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步可以搞定99%的房間雜亂問題
簡書作者:鐵哥allen 已授權轉載
今天看到《the laws of simplicity》以為是講的極簡主義,結果看完之後覺得很奇怪,不像是極簡主義的風格呀。之後看了看大家的評論和英文原著,發現原來是講的設計理念,這本英文書的副標題就是《design,technology,business,life》,我想要的簡單生活放在了最後面,所以很沮喪。但是今天看到其重要內容,覺得也有很多借鑒之處。
現在與大家分享其中的兩點,想要整理好雜亂的房間這兩點足矣!
減少
第一條就是reduce減少,達到簡單的最簡方法就是歷經百般思索的減少。
想的越多,越深入,減少就越有效。如果不確定,就減少,就像如果你不確定這件東西你是要還是不要,就不要了,減少了你的猶豫和思考。每件物品對你而言都是有功能的,但我們需要這個物品有多少功能呢?
比如,假如你有個影碟機,有很多按鈕,包括播放、暫停、回放、前進、彈出,但是要是保留一個按鈕,你會保留的就是播放。這樣就減少到最少了,但是假如你因為有急事所以要暫停呢?你想要回放一個經典的鏡頭呢?你已經看到幾遍了,你想要快進了一個想要再看一遍的地方呢?所以這就涉及到一個根本的問題,你需要平衡簡單和複雜的關係。
一方面,你希望可以簡單得使用一個工具,另一方面,你希望這個工具有很多的功能,這就需要權衡。你想要多麼簡單的一個工具,像傻瓜照相機一樣,就一個按鈕,還是你希望這個工具有很多的功能,像單反相機一樣有無數個令人頭昏眼花的按鈕?或者你經過思考決定買個卡片機,既有幾個基本的功能,又能夠簡單的掌握上面的幾個按鈕。
可能對於大眾而言,卡片機就足夠了。而對於專業相機玩家,不是單反就會被人鄙視。而小朋友則更喜歡傻瓜相機,只希望高興就好,可以好奇得拍下自己喜歡的東西。
所以你需要平衡。你需要它多簡單?同時,你需要它有多少功能?
極簡主義中也是如此,當我們去掉一些不需要的物品時,我們是不是也在思考這個物品到底需不需要呢?從理論上說,我們需要世界上所有的物品,因為我們有無限的慾望和需求,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我們真正必須的東西真得非常少,有吃的、有喝的、有穿的、有住的地方就行了。
這就需要我們做出選擇,是而做選擇就是一件很傷腦筋的事情。你看看那些每天面對一柜子衣服但還是挑不出自己今天能穿的衣服而每天上班遲到的女性就可以體會什麼叫做並不是越多越好了。
所以我們要首先限定我們的選擇,既要根據不同的場合和角色去決定穿什麼衣服、做什麼事情,也要減少選擇項,非A即B就很簡單,今天選A,明天選B,很簡單而又有選擇的餘地。
整理
第二條是organize,整理,有組織的整理使得很多的東西看起來很少。怎麼樣整理呢?如何整理最有效?
提到整理,家是最難處理的地方。我們要在家中保持整潔,有三個常用的策略:
買個大點的房子;
將你不是真正需要的物品存放起來;
用系統的方式將你現在的物品整理起來。
這些典型的解決方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首先,一個大房子降低了空間上的混亂。但最終,更大的房子會導致更多的混亂,因為你的東西也更多,也更難整理。
其次,把物品儲存起來增加了空閑的空間,但是很快就會被更多需要被存放的物品裝滿。
最後一個選項是像櫥櫃收納箱一樣按照一個系統來整理物品,這個方法可以使混亂的物品變得井井有條,只要我們能夠遵從整理的原則。
不管我們是通過分散還是隱藏的方法來處理雜亂的物品,其實都只需要借鑒之前的第一條法則:減少。要想不那麼複雜,我們只需要問兩個問題,「把什麼藏起來?」和「把這些放在那裡?」不需要思考太多和做太多,一個雜亂的房間就可以立馬變得整齊,而且至少可以維持幾天或一周。
但是,要想徹底搞定雜亂的環境,從長期看,我們需要一個有效的整理計劃。也就是說,我們需要考慮這個更具挑戰性的問題,「將哪些東西放在一起?」
比如,衣櫃里的物品可以按照領帶、襯衣、西褲、外套、襪子、鞋子等六方面分類放好。一千件衣物都可以按照這六類來分門別類的放置,總體上更易管理。有組織的整理使很多的東西看起來很少。當然,這是在你需要整理的物品比你的分類多得多的情況下,才有效果。
所以整理很簡單,在經過第一步減少(reduce)之後,你剩下的應該是你所必需的物品。然後我們就可以整理了,首先分類,你的物品準備分為幾類,可能幾個大類之中還有小類,比如我就分為衣、食、住、電子、證件、文化六大類,而其中衣服分為工作、家居休閑、運動三小類,這樣在整理的時候就可以把一大類放在一起,統計數量的時候按照小類來就更容易。
當然,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比如用完一定要物歸原處,不要到處亂放,不然一天不到就亂了,分類除了定期,還要隨時。
總而言之,減少和整理,這兩點就可以搞定我們百分之九十九的問題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