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駁斥太極人的各種「神論」(附吳式太極吳公儀和白鶴拳師陳克夫的比武視頻)hHP3BG
前段時間,我去看一拳友,偶遇一太極「高手」。我那拳友以挑釁性的口吻對那位「高手」說我覺得太極拳沒用。其實我的觀點不是說太極拳沒用,而是太極拳整體上已淪落為修身養性的養生術,實戰能力不強。那「高手」一聽就急著和我爭論。且聽以下這位高手的「神論」:
1、太極拳是內家拳,少林拳、拳擊、散打都是外家拳。內家拳功夫越練越深,外家拳只是空殼子。
駁斥:
太極拳只要一扯上內家拳,就高人一等似的。且不論黃百家提出內外家拳之說存在爭議,即使真的劃分內外家拳,內家拳的「以靜制動」實質是後發制人,是一種戰略思想。「以柔克剛」實質是四兩撥千斤,是一種戰術思想。這是任何一門武術門派都有的東西,非內家拳獨創。李小龍曾經一針見血的指出:「人們區分的的所謂外家和內家,或者軟功與硬功其實都只是一種假象,任何武術,他們的互別僅僅是各自採用的方法不同。其實他們都只是盲目地拘泥於整體之中的某一特定部分」。
任何一種功夫肯定是越練越熟練,越來越精,功夫也越來越深。即使被稱為外家的少林拳,也有內功的修練。內外兼修,是中國武術之特色,而不是內家拳所獨有。內外家拳之分只是形式上不同,拳學的實質就是打人。所以說不管內家拳也好,外家拳也好,能打的就是好拳。
2、太極拳是張三丰祖師觀蛇鶴相鬥而發明的高級拳術,是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
駁斥:
中國武術造拳說往往帶有神化之色彩,這與中國歷史上開國皇帝神授天權的基調是一脈相承。太極拳的創始人至今還存在爭議,觀蛇鶴相鬥而創拳說也只是種假設(沒有確切證據來證明,都只是種假設)。之前已經說明了太極拳引以為豪的「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實質是戰略與戰術的兩種思想。以弱勝強、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也不是太極拳獨有之特色。中國武術的詠春拳、蛇拳、醉拳,日本的柔道、合氣道,巴西的柔術,無一不是這個思想的體現者。所有武術歸納到最後都是相通的,其實質就在於戰略和戰術兩種思想的靈活運用。
3、你一推我,我馬上就能化掉。而我推你,你全身都被我滯住,你身體僵硬,隨我打。我一發勁,你不知道被彈到哪裡去了。太極拳練的是聽勁,你的手被我粘住,你的手一動我就知道你想幹嘛。你到哪去我也跟你到哪去。你逃都沒地方逃。
駁斥:
推手是太極人最引以為豪的「功夫」,似乎推手就體現出了太極拳的高深莫測的「功夫」。其實推手本身就是一種使用力量的技巧。看明白了嗎?只是一種技巧而已!這種技巧達到巔峰,確實可以四兩撥千斤。但是,它的前提條件是:較技雙方必須要搭手。可是,真正的性命相搏,或是無規則的技擊競賽,沒有人會跟你搭手。因此,太極拳推手原本就是門內師徒之間、師兄弟之間的一種遊戲,利用槓桿原理破壞對方的平衡,培養自身的感應能力,原本就與一擊必殺的技擊功夫不貼邊。
現在我們所看到的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的太極拳多數是體現在推手上的,而推手真正目的只是為了檢驗拳架的正確與否。無論是1929年西湖國術遊藝大會上太極拳的實戰表現的描述,還是1954年吳式太極宗師吳公儀與白鶴拳師陳克夫的澳門比武、央視的《武林大會》和《體驗真功夫》、河南武林風的陳式太極PK泰拳的禇多實戰視頻里,我們看不到太極拳實戰如推手瀟洒般的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看到的只是如散打所運用的踢、打、摔。特別是《武林大會》中陳式太極拳的王戰軍實戰,更多的靠他的身大力猛的先天條件來打,哪裡有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的影子在。陳式太極PK泰拳擂台戰上,披著陳式太極拳外衣,而更多的使用是散打的招式。在賽後一位專家說的「你懂得」三字就是個很好的證明!
4、過去比武要簽生死狀,一出手就要人命。實戰起來是要打出血來了。現在是和諧社會,時代變了,觀念變了,我們練拳主要是強身健體、修身養性。太極拳不用打了,推手就能檢驗出功夫。你也不用打,我手一搭你手,就知道你手上沒東西,完全空的。真正實戰起來隨我打。一發勁打在身上,五臟六腑全部碎掉。我眼一瞪,對方嚇都嚇死了。
駁斥:
過去比武並不是都要簽生死狀,真正的比武必是點到為止的較量。簽生死狀的目的主要是能全面展示真本領,而不是一出手就要人命。我們所知的有史可查的1929年杭州西湖遊藝大會上國術的比武,有一出手就要人命嗎?即使你想一出手就要人命,也不是能要到的。上海永安先施的總鏢頭劉高升老拳師,硬功深,劈石劈磚行,真打起來就不行。打人不是打死物,人不會站在原地讓你打。因此即便你有「一發勁打在身上,五臟六腑全部碎掉」的能力,在實戰中也未必能用得出來。
武術是門實踐性很強的技術,功夫的高低只能靠打出來。沒有打的經驗,技術是不會提高的。就像開車一樣,沒有開過各種複雜的地形和路況,單靠訓練場上的摸擬路況,車技是不能提高的。更何況現在許多拳術連最起碼的「摸擬實戰」都沒有。實戰無法避免流血,但如果有護具的保護,就能把傷害減少到最低程度。
前面所述推手並不等同於真正功夫,推手只是種技巧而已。時代變了觀念變了,練拳主要是強身健體、修身養性。我只能說這只是你的觀念,並不代表其它拳術的觀念。同樣的時代,詠春拳、八極拳等還保留著原始很強的技擊性。泰拳、拳擊、散打等現代武術雖立足於競技格鬥,但真正現實中打起來,戰術力同樣很強。街頭自衛術、女子防身術、反恐防暴術等也是時代發展的產物。為什麼單就你太極拳就變到強身健體、修身養性呢?武術中所說的修身養性的前提是它已具備了很強的殺人技術。這種殺人技術如果沒有有效的控制和合法的運用,那麼它將會是一場災難。因此武術中才重視武德,用修身養性來控制對武術的運用。
我們知道武術是打出來的,沒有真正的實戰較量過,單憑搭手就能感知對方的技術水平,無異於痴人說夢!我們所能讀到的老武術家學拳自述中,總會有學藝前師父先試試你身手或者對師父不服先過招試試的描術,但卻從沒有看到過哪個高人僅憑搭手,就能知道對方的真實水平的。
5、我們楊式太極拳祖師爺楊露禪當年是進皇宮給皇爺教拳,打遍京城無敵手,號稱「楊無敵」。其子楊班侯更是不得了,出手見紅,未滿二十,就已名滿北京。其孫楊澄甫能輕鬆發人於丈之外,門下十大弟子個個武功高強。
駁斥:
傳統武術中每個門派都會有一個武功高強的祖師爺,都是打遍天下無敵手。進皇宮給皇爺教拳也是為本門長臉貼金了,但進皇宮教拳也不止你太極拳一家啊。八卦掌、八極拳同樣也是。但楊式太極拳創立才170多年的時間,瞎編故事可能性不大,但不排除有誇大之嫌。因為只要是人編寫的歷史,都無法真實客觀的反映實際事件,或多或少為了某種目的而篡改歷史。我們眾所周之的中國歷史是如此,你能指望某個門派能實事求是的記敘事件?但無論門派的傳奇故事是真是假,都已經無關緊要了。畢竟都以過去。我們應著眼於現在,而不能總靠老祖宗吃飯。
一個很明顯的例子,我們中國在古代是當時世界的強國,可現在還是嗎?我們從鴉片戰爭開始就被打清醒了,知道自己落後了就要挨打。因此直到現在我們還在改革發展,以趕超世界。同樣道理,現在的太極拳還是晚清時那個厲害的綿拳嗎?顯然已經不是了。其實早在民國時太極拳界領頭人物楊澄甫的太極功夫早已不如他的哥哥楊少侯,更不用說父親楊健侯了。這不僅是時代的發展更是個性天賦的秉承。當國民政府放棄武術救國的國策時,當他的健康也出現問題時,他在晚年是主推養生太極,這一舉動也得到其它太極拳家的仿效。從這個角度來說也就是養生的強化,技擊的衰落。而後新中國成立後,經過幾次運動,社會穩定,能產生打鬥的環境很少了。國家又支持太極拳的健康養生功能,以致於太極拳實戰功能逐漸消亡。一種拳術的發展,往往是亂世時高手多,和平時高手少。解放前經歷過社會動蕩的老拳師也陸續離世,現在的太極拳師多是和平時期的產物,很少有甚至根本沒有殘酷打鬥的經驗,而這些人儼然已成了大師、名家。所以說太極拳傳承至今,一代不如一代。這就是時代的發展對於一個拳術的改變。
而讓太極拳所看不起的所謂拳擊、散打、泰拳等競技武術,雖然立足於對抗比賽,但卻是花大量時間在現代科學訓練和實戰上。技術就是靠打一場場搏擊比賽打出來的,而沒有其它之法。因此他們實戰水平能不強嗎?相比較,太極拳訓練還停留在過去傳統低效的訓練上,還在尊循著「太極十年不出門」的古訓。現在的世界早已今非昔比,外國武技在不斷融合發展,進步神速。而我們還在固步自封。更何況太極拳也非昔日之綿拳,內外因相結合,只能讓它一步步走向養生術。因此時代在改變太極拳的功能後,也創始了現代搏擊術。
最後看下1954年當時記錄的吳式太極拳宗師吳公儀和白鶴拳拳師陳克夫的比武視頻,從中可以窺見太極拳之實戰水平。雖然太極人會提出此視頻只是友誼賽,未真實展示各自實力。但我可以這樣說,無論是否真正展示太極功夫,可以將其與央視的《武林大會》和《體驗真功夫》,甚至網路上太極實戰視頻對應起來來看,因為技術肯定是一脈相承的,變化不會很大。
推薦閱讀:
※【原創】 蒼鷹及講述不清的命運
※卡達人住的變遷 帶你欣賞阿拉伯建築【原創】
※自私者韓信:從屠夫胯下鑽過後看到一個新世界,卻沒能改變人生(兼談漢初三將致命弱點)|讀史原創
※原創丨美俄中東大較量,會出怎樣的結果?
※【原創】「七七事變」告訴我們——忘戰必危!