的航標塔,古時位於海濱,今天以從海濱後退了近十公里,成為莆田人民圍海造田的歷史見證。 今天的這一切得益於木蘭陂工程,得益木蘭溪豐沛的水利資源。是木蘭陂工程,使木蘭溪變害為利,養育了一代又一代莆田兒女。現在的木蘭溪兩岸,成片的荔枝葉綠果紅,山坡上遍野的龍眼享譽四海,枝頭上金黃的枇杷,田地里翠綠甘蔗豐收在即,一派富足美滿的田園風光。 第三集:《莆田人的春節》 當新春佳節到來的時候,莆田人開始了他們的狂歡。那喧囂的車鼓、成千上萬隻游燈,穿越火焰的古老儀式,盡顯了莆田獨特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風情。在這些極具神奇色彩的節日慶典里,有著莆田的傳說和歷史,也有著現代莆田人的歡樂和嚮往。 節目介紹: 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是中國的農曆新年。在福建省莆田市,卻有兩次過春節,即初四和初五再過大年,初二不串門的習俗,這是為什麼呢? 莆田與全國各地一樣過大年春節,從農曆臘月二十五開始,家家都要包用糯米粉為原料的紅團,它的含義相當於內地的餃子:紅色是喜慶的色彩,圓圓的形狀寓意著家庭團圓。 貼春聯也是中國人特有的春節風俗,它是把各種吉祥的祝福語寫在大紅紙上貼在門的兩邊。但莆田的春聯也是和內地大不一樣,全都要在紅紙頂上加上一道白色的鑲邊,這又是為什麼呢? 中華民族尊重自己的祖先,人們會遵守祖先遺留下來的各種風俗習慣,也許幾千年都不會變化。但是在莆田,在300多年前發生了一個重大的變故,導致了春節風俗的改變,這就是來自海上的日本浪人倭寇的入侵。 那一年,倭寇入侵到莆田一帶盤踞了幾個月,大開殺戒。一直到中國的抗倭名將戚繼光從浙江趕來,才趕走了他們。這時已經是次年的大年初一了,在山上避難的人們陸續返家後,哪裡還有心思過年? 現在莆田人過春節的習俗就從那時改變了。當年初二那天,有很多家庭在倭寇之亂中喪失了親人,正在辦理喪事。很多親戚朋友來家裡探望,悼念死者。所以是一個忌諱、悲傷的日子。延續下來,就形成了初二不串門的習俗。初三和初四,人們開始張羅過節的各項物品,準備重新過年。初四晚上,一家人又重新坐在一起,吃團圓飯過年。初五,人們又象大年初一一樣,各家各戶串門走訪,回憶過去的歷史,聯絡鄉鄰的感情,暢談未來的希望。莆田人過春節的習俗銘刻著他們慘痛的歷史記憶。 莆田的白頭春聯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過去莆田人世世代代也是在門上貼紅春聯。在嘉靖年間的這場大屠殺以後,為了表示對死去的親人的悼念,人們在紅春聯的頭上加上了一條表示哀痛的白額。 元宵節是中國人春節以後緊接著的又一個大節,它的日期在正月的十五日。可是莆田人從正月初六就開始了他們長達20多天的元宵節活動了。元宵節有兩個主要的節目:一個是吃元宵,一個是游燈,莆田人把這兩項內容都變成了大規模的狂歡…… 第四集:《古老的莆田戲》 莆田人對莆仙戲是情有獨鐘的,聽戲和唱戲一向是莆田人生活中的重要內容。在一代又一代的傳唱中,莆仙戲的藝術魅力在頑強地延續著。這個產生於莆田的地方戲,在中國的戲劇史上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通過它的唱腔和表演,人們可以探尋中國戲曲的源頭,體味莆田方言中古老的漢語遺存。 第五集:《南少林寺探秘》 http://www.56.com/n_v197_/c33_/29_/24_/mouse0729_/sc_mp4_124291042811_/1593000_/0_/43520868.swf[/video] 論證和探詢莆田是否有南少林這一懸案,介紹了南少林的由來、消失和保存在莆田的南少林武術。 在福建沿海地區,關於南少林的傳說遍布民間,但究竟歷史上有沒有南少林?傳說中的南少林又在什麼地方?她那傳奇的武功是否還存留於世?這一系列的謎團等待著人們的破解。在莆田許多人認為這裡就是南少林的故地,並努力地尋找著證據,他們又找到什麼了呢? 節目介紹: 1986年,福建省莆田市突然傳出一個驚人的消息,他們在荔城區西天尾鎮的一個山村裡意外地找到了南少林寺的遺迹。消息傳來,立即在海內外引起了巨大轟動,也令這樁沉寂了二百多年的歷史謎案突現曙光。 林山村裡散落著幾口巨大的花崗岩石槽。石槽上的字跡清楚地表明它們建造於宋代,如此多的石槽以及石槽上的銘文,已經足以令人們確信,林山村附近歷史上一定存在過一個規模較大的寺院。那麼,它會不會就是那座神秘失蹤了的南少林寺呢? 1990年12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福建省考古隊開進林山村,開始對這片遺址進行長達五個月的大規模發掘。很快,一大批深埋地下的文物重見天日,它們傳達出的信息充分印證了人們的推測。 考古隊的發現證實這所寺院與傳說的南少林寺無論在建立還是延續的時間上都完全吻合。不久,專家們又在遺址附近發現了許多古代人使用的練功石和大規模習武的遺迹。 至此,所有的證據都無一例外地指向同一點,這片遺址極有可能就是被毀棄的南少林寺。 地面火燒痕迹的發現,使南少林寺的發掘工作終於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也使這樁沉寂二百多年的歷史謎案終於真相大白。 第六集:《木雕的傳奇》 http://www.56.com/n_v48_/c39_/1_/22_/mouse0729_/zhajm_12429097615x_/1591000_/0_/43520564.swf[/video] 出神入化的功力,神奇大膽的想像,使堅硬的木材被賦予了生命;千百年的刀削斧鑿,一代代地精益求精,使莆田的木雕聞名海內外。在莆田這座木雕之城,一個個木雕世家的傳奇,一尊尊巧奪天工的精品,使人們看到莆田木雕的過去和今天。 第七集:《莆田學子》 《莆田學子》電視解說詞: 早上,這裡的氣溫只有5度,但這位父親仍泡在寒冷的泥水裡捕捉沙蟲,為了供孩子上大學,他已經賣掉了自己的漁船。 中午,漁民的孩子放學了,但家裡並沒有熱飯菜和父母等著他們,他們將在海風中溫習功課,一邊吃早晨帶出來的乾糧。夜晚,是最溫馨的,出海的家人團聚在一起,父母又給孩子講起古老的故事《鯉魚跳龍門》,與此同時,在莆田那些高考分數全國領先的學校里,數千孩子懷揣著同樣的夢,向他們引以自豪的前輩那樣一直學習到深夜。 在北京繁華的大街上有一幢不起眼的建築,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不知情的人想像不出許多尖端項目包括載人航天,返回式衛星的技術就出自這裡,這就是中國航天的研究中心。閩桂龍一個當年莆田貧困家庭的學子,如今已是這裡著名的科學家。為什麼這個在福建歷史上最窮的地方卻貢獻出了最多的科學家,這塊土地有什麼特殊嗎?閩桂龍的身世也許能給我們答案。 這是一個造型獨特的龍柱,下面是若隱若現的小鯉魚,而上面是哧剎風雲的巨龍,在中國民間惟有一種建築可以以此來裝飾,就是供奉孔子的文廟,但即便這樣龍柱的數量也是受到嚴格的限制的。因為它是等級的標誌,可是在莆田仙遊人們卻發現了大量超標準的龍柱, 難道這地方有什麼特殊的背景嗎? 宋代是中國歷史上最崇尚讀書的一個時代,科舉競爭異常激烈,然而人們卻發現遠辟東南海疆的一個小地方莆田每每奪魁,在一次科舉中它竟然囊括第一名第二名,以及年紀最大最小的進士,皇帝宋高宗聽到這個消息非常驚詫,他馬上聯想到朝廷中曾經有十名宰相十六名尚書和二十二名侍郎也是來自這個地方,奧妙何在? ) 於是他親自宴請高中的學子,想了解一下莆田是不是有什麼特殊的風水在起作用,結果狀元郎用一副對聯講述了一個道理卻異常簡單,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正是由於耕地稀缺,水患頻繁逼著莆田人通過科舉求得生存。 然而瘦地未必都長滿了松柏,是誰播撒了讀書的種子。歷史學家進行了更深入的探究。 唐宋末年都是非常動蕩的時代,大批受飽受戰亂士卒南遷到了沿海,尤其是莆田這樣交通稍微發達的地區。但是他們勢單力薄,沒有田產一旦用光積蓄就將淪為下層,為了保持家族的榮譽,他們開始不遺餘力的培養下一代,用他們最有優勢的儒家傳統,幾乎每一個家族祠堂都是一所學校,而家族的福利總是優先給讀書人。這種習俗延續了上千年。 ( pz: Z* r3 m; 這是一種從礁石上敲下來的貝類海產,名叫海蠣,有人說莆田人因為常吃這種高蛋白的食物而變得聰明會讀書,然而真正的莆田人知道許多父母就是靠每天從這種像刀鋒一樣鋒利的海貝中敲出的一點點肉換錢來供孩子們讀書的。 正是這種深情換來學子巨大的動力,頑強的,一步步的用知識改變了命運, 莆田一中的食堂開飯了,餐廳里有數十道飯菜可以選擇。但是在另一個房間,很多學生卻來領取自己的飯盒。這是他們從家裡帶來的米蒸出來的飯,他們就是那些來自貧困家庭的學生。 在這裡的許多學校都能看到這樣一塊牌子,教好一個孩子振興一個家庭,所有貧困的孩子都肩負著振興家庭的重任,因此能創造出一個又一個教育史上的奇蹟。 鄭樵一生最為傳奇的是他的著書之多,據說無人能敵,到底鄭樵寫了那些書,量有多大呢?黃玉石在頡積山上找到了一個有趣的線索。 鄭樵一生的著書多達五百多部,單單通志就二百卷七百多萬字,他為了把這些書奉獻給國家,他怕書潮濕了,經常把書抱到這個石頭上來曬,他的著作整整把這一大塊的石頭都擺得滿滿的,所以他現在留下一個暴書石的遺址。 更令黃玉石奇怪的是,一千年前,帶著四五百斤的著作鄭樵竟然還在大山裡四處遊走,難道他在躲避什麼? 是誰在追繳他呢?數年的調查使這個問題漸漸明朗,原來幕後的黑手正是京城裡那個權頃一時的宰相秦檜。可是他們兩身份迥異,遠隔千里的,又怎麼會結仇呢?只有回到那個特殊的年代方能了解。 南宋末年,金兵元軍相繼對中央朝廷發難,戰事連綿。皇帝如坐針氈。為了開脫自己的無能,大臣們不擇手段.一個地方燃起了山火很明顯是由於乾旱造成的,但如果在南宋就可能被解釋為某種戰爭的預兆,以秦檜為首的朝臣就用這種不相關的現象編織神話來迷惑皇帝和百姓,他們還嚴禁修史來記述這些荒誕的事,這讓鄭樵深為痛惜。他不僅要修史還要把真實的自然哲理告訴世人。通志彌補了此前通史邏輯性的不足,年代大大延伸,而其中最精彩的二十略還系統的研究了天文地理動物植物等,已具備現代自然科學的雛形,世界著名漢學家李約瑟評價它是中國現代科學的啟蒙, 正是這些真實的東西惹惱了當權者。使他自己成為迫害對象長達十年。 可是一個遠辟深山四處躲藏的人,從哪裡得到數以萬卷的資料呢?難道像傳說中得到仙人的指點,能夠感應天下萬物?熟悉民風的黃玉石為我們揭示了另一個莆田奇觀。 這是一座建於民國初年的普通農舍,在最裡面的一間屋子裡,九十四歲的陳老漢仍舊每天花六個小時抄錄古書,陳老漢六十年代開始辦自己的書社,許多古籍藏書都是他親手抄來的。 據說宋代莆田是華南地區重要的刻字印刷中心,日積月累在出現了許多藏書萬卷的書樓。 這為莆田學子們提供了優越的條件,他們雖然不會為五斗米折腰,卻相信討書看不為恥。不管認識不認識,讀書人都可以登門借書,如果需要主人還提供條件讓他們就地抄錄,而千年以前鄭樵也是用這個莆田式的讀書方法。在這昏暗的油燈下完成了他上千萬字資料的抄錄。據說他甚至千里跋涉到廣東討書,但那裡人沒給他抄書的條件,於是他就翻看。竟然練就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的本領, 廣借博抄的獨特民風和鄭樵強記的天賦使他遠僻深山也能考據天下文章,成為中國歷史上惟一沒有任何專業背景而完成史學巨作的人。 為求報國鄭樵犧牲了自己輟手可得的功名與榮華,一千年以後,他家鄉的一位女性繼承了鄭樵的衣缽,他的格言就是成功就必須有所付出。這就是後來成為中國電子技術奠基人的已故物理學家林蘭英。 在她的遺物中我們發現了一件奇特的物品,既非科學儀器也不是生活必須,卻一直被林蘭英帶在身邊並非常珍愛。 作為一個著名的愛國科學家為什麼林蘭英如此珍視這套美國的風景片,這讓我們產生了很多疑問,又讓我們似乎了解到了她少年時期一些不為人知的經歷。 那是一個輕視女性的時代,林蘭英其實還有三個妹妹都被送人了,在這樣的環境下女孩讀書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她的執著和天賦打動了祖父,他幫助林蘭英衝破了一重重家庭障礙。不僅讀了大學並最終留學海外,作為回報林蘭英要用這個幻燈片讓祖父看看外面的世界。然而他回國的時候已經見不到祖父了。 8 林蘭英中學時期的母校是著名的高考紅旗莆田一中,七十年前這裡就以致學嚴禁競爭激烈而著稱,據說當時有一位姓關的男生,與林蘭英是學習上的對手,數年腳逐不分輸贏,最後競碰撞出了感情的火花。在這座橋上他們約定共同完成理想中的事業。可數年後當林蘭英從遙遠的國外回到家鄉時卻得知這位同學已英年早逝,人們猜測這可能是女物理學家終生未嫁的原因之一。但另一個原因才是決定性的。 五十年代林蘭英獲得博士學位以後從美國濱州大學回到祖國,她肩負重任,就是要儘快製造中國第一塊半導體。沒有半導體我們的家用電器都無從談起,而到了六十年代導彈衛星又需要純度更高性能更好的半導體,於是林蘭英又開始了磷化稼砷化稼半導體的研究。八十年代光電子和大規模集成電路的迅速發展,使這位第一線的科學家始終不能停下腳步,也許這才是女科學家終生未嫁的真正原因。她常說要想取得成就就要有所付出,的確,她為國家贏得了成就,卻付出了一個女人應有的幸福。 其它觀看地址: 56.com專輯的視頻(共7個)http://www.56.com/w43/album-aid-7337192.html 莆田旅遊網 http://www.ptlyw.com.cn/thread-414-1-1.html 優酷專輯1 //v.youku.com/v_playlist/f3306478o1p0.html 優酷專輯2//v.youku.com/v_playlist/f430629o1p0.html
推薦閱讀:

QQ播放器提供最酷的QQ空間免費播放器,QQ播放器代碼,非主流播放器
超強音樂播放器(84首)
精美flash播放器2
小播放器 愛琴海(2款 地址+代碼)
flash音樂播放器 總匯

TAG:電視 | 中國 | 莆田 | CCTV | 專題 | 在線播放 | 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